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检查与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类寄生虫与寄生虫病的检查与诊断
一、检查病鱼应注意的事项
1.作检查诊断的病鱼要采用活鱼或刚死不久的,否则会因鱼死后太久,而使某些症状消失或体表的病原体死亡或病原体离开宿主而无法鉴别,影响诊断结果的可靠性、正确性;
2.检查过程中要保持鱼体表面的湿润。

因鱼体一经干燥,部分病征就自行消失,病原难于识别。

取样时标本(待检病鱼)应放在盛水的桶中,如路较远,病鱼应用湿布或湿纸包裹,以防干燥;
3.检查时,分离器官应力保各器官的完整性,并分别放置,特别要注意,切莫让各器官之病原相互污染,并保持湿润,防止干燥;
4.所有用具要洗净,防其相互污染,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应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否则会发生忙乱或遗漏。

遇一时不能肯定的病原或病变的材料应留下标本,以备进一步研究。

二、检查方法
1.现场观察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察看现场,测量池中的水温及pH值,察看水色、水源和塘面及鱼群的活动与死鱼的情况,了解发病的经过及已采取的措施等。

详细记录以备作为确诊时参考之用;
2.肉眼检查
鱼类的寄生虫病有时会在有关部位出现一定的病理变化,呈现出症状,有时症状清楚,可用肉眼作现场初步诊断。

但有时有些病并无特殊明显的症状,或由于病原体细小或隐藏于组织器官中,肉眼难于查看。

因此,凡有条件者应进行镜检,以保诊断之准确;
3.镜检
即是利用显微镜或解剖镜进行检查。

主要采用水浸片法、压片法和涂片法三种方法。

水浸片是最常用的一种。

取一点受检的组织,如鳃丝、体表溃疡处、消化道的内含物、体表附着物或粘液等于载玻片上,加上一滴清水(或海水)用镊子将组织分散,加上盖玻片,稍加压平,即可观察。

受检组织不能放置于玻片上太多、太厚和互相重叠。

压片法是用一些柔软组织,如肝胰脏、肌肉、心脏、肠壁等进行检查。

取一点组织一小块于玻片上,轻轻盖上另一载玻片,轻压令受检组织压成一透明薄片,即可观察,无需加水。

亦可用盖玻片加压,做成血片检查。

涂片法适用于粘液性样品的检查,如血液,虾类肝胰细胞中病毒包涵体检查。

用于检查的病鱼应有一定的数量,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有条件时应检查3~10尾。

三、检查步骤
检查病鱼时,需按一定步骤顺序进行,一般先体外,后体内。

各器官的顺序先后如下:⑴粘液、⑵鳍、⑶鼻腔、⑷血液、⑸鳃、⑹口腔、⑺脂肪组织、⑻胃肠、⑼肝、⑽脾、⑾胆囊、⑿心脏、⒀鳔、⒁肾、⒂膀胱、⒃性腺、⒄眼、⒅脑、⒆脊髓、⒇肌肉。

(一)肉眼检查病鱼体表
1.将病鱼放在解剖盘上,首先注意其体色及肥瘦情况;体表粘液之多少或鳍条上有无小白点并与粘液相伴呈米粉状样结构;有无明显病症出现,如有无白色瘤状物或细小白点、有无突出的“红点”、有无炎症出现、鳞片下有无“花纹”存在、有无“黑点”;或肉眼可见之寄生虫的存在;头背面有无充血等种种异常现象的出现。

2.体表检查之后,将鳃盖掀起,注意鳃之色泽,粘液之多少,有无白点、瘤块之存在,鳃有无肿大,鳃丝末端是否肿大发白及是否有异物存在,鳃盖是否外翻等变化。

并注意鳍的非正常改变。

(二)镜检有关器官
肉眼外表检查之后,进入解剖检查。

由于病鱼的发病部位,一般常见于皮肤、鳃及肠道,故主要介绍这三个部位,余者请参照上述进行。

1.粘液
在鱼类的体表,除肉眼检查时可见的寄生虫外,往往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寄生虫,例如口丝虫、颤动隐鞭虫、粘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三代虫以及吸虫囊蚴等。

检查的方法是用解剖镊刮取体表的粘液,加上盖玻片,进行观察。

2.鳃
检查鳃时,先用剪刀将左右两边的鳃完整地取出,放在培养皿里。

首先仔细观察鳃上有无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再看色泽如何;然后,用小剪刀剪取小块鳃组织,放在载玻片上,加上少量清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检查。

鳃瓣是特别容易被寄生虫侵害的器官,如各类原生动物、单殖类、复殖类吸虫的囊蚴、蛭类、软体动物寄生幼虫、甲壳类等,在鳃上往往都可以找到。

检查时,每边鳃的第一片鳃片接近两端的位置剪取一小块鳃丝,因为这个地方寄生虫较集中。

检查小型寄生虫后,可把整个鳃放在培养皿里,加入清水(淡水或海水),将鳃小片逐片剪开,在解剖镜下观察。

观察时,用两根解剖针,把鳃丝逐条拉开,仔细检查,或用镊子将每片鳃片的鳃上所有内含物完全刮下,放在培养皿里,用清水稀释、搅匀后,在解剖镜或低倍显微镜下进行检查。

也可用清水洗涤数次,倒弃上清液,检查单殖类。

3.肠道
检查肠胃时,首先要把肠的外壁上的脂肪组织,尽量除干净,否则脂肪会混进肠的内含物,而妨碍观察。

除净脂肪组织后,将肠管前后拉长,摆在解剖盘上。

先用肉眼检查,看肠外壁有无白点,这些白点通常是粘孢子虫或微孢子虫的孢囊。

肉眼检查完后,一般分段检查(分前、中、后三段),取肠内含物进行镜检,每段检查两片,常可见到各类寄生物,如各种原生动物、蠕虫。

镜检后,将肠管剪开,如果发现大型寄生虫,就先行取出,放在培养皿中,并注意肠管是否有溃烂、发红发紫、或有无白点等变化。

最后再用压片法,检查肠管。

同时在作压片法检查之前应将肠的内含物都刮下来,放在培养皿里,加入生理盐水冲洗搅匀,再检查吸虫之类寄生虫存在与否。

四、鱼病的诊断
鱼病诊断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检查、分析,对病鱼所患疾病,作出正确的判断,以便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措施。

1.见到病鱼后,先用肉眼观察,注意那里有病变、病变程度等有关情况,什么病变是主要的,这样大致就可初步确定鱼患什么病。

如果病鱼所出现的病症不明显,或单凭肉眼无法确定的疾病,应进行镜检。

依据病鱼所呈现的变化,结合病原检查(包括病原体及寄生强度),与肉眼检查相互配合,使初步诊断更有科学依据,更准确。

2.注意鱼池的各种条件,如水温、水质、含氧量、pH值;注意以往鱼病流行情况;注意饲养管理情况,包括清塘、放养密度、投喂情况、防病情况,以及发病前后的有关变化。

3.依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作出诊断,采取相应措施。

其实很多养殖户朋友应该学一些鱼病诊断常识,也许会受到仪器设备的限制,不能够进行镜检或其他方面的诊断,但是我们这些渔夫应该明白其诊断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只有提供及时的肉眼观察,再到周围技术员的镜检,才能够很科学的判断寄生虫病的类别与否!希望大家多了解一些,简单的发表一篇小日志给大家一些启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