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反思-北京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环境问题的几点反思
2013年11月08日15:53 来源:《生态文明与人的发展会议论文集》作者:陈志刚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全球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已成为化学需氧量排放、碳排放、二氧化硫排放全球第一的国家’环境资源状况恶化的态势仍在继续。如何解决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几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反思和重视。
—、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球化
全球化是我们时代最重大的变革。随着现代性扩张导致的全球化,环境问题也日益成为全球问题。
西方的现代性,是以主客二分作为哲学基础的,它通过现代技术这种促逼机制把自然视为人类征服、掠夺的对象。资本主义现代性从一开始就与大规模环境破坏相联系的,环境问题是西方现代性的一个主要的负面后果。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全球环境破坏的历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扩张过程中,不仅破坏本国的环境,而且大肆地消耗、掠夺殖民地的资源。而且,发达国家在扩张中输出的发展主义观念及以此为基础的“结构调整方案”不仅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失业的急剧上升、医疗保健体系的恶化,也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恶化。
当前的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说,是新自由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资本占据了统治地位,他所拥有的集中领导、调节价格和盈利的能力及其经营活动的计划性,改变了市场的竞争性质”。?—些跨国公司利用发展中国家急于引进外资和技术的机会,把在本国备受谴责的钢铁、化工、纺织等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掠夺其资源和能源,并对其环境造成了重大污染。不仅如此,由于发展中国家处理垃圾的成本相对较低,发达国家往往把发展中国家当成了倾倒垃圾的场所。
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有学者预测:如果人类仅仅依靠2011年6月作出的国家自愿承诺,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那么到2052年时,“洪涝灾害、极端天气和虫害会更多。海平面会上升0.3迷,夏季北冰洋将成为一片汪洋,而新的天气状况对农民和度假者都有影响。各类生态系统会向南北两极移动数百公里,或向山顶移动数百米。酸性海水会影响贝壳类生物。许多物种将会灭绝。”?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大气和洋流的全球流动,使得全球环境和气候息息相关,
任何国家都很难隔岸观火,在全球环境问题面前独善其身。因此,生态环境问题的全球化迫切需要全球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共担责任。
不过,责任共担并不意味着发展责任均担。就气候问题来说,全球气候的变迁是长时态的。“引发气候变化的大部分排放是由工业化国家造成的,尽管其影响在世界最贫困的地区感受最深。”
所以,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应当为其历史上的污染承担责任。而且,西方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如今已经比较富裕,人均排放不但远高于发展中国家,而且大多属于消费型排放。发展中国家则还在温饱线上抗争,其排放主要是生存排放和国际转移排放。如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在为全球很多国家提供廉价的日常消费品的同时,也为西方购买者承担了大量碳排放过。
所以,发达国家在环保问题上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无视历史责任,无视人均排放和各国的发展水平,无视国际转移排放的问题’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相同的责任,这无疑是不公正的、不合理的。这实际上剥夺了发展中国家的生存发展权。环境问题的产生是全球化的,环境问题的治理也需要我们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加强全球协作。不过,当前,国际机构作用有限,民族国家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在国际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所以,打造一个更加多极的世界,加强发展中国家的联合,改变不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改变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坚持平等互利协作,将更加有利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解决。
二、非物质经济并不能使环境问题迎刃而解
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经济或者说后工业经济时代,非物质经济在经济生产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因为非物质经济是以知识、信息、感情和交际活动作为生产内容的,因此一些学者认为,非物质经济使得生态环境问题迎刃而解。信息技术和非物质劳动'是“对生态灾难威胁的真正的资本主义的回应,一个瞄向未来的反应”。? “在信息技术的支配下,制造业能在大体上变得既有效率又干净。新的废物处理方式的前景也十分看好。按照新的生态思想,‘废物’一词以后将是多余的概念。生产中使用的一切东西都可以回收,废物处理可以增加利润,而不是减低利润。”[2]
然而,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看来,认为非物质经济将使全球环境
问题迎刃而解未免过于乐观。这种观点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楚引起生态环境问题的症结所在。福斯特在《生态危机与资本主义》一书中指出:“非物质化的假设认为,资本主义正朝着‘失重的社会’方向发展。发达资本主义经济中能源效率的提高和新经济的增长,会与通过利用能源向环境倾倒废料形成的经济增长‘脱钩’,减小每单位货币GDP增长的环境影响。”[3]
然而,在工业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资源利用率的提高也始终伴随着
经济规模的膨胀’所以也始终促使着环境在不断恶化。实际上,非物质经济并非没有污染,非物质经济也没有打破杰文斯悖论。非物质经济并非不需要物质资源,非物质经济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渗透只是一种知识、技术“包装”,只是对生产活动的某些环节的智能化而已,它仍然需要消耗资源、能源,排放废物,存在着环境污染的可能。“全球化技术似乎也造成了越来越多的污染。飞机污染了天空,全球贸易仰赖的机动船只污染了海洋。支撑全球通讯的电力大多由核能和矿物燃料燃烧产生,这些能源发电后的副产品污染了大气、土壤和海洋。与某些预测相反’计算机在实践上倾向于增血而非减少纸的使用,因此增加了对森林的压力。不论有意进行的回收利用工作做得多么好,全球消费品的快速消费周期都造成了大量的、无法降解的固体垃圾。与此同时’废弃的火箭和卫星正把外太空变成垃圾场。”[4]
根据国际环保组织的报告,电子垃圾巳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垃圾。而这些电子垃圾绝大部分出口到亚洲,中国也是其中的重灾区。虽然第三次技术革命到现在巳经几十年了,可是,“我们还没有见到每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的迹象。人类仍然牢牢地处于‘过冲’状态下(世界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海洋和森林吸收量的两倍),我们也逐渐
可以辨认出即将来临的生态系统遭到全面破坏的早期迹象。”[5]技术的提高导致资源消耗的增加,这就是所谓的杰文斯悖论。
在西方发达国家,技术的开发、使用是受资本控制的,遵循着资本的逻辑,环保技术往往因为利润甚微而不受重视。生产技术革新的速度总是超出环保技术革新的速度。而且,技术革新推动了生产的不断扩张,
加剧了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所以,“将可持续发展仅局限于我们是否能在现有生产框架内开发出更高效率的技术是毫无意义的,这就好像把我们整个生产体制连同其非理性、浪费和剥削进行了‘升级’而已。”所以,能解决问题的不是技术,而是社会经济制度本身。要打破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