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井相剖面划分

合集下载

川东南灯影组沉积相划分与研究

川东南灯影组沉积相划分与研究

川东南灯影组沉积相划分与研究黄华;陈晓东;胡贺伟【摘要】自1964年四川盆地在威远构造上震旦统灯影组地层中钻获威远气田以来,后经近半个世纪的勘探,至今尚无明显突破。

本文以川东南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实测剖面和钻井岩芯观察为基础,结合岩石学、沉积学和构造地质等方法,对该地区沉积相、沉积微相和其碳酸盐台地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并进一步分析了沉积相平面展布及演化过程。

研究区灯影组的亚相以局限台地相潮坪-泻湖相为主,夹台内滩相,微相则发育潮上带、潮间带、潮下带、泻湖、鲕粒滩和砂屑滩的沉积类型。

通过单井相划分和联井剖面查明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变化,利用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分析了研究区各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

微相是控制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微相物性分析结果表明台内滩相储集物性最好,潮坪相次之,为今后寻找油气藏的优选部位。

%Since weiyuan gas field was found in Upper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which is in weiyuan structure of Sichuan basin in 1964, it hasn't been apparent breakthrough after exploration in semicentury .The article is based on measured sections and drilling cores observation of Upper Sinian dengying formation, combined with methods of petrology, sedimentary and structure geology, to analyse facies, microfacies and other carbonate platform sedimentary system comprehensively, and analyses fa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 with evolution process further. The primary subfacies of dengying formation in study area is restricted platform facies and tidal-lagoon facies, with intra-platform shoal. Sedimentary type like Supratidal zone, intertidal zone, subtidal zone, lagoon, oolitic beach and sandy beach is developed in microfacies.Longitudinal changes in microfacies can be observed in single well and united well sections.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every microfacies is analysed by using microfacies distribution pattern. The analysis in property of microfacies show that the reservoir property of intra- platform shoal is the best, and the tidal zone takes the second place. These will be the prior position in reservoir.【期刊名称】《石油化工应用》【年(卷),期】2012(031)011【总页数】5页(P49-53)【关键词】灯影组;白云岩;沉积相;有利储层【作者】黄华;陈晓东;胡贺伟【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当前,海相碳酸盐岩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的重要接替区,是中国目前继陆相碎屑岩之后的重要油气勘探领域[1] 。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单井沉积相划分、单井相

沉积相研究的目的是分析油藏范围内储集体所属的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时空演化,进而揭露储集砂体的几何形态、大小、展布及其纵、横向连通性的非均质特征,建立沉积模式,并深入探讨沉积微相对油气的控制关系。

正确识别沉积相和微相类型及其相互关系,是进行油田勘探和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

沉积相的概念沉积相是指沉积环境及其在该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物(岩)特征的总和。

相和环境的含义是有区别的。

沉积相是特定沉积环境的产物,是沉积环境的物质表现。

沉积相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根据某沉积物的空间分布情况判断其上下左右存在的沉积物类型及其储渗特征。

沉积物空间变化的这种规律性,称为“相序递变规律”。

沉积相的分类沉积相按其规模大小一般分为以下四级:一级相——相组:如海相、陆相、海陆交互相。

二级相——大相:如陆相中的河流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等。

三级相——亚相:如三角洲相中的三角洲平原亚相、三角洲前缘亚相、前三角洲亚相等。

四级相——微相:如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分支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等。

沉积相分为碎屑岩沉积相和碳酸盐沉积相。

由于碎屑岩储集层比较常见,因此,重点介绍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

表1是冯增昭等(1993)的分类方案。

由于亚相和微相的划分方案比较复杂,在此不在一一介绍。

表1 碎屑岩沉积相的分类相分析的方法、流程相分析就是根据“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则,运用比较岩石学的方法,根据沉积岩的各种特征即相标志来分析形成时的各种环境条件,从而最终达到恢复古地理的目的。

相分析的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单井剖面相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

由于相分析在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复杂性,本期主要讨论单井剖面分析,剖面对比相分析和平面相分析将在后续的文章中进行讨论。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沉积相

沉积相

2.4.3 沉积相纵向发育特征在单井相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测井相分析对非取心井的沉积微相类型进行划分,建立了覆盖全区的纵横沉积微相剖面。

1. 本溪组沉积特征本溪组主要发育障壁岛与泻湖,障壁砂坝较发育,从TB-13~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图2-4-16),自北向南发育多个障壁砂坝,障壁砂坝主要发育在TB-13井、TB-31井、TB-10井、TB-29井井。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砂坝主要发育在LX-2S井(图2-4-17)。

砂坝规模较大,且主要发育在本溪组中-后期,顶部发育沼泽微相。

图2-4-16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图2-4-17 临兴西区太原-本溪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2. 太原组沉积特征太原组主要发育潮坪沉积,从TB-13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太原时期砂体欠发育,仅在TB-24井可见潮道砂体(图2-4-16)。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潮道砂体主要发育在TB-26-6井、TB-26-4井、TB-26井、TB-23井、TB-24井,主要发育在太原组早-中期。

太原组后期主要水体较深,主要发育灰坪(图2-4-17)。

1.山西组沉积特征山2段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

从TB-25井~TB-08井南北向沉积相剖面来看,顺物源方向,水下分支河道延伸较远(图2-4-18)。

从TB-26-6井~LX-2S井东西向沉积相剖面来看,垂直于物源方向,河道砂体连续性差,河道横向延伸较短(图2-4-19)。

山2段早期发育多套煤层,说明泥岩沼泽相非常发育。

山1段沉积特征: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及分流间湾。

相较于山2段,山1段分流河道规模较小,无论顺物源还是垂直于物源方向,分流河道砂体连续性都相对较差,延伸较短。

图2-4-18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南北向)图2-4-19 临兴西区山西组沉积相剖面(东西向)4. 下石盒子组沉积特征下石盒子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间湾。

储层

储层

储层:凡是能够储集和渗滤流体的地层的岩石构成的地层叫储层。

储层地质学:是一门从地质学角度对油气储层的主要特征进行描述、评价及预测的综合性学科。

研究内容:储层层位、成因类型、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构造作用、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含油性、储集岩性几何特征储集体分布规律、对有利储层分布区的预测。

有效孔隙度:指那些互相连通的,且在一定压差下(大于常压)允许流体在其中流动的孔隙总体积与岩石总体积的比值。

绝对渗透率:如果岩石孔隙中只有一种流体存在,而且这种流体不与岩石起任何物理、化学反应,在这种条件下所测得的渗透率为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剩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剩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残余油饱和度:地层岩石孔隙中残余油的体积与孔隙体积的比值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低渗透储层的基本地质特征:孔隙度和渗透率低、毛细管压力高、束缚水饱和度高低渗透储层的成因:沉积作用、成岩作用论述碎屑岩储层对比的方法和步骤:1、依据2、对比单元划分3、划分的步骤1、依据:①岩性特征:指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地层变化、规律及特殊标志层等。

在地层的岩性、厚度横向变化不大的较小区域,依据单一岩性标准层法,特殊标志层进行对比;在地层横向变化较大情况下依据岩性组合②沉积旋回:地壳的升降运动不均衡,表现在升降的规模大小不同。

在总体上升或下降的背景上存在次一级规模的升降运动,地层剖面上,旋回表现出次一旋回对比分级控制③地球物理特征:主要取决于岩性特征及所含流体性质,电测曲线可清楚反映岩性及岩性组合特征,有自己的特征对比标志可用于储层对比;测井曲线给出了全井的连续记录,且深度比较准确,常用的对比曲线:视电阻率曲线、自然电位曲线、感应测井曲线2、对比单元划分:储层层组划分与沉积旋回相对应,由大到小划分为四级:含油层系、油层、砂层组和单油层。

储层单元级次越小,储层特性取性越高,垂向连通性较好3、划分的步骤:沉积相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岩心沉积相标志研究、单井剖面相分析、连续剖面相对比和平面相分析四种方法岩心沉积相标志的研究方法是以岩石学研究为基础,可分为三类:岩性标志,古生物标志和地球化学标;单井剖面分析是根据所研究地层的露头和岩化剖面,以单井为对象,利用相模式与分析剖面的垂向层序进行对比分析,确是沉积相类型,最后绘出单井剖面相分析图;连井剖面相对比分析主要表示同一时期不同井之间沉积相的变化,平面相分析是综合应用剖面相分析结果进行区域岩相古地理研究的方法。

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数学模型3

油藏数值模拟的基本数学模型3

黑油模型
三维三相黑油模型
黑油模型又称β模型,实际是组分模型的一个特例——油气水三组分模型。它用两个组 分来近似描述碳氢体系多相流系统,一个组分是不可挥发油组分(黑油),另一个是 能够溶解于油相的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常规黑油模型一般只考虑油和气只发生一 种相转换,即油不能汽化,但气可以从油中出入。 油组分是指将地面原油在地面标准状况下经分离器分离后所残存的液体,气组分是指 全部分离出来的天然气。 建模条件:油气水三相等温Darcy渗流;气体的溶解和逸出瞬时完成,不许凝析和反 凝析;油水间不互溶;气一般不溶于水(小);一般水为湿相,油为中等润湿,气为 非湿相。 考虑重力、毛管力。 Black Oil Model目前发展最完善,最成熟,油田广泛应用。
黑油数学模型
(1) 运动方程: KK ro 油相: Vo
o
P
o
( o g gd g )D ,D 为海拔深度 ( g g )D
气相: Vg 水相: Vw (2)
KK rg
g
KK rw
P
g
w
Pw ( w g )D
连续性方程:
控制体内流体存储量变化量:
dxdydzdt t
源汇项:
注入:q——”+” 采出:q——”_”
qdxdydzdt
x、y、z三个方向连续性方程直角坐标形式 :
v x v y v z dxdydzdt qdxdydzdt dxdydzdt y z t x v x v y v z q t y z x div( v ) q ( v ) q t
3、考虑渗流的区域、区域的几何特征、渗透性、储容性、渗流方式, 选择描述的自变量,确定建模假设条件等。 4、数学模型是对油藏渗流系统的近似。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

见习论文单位:中原油田采油一厂题目:浅谈文25块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研究姓名:高静完成时间:2010年8月1日摘要文25块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由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油藏受断层控制,油水关系十分复杂。

文25西位于由大致北北东走向的文55、文66断层区形成的断阶带内,构造非常复杂。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开采及多次综合调整治理,文25块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进一步挖潜的难度越来越大。

在开发中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文从沉积相和沉积微相的角度出发,分析微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为下一步油藏的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关键词:沉积相沉积微相文25块目录摘要 (1)目录 (2)前言 (3)1 沉积相研究 (3)1.1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 (3)1.2沉积特征 (4)2 文25块沙二下沉积微相研究 (6)2.1沉积微相类型及其特征 (6)2.2沉积模式 (10)2.3沉积序列 (11)2.4剖面相分析 (14)3主要认识与结论 (15)致谢 (17)参考文献 (18)前言文25东块属于文留构造北部东翼的一个主要断块。

文25断块区处于文东大断层的下降盘。

文25东块位于文25断块区内由北北东走向,断层西倾的文56和文66断层所夹持的断阶带内,断块中部构造简单,南北两端构造比较复杂。

地层产状为单斜,倾向东南,倾角25°左右。

文25东块油藏含油层位为沙二下1-8和沙三上1砂组,油藏埋深-2130~-2600m,含油面积2.64Km2,探明石油地质储量748×104t。

表1-1 文25东块基本地质参数表不同的沉积相,砂体特征不同,正确认识沉积相、沉积微相类型及其在三维空间的展布规律,对于正确认识砂体时空演变规律、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流体流动规律,指导油田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本文对文25东块沙二下沉积环境、沉积相和微相进行了研究,并对砂体演变规律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六盘山盆地海参1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六盘山盆地海参1井单井沉积相分析

分粒 度 曲 线 的综 合分 析 方 法 。对 海参 l 井 剖 面 可分 为侏 罗 系安 定 组 辫状 河三 角洲 相 , 白垩 系三 桥 组 辫 状 河 三 角洲 平 原 亚 相 ;和 尚 铺组 、马东 山 组 下 部 辫状 河 三 角洲 前 缘 亚 相 ;李洼 峡 组 、乃 家河 组 、马东 山组 上 部滨 浅 湖一 半 深 湖亚 相 ( 表1 )。
中一 细砂岩组成 ,单个河道厚度 大 ,向上逐渐变细 ,顶部为褐 红 、褐灰 、褐紫色泥质岩 ,反映了气候干旱条件下陆上辫状河
相 氧 化 环 境 的沉 积特 征 ,沉 积 物较 细 ,不 含 砾 岩 。分 为辫 状 河 三 角 洲平 原 、辫 状河 三 角 洲前 缘 两个 亚相 。
六盘 山地 区位于青藏高原最东北缘 的宁 夏境 内,在大地构 造体 系中 ,其 东 、北面 为较稳 定的鄂 尔多斯地块和 阿拉善地 块 ,而西 、南则为青藏高原东北缘构造活跃 的东祁连造山带与 西秦岭造山带 ,其间以鄂尔 多斯周缘断裂系和青藏高原东北缘
体 系 ;早 白垩 世 初 ,石 峡 口断 层 活 动 强 烈 ,六 盘 山 盆 地进 入断
表 1 海 参1 井 辫状 河 三 角洲 湖泊 沉积 相 划分
陷盆地发育阶段 ,形成东断西超的箕状 凹陷 ,东西部具有 不对
称 的 结 构 ,缓 坡 和 陡 坡 具 有 不 同 的 沉积 物 供 给 方 式 和 能 量 分布 形式 ,因 而具 有 不 同的 沉积 相 组 合特 征 。

辫状河三 角洲 平原
河道 河漫 滩 泥坪、滩坝 沙 半深湖泥 远 岸沙坝
步 缩 小 ,古 气 候 更 趋 于 干 旱 炎热 。盆 地 地 形 较缓 ,物 源 主 要
辫状河

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特征及油藏分布

百口泉油田百重7井区克上组沉积特征及油藏分布
测井曲线的形 态特征 .如幅度 顶底接触关系 、光滑程度和形状 等 ,在很大程度上 都是沉积岩岩性、粒 度、分选 、泥质含量 、垂向层
序和沉积旋 回等沉积特征 的反映 ,是重要 的相标 志之一 。利用测井 曲线形态可 以有效地反馈成因标志在纵 、横方向上的变化 ,为识别沉
积相提 供有价值的资料 , 并成为~种有效识 别沉积相的途径 。 () 1 测井 曲线的幅度、接触关系及光滑程度 。测井 曲线 的幅度 可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物的粒度和泥质含量 ,从而推测沉积介质 的 水动力 强度 。百重7t 9 区克上组 以中高幅 为主 ,尤其 以高幅所 占比 例最大 .这与沉积物粒度较粗有关。研究区砂岩主要以 中砂和粗砂为 主 ,其次为细 砂、粉砂 .同时地层 中砾岩和砂砾岩含量较高 。 澍 井曲线接触关系分为突变式和渐变式两类 。突变式显示沉积体 沉积前后水动 力条件和沉积物供应的剧烈变化 ,浙变式表 明砂 体沉积 过程的水动 力条件和沉积物供应状况的逐渐变化 。突变式接触在本 区 很发育 ,尤其是底部突变更为常见 ,百重 7 区克上 组以此种类型相 井 对较 多。 测井 曲线 的光滑程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 物的分选性 。可分 为光 滑 、 齿和齿化三种 ,百重7 微 井区克上组 以后面两种 ,尤其以微
化 ,形成稠油油藏 。百重7 井区三叠系克 上组含 油面积1 . i ,地质 2k ̄ 7n 储 量1 3 . 42 l t x O 。为确 定剩余 油的分布规 律 ,需明确各 油组 沉积微相
以前 扇三角洲泥沉积 为主 ,夹有 远砂坝沉积 。从沉积相分析可以 看 出,自下而上 ,分别沉积了扇 三角洲前缘碎屑流沉积一水下分 流河道一前三角洲泥。表明经历 了沉积物由粗到细 ,水体逐 渐变 深的过程 ( 图1 见 )。

1-4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4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1--2储层沉积微相 Nhomakorabea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⑤剖面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 立各单井的剖面相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 积相在剖面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建立全区 沉积微相的剖面分布,绘制出剖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凹陷内的断层一般划分为四级:①一级断 层:断距可达数公里,延伸数十公里。② 二级断层:断距可达数百米,延伸10公里 以上。③三级断层:断距可达100米以上, 延伸数公里。④四级断层:断距20~50米, 延伸1~2公里。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2)断层在油藏形成和开发中的作用
①在油藏形成中的作用:作为油气运移的 良好通道;作为圈闭形成和油气藏保存的 必要条件。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单井沉积相分析

单井沉积相分析

单井剖面相分析1.相标志的研究能够反映古代沉积条件和环境特征的标志,通常称为相标志或环境成因的标志。

沉积体系分析是从详细观察和描述相标志开始的。

确定沉积体系的标志主要包括:岩石学、沉积构造、剖面结构、古生物学、自生矿物、颗粒结构和测井相等标志作为沉积相划分的主要依据,地震相仅作为沉积相判别的辅助标志。

当某些层段相标志不甚明显时,可借助相的共生组合规律加以判定。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划分岩石相①在岩心观察和实验基础上首先进行岩石相分类;②划分岩石相不仅要区分岩石类型,而且要反映沉积时水动力、地化及生物作用条件,对于碎屑岩储层水动力条件和能量与储层质量好坏一般有紧密联系,因此储层碎屑岩的岩石相尽可能与能量单元统一起来。

③对每种岩石相的沉积作用或沉积环境作出解释。

(2)垂向层序的分析①垂向层序是地下地质工作中沉积相分析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一定的微相有一定的垂向沉积层序,但一种垂向层序可能有几种微环境成因,所以垂向层序是很重要的相标志,而不是绝对标志,需结合其它标志综合判别。

②碎屑岩储层垂向层序一般又是层内非均质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确定各微相砂体的典型垂向层序是储层描述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③垂向层序以自下而上岩石相的组合序列来表示,以最基本的沉积旋回为单元进行组合。

④垂向层序的分类和描述要满足划分微相和各微相作用沉积学解释的要求。

⑤每类垂向层序应选择代表性取心井段分别作出相柱子图,内容除沉积学描述外,还应包括反映储层物性及典型测井曲线。

(3)沉积旋回分析①以最小沉积旋回为单元的垂向层序分析作为基础,逐级向上扩大进行各级沉积旋回分析。

②沉积旋回分析的目的是搞清垂向上微相演化,进一步确认亚相(大相),并从相组合上检验微相,要应用全部的相标志进行综合分析。

③各级沉积旋回反映盆地构造活动、气候变化、碎屑物供应量的变化,水进水退、沉积体的废弃转移、各次沉积事件间能量的差异以及每次沉积事件本身能量的变化过程。

④沉积旋回分析应从小到大,从大到小反复进行,从各级旋回的岩相组合和演化规律上互相检验相分析的合理性。

第十一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第十一章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

第十一章岩相古地理研究与编图(Study and complilation of lithofacies paleogeography)第一节相标志(Facies markers)学时:1学时基本内容:岩性相标志、地化相标志、古生物相标志重点:岩性相标志难点:地化相标志和古生物相标志教学思路:以前从沉积相讲到沉积特征,包括相标志,因此本节教学以复习回顾为主,先讲相标志在相分析中的意义,再展开讲述三大类相标志。

主要参考书:刘宝珺、曾允孚主编《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第二、三、八、九、十章,地质出版社,1985赵澄林、朱筱敏主编《沉积岩石学》附录(油区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提纲),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复习思考题:①相标志在相分析中的意义是什么?②常用的岩性相标志有哪些?③哪些岩石类型具有明确的指相意义?④说明B、Sr/Br、Sr/Ca、Th/U、Mn/Fe、O18/O16、C13/C12等主要元素的指相意义⑤说明痕迹化石的形态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教学内容提要:一、岩性标志1. 颜色颜色是沉积岩最直观、最醒目的标志。

按成因可分为继承色、自生色和次生色。

其中自生色主要取决于岩石中含铁自生矿物及有机质的种类和数量,粘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的自生颜色对古水介质的物理化学条件有良好的反映,是良好的地球化学指标。

2. 岩石类型岩石类型本身不是鉴别沉积相的良好标志。

但与陆源碎屑岩共生的碳酸盐岩、硅岩、蒸发岩和红色岩层等具有一定的指相性。

各类岩石的百分比或比率具有重要指相意义,以此类数据编制的岩石类型图是编制油区岩相古地理图的重要基础图件。

特定环境中形成的岩石(如浊积岩等)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3. 自生矿物自生矿物具有良好的指相性。

海绿石和鲕绿泥石都是含铁的硅酸盐矿物,为海相标志。

自生粘土矿物可反映水介质条件,大陆环境主要是酸性介质,以高岭石为主;海洋环境粘土沉积多以伊利石和蒙皂石为主。

自生磷灰石或隐晶质胶磷矿是海相标志。

单井相_测井相_地震属性点滴

单井相_测井相_地震属性点滴

[转载]体系域的识别标志对于结构比较完整的层序,一般发育低水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

体系域是层序内同期沉积体系的组合。

在层序内部,首次湖泛面和最大湖泛面是划分体系域的根据。

一、低水位体系域低水位体系域一般沉积范围比水进及高位域分布范围小,多为加积或进积式准层序组,其下边界为层序底界,上边界为初次湖泛面。

二、初次湖泛面初次湖泛面为湖侵体系域与低水位体系域的分界面。

地震剖面上,对应着最低的湖岸上超点。

初次湖泛面之上,地震相为平行、亚平行反射,连续性中等偏好;初次湖泛面之下,地震相多为杂乱或空白反射。

界面上下沉积物类型及沉积环境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在湖盆边缘地区,界面以下多为河流与三角洲平原相沉积,局部为洪积扇沉积;界面以上变为滨浅水或较深水的细粒沉积,沉积物的颜色可能由红色变为浅灰色或深灰色。

界面以下多为进积-加积式淮层序组,界面以上变为典型的退积式准层序组。

古生物组合在界面以下为浅水、狭盐性生物化石为特征,甚至局部无生物化石;而界面以上变为较深水-深水、广盐性的生物化石组合。

三、湖侵体系域湖侵体系域位于初次湖泛面之上和最大湖泛面之下,湖盆边缘区上超反射明显,湖盆内部地震相特点为平行、亚平行反射,连续性反射,在垂向上表现为典型的退积式准层序组。

四、最大湖泛面最大湖泛面将湖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分开。

在湖相地层中,最大湖泛面附近发育密集段,密集段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强振幅、高连续反射同相轴,与最远的湖岸上超点对应,密集段在电阻率、感应、自然电位、自然伽马测井曲线上均有十分特征性的反映,地震上的标志为下超现象,这是出于高位期沉积速率大于可容空间增加速率所导致的沉积物向盆内进积所造成的。

五、高水位体系域上边界为层序顶界高水位体系域一般为加积或进积式准层序组,上边界为层序顶界,下边界为最大湖泛面。

高水位体系域经常因为剥蚀而不存在。

[转载]Petrel建模常用术语Petrel建模常用术语3D Grid –是一个用来描述三维地质模型的由水平线和垂直线组成的网格。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SY/T 6038-94────────────────────────────单井碳酸盐岩储层评价1995-01-18发布 1995-07-01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6038-94单井碳酸盐岩储层评价───────────────────────────────────────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碳酸盐岩储层评价的内容、方法、基础资料和成果。

本标准适用于探井的单井碳酸盐岩储层评价。

2 引用标准SY/T 5478 碳酸盐岩成岩阶段划分规范SY 5368.5 岩石薄片鉴定方法碳酸盐岩SY/T 5386 裂缝性油气藏储量计算细则GBn 269 石油储量规范GBn 270 天然气储量规范3 储层岩石学特征评价3.1 内容和要求3.1.1 颜色划分颜色的类型及色调的深浅,分出原生色(继承色和自生色)和次生色。

3.1.2 矿物3.1.2.1 成分根据组成碳酸盐岩的矿物光性特征、染色特征及化学分析资料确定岩石的矿物成分。

3.1.2.2 含量按镜下目估的面积统计除裂缝充填物以外的矿物百分比。

3.1.3 结构3.1.3.1 粒屑结构a.粒屑组分:描述内碎屑、生屑和其他颗粒(鲕粒、球粒、团粒)的大小、形态、分选、磨圆、排列方向、破碎程度,对鲕粒还应描述内部结构;b.粒屑含量:采用镜下面积目估法或计点统计法确定各种碎屑的含量;c.基质(泥晶):确定其成分、含量、颗粒形态、结晶程度、类型,推断基质的成因;d.胶结物(亮晶)分析成分,统计含量,描述晶体的大小、结晶程度、与颗粒接触关系,确定胶结物形态(栉壳状、粒状、再生边或连生胶结)、胶结世代及胶结类型。

3.1.3.2 礁岩结构a.原地生长:分析形成生长结构的生物种类、骨架孔隙的发育情况,确定粘结结构类型(叠层状、席状、皮壳状)、规模大小,分析其成因;b.异地堆积:确定其类型(分散礁角砾、接触礁角砾)、成因、各类礁角砾的大小和含量,描述其形态、分布。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⑤剖面相分析:在单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建 立各单井的剖面相之间的联系,通过对比确定沉 积相在剖面二维空间的展布特征,据此建立全区 沉积微相的剖面分布,绘制出剖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⑥平面相分析:通过绘制一系列剖面图和 平面图等基础图件,综合分析全区沉积相 类型和展布,并绘制出反映区域沉积相类 型及其展布的平面相分析图。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分析一般首先解释产生相的沉积过程, 然后再解释发生这些过程的环境。这个方 法的实质是通过沉积过程的分析把相和环 境联系起来,沉积微相分析也应遵循这一 方法。具体步骤是: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① 岩心和露头观察:通过观察综合分析储 集层的沉积特征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沉积微相的概念
所谓沉积微相:是指沉积亚相带内,具有 独特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厚度、韵律 性及一定平面分布规律的最小沉积组合。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因此,与区域性沉积相研究相比,沉积微 相分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细”上。这个“细” 包括纵向划分沉积相的地层单元要细,即细分 到小层或单层。横向上对沉积环境要逐级划分 到微环境,并识别出微相。所谓“微环境”, 是指控制成因单元砂体-----具有独特储层性质 的最小一级砂体的环境。
②在油藏开发中的作用:封闭的断层主要 起遮断油层、截断油层连通性的作用;开 启的断层则大量导致油层之间的窜通、注 水窜进、甚至出现断层活动,油水井大面 积出砂和套管大量损坏的复杂情况。

1--2储层沉积微相与构造特征
3、微构造研究 (1)油层微构造的概念;所谓油层微构造,是指由
于油层顶面的局部起伏变化所形成的微小构造。 (2)微构造的类型:正向微构造:小高点、小鼻状

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研究

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研究

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研究摘要:为解决志丹油田沉积微相类型不明而限制油田开发效果的问题,本文利用区域地质资料,利用小层对比分析、粒度特征、岩心相标志分析,结合测井相特征,对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沉积微相进行精细刻画。

研究结果表明:本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 发育的沉积微相有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天然堤微相,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微相为本区主力砂体,是下步开发的优势区。

关键词: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志丹油田0引言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气资源非常丰富, 是我国致密油气的重要生产基地。

近年来,随着油气需求的增加,急需加大勘探力度。

志丹油田作为延长油田内勘探成效显著地区,沉积微相方面的研究较薄弱,影响后续对油藏分布的深入认识。

为满足延长油田生产开发需求,本文以志丹油田正22井区长4+5地层为例,对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

1区域地质概况志丹油田正22井区位于志丹县旦八镇南部的义正乡境内,地处陕北黄土高原[1-2],其位于西区采油厂最南边区块(图1-1),西邻甘肃省,东邻永宁采油厂区块,北邻西区采油厂樊川区块,为一整装开发区块单位,该区1995年投入开发,资源面积约142km2,动用面积127km2,动用储量1779×104t。

工区共有油水井数616口,目前处于勘探开发初期。

研究目的层长4+5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内上三叠统延长组,其是我国陆相三叠系地层中出露最好、研究最早、发育比较齐全的层型剖面,发育边缘相(河流相和冲积扇相)、过渡相(湖成三角洲和滨浅湖相)和盆地相(半深湖~深湖相和浊积扇相)沉积。

地层发育一套浅灰色、灰绿色中厚层中细粒砂岩、粉细粒砂岩和深灰色、灰黑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互层夹黑色碳质泥岩、页岩及油页岩所组成的含煤、含油岩系,偶夹较薄凝灰质泥岩、煤线或薄煤层。

延长组沉积旋回性很强,原自下而上划分5个段,各段之间均为连续性沉积。

为了适应油田勘探开发需要,按岩性组合、沉积构造、生物组合和电性特征,特别是根据10个标志层(K0~K9)将延长组自上而下细分为10个油层组(图1-2)。

冷湖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目标优选评价

冷湖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目标优选评价

冷湖地区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及目标优选评价冷湖地区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

该区自20世纪50年代初开展石油勘探工作以来,先后发现了以下侏罗统为烃源岩,以下侏罗统、第三系为目的层的冷湖3、4、5号油田,并投入开发。

本次项目是以冷湖地区区域沉积、储层、构造体系、油气分布规律、成藏模式等综合研究为基础,完成勘探目标优选评价,为下步勘探指明方向,为勘探部署提供依据。

前言一.自然地理概况冷湖研究区位于祁连山及阿尔金山交汇处,构造区划为柴达木盆地北缘冷湖构造带中段,包括冷湖3、4、5号油田及周缘地区,面积1500㎞²(图0-1)。

研究区行政区划位于青海省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自治州冷湖镇境内。

其地面海拔高度为2740~2830m,油田区内地势为平地,以北为戈壁荒漠,以西为盐碱滩,以东为山地,自研究区东行20~30㎞,便至小赛什腾山及赛什腾山。

该区气候干燥寒冷,雨少,风多,霜冻期长,昼夜温差大,年降雨量仅16.9㎜,年平均气温2.6℃,一月份气温一般-13℃左右,最低-31℃,七月份气温最高,平均10℃,霜冻期为10月至次年5月,年平均风力3级,风季为2月至5月、7月至10月。

境内交通方便,有国道与油区公路连接相通,东达西宁,西达花土沟,北达敦煌、柳园,南达格尔木。

冷湖镇的邮电通讯、银行、商店、达到一定规模,物资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二.勘探开发历程及现状㈠勘探历程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至今,研究区完成了大量油气勘探工作。

按照不同时期勘探工作的目的任务、内容及成果,将整个勘探历程划分为以下勘探阶段:1.侦查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1959年)此阶段完成了大量地面地质调查、重磁力详查及钻探工作。

初步查明了冷湖地区地层沉积、储层、构造及含油气情况。

1955年经地面地质普查,发现了冷湖4、5号构造。

在地面细测基础上,于1956年在冷湖4号构造钻探中14井,在下干柴沟1)中见油层,试油获工业油流。

1958年在冷湖5号构造钻探地中4井,在上组(E3)获高产油流,日产油800t。

油气田开发[试题]

油气田开发[试题]

1、简述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假说的观点和证据?答:1)无机成油学说基本观点:认为石油是在地壳深处形成的,后来沿着深大断裂渗透到地壳上部;或者在天体形成时形成,当地壳冷凝时以“烃雨”的形式降落下来,后聚集成油气藏。

即石油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形成的,为非生物成因产物。

主要证据:①在实验室,用无机C、H 元素合成了烃类;②在岩浆岩内曾发现过石油、沥青;③在宇宙其它星球大气层中也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存在;④在陨石中发现有碳氢化合物及氨基酸等多达100 多种;⑤认为用有机观点对世界上有些大的沥青矿(如加拿大的阿萨巴斯卡沥青矿,储量达856 亿吨以上)不能作出令人满意的解释。

2)有机成油学说基本观点:石油、天然气由地质时期中生物遗体在适宜条件下生成的。

主要证据:①环境:世界已发现的油气田99.9%都在沉积岩中,只有极少数分布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且这少数石油也被证明是从沉积岩中运移而来的,而与沉积岩无关的地盾和巨大结晶岩突起发育区,至今未找到油气聚集。

②分布:石油在地层时代的分布上与煤、油页岩及有机质的分布状况相吻合的,表明它们在成因上是有联系的。

③组成:虽然世界上的石油没有成份完全相同的,但所有石油的元素组成和化合物组成是相近的或相似的,说明它们的成因可能大致相同。

④条件:大量油田测试结果可知,油层温度很少超过100℃,有些深部油层温度可以高达141℃,而当T 超过250℃时,烃类就会发生急剧而彻底的裂解,生成石墨及H2,说明石油不可能在高温下形成。

⑤时间:从目前发现的油气藏分析看,石油生成、聚集成藏不需很长的时间,大约需不到一百万年。

⑥标志:石油中含的卟啉化合物,异戊间二烯型化合物,甾醇类,石油的旋光性都证明石油是在低温下,由生物有机质生成的。

⑦实验:石油地质工作者对近代沉积的研究成果表明,在近代沉积中确实存在着油气生成过程,且至今还在进行着,生成的数量也很可观。

并且,在实验条件下,用有机质进行地下条件模拟,转化出了烃类,这为有机成因学说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