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牛产业发展趋势与政策建议

1 2009年肉牛产业特点及存在问题

1.1基本特点

2009年全年产业发展平稳。养殖方式以母牛分散和异地短期育肥为主;屠宰加工门槛低且极度产能过剩;检疫有形无实、牛病蔓延;养殖与治安环境堪忧;缺乏针对性政策和金融、保险业支持。

1.2产区变化

相对于存栏头数,中原产区已成为以屠宰为主的牛肉产区。肉牛养殖区域趋于由中原向东北、南方、西部及贫困地区转移。东北和西部兼作架子牛牛源基地的优势明显。

1.3效益与安全

行业间(牛猪、奶业)影响、饲料(含秸秆类)价格和各项费用上涨、屠宰税费多,压缩了养殖和屠宰利润空间。中原地区抢购育肥牛、养殖区域加大屠宰规模和全国性私屠滥宰,加剧了以“弑母杀青”为特征的牛源恶性竞争,蚕食着产业基础。重大疫病扑杀赔偿比例不当,导致易隐瞒重大疫病,加大了安全隐患。产业链各环节处于微利状态,精液生产弓损,养牛农户减少,“注水、违禁用药”情况严重。

1.4产业技术

国家没有制种战略和方向,“引种一退化一再引种”依旧恶性循环,肉十品种已被国外绑架。黄牛育种、保种缺乏市场经济导向和推动标志性进展的可操作性产业技术;高档肉牛养殖和加工企业兴起;改良以生长快、产肉多的牛种为主,杂交用种方向和效果l小明,亟待出台因地制宜的杂交配套生产指导方针。现有技术能满足产业的部分需求。缺乏稳定的基层技术推广队伍、推广成本高于生产效益、推广机制不完善是普及肉牛产业技术的瓶颈。

2 2010年肉牛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2.1存栏量与养殖方式

城镇化加速和户口制度的变化以及城镇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将使存栏(特别是母牛)头数继续下降,付牛带犊分散饲养和集中短期育肥方式仍足主体。集中饲养或集约化生产模式已见端倪,单位农户的母牛1竽栏头数有所增加,出现“母十带犊小区”、“母牛带犊+育肥”的复合生产模式;专业育肥场数量的增加速度大于单位育肥场育肥头数的增加速度;舰模场和小区开始导入配套技术和设施设备。

2.2养殖成本和效益

饲料原料价格继续上涨,带动秸秆类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和专用饲料及添加剂研发需求的压力增加。中原和南方地区作物秸秆类继续过剩,西部饲料趋于紧缺,南方草山草坡利用率逐步提高。养殖成本增加,活牛价格上涨,但限于消费者承受能力,养牛效益空间仪小幅增加。

2.3疾病与防疫

口蹄疫、呼吸道疾病、运输应激综合症、犊牛下痢、体外寄生虫、生殖系统等重大疫病得不到根本控制,布氏杆菌病有蔓延趋势。防疫与医疗技术措施仍难以普遍实施,牛主自行防治仍是丰流。

2.4屠宰加工

屠宰企业(含个体)在新生和倒闭交替中数量趋于增加,盈利更加困难。规模屠宰场的兼并和倒闭将加速,牛源争夺、弑母杀青仍将持续。同时,注重技术、牛肉质量和诚

信的部分企业将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和强化牛源基地建设,加大对养殖和育肥环节的拉动力度。

2.5市场需求与牛肉价格

由于金融危机得到缓解,“促消费、投资‘三农’、改善民生”政策措施的实施,“世博会”和“亚运会”的召开以及牛源危机得不到缓解,预计牛肉的需求量比2009年增加约2个百分点,产量基本维持2009年的水平,牛肉价格较2009年稳中有升,但增幅不火。高档牛肉需求量进一步增加,对部位肉的品质要求进一步提高,牛肉分级标准开始接受实践检验。牛肉(含下货)进口量有所增加。

2.6饲料与牛肉安全

由于生产和加工环节的利润率较低,违禁物质对养殖和屠宰、流通、消费环节的安伞构成较大压力。对违禁物质的制造、流通和使用过程以及对“注水肉”及“食品卫生”的监管力度将会加大。

2.7肉牛产业政策

在国家层面,对包括制种战略,养殖和设施设备补贴,疫病发生问责制,提高疫病扑杀赔偿标准,针对个体或合作组织及企业的金融和保险政策、措施等仍难出台。在具有肉牛产业发展潜力和基础的省区,各级政府将在不同层面和程度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在牛种选择和养殖上面临技术和推广瓶颈,在金融和养牛保险上面临结构性政策制约。

3 2010年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3.1迅速组建县级、乡镇、村级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

在《肉牛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和肉牛发展潜在产区的县,以现有存栏规模和生产性质为根据,通过政策和机制改革,建立稳定、结构和人数合理的技术推广与服务体系,着力于人工授精、兽医医疗、饲草饲料、屠宰加工、设施环境、粪尿利用等方面的队伍建设,将稳定、合理、长期的推广资金列入国家财政常规列支科目,吸纳毕业生,稳定技术队伍,彻底解决“上有技术、下无推广队伍”的瓶颈问题。

3.2开展政策和立法调研,制定系列政策和法规

(1)《肉用牛屠宰法》。根据养殖、屠宰加工技术水平和产业现状,在养殖过程、活牛与牛肉流通和牛产品安全保障上,以技术标准为基础制定《肉用牛屠宰法》,从根本上建立产业退出和进入机制,杜绝私屠滥宰、代宰、弑母杀青,提高牛产品质量,保障牛产品安全。

(2)犊牛补贴政策。如同现行的粮食价格补贴政策,以国内调研为主,参考国外经验,制定犊牛价格补贴保障政策,建市补贴机制,稳定母牛存栏。补贴资金列入国家和地方财政常规列支科目。

(3)适度规模化肉牛养殖奖励政策。以能繁母牛占牛群至少40%的比例为依据,设定一定的存栏头数下限值,对整村推进的养牛村、肉牛小区、养殖企业,按照当年犊牛出生和成活比例,对能繁母牛进行精液、设备设施或资金的奖励性补贴。

(4)屠宰企业减税政策。对屠宰牛体重设定底限,屠宰下限体重以上、一定头数以上的牛,按照头数规模大幅度降低各项税费,以保障胴体单产水平和牛皮质量。一张规格牛皮的售价相当于一头母牛一年的养殖收益,因此不降低进口牛皮的各项税费。

(5)肉牛产业金融和保险政策。对于金融和保险业,出台针对农户、小区、合作组织、企业的长短期结合、大宗和小额贷款结合的融资、贴息、保险、利息、税收政策,健全信贷机制,加大肉牛产业发展后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