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华德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职业技术教育学院刘学聪21世纪是一个创造、创新、创业为特征的世纪,创新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作为承担高等教育重任的大学,理所当然要积极应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和创业精神,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构建适合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教学和实践的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创业,将是高等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是高等学校教育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体现和落脚点
坚持在完善素质教育体系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思想。一方面以素质教育为目标,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一方面以创业家培养为核心,培养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业家或企业家。在具体实施上,学校通过基础层面的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创新创业实践和制度层面的不断建设,为学生提供一片个性成长的天地。建立以培养“创新、创造、创业”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创业教育思路;充分认识创业教育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教育,不只是针对少数自主创业学生的。创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必修课。提高学院全体教师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充分认识创业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相吻合,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相协调。
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理念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前提。知识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此,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成为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发展趋势的日益明显,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社会对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个性化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高等学校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进程,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关键。培养急需的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加强跨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务之急。
学校应提供有利于学生实现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的专业结构发展的土壤,提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条件,提供加强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提高创新、创业能力的较大空间。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为动力。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给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一系列措施,首先要符合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最终要通过人才培养目标同社会需求与发展的关系体现出来,创新创业教育的提出和探索是中国高等教育在信息化和全球化背景下走向深化的必然趋势和重要标志,是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大众化的必然结果。
当今的高等教育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倾注于提高民族的创新能力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上,从教育的发展要求和轨迹上来看,中国高等教育应该由就业教育的应试教育转变为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的模式上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既强调学生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同时要求高等教育面对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急剧变化,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本内涵,培养学生自觉预测变化、积极应对变化,具备复合知识结构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创业的能力和素质,这是一种主动的创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以个性化综合素质教育为导向。随着区域经济对人才需求质量的提高和多样性的增加,如何加快教育事业深化发展,培养“适应性”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人才近在眉睫。要确立以创新创业教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观,提供学生进行学科专业交叉学习的平台和渠道,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措施
1.开发创新创业课程群,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础层面
基础层面包括专业创新课程模块、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认证课程模块、创业培训课程模块、复合知识模块。
专业创新课程模块。为了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
新创业意识,学校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是专业教育的核心的思想,在教学计划内开设了创新课程,这部分创新课程不是游离于专业教育之外的,课程在内容上和教法上都体现了创新性的要求,以此为切入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对于了解专业前沿热点问题和交叉学科的问题,对于学生掌握研究方法,并获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模块。除了专业教学中的创新课程之外,建立一个“三创”选修课的平台,以“创造、创新、创业”为主线,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涵盖“三创”理论类、“三创”实务类、职业就业类三大类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不仅是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善自身知识结构的平台。此类课程与学校任选课的不同之处在于:学校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试评价等方面都做了创新性的规定,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案,注重课程的创新性、互动性,强调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认证课程模块。在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通过各种权威认证能够学到实用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学校开设适应产业、行业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国际认证、行业资格认证、职业资格认证课程。学校在原有认证培训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引入专业师资,扩展培训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选择和咨询服务。此类培训纳入教学计划,获得认证证书后,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
创业培训课程模块。学校引进旨在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SIYB(Start and Improve Your Business,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创业培训和KAB(Know About Business,了解企业)培训,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加大投入,培养师资,探索适合大学生特点的创业培训模式。形成了“培训需求分析——教学计划设计——课程推介——学员选拔——实施培训——后续支持——效果跟踪”这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
复合知识结构模块。为学生提供一个形成复合型知识结构的平台,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制定灵活的主修、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