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关和谐理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我国社会正处于急剧转型的过程之中。转型是为了发展,转型是为了发展,而发展的目标是要发展出一个和谐社会。同时,发展也十分需要以和谐为基础,以和谐为条件。不和谐,难以发展。转型期既可以是经济增长的黄金时期,也可以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这一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以往的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如果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社会不和谐,加快发展便是空话,因此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而深远。

关键词:公共关系;人;和谐社会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建设翻天覆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又一次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更多的社会群体在改革中受益,更多的人享受着改革带来的成果,真切地感受着改革带来的幸福。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的新理念。“和谐”成了我国战略机遇期的社会主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因此,从更深层次的把握“和谐社会”的要点也随即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和发展社会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切入点。

一、和谐社会思想的渊源

从中国古人追求的“大同世界”到西方人追求的“理想国”,和谐社会一直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魏特林,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毛泽东、邓小平,对社会和谐思想都有程度不同的论述。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空想社会主义者首先提出建设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处的和谐社会的目标。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的社会和谐思想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指出,由于历史的局限,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具有空想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主张和谐社会是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在内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未来社会不仅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而且在人与自然之间都应形成和谐的关系。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把共产主义定义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毛泽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中,提出了要消除社会不和谐,实现社会和谐的思想。这些宝贵的思想无疑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探讨的先声。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发展、完善的邓小平理论更是充满了社会和谐的思想。从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思想中的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到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都体现了社会和谐的思想。特别是,一手抓社会发展,一手抓社会稳定;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

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一系列“两手抓”论断,都是从每个不同反面说明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和谐的结果。

二、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概念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策略和管理职能;而和谐社会则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简单地从字面上说,和谐是指“配合得适当和匀称”,社会是指“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整体,也叫社会形态”。因此,和谐社会就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按照这样的标准来衡量,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定义上,不难看出公共关系注重的是过程,社会和谐关注的是结果,他们的最终目标一致:追求社会和谐。尤其在我国是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现代公共关系在实践摸索中不断走向成熟,和谐理念体现也更加明朗化。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即组织与公众利益的对称,不仅要重视组织的利益,而且要重视公众的利益;还要做到组织信息输出与输入的对称,不仅要把

组织的信息,想法向公众传播和解释,同时也要把公众的想法和信息向组织进行传播和解释,使之互相适应,互利双赢、达到和谐。公共关系作为社会组织解决矛盾,化解冲突的管理机制,作为社会为摆脱社会危机困境,谋求新发展的一种选择,进入了社会组织的管理领域,为缓解社会矛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公共关系从诞生伊始就具有和肩负有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

三、公共关系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

(一)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一种体系,它的角色中的传播沟通,教育引导;功能中的协调关系;原则中的真诚互惠,遵纪守法等无不体现着和谐理念、和谐思想。公共关系作为协调社会关系的重要管理机制,其目的就是通过对组织社会环境关系的管理,为组织创造适合其生存、发展的和谐的社会生态环境。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是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理论标准,追求公共利益与组织利益的和谐一致,强调组织与社会、公众利益一致性下的发展。近20年来,中国社会中不同阶层因在改革过程中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出现了分化和组合。新的利益群体的出现,也必然会使各阶层在维护自身既得利益和预期利益的过程中产生各种矛盾。在管理的实践中,公共关系强调通过人性化管理、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一套行之有效的沟通机制,化解矛盾、协调对立和冲突,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加以全面有效的调整协调,使组织内部、组织与组织,组织与整个外部社会环境形成和谐安定、协调有序的良好关系。

(二)和谐、社会和谐是公共关系事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公共关系要追求的最终目的,尤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从更高角度来构建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环境,是公共关系事业建立和生存的土壤.可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更为宽泛与更为宏观的"公共关系大事业".公共关系则是从微观角度来为这种社会和谐进行修补和沟通,是在为构建这种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公共关系只有在和谐的宏观社会环境里才能建立和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才能达到和谐组织与塑造形象等目的.社会环境因为有公共关系事业才能更好地走向和谐与健康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就是不断寻求、建立、完善一套能够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化解社会冲突的有效管理机制的公关过程。而这一点对于转型中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三)公关与和谐社会是一个问题系列,充分认识公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影响着其他问题的研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有卓越的公关支撑,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也赋予了公关新的使命,公关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有着积极意义。

一是公众服务意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体。但是,现在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还没有鲜明的公众和服务意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民主政治的不断成熟,自觉的公众和服务意识会不断提升,这种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