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贸易保护现状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国际贸易保护现状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
来源:代写毕业论文时间:2010-03-04 字体:[大中小] 收藏我要投稿浏览:1516
一、各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依据
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产生时起,关于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的不同观点就相伴而生并相互争论了,虽然连最坚定的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家也承认自由贸易可以使世界经济利益最大化但是不同的各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都先后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贸易保护措施,自由化贸易从来就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施过,出现了一种“既承认自由贸易的利益又纷纷推行贸易保护的奇怪现象”。1对此,经济学家们提出了各代写毕业论文种理论试图去解释这一矛盾,论证实行保护贸易的原因和必要性,为贸易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一)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提出的贸易保护主义观点
李斯特保护贸易理论的核心是生产力理论。他承认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的利益,赞成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把对外贸易政策看作是一种经济发展战略。但是他认为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究竟哪一种政策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视该国所具备的各种条件和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应该根据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阶段来决定采取何种对外贸易政策。李斯特认为生产力问题是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关键问题,为了使生产力得到较快发展,国家必须实行保护贸易政策,通过提高关税等手段,限制国外产品的进口,促进国内同类产品的消费,以支持本国产业的发展。他指出,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可能会失去某些比较利益,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国内产品的价格可能会高一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保护之后,本国产业生产力水平,国内产品的生产成本会大幅下跌,其价格也会随之落到国外进口商品的价格以下。因此,保护关税如果使价值有所牺牲的话,它却使生产力有了增长,足以抵偿损失而有余,由此使国家不但在物质财富的量上获得无限增进,而且一旦发生战争,可以保有工业的独立地位。李斯特贸易保护的根本目标就是通过国家干预,促进国家综合生产力的发展,而在生产力的发展中,工业的作用比农业代写毕业论文的作用要大的多,在一个工业生产力发达的国家里,各种生产资源都会得到积极有效的利用,使社会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从而增强国家的总体实力。因此,发展和完善国内的工业体系是提高一国生产力的最有效途径,国家必须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扶植本国的工业生产力迅速崛起。但是,李斯特并不主张对所有的工业品都采取高度保护措施,而是应该区别对待,对不同的工业部门采取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所选择的保护对象应该:目前处于起步阶段的、受到外部竞争强大压力的同时又具有发展前途的—即受保护对象经过一段时期的保护和发展之后能够成长起来的工业;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工业,即建立与经营时需要大量资本、大规模机器设备、高度技术知识,生产最主要的生活必需品的工业部门,应该给予高度保护;那些次要的部门,保护程度要相对低一些。“一般情况下,任何技术工业如果不能在40%-60%的保护税率下建立起来、不能在20%-30%的保护税率下长期存在下去,这种产业就缺乏保护的基本条件,也就不应该给予保护,而一项保护的期限最高不应超过30年。”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就是“幼稚工业”保护理论,这些工业是新兴的尚未发展起来的产业,具有潜在的优势,其发展能够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李斯特主张保护贸易应该只作
为过度阶段,而以自由贸易为最后目的,进行有限度的保护。李斯特幼稚产业保护理论的提出,是贸易保护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它确立了贸易保护理论在国际贸易理论体系中的牢固地位,对当前际贸易决策和理论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二)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论提出通过国家干预进行保护贸易
凯恩斯的贸易保护理论体现在他的代表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他认为资本主义世界经常发生的生产过剩的危机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其中有效需求包括对消费品的需求和对投资的需求,它们分别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代写毕业论文和由边际资本效率与灵活偏好所决定的利息率。而限制进口、扩大出口,保持外贸顺差,可以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同时增加本国的货币流入量,从而使国内利率降低,刺激投资和消除失业。凯恩斯认为,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消费者灵活性偏好规律等三大基本心理规律的作用,市场机制无法自发地使国民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因此国家必须放弃传统的对经济放任自由的做法,采取积极措施干预经济生活。政府通过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如提高关税、增设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等,以此来限制国外商品的进口,同时采取出口信贷、出口补贴、出口退税和优惠利息率等措施鼓励出口,争取并保持一个适当的外贸顺差,从而增加有效需求、增加投资和增加就业。
凯恩斯认为,如果国际贸易顺差,国外投资会增加,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刺激国内投资增加,从而增加投资需求和有效需求,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凯恩斯为进一步说明投资对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强调政府干预的重要性,提出了著名的乘数原理,即“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倍增”。3他的追随者马克卢普(F.Machlup)和哈罗德(R.
F.Harrod)等人把这一原理引入到对外贸易,建立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他们认为,一国的出口相当于国内投资,而一国的进口则相当于国内储蓄,进口和出口波动会对国民收入产生倍数效应,即贸易顺差时,由于外贸乘数作用,会促使社会财富和国民收入获得外贸顺差若干倍的增加;反之贸易逆差时则成倍减少。“对外贸易乘数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边际进口倾向和边际储蓄倾向,这两者的比率越大,对外贸易乘数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凯恩斯的超保护贸易理论的核心是国家干预经济、干预对外贸易,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一次大变革。以前李斯特主张的国家干预对外贸易并不是主流派,而且其国家干预的程度也是有限度的,凯恩斯的“国家干预论”则要求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和对外贸易,放弃了传统的经济自由放任思想和自由贸易理论,并且成为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主流派。包括超保护贸易论在内的凯恩斯经济学说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来,在西方世界流行达半个世纪,对西方各国制定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起到过极其重大的影响。
(三)普莱维什的保护贸易新论对外围国家进行贸易保护的建议
普莱维什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围绕其著名的“中心—外围论”展开的。普莱维什认为,整个国际经济体系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处于国际经济体系中心的少数工业化国家;另一部分是处于国际经济体系外围地带的非工业化的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心国家依靠自身的资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在国际经济体系分工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享受着国际分工产生的绝大部分好处;外围国家由于技术水平落后,劳动效率低下,又缺乏资本,只能靠出口农产品和矿产品等低附加值产品与中心国家进行贸易,几乎享受不到国际分工带来的好处。在这种国际经济体系中,发展中国家如果仍然根据传统的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