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政治备考专题突破——供求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解坐标曲线客观题玄机
专题突破(一)——供求曲线
一、考纲要求:
坐标曲线图在高考选择题中出现的频率近年来较高,此种题型不仅要求学生有较高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能准确把握图形提供的经济信息,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生活相关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类试题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颇高。
如果学生在做坐标曲线图选择题时没有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就很难在做题过程中理清思路,提高效率
二、考情分析:
数据、图形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引入供给法则、需求法则、需求弹性、互补品与替代品等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关的曲线图在教与学中变得必不可少。
自2008年高考山东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15题以来,曲线图类选择题逐渐成为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重要类型。
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高考,都有多套试卷出现此类题目。
2013年高考有新题型出现,且试题的综合性明显增强。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考纲说明的第1个例题由经济计算题更新成坐标图题。
这传递的信息很明确。
三、认识经济曲线图
做经济学曲线题关键是读懂曲线,基本方法是:观察随着横坐标(自变量)的变化,纵坐标(因变量)的取值会有什么变化,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例外,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的横坐标为因变量,纵坐标为自变量经济曲线的变化状态就是自变量和因变量内在变化规律的外在表现,一般有三种情况:二者成正向变化;二者成反向变化;在临界点前成正向变化,在临界点后成反向变化,抑或相反。
四、理论引导
第一、需求曲线 The Demand Curve
1.需求( Demand)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人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量。
“愿意”指的是购买欲望,“能够”指的是支付能力, 需求是购买欲望和支付能力的统一,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需求。
2.影响需求的因素
(1)商品本身的价格(2)相关商品的价格(3)消费者的收入及社会分配的公平程度(4)消费者偏好(嗜好)(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6)人口数量与结构的变动(7)政府的消费政策
3.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成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增加。
4.需求曲线: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横坐标是需求量,纵坐标是商品价格。
如下图所示:
5.需求曲线的两种表达: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直)线,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存在两种典型的表达方式,一种是单曲线,一种是两条曲线,这两种表达方式分别对应的是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
(1)需求量变动。
此种变动指的是一种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引起人们对其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需求曲线来说是曲线上点的移动(箭头表示变动方向)而不是曲线的整体移动,因此,此时曲线表达就是单曲线。
如下图所示:
上图中,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变动方向是a→b;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会减少,变动方向是b→a。
(2)需求的变动。
此种变动指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在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时(如收入、相关商品等),引起人们对其需求的变化情况,对于需求曲线来说是需求曲线整体的左右移动(箭头表示变动方向)而不是曲线上点的移动。
此时的曲线表达就是两条曲线。
如下图所
需求曲线向
左下移动:
收入减少
需求减少
示:
在上图中,商品的价格是不变的,如果人们的收入增加,则人们对该商品的需求会增加,需求曲线就会向右移动,即从D0→D2,,如果人们收入减少,则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即从D0→D1 。
对于上述两种情形可以用下列表格进行比较区别:
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数图形表现需求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需求变动 D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位移第二供给曲线 The Supply Curve
1.供给( Supply)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厂商愿意而且能够供应的商品量。
“愿意”指的是供给欲望,“能够”指的是供给能力。
供给是供给欲望与供给能力的统一,两个条件缺一都不构成供给。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自身的价格(2)生产成本(要素价格)(3)生产的技术水平
(4)相关商品的价格(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6)政府的政策(7)其他因素
3.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供给量与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即P↑,Q↑;P↓,Q↓。
4.供给曲线:表示供给量与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其横坐标是供给量,纵坐标是商品价格。
如下图所示:。
5.供给曲线的两种表达:与需求曲线不同的是曲线的倾斜方向不同,与需求曲线相同的是,供给曲线也存在两种典型的表达方式,一种是单曲线,一种是两条曲线,这两种表达方式分别对应的是供给量的变动和供给的变动。
(1)供给量的变动。
此种变动指的是在众多影响供给的因素中,唯有该商品本身的价格变化,其它因素都不变。
在商品自身价格变化的影响下,引起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用图形表示就是供给曲线进行点的移动而不是曲线的整体平移。
如
在上图中,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该商品的供给会增加,变动方向是a→b;当某种商品价格下降时,该商品的供给会减少,变动方向是b→a。
(2)供给的变动。
此种变动指的是商品本身的价格不变,在其它因素发生变化时(如成本、技术水平等),引起该商品供给的变化情况,对于供给曲线来说是曲线整体的左右移动(箭头表示变动方向)而不是曲线上点的移动。
此时的曲线表达就是两条曲线。
如下图所示:
在上图中,以商品的成本变化为例,若成本上升,则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若成本下降,则供给增加,供给曲线会向右移动。
对于上述两种情形可以用下列表格进行比较区别:
变动主体价格P其他因数图形表现供给量变动Q 变化不变曲线上点的移动供给变动 D 不变变化整条曲线的位移
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供给的影响,价格高,获利增加,生产扩大;价格低,获利减少,生产缩减
需求曲线:表达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需求变动曲线:表达了在相同价格水平下,由于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动,从而导致需求量变化
需求弹性曲线:表达了不同商品对价格变动反应的不同。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D1)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D2)影响较大
需求曲线向
右移动:
成本下降
供给增加
供给曲线向
左移动:
成本上升
供给减少
二、试题验证
1.2012年江苏卷6.图1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 B
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
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解析】本题通过坐标系的横坐标可知是供给曲线,通过双曲线可以判断
是供给的变动,引起供给变动的条件是商品自身价格不变,是在其它因素影响下的,
因此②的说法无论正确与否,都要排除,同时曲线整体右移说明是供给增加,因此要排除④,答案就是B。
2.2013年江苏高考卷5. 一般来说,一国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将会导致粮食价格和需求量的变动。
在图1中,可以较为准确反映这种变动的是
【解析】本题题目中明确指出是“粮食价格和需求量”,因此是需求曲线,而需求曲线是右下倾斜,故可排除C和D两个选项,在剩余的A和B中,因为粮食是生活必需品,价格变动后需求弹性小,可排除A,故答案选B。
3.2013年江苏学测卷7.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13年2月25 起上调
成品油价格。
如右图所示,一般来说当汽油价格(用P表示)上涨,
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用Q表示) A
A.由Q1向Q2变化B.由Q2向Q1变化
C.由P2向P1变化D.由P1向P2变化
【解析】依据相关理论可以判断本题是需求曲线图,而且是商品本
身价格变化引起需求的变动,价格上涨,需求量就要减少,因此要
由Q1向Q2变化。
答案选A
4.2014年南通模拟5.国家发改委公布了2014年小麦
最低收购价,每50公斤比2013年提高了6元。
如右图
所示,不考虑其他因素,这会引起小麦供给量 A
A.由Q1向Q2变化
B.由Q2向Q1变化
C.由P1向P2变化
D.由P2向P1变化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供给曲线,结合题意和图形可知,考查的是商品自身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一般来说,商品价格上涨,供给量就会增加,因此要由Q1向Q2变化。
答案选A。
5.2014年连云港模拟
6.右图中描述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横轴Q
为商品数量,纵轴P 为价格)。
下列说法中,有利于供给曲线由S
向右移到S1的变量有 A
A.企业技术水平提高
B.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
C.居民消费方式转变
D.企业生产成本增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供给曲线,通过图形双曲线的形式,可以知
道考查的是供给的变化,而供给变化图中,是商品自身价格不变,
其它因素影响,同时从曲线移动方向可以判断是供给量增加,在所给四个选项中,B 选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降低,将会减少个人收入,影响消费需求,不符合题意,C 选项居民消费方式转变表述模糊,并不能判断为对该商品消费需求扩大,不选。
D 选项生产成本增加,将会减少企业利润,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减少生产,从而减少供给,与题意相悖。
而A 选项技术水平提高,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增加供应量。
故答案为A 。
6.2015年镇江高二期末2. 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的影响可以用曲线图表示。
曲线能反映汽油价格下降(E 1为降价前,E 2为降价后)对( B )
A. 汽油需求的影响
B. 汽油生产的影响
C. 汽车需求的影响
D. 汽车生产的影响
【解析】本题从图形可以判断为供给曲线,因此先将A 和C 排除,单曲线表示的是商品本身价格变化对于自身供给的影响,而不是相关商品,题目中说的是汽油价格变化,那么影响的就是汽油的供给,而不是汽车的供给,因此答案选B 。
7.2015年南京高二期末4. 国家发改委决定从2015年1月13
日起再次下调成品油价格。
至此,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历“十
二连跌”。
假设右图d 1和d 2中有一条是汽车需求曲线,另一条
是某生活必需品需求曲线,受汽油价格下调的影响,在其他因
素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A.d 1是汽车需求曲线,d 1可能向右移动
B.d 1是汽车需求曲线,d 1可能向左移动
C.d 2是汽车需求曲线,d 2可能向右移动
D.d 2是汽车需求曲线,d 2可能向左移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商品价格变化对于相关商品的变化情况,首先要判断所给的两条线分别是高档耐用品还是生活必需品,汽车作为高档耐用品,价格变动的需求弹性大,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由此可以判断d 1汽车需求曲线,排除C 和D ,对于汽车需求来说,本题是汽油价格变化,而不是汽车价格变化,因此涉及的是其它因素影响,不是点的移动,而是曲线的平移,汽油和汽车是互补商品,汽油价格下调,则会引起汽车需求量的增加,从而向右移动。
故答案选A 。
8.2015年宿迁高二期末3.2014年第三季度以来,围际原油价格持续下跌,受此影响,国内成品油价格出现连跌现象。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曲线(D1为变化前,D2为变化后)能够反映油价下跌对汽车需求影响的是 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需求曲线,依据需求曲线的变动方向,可以排除A 和C
,汽油与汽车
是互补品,依据互补品价格变动对于需求影响的方向可知,汽油价格下降会使人们对于汽车需求的的增加,曲线应该是整体右移,故答案选B。
9.2011年广东高考卷24.图7描述的是某品牌奶粉的需求曲线由D1左移到D2。
下列事件中能导致这种变动关系的是
A.该奶粉生产商供给减少B.政府提高了商品消费税
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D.该奶粉检测出有害物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需求曲线,而且是双曲线,因此要考虑的不是商品本身价格的变化影响,而是其它因素的影响,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没有涉及到奶粉本身价格的问题,只能挨个分析选项的符合性。
从图示需求线向左移动,说明需求量是减少的,如果是供应商供应量减少,供不应求,价格应该是上涨才符合题意,故A不符合题意,不选;政府如果提高了消费税,商品价格应该会相应上涨(成本上升),而不是下跌,不是D1左移到D2,需求量应下降,故B不选;C居民收入水平大幅上升,这会导致对该奶粉需求量的增长,也不符合题意。
只剩下D选项,但严格来说,D选项是不科学的,因为含有有害物质的奶粉不能作为商品出售。
22.M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一般情况下,下列哪种情形可能导致曲线S1向S2平移()
①M商品是汽车,汽油价格上涨②M商品是大米,面粉价格下降③M商品是商品房,房贷利率下调④M商品的供给量不变,M商品供不应求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下图反映的是甲、乙两种互不关联的商品,当各自价格变动时对其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根据图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商品价格上涨不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大幅下降
B.乙商品需求弹性大,更适合采取“降价促销”的方式
C.如果居民收入不断增长,则更适合扩大甲商品的生产
D.乙商品价格上涨,可能导致其替代品需求量大幅下降
.由图可以看出()
①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对这种商品需求越少②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增加这种商品的供给③供给与需求之间没有任何关系④一种商品价格的高低根本上取决于该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④
2011年安徽高考卷2.图1中的曲线反映的是某种商品在一定时期内的价格走势。
同期,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②该种商品的互补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③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减少
④该种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会有所增加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同样是需求曲线与互为替代品、互补商品的关系,曲线图中,是价格在一定时间内呈现下降趋势,而在这一段时间内(题中用“同期”两字来体现),该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其需求量发生反向变化,意思是随着价格的下降,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多,这句话的意思只从另一角度表达了需求曲线。
在这种情况下,该种商品的互补商品的需求量会增多,而替代品的需求量反而是减少的。
本题符合题意只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