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V=Σ(X-X)2/(n-1) VF1=2.3cm2,VF2=5.07cm2
❖ H2= VG/ VP=( VF2 – VF1 )/ VF2100% =(5.072-2.307)/5.072100% =54%
46
h2 = VA / VP =[2 VF2 –(VB1 + VB2 )]/ VF2 100%
▪ 1916年,E.East报道了烟草花冠长度遗传的实验 结果
8
1、早在1760年,Kolreuter首先报 导了有关数量性状的杂交结果
烟草: 高(P1) 矮(P2)
F1(介于P1与P2之间)
wk.baidu.com
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高株与矮株杂交)有何区别?
F2 (高度呈连续变异,P1~P2)
9
Kolreuter实验结果曲线(烟草)
36
2、数量性状遗传率/遗传力
❖ 遗传率 ❖ 遗传率的估算
37
1、遗传率
❖ 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 ❖ 表现型值(P)=基因型值(G)+环境值(E) ❖ P=(A+D+I)+E ❖ VP=VG+VE ❖ VP=( VA+VD+VI )+VE
38
2、广义遗传率
❖ 广义遗传率(H2) :指数量性状遗传/基因型 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 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 ❖ 数量性状的特征 ❖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 数量性状研究的新进展
7
(一)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
❖ 早在1760年,Kolreuter首先报导了有关数量性状的 杂交结果
❖ Nilson-Ehls的小麦粒色遗传经典遗传实验(1909年)
▪ 1913年,R.Emerson 和E.East公布了关于玉米果 穗长度的遗传实验
VB1 和 VB2是回交后代的方差
例如:小麦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VF2=40.35,VB1=17.35,VB2=34.29 h2 =[240.35-(17.35+34.29)] /40.35100%
=72.02%
47
种类 乳牛 猪 玉米 人
某些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性状 泌乳量 乳脂量 每窝仔数 体长 产量 穗的直径 身高 出生时的体重
F2 深红 大红 中红 大红 中红 浅红 中红 浅红 白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1/16 2/16 1/16 2/16 4/16 2/16 1/16 2/16 1/16
❖ 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不易归于 少数几组,中间一系列的过渡类 型(表现型)彼此间只有数量的 差异而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这 种能够度量的性状叫数量性状。
5
2、数量性状的类型
❖ 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人的身高 牛的泌乳量
▪ 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生物的抗病力
(阈性状)
动物的产仔数
6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 1963年Thoday认为微效基因也可以个别地识别,并 在染色体上定位。
❖ 1977年J.L.Jinks认为可有较好的办法估计多基因系 统中有效基因的数目。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有些动物的产量性状不仅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且受一个/少数个主基因控制。
22
❖ Montgomerry(1994)报道,绵羊6号染色体上的 booroola基因与绵羊的产羔数有关。booroola纯合 体的母羊的产羔数比不带booroola的母羊多1.1-1.7 头,杂合子要多产0.9-1.2。
个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 ❖ 远缘杂交:指没有亲缘关系的两个基因型不
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
51
近交可分为: ❖ 自交、回交(父女或母子)、全同胞、半同
胞(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妹间)、表兄 妹间的交配等。
52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 自交的遗传效应 ❖ 回交的遗传效应
53
1、自交的遗传效应 ❖ 自交:指同一个体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相互结
遗传率 0.30 0.60 0.15 0.55 0.20 0.70 0.50 0.50
48
第三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学效应 ❖ 近交系数与血缘系数的定义及其计算 ❖ 杂种优势
49
一、近亲繁殖及其遗传学效应
❖ 近亲繁殖的概念 ❖ 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
50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 近亲繁殖(简称近交):指有血缘关系的两
❖ 猪:应急综合征基因(氟烷敏感基因)n,nn的猪 易患此病,当其饥饿、咬斗、驱赶时容易发生死亡。 具有n的个体在生长速度、瘦肉等数量性状方面具 有明显的优势。n位于6号染色体上。
23
三、阈性状及其特性
❖ 阈性状 ❖ 阈性状的分布
24
1、阈性状
❖ 是指它们的遗传是由多基因决定的,但它们的表型 是非连续性的一类数量性状。
❖ 表中第一行数是5cm,即4.50~5.49cm的归于此 组;第二组是6cm,即5.50~6.49cm 。
❖ 短果穗P1的平均数 :XP1=Σ(X)/n =[(5×4)+(6×21)+(7×24)+(8×8)]/57 =6.632
❖ XF1=12.11cm,XF2=12.888cm
45
2) 计算方差、广义遗传率H2
❖ 生物的抗病力、单胎哺乳动物的产仔数
25
2、阈性状的分布
❖ X分布:是造成这类性状的某种物质的浓度/ 发育过程的速度的潜在的连续分布(以X表 示)。一般是正态分布,或经过统计学变换 后成为正态。
❖ P分布:是表型的间断分布(以P)表示,是 可以计数的。
26
表示发生率为20%的一个阈性状的两个分布
❖ 大于50%:遗传率比较高 ❖ 50%-20%:中等遗传率 ❖ 小于20%:遗传率比较低
41
H2= VG/ VP=( VF2 – VF1 )/ VF2 100%
例:玉米果穗长度的遗传,估算其广义遗传 率H2 。
42
P1: 长穗 ×
P2: 短穗
玉 米 穗 长 度 的 遗 传
43
玉米穗长度的遗传
27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 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 遗传率及其估计方法
28
一、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 表现型值:一个多基因系统控制的某数量性状所 表现出来的数值称为该性状的表现型值。
❖ P(表现型值)=G(基因型值)+E(环境值) ❖ 基因型值(G):是指在表现型中由基因型决定
❖ 大写表示增效,小写表示减效
20
微效基因与主基因
❖ 微效基因: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多基因控制 的,由于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比 较微小,通常把这类基因叫微效基因或多基因。
❖ 主基因:质量性状遗传一般受少数基因控制的, 每个基因作用明显,这些基因叫主基因。
21
(四)数量性状研究的新进展
的
表
型
正态分布
分
布 15
4、1916年,E.East报道了烟草花冠长度遗传
的 实验结果
P 花冠平均长度(93.3mm)× 花冠平均长度(40.5mm)
(88~103mm)
(34-46mm)
F1
介于双亲之间(55-73mm)
变异由环境引起
F2
平均值与F1的平均值接近(52-92mm)
F2比F1的变 异范围大
56
❖ 自交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取决于杂合基 因的对数和自交的代数
1
主要内容
❖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 数量性状分析的基本方法 ❖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2
第一节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类型 ❖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 阈性状及其特性
3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类型
❖ 数量性状的概念 ❖ 数量性状的类型
4
1、数量性状的概念
❖ 质量性状:这些彼此间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类 型且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叫质量性状。
❖ 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是受多对( 2对以上)基因 /微效基因控制,且多对基因/微效基因间彼此 独立,共同作用于某一性状;
❖ 等位基因间通常无显隐性关系(也有例外);
❖ 各基因的效应是相等的,各基因的作用又是微效 的,且具有累加作用。
19
例如:
❖ A1与A2的效应相等,a1与a2效应也相同, 1个A的效应是微小的,2个A的效应是1个A 的2倍,可累加。
显性效应/离差(D)
❖ 是指同一位点内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效应。
❖ 例如:A→3、a→2、则AA→6、aa→4,那 么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时Aa分别为多少?
❖ 加性:Aa=5,而显性时:Aa=AA=6。
34
上位效应/互作离差(I) ❖ 是指不同基因位点内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产
生的效应。
35
❖ P = G + E =(A+D+I)+ E ❖ VP =VG + VE ❖ VP = VA + VD + VI + VE
❖ H2=基因型方差(VG)/表现型方差(VP)= VG /(VG+VE) ×100%
39
3、狭义遗传率
❖ 狭义遗传率( h2 ):是指遗传变异中属于基 因加性作用的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数,或指 遗传方差中的加性方差(或育种值方差)占 表型方差的百分数。
❖ h2 = VA / VP ×100%
40
二、估计遗传率的方法
合而产生后代的交配方式。
54
1)杂合体通过自交,使后代基因型迅速趋于纯化
P
Aa
F1 1/4AA : 1/2Aa : 1/4aa
1/4AA 1/2(1/4AA 1/4aa
1/4aa 1/2Aa)
纯合子 0 1/2
杂合子 1 1/2
3/4
1/4
1-(1/2)n (1/2)n
55
2对或多于2对杂合基因呢? ❖ 设有r 对异质基因,自交n代 ❖ 则纯合体频率= (1 –(1/2)n ) r
13
基因型
R基因数
1R1R1R2R2
4R
2 R1R1R2r2
3R
2 R1r1R2R2
1R1R1r2 r2 1r1 r1R2 R2 2R 4R1r1R2r2
2R1r1r2r2 2r1r1R2r2
1R
1r1r1r2r2
0R
比例数 1 4 6 4 1
表型 深红 深中红 中红 浅中红 白
14
多
对
基
因
控
制
长
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m
短
穗 品
4
21 24 8
系
长
穗 品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系
F1
1 12 12 14 17 9 4
F2
1 10 19 26 47 73 68 68 39 25 15 9 1
44
1)计算平均数
不存在显性 偏差
31
基因型的效应可分别表现为: ❖ 加性效应(A) ❖ 显性效应(D) ❖ 上位效应(I)
32
加性/累加效应(A)
❖ 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效应的简单 相加,而各个基因对某性状的共同效应,也 就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的单独效应的总和。
❖ 无显隐性关系。 ❖ 又称为”育种值”。
33
17
(三)(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 当Mendel遗传规律被公认后,1909年,瑞典学者 Nilson-Ehle研究了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根据实验 结果,他认为孟德尔的结果和Kolreuter的结果有其 共同的基础,并提出多基因假说这一理论,后经发 展成为数量性状遗传基本理论。
18
(微效)多基因假说:
变化从P1~P2
11
2、Nilson-Ehls的小麦粒色遗传 经典遗传实验(1909年)
P 深红粒 × 白粒
F1
中红(介于双亲之间)
F2
15红 :1白
(1深红:4大红:6中红:4浅红):1白
12
小麦粒色的遗传
P
深红 ( R1R1R2R2 )×白色 ( r1r1r2r2)
R与r间 无显隐
关系
F1
中红( R1r1R2r2)
将F2分三类 短52mm
中等----
长92mm
F3
43-6F73mm
61-82mm
67—94mm
变异不单是由环境影响,也有遗传效应
16
(二)数量性状的特征
基因控制 变异分布 表型分布 受环境影响 遗传规律 性状特点 研究对象
数量性状
多基因 正态分布 连续 大 非孟德尔遗传 易度量 群体
质量性状
单基因 二项分布 分散 小 孟德尔遗传 不易度量 个体和群体
Mendel实验结果曲线(豌豆1)0
Mendel实验结果曲线 (豌豆) 质量性状
Kolreuter实验结果曲线 (烟草)
数量性状
呈不连续变异
呈连续变异
F1类似亲本之一(显性) F1高度介于双亲之间
F2呈不连续变异,彼此差 F2呈现连续变异,高、矮 异明显,只有2种类型,且 之间无明显的界限,高度
比例数为3高:1矮
的那部分数值。
29
基因型值的度量:
A2A2 -α
O A1A2 d α
A1A1
基因型值: A1A1为α, A2A2为-α, A1A2为d;O 点:两纯合体基因型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中间值,
作为度量α和d的原点;
30
d与α 的关系
d=α
d<α
d>α
d=0
完全显性
A1A2偏向 超显性 A1A1或A2A2 表型
❖ H2= VG/ VP=( VF2 – VF1 )/ VF2100% =(5.072-2.307)/5.072100% =54%
46
h2 = VA / VP =[2 VF2 –(VB1 + VB2 )]/ VF2 100%
▪ 1916年,E.East报道了烟草花冠长度遗传的实验 结果
8
1、早在1760年,Kolreuter首先报 导了有关数量性状的杂交结果
烟草: 高(P1) 矮(P2)
F1(介于P1与P2之间)
wk.baidu.com
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高株与矮株杂交)有何区别?
F2 (高度呈连续变异,P1~P2)
9
Kolreuter实验结果曲线(烟草)
36
2、数量性状遗传率/遗传力
❖ 遗传率 ❖ 遗传率的估算
37
1、遗传率
❖ 是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 ❖ 表现型值(P)=基因型值(G)+环境值(E) ❖ P=(A+D+I)+E ❖ VP=VG+VE ❖ VP=( VA+VD+VI )+VE
38
2、广义遗传率
❖ 广义遗传率(H2) :指数量性状遗传/基因型 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
❖ 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 ❖ 数量性状的特征 ❖ 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 数量性状研究的新进展
7
(一)多基因假说的实验依据
❖ 早在1760年,Kolreuter首先报导了有关数量性状的 杂交结果
❖ Nilson-Ehls的小麦粒色遗传经典遗传实验(1909年)
▪ 1913年,R.Emerson 和E.East公布了关于玉米果 穗长度的遗传实验
VB1 和 VB2是回交后代的方差
例如:小麦抽穗期的遗传分析: VF2=40.35,VB1=17.35,VB2=34.29 h2 =[240.35-(17.35+34.29)] /40.35100%
=72.02%
47
种类 乳牛 猪 玉米 人
某些数量性状的遗传率
性状 泌乳量 乳脂量 每窝仔数 体长 产量 穗的直径 身高 出生时的体重
F2 深红 大红 中红 大红 中红 浅红 中红 浅红 白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r1r1r2r2
1/16 2/16 1/16 2/16 4/16 2/16 1/16 2/16 1/16
❖ 数量性状:性状的变异不易归于 少数几组,中间一系列的过渡类 型(表现型)彼此间只有数量的 差异而没有明显的质的界限,这 种能够度量的性状叫数量性状。
5
2、数量性状的类型
❖ 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人的身高 牛的泌乳量
▪ 表现为不连续变异的性状:生物的抗病力
(阈性状)
动物的产仔数
6
二、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 1963年Thoday认为微效基因也可以个别地识别,并 在染色体上定位。
❖ 1977年J.L.Jinks认为可有较好的办法估计多基因系 统中有效基因的数目。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现有些动物的产量性状不仅 受微效多基因控制,且受一个/少数个主基因控制。
22
❖ Montgomerry(1994)报道,绵羊6号染色体上的 booroola基因与绵羊的产羔数有关。booroola纯合 体的母羊的产羔数比不带booroola的母羊多1.1-1.7 头,杂合子要多产0.9-1.2。
个个体之间的交配方式。 ❖ 远缘杂交:指没有亲缘关系的两个基因型不
同的个体间的交配方式。
51
近交可分为: ❖ 自交、回交(父女或母子)、全同胞、半同
胞(同父异母、同母异父的兄妹间)、表兄 妹间的交配等。
52
(二)近亲繁殖的遗传效应
❖ 自交的遗传效应 ❖ 回交的遗传效应
53
1、自交的遗传效应 ❖ 自交:指同一个体中产生的雌雄配子相互结
遗传率 0.30 0.60 0.15 0.55 0.20 0.70 0.50 0.50
48
第三节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 近亲繁殖及其遗传学效应 ❖ 近交系数与血缘系数的定义及其计算 ❖ 杂种优势
49
一、近亲繁殖及其遗传学效应
❖ 近亲繁殖的概念 ❖ 近亲繁殖的遗传学效应
50
(一)近亲繁殖的概念 ❖ 近亲繁殖(简称近交):指有血缘关系的两
❖ 猪:应急综合征基因(氟烷敏感基因)n,nn的猪 易患此病,当其饥饿、咬斗、驱赶时容易发生死亡。 具有n的个体在生长速度、瘦肉等数量性状方面具 有明显的优势。n位于6号染色体上。
23
三、阈性状及其特性
❖ 阈性状 ❖ 阈性状的分布
24
1、阈性状
❖ 是指它们的遗传是由多基因决定的,但它们的表型 是非连续性的一类数量性状。
❖ 表中第一行数是5cm,即4.50~5.49cm的归于此 组;第二组是6cm,即5.50~6.49cm 。
❖ 短果穗P1的平均数 :XP1=Σ(X)/n =[(5×4)+(6×21)+(7×24)+(8×8)]/57 =6.632
❖ XF1=12.11cm,XF2=12.888cm
45
2) 计算方差、广义遗传率H2
❖ 生物的抗病力、单胎哺乳动物的产仔数
25
2、阈性状的分布
❖ X分布:是造成这类性状的某种物质的浓度/ 发育过程的速度的潜在的连续分布(以X表 示)。一般是正态分布,或经过统计学变换 后成为正态。
❖ P分布:是表型的间断分布(以P)表示,是 可以计数的。
26
表示发生率为20%的一个阈性状的两个分布
❖ 大于50%:遗传率比较高 ❖ 50%-20%:中等遗传率 ❖ 小于20%:遗传率比较低
41
H2= VG/ VP=( VF2 – VF1 )/ VF2 100%
例:玉米果穗长度的遗传,估算其广义遗传 率H2 。
42
P1: 长穗 ×
P2: 短穗
玉 米 穗 长 度 的 遗 传
43
玉米穗长度的遗传
27
第二节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的基本方法
❖ 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 遗传率及其估计方法
28
一、数量性状的表型值及其方差的分量
❖ 表现型值:一个多基因系统控制的某数量性状所 表现出来的数值称为该性状的表现型值。
❖ P(表现型值)=G(基因型值)+E(环境值) ❖ 基因型值(G):是指在表现型中由基因型决定
❖ 大写表示增效,小写表示减效
20
微效基因与主基因
❖ 微效基因:数量性状一向被认为是由多基因控制 的,由于基因数量多,每个基因对表型的影响比 较微小,通常把这类基因叫微效基因或多基因。
❖ 主基因:质量性状遗传一般受少数基因控制的, 每个基因作用明显,这些基因叫主基因。
21
(四)数量性状研究的新进展
的
表
型
正态分布
分
布 15
4、1916年,E.East报道了烟草花冠长度遗传
的 实验结果
P 花冠平均长度(93.3mm)× 花冠平均长度(40.5mm)
(88~103mm)
(34-46mm)
F1
介于双亲之间(55-73mm)
变异由环境引起
F2
平均值与F1的平均值接近(52-92mm)
F2比F1的变 异范围大
56
❖ 自交纯合体增加的速度:取决于杂合基 因的对数和自交的代数
1
主要内容
❖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 数量性状分析的基本方法 ❖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2
第一节 数量性状及其特性
❖ 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类型 ❖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遗传 ❖ 阈性状及其特性
3
一、数量性状的概念及其类型
❖ 数量性状的概念 ❖ 数量性状的类型
4
1、数量性状的概念
❖ 质量性状:这些彼此间差别明显,一般没有中间过渡类 型且呈现不连续变异的性状叫质量性状。
❖ 连续变异的数量性状是受多对( 2对以上)基因 /微效基因控制,且多对基因/微效基因间彼此 独立,共同作用于某一性状;
❖ 等位基因间通常无显隐性关系(也有例外);
❖ 各基因的效应是相等的,各基因的作用又是微效 的,且具有累加作用。
19
例如:
❖ A1与A2的效应相等,a1与a2效应也相同, 1个A的效应是微小的,2个A的效应是1个A 的2倍,可累加。
显性效应/离差(D)
❖ 是指同一位点内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 效应。
❖ 例如:A→3、a→2、则AA→6、aa→4,那 么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时Aa分别为多少?
❖ 加性:Aa=5,而显性时:Aa=AA=6。
34
上位效应/互作离差(I) ❖ 是指不同基因位点内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产
生的效应。
35
❖ P = G + E =(A+D+I)+ E ❖ VP =VG + VE ❖ VP = VA + VD + VI + VE
❖ H2=基因型方差(VG)/表现型方差(VP)= VG /(VG+VE) ×100%
39
3、狭义遗传率
❖ 狭义遗传率( h2 ):是指遗传变异中属于基 因加性作用的变异占总变异的百分数,或指 遗传方差中的加性方差(或育种值方差)占 表型方差的百分数。
❖ h2 = VA / VP ×100%
40
二、估计遗传率的方法
合而产生后代的交配方式。
54
1)杂合体通过自交,使后代基因型迅速趋于纯化
P
Aa
F1 1/4AA : 1/2Aa : 1/4aa
1/4AA 1/2(1/4AA 1/4aa
1/4aa 1/2Aa)
纯合子 0 1/2
杂合子 1 1/2
3/4
1/4
1-(1/2)n (1/2)n
55
2对或多于2对杂合基因呢? ❖ 设有r 对异质基因,自交n代 ❖ 则纯合体频率= (1 –(1/2)n ) r
13
基因型
R基因数
1R1R1R2R2
4R
2 R1R1R2r2
3R
2 R1r1R2R2
1R1R1r2 r2 1r1 r1R2 R2 2R 4R1r1R2r2
2R1r1r2r2 2r1r1R2r2
1R
1r1r1r2r2
0R
比例数 1 4 6 4 1
表型 深红 深中红 中红 浅中红 白
14
多
对
基
因
控
制
长
度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cm
短
穗 品
4
21 24 8
系
长
穗 品
3 11 12 15 26 15 10 7 2
系
F1
1 12 12 14 17 9 4
F2
1 10 19 26 47 73 68 68 39 25 15 9 1
44
1)计算平均数
不存在显性 偏差
31
基因型的效应可分别表现为: ❖ 加性效应(A) ❖ 显性效应(D) ❖ 上位效应(I)
32
加性/累加效应(A)
❖ 是指等位基因间和非等位基因间效应的简单 相加,而各个基因对某性状的共同效应,也 就是每个基因对该性状的单独效应的总和。
❖ 无显隐性关系。 ❖ 又称为”育种值”。
33
17
(三)(微效)多基因假说的要点
❖ 当Mendel遗传规律被公认后,1909年,瑞典学者 Nilson-Ehle研究了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根据实验 结果,他认为孟德尔的结果和Kolreuter的结果有其 共同的基础,并提出多基因假说这一理论,后经发 展成为数量性状遗传基本理论。
18
(微效)多基因假说:
变化从P1~P2
11
2、Nilson-Ehls的小麦粒色遗传 经典遗传实验(1909年)
P 深红粒 × 白粒
F1
中红(介于双亲之间)
F2
15红 :1白
(1深红:4大红:6中红:4浅红):1白
12
小麦粒色的遗传
P
深红 ( R1R1R2R2 )×白色 ( r1r1r2r2)
R与r间 无显隐
关系
F1
中红( R1r1R2r2)
将F2分三类 短52mm
中等----
长92mm
F3
43-6F73mm
61-82mm
67—94mm
变异不单是由环境影响,也有遗传效应
16
(二)数量性状的特征
基因控制 变异分布 表型分布 受环境影响 遗传规律 性状特点 研究对象
数量性状
多基因 正态分布 连续 大 非孟德尔遗传 易度量 群体
质量性状
单基因 二项分布 分散 小 孟德尔遗传 不易度量 个体和群体
Mendel实验结果曲线(豌豆1)0
Mendel实验结果曲线 (豌豆) 质量性状
Kolreuter实验结果曲线 (烟草)
数量性状
呈不连续变异
呈连续变异
F1类似亲本之一(显性) F1高度介于双亲之间
F2呈不连续变异,彼此差 F2呈现连续变异,高、矮 异明显,只有2种类型,且 之间无明显的界限,高度
比例数为3高:1矮
的那部分数值。
29
基因型值的度量:
A2A2 -α
O A1A2 d α
A1A1
基因型值: A1A1为α, A2A2为-α, A1A2为d;O 点:两纯合体基因型值的算术平均值,即中间值,
作为度量α和d的原点;
30
d与α 的关系
d=α
d<α
d>α
d=0
完全显性
A1A2偏向 超显性 A1A1或A2A2 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