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果的对照艺术原则----以《巴黎圣母院》为例维克多·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他经历了拿破仑时代、波旁王朝复辟、第二帝国和第三共和国时代,文学生涯长达六十年之久,在各个文学领域都有重大建树。他的创作反映了19世纪法国的重大历史进程和文学进程。雨果受家庭影响,表露出一定的保皇党倾向。主要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海上劳工》等。

“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着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恶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雨果的提出的这个新的美学原则:对照,一直指导着雨果的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巴黎圣母院》作为雨果的代表作之一,从各种角度深刻的体现了雨果的这一美学思想。它从美与丑、善与恶的对照出发,构造了紧张非凡的故事情节、描写了色彩浓烈的社会背景、刻画了鲜明夸张的人物形象,使小说极具感染力。

首先,是在情节上的对照。整本小说围绕艾丝美拉达的五次遇险和获救展开,她时而身陷险境,时而绝处逢生,在激烈的冲突之中,展示了善与恶、美与丑两种势力的碰撞,并辐射了他们所各自代表的政治力量和社会背景。文章首尾呼应,开篇于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的盛大集会气氛里,结束在卡西莫多抱着艾丝美拉达的尸体跳下钟楼的悲歌之中,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照,让文章的思想内容更为凸显。

其次,是场景的对照。在情节的发展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的形成了尖锐的场景对照。比如以路易十一为代表的封建王朝和由克罗班为首的乞丐组织的的“奇迹王朝”的对比。另外就是宗教势力和下层劳动者的对比,这一层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宗教法庭和乞丐们“怪庭”的对照。宗教法庭审理艾丝美拉达时,全凭法官们的心思行事,枉徇私情,完全不遵守法律法规,更别提遵循人最基本的道德与正义。他们甚至是故意的罔顾事实、草菅人命,致使善良的艾丝美拉达蒙受了冤屈。而在“怪庭”里,贫民的首领克罗班按照自己的法律审判了甘果瓦,他的立法、司法都比较完备,审理程序也公正严明,审理结果也符合基本的道德与人们的心愿。第二,是两种演出场景的对照。宗教神秘剧都是千篇一律,很多的演员在表演,几乎没有观众;而艾丝美拉达一出现在街头时,人们就会聚集起来,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最后,就是人物的对照,这也是最重要最鲜明的一个方面。这一部分包括两种对照,即人物自身的对照和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正是由于这些对照,《巴黎圣母院》中的各种人物才会显得如此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们性格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第一,人物自身的对照。五个主人公都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特点。但这其中,又可以分两种。首先是内在与外在的对照。艾丝美拉达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体态美和灵魂美的高度统一,她光彩照人、无与伦比,有开朗热情,古道热肠;弗比斯是艾丝美拉达真心爱的人,他谈吐风流,容貌俊美有如太阳神阿波罗,可是他的内心却是那么的丑恶,他骗取了艾丝美拉达的爱情,却只是玩玩而已,后来还带人逮捕艾丝美拉达,复习薄幸可见一斑;而甘果瓦更是文人的外表与庸人的灵魂的典型,外表斯文,内心懦弱还忘恩负义。当然,内外最突出的还是

卡西莫多。卡西莫多是圣母院的敲钟人,他的外表之丑可以算是造物主的奇迹: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猪鬃似的赤红色眉毛下面有一个小小的左眼,和完全被大瘤子遮住的右眼,加上参差不齐的牙齿,这真是世间罕有的丑陋相貌。加之还有形体上的缺陷:驼背、跛脚、耳聋、独眼,“看起来仿佛是一个被打碎了而没有好好拼拢来的巨人像。”就连善良的爱斯美拉达也无法理解这样丑怪的人怎么还能活在世上。但是,他的心灵确实那么的高大,如水晶般纯净透明。卡西莫多在艾丝美拉达危难时奋不顾身地劫法场,将少女藏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圣母院里,并且日夜守护着她,想方设法让少女快乐幸福。当爱斯美拉达神秘地失踪之后,卡西莫多深责自己没有尽到责任保护她,痛苦得把头往墙上撞;当爱斯美拉达被迫害致死后,卡西莫多亲手惩办了凶手克洛德,自己也殉情而死。这是一个多么可爱的人啊!

再看人物自身在不同的成长阶段的变化的对比。艾丝美拉达在认识弗比斯之前是形体美与灵魂美的高度统一体,艾丝美拉达是没有任何缺点的。但是由于她对弗比斯盲目的爱情,致使她暴漏了一些缺点。她把爱情全部倾注在炫目的外表上,认不清弗比斯轻浮伪善的真面目,在弗比斯面前甚至有些奴性。卡西莫多在“一滴水”前后也有巨大变化,前期他完全臣服于克洛德,助纣为虐,一滴水唤醒了他心中的美好,从此守护着艾丝美拉达,并具有极高的反抗精神和行动力,最后还惩治了凶手。

这种变化最为复杂的当属克洛德,早期的克洛德,是一个值得称道的好青年。勤奋好学,刚毅顽强,在各级学校中都是最优秀的学生。就是做了牧师,他还努力钻研科学技术,谙熟医学、文法、伦理、修辞、几何、音乐,精通化学。他照顾弟弟长大,又收养了畸形人卡西莫多,并且教他各种知识。这时候的克洛德,是一个博学、具有知识之美和真善之心的人。但是,后来他的心灵变得那么的矛盾,自然人性与宗教教条在他的灵魂里激战。他崇尚科学,又推行宗教;他渴望爱情,又禁欲苦修……这种矛盾在遇到艾丝美拉达之后被彻底激化,他让卡西莫多劫掠艾丝美拉达,求而不得后,又刺伤弗比斯嫁祸艾,彻底变成了一个残暴、阴郁、淫秽的人,成为了一个残害无辜的千古罪人。

第二,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不同人物之间的对照,可以使人物的性格更加鲜明,使美更美,丑更丑。

(1)卡西莫多与格兰古瓦的“美丑对照”。

格兰古瓦是个流浪的平民诗人。有如一些评论所言,“他与爱斯美拉达结成碎瓶缔婚的伴侣,只是有名无实的夫妻,其间存在着真与假,形式与内容的深刻矛盾。”作为爱斯美拉达名义上的“丈夫”,“他差不多更爱她的羊儿”。格兰古瓦是一个毫无感情的庸人,他宣称:“起初我爱一些女人,后来爱一些动物,现在我爱石头,这也同女人和动物一样有趣。”

卡西莫多和格兰古瓦都受过爱斯美拉达的恩惠。在对待爱斯美拉达的态度上,卡西莫多是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他曾对她说:“我们那边有一些很高的钟楼,一个人如果从那儿掉下去,还不到地面就会跌死,如果你愿意我从那儿掉下去,你甚至不须讲一个字,只要一眨眼就够了。”而格兰古瓦却厚颜无耻地认为:“有些债我是根本不偿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