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初高中衔接教材---物理
专题四 专题综合练习-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变化的物理量是()A. 速率B. 速度C. 加速度D. 加速度的大小【答案】 B【解析】既然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的方向必定是改变的,而速率可以不变,如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可以是不变的,例如平抛运动所以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一定是改变的.而受到的合力可以不变,如平抛运动.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2、平抛一物体,后它的速度与水平方向成30o角,落地时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o角,重力加速度g=10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初速度为20m/sB. 落地速度为30m/sC. 开始抛出时距地面的高度为45mD. 水平射程为40m【答案】 C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掌握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学公式。
3、对于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B. 运动快慢可用线速度描述,也可用角速度描述C.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匀速运动,因为其速率保持不变D. 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合力不可能为0【答案】 C点睛: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其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均是变化的。
4、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1.75圈时,他的()A.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3.5πRB. 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C. 路程为3.5πR、位移的大小为D. 路程为1.75πR、位移的大小为【答案】 C【解析】人经过了1.75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1.75×2πR=3.5πR;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R.故选C.点睛: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由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5、如图,某一小球(可视为质点)以初速度v0从离地高度为h的平台末端水平飞出,落在水平地面上。
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第12讲 圆周运动 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理解线速度的概念,知道它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理解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会用它们的公式进行计算;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之间的关系;3、知道向心加速度和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式;4、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及其表达式的确切含义;二、学习要点:1、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2、掌握向心加速度的确定方法和计算公式;3、明确向心力的意义、作用、公式及其变形。
衔接点1 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基础知识梳理】1、线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沿圆周运动的快慢。
(2)定义:质点做圆周运动通过的弧长△s和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线速度。
(比值定义法,这里是弧长,而直线运动中是位移)(3)大小:v=△l/△t单位:m/s(s是弧长.非位移)。
(4)方向;在圆周各点的切线上。
2、角速度(1)物理意义:描述质点转过的圆心角的快慢.(2)定义: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转过△θ的角度跟所用时间△t的比值,就是质点运动的角速度.(3)定义式:ω=△θ/△(4)单位:rad/s(弧度每秒)结论: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ω3、转速和周期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v=rω=2πr/T ω=2π/T【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广州的甲物体和北京的乙物体相对地球静止,随着地球一起自转时()A. 甲的线速度大,乙的角速度大B. 甲的角速度大,乙的线速度大C. 甲和乙的线速度相等D. 甲和乙的角速度相等【答案】 D点晴:甲与乙两物体均绕地轴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均为一天,乙的转动半径较大,可根据角速度定义式和线速度与角速度关系公式判断.【例题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其半径分别为r1、r2、r3。
若甲轮的角速度为,则丙轮的角速度为()A. B.C. D.【答案】 A【解析】由甲、乙、丙三个轮子依靠摩擦传动,相互之间不打滑知三者线速度相同,其半径分别为r1、r2、r3,则ω1r1=ω2r2=ω3r3;故,故选A.点睛:此题考查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的应用,同时要知道皮带或齿轮连动的角速度相同.【变式训练】1、关于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线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B. 线速度和角速度都保持不变C. 角速度大小不断变化D. 线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答案】 D【解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线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变化,选项A错误,D正确;线速度不断变化,角速度保持不变,选项BC错误;故选D.2、甲沿着半径为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乙沿着半径为2R 的圆周跑道匀速跑步,在相同的时间内,甲乙各自跑了一圈,它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分别为1ω, 2ω 和1v , 2v 。
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专题五 专题综合练习 含解析
与受到的引力若大小相等, 与质量也一定相等12m 1m 2m 与受到的引力是一对平衡力1m 2m 【答案】 A、近年来,人类发射的多枚火星探测器已经相继在火星上着陆,正在进行着激动人心的科学探究,为我们将来登上火星、开发和利用火星资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火星探测器环绕火星做“近地”匀速圆周运动,并测得该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则火星的平均密度ρ的表达式为(k 为某个常量) ) B. C. D. 2k T =k Tρ=2kT ρ=kT ρ=【答案】 A点睛:一个物理量能不能求出,我们应该先通过物理规律表示出这个物理量的关系式,再根据题目中已知物理量判断.开普勒第三定律为: =k ,其中我们要清楚k 与中心体的质量有关,与环绕体32R T.、由于某种原因,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减小了,那么,卫星的 ()速率变小,周期变小 B. 速率变小,周期变大速率变大,周期变大 D. 速变率大,周期变小【答案】 D【解析】试题分析: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质量为、轨道半径为r 、地球质量为M ,有得: 22224Mm v G mm r r r Tπ==32GM r v T r GMπ==,所以当轨道半径减小时,其速率变大,周期变小,故D 正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笔尖下发现的行星”是天王星,卡文迪许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 的值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K 正确;行星绕恒星运动轨道为圆形,则它运动周期的平方与轨道半径的三次方之比=K点睛:不考虑地球自转的影响,认为重力和万有引力相等,对地面和高处分别列式,即可求解。
、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以下关于、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c的角速度大小关系为ωa=ωb>ωc、b、c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 b>a c>a a根据向心力公式,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也增大到原来的2倍2F mr ω=根据卫星的向心力是地球对卫星的引力,可见轨道半径增大到2倍时,向心力减小到2MmF Gr =原来的14根据向心力公式F=mvω,可见向心力的大小与轨道半径无关【答案】 C(多选)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二号”空间实验室对接前,“天舟一号”在距离地面约380 km的圆轨道上飞行,则其()A. 角速度小于地球自转角速度B. 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C. 周期小于地球自转周期D. 向心加速度小于地面的重力加速度【答案】BCD【名师点睛】卫星绕地球做圆周运动,考查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与地球自转角速度、周期的比较,要借助同步卫星,天舟一号与同步卫星有相同的规律,而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同.11、(多选)已知地球半径为R,质量为M,自转角速度为ω,万有引力恒量为G,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表面之间的距离为h,下列计算正确的是()A. 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ωRB. 地球近地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为C.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为ω(R+h)D. 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为【答案】BCD【解析】A、近地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不相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不等于ωR,A错误;B、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运行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B正确;C、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相等,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速度大小为ω(R+h),C正确;、地球同步卫星受到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所以同步卫星运行的速度大小为,故故选:BCD【答案】BD二、非选择题如图所示,阴影区域是原半径为R的球体挖去一个小圆球后的剩余部分,剩余质量为.所挖去的小圆球的球心o′和大球体球心间的距离是R/2.求球体剩余部分对球体外离球心距离为2R、质量为m的质点P的引力(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且两球心和质点在同一直力和剩余空腔部分与小球m 的引力的矢量和,掌握割补思想是解决本题的主要入手点,掌握万有引力定律公式是基础。
第16讲 机械能-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通过动能定理的推导理解理论探究的方法及其科学思维的重要意义;2、记住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表达式进行计算;4、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二、学习要点:1、动能定理的理解与深化性应用;2、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具体问题. 衔接点1动能【基础知识梳理】动能的定义: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动能的表达式:212k E mv动能的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 名师点睛:对动能的理解: ①动能是标量,且只有正值②动能具有瞬时性,在某一时刻,物体具有一定的速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动能。
③动能具有相对性,对不同的参考系,物体速度有不同的瞬时值,也就具有不同的动能,一般都以地面为参考系研究物体的运动。
④物理意义:描述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恒定的牵引力F 和阻力f 作用,经A 处时的动能为2112mv ,发生一段位移x 后到达位置B 时的动能 2212mv ,请利用牛顿定律及运动学公式试推导在这过程中,合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关系。
动能定理:★动能定理的内容:合外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 ★动能定理的表达式:21-k k k W E E E =∆= 名师点睛: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①动能定理说明了功和能的密切关系,即做功的过程是能量转化的过程②等号并不意味着“功转化成动能”,而是“功引起动能的变化”。
体会“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③注意:动能定理的计算式是标量式,v 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动能定理适用范围: ①恒力做功或变力做功 ②曲线运动或直线运动 ③单个物体或几个物体 ④一个过程或全过程【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关于同一物体的动能和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动能不变,动量一定不变 B. 动能变了,动量一定变C. 动量不变,动能可能变D. 动量变了,动能一定变【答案】 B【解析】动能不变,说明速度的大小不变,但是方向不一定不变,则动量不一定不变,选项A错误;动能变了,则速度一定变化,则动量一定变,选项B正确;动量不变,则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动能一定不变,选项C错误;动量变了,可能是速度的方向变了,则动能可能不变,选项D错误;故选B.【例题2】物体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力作用下运动,力F1对物体做功6J,物体克服力F2做功8J,则物体的动能()A. 增加14JB. 增加10JC. 增加2JD. 减少2J【答案】 D点睛:本题考查动能定理的应用,要注意明确克服力做功,即为此力做负功;同时要注意体现功的标量性,明确总功等于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变式训练】1、下列关于动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动能不变,则其速度也一定不变B. 物体的速度不变,则其动能也不变C. 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动能一定变化D. 物体的动能不变,所受的合外力必定为零【答案】 B【解析】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动能不变,速度时刻改变,故A错误;速度不变,是指大小和方向都不变,所以动能不变,故B正确;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变速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则动能不变,故C错误;物体的动能不变,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做功或做功的代数和为零,所以合外力不一定为零,故D错误。
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
高中相应部分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实施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衔接
• 1.了解高中物理教材与初中物理教材之间的衔接,准确把 握教学起点 • 2.初中教学不到位的知识点,对你们进一步学习高中物理 产生了负迁移 • 3.高中物理教学中,建议补充以下三方面知识内容
(1)物理知识方面:要根据衔接教材中的内容与高一教材的结合程度, 分散到各章节中去; (2)实验素养的衔接与培养; (3)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解题扫除一些障碍.
(三)、因初高中物理课时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 堂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 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 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 加大,课堂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 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进入新课程后,学生所要学习的科目增加了,大部分学校 的物理科的课时被减少为原来的一半,使得初高中物理因 课时原因引起的衔接问题更为严重,这正是高一新生开始 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主要原因。
案例4.压力、支持力、拉力都是弹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4.小宇用50 N的水平力把重15 N的木块压在竖直的墙面上, 木块恰能匀速下滑,此时木块受到摩擦力大小是______N;若 减小水平压力,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中考真题 难度值:0.47
案例5
(四)、因初高中学习方法变化而形成的衔接问题 •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 考试时,常见题多,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 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 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 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全讲细,只能选讲一 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勤 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思路方法,做 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 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 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 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
第14讲 万有引力定律-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含义,掌握万有引力定律的公式;2、了解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有重要应用;3、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二、学习要点: 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 衔接点1万有引力定律【基础知识梳理】 万有引力定律内容: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公式:如果用m 1和m 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用r 表示它们的距离,那么万有引力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221=r m m GF既然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旁边同学的引力?(下面我们粗略的来计算一下两个质量为50kg ,相距0.5m 的人之间的引力。
) 提示:N F 7111067.625.050501067.6--⨯=⨯⨯⨯= 那么这个力的大小到底是怎么样一个概念呢,其实他相当于提起一个质量比头发丝还小的物体所用的力,因此我们很难察觉。
但它对于质量较大的物体来说,就不可忽视了。
名师点睛:(1)G 为引力常量,在SI 制中,G =6.67×10-11N ·m 2/kg 2。
(这个引力常量的出现要比万有引力定律晚一百多年哪!是英国的物理学家卡文迪许测出来的),(2)万有引力定律中的物体是指质点而言,不能随意应用于一般物体。
对于相距很远因而可以看作质点的物体,公式中的r 就是指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对均匀的球体,可以看成是质量集中于球心上的质点,这是一种等效的简化处理方法。
(3)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的重要意义17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它把地面上的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天体运动的规律统一了起来,对以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它第一次揭示 了自然界中的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
【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如图所示,两球的半径远小于R ,而球质量均匀分布,质量为m 1、m 2,则两球间的万有引力大小为 ( )A. B.C.D.【答案】 D【解析】因为两个球质量均匀,所以其质量可等效集中在球心处,两球心之间的距离为,故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得,D 正确.【例题2】一个物体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为G ,则在距地面高度与地球半径的相等时,所受引力为 ( ) A.2G B. 3G C. 4G D. 9G 【答案】 C点睛: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的应用,只需要注意到距高度为地球半径的1倍,那么到地心的距离是半径的2倍代入计算即可. 【变式训练】1、已知质量分布均匀的球壳对壳内物体的万有引力为零.假设地球是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如图若在地球内挖一球形内切空腔。
专题三 专题综合练习-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静止的车厢内悬挂一重球设悬线对球的拉力为T,车厢壁对球的弹力为N,当车厢向右加速运动时,则()A. T、N都增大B. T增大,N不变C. T,N 都减小D. T不变,N增大【答案】 D2、在台秤的托盘上固定一斜面体,斜面与水平面的倾角为θ,斜面体质量为M,现在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物体,则()A. 若m从斜面上匀速下滑,台秤示数为(M - m)gB. 若m从斜面上加速下滑,台秤示数大于(M+m)gC. 若从光滑斜面上加速下滑,台秤示数为(M+mcos2θ)gD. 若从粗糙的斜面上减速下滑,台秤示数小于(M+m)g【答案】 C【解析】A项:若m从斜面上匀速下滑,系统受力平衡,台秤示数为(M+m)g,故A错误;B、C项:加速下滑时,对物体和斜面体整体受力分析,受总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竖直方向:(M+m)g-N′=masinθ水平方向:f=macosθ对物体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θ=ma联立得到:N′-N=mg-masinα=mg-mg(sinα)2=mgcos2α,所以台秤的示数与未放m时比较将增加mgcos2α,台秤示数为(M+mcos2θ)g,故B错误,C正确;D项:若从粗糙的斜面上减速下滑,具有向上的加速度,超重,台秤示数大于(M+m)g,D错误。
3、建筑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定滑轮装置运送建筑材料。
质量为70kg的工人站在地面上,通过定滑轮将20kg的建筑材料以1 m/s2的加速度向上加速拉升,忽略绳子和定滑轮的质量及定滑轮的摩擦,则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g=10m/s2)()A. 510 NB. 480 NC. 890 ND. 920 N【答案】 B【解析】人和物体的受力如图所示:以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mg=ma,得绳子的拉力大小为:T=m(g+a)=20×(10+1)N=220N,点睛:先以建筑材料为研究对象,它有向上的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绳子的拉力大小;再对人研究,由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大小,再求解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4、如图所示,一质量为的木架放在水平地面上,木架上的长杆为竖直方向,在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的小环,环与杆之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当环沿杆向下做加速运动时,架子对地面压力的大小为()A. B. C. D.【答案】 C点睛:以木架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条件求出地面对木架的支持力,再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求出木架对地面的压力。
专题一 专题综合练习-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1、做自由落体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的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M、N间的距离为B. 物体经过M、N中点时的速度为C. 物体经过M、N所用的时间为D. 物体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答案】 B【点睛】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及速度时间公式即可解题。
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x-t图线和v-t图线,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A. 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B.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C. 图甲中t 1/2时刻,图线的斜率为v 0/2D. 0~t 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1 【答案】 C【点睛】对于位移-时间图象要抓住斜率等于速度,速度-时间图象要抓住两个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3、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加速开出一会儿,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双紧急制动做匀减速运动.汽车从加速启动到减速停止一共前进了15 m ,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3m/s ,则此过程汽车运动的时间为( ) A. 6s B. 8s C. 10s D. 12s 【答案】 C【解析】设加速时间为1t ,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v ,即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减速时间为2t ,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可得121522v vt t m +=,解得()1210t t s +=,C 正确. 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B. 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C. 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D.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一定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答案】 C【解析】A 、根据v a t ∆=∆知,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故A 正确; 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知, 02v vv +=,故B 正确; C 、根据2012x v t at =+知,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 错误; D 、根据v a t ∆=∆知,速度变化量与这段时间成正比,故D 正确。
第03讲+简单的直线运动-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Word版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2、理解速度-时间图象3、理解位移-时间图象二、学习要点: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衔接点1 匀速直线运动【基础知识梳理】1、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名言点睛: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一段的平均速度都相同,与任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都相同;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0【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关于物体的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不变,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同,则通过路程也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不变,在相等时间内路程相同,则位移也相等C. 平均速度的大小就是平均速率D. 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此运动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A【例题2】(多选)关于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B.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跟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无关C. 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都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D. 瞬时速度是某时刻的速度,所以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答案】ABD【变式训练】1、(多选)以下关系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步行的速度为1m/s是瞬时速度B. 雨点落地时的速度为平均速度C.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相等D. 匀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答案】CD【解析】A.步行的速度为1m/s,是平均速度,故A错误;B.雨点落地时的速度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C.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相等,故C正确;D.匀速直线运动中,由于速度始终不变,故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相等,故D正确;故选:CD.2、(多选)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一秒内一定走3mB. 物体在某一秒末的瞬时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3mC. 物体在某一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这一秒内的位移一定是3mD. 物体在某段位移内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通过这段位移一米时的速度一定是1.5m/s【答案】ABDm s,物体在一秒内的位移不一定等于3m,因为物体不一定【解析】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B、物体在某一秒末的瞬时速度为3/m s,则物体在一秒内的位移不一定等于3m,因为物体不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知,物体在这一秒内的位移等于3m,故C、物体在某一秒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 s,根据x vtC正确;D、物体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是3/m s,不能确定在某一位置的速度,因为物体的运动规律未知,故D错误。
第07讲+牛顿第一定律-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Word版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2.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学习要点:1.力和运动的关系。
2.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衔接点1 牛顿第一定律【基础知识梳理】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够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接着演示伽利略是如何利用理想实验反驳伽利略错误的观点的.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断言:小球应该以恒定的速率永远运动下去.由此可推断,在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的物体并不需要用外力采维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名师点睛:牛顿第一定律是最完善的,它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解析:两个方面:不受力时,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受力时,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牛顿第一定律适用于宏观低速物体,但不可解决微观物体的高速运动问题B.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的加速度a=0条件下的特例C. 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D. 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了等效替代法【答案】 A【解析】A、牛顿第一定律是宏观低速情况得出的,只可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B、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和物体不受力情况下具有的状态,牛顿第二定律并没有包含这两点,故B错误;D、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故C错误;D、力学中将物体看成质点运用理想化模型法,故D错误;点睛:牛顿第一定律给出了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同时也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前人实验的基础上,根据逻辑推理得出的,是以实验为基础,但又不是完全通过实验得出.【例题2】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A. 惯性是维持物体的运动的原因B. 力停止作用后,物体的运动就要停止C. 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可以没有外力作用D. 力是改变物体惯性的原因【答案】 A【变式训练】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中只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B. 牛顿第一定律中只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C. 牛顿第一定律中只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D. 牛顿第一定律中除了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说明了物体在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答案】 D【解析】牛顿第一定律中除了强调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还说明了物体在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状态将会改变,故选D.2、终于到学校了,物理考试即将开始,我飞奔向教室,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同学,我只能采取急停措施,但身体前倾与同学撞到了一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由于我的身体受到推力所以撞到了一起B. 由于惯性的原因我的身体还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撞到一起C. 身体向前倾是因为脚没有惯性,而身体有惯性D. 当我停下后,我的身体将不受惯性的作用【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物体的惯性与外界条件无关,与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处于何种状态、状态如何改变等均无关.身体前倾是由于身体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才会撞到了一起,A错误B正确;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无论物体在什么运动状态,CD错误.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B.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通过大量实验总结出来的实验结论C.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一切物体都有惯性D. 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答案】 B衔接点2 惯性【基础知识梳理】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惯性定律.名师点睛:1、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所遵从的运动规律.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惯性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例如:当汽车启动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斜,为什么?因为汽车已经开始前进,乘客的下半身受到汽车的作用而随车前进,由于惯性的作用,其上半身仍然保持静止状态,所以车上的乘客会向后倾斜;当汽车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斜,为什么? 因为汽车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受到汽车的作用而随车减速,由于惯性的作用,其上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速度前进,所以车上的乘客会向前倾斜.【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 物体在做圆周运动的过程中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惯性也随之变化C. 物体运动速度越大,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D. 处于任何运动状态的物体都具有惯性【答案】 D【解析】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度量,故ABC错误,D正确。
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25
此人总路程是多少? 此人总位移是多少?
A 6.随时间延长(运动物体的)位移不一定增大, 而路程随时间延长一定增大。
提升
1. 一支队伍长150m,匀速前进中,一通讯兵从队 尾赶到队前,共前进300m并立即返回,当通讯 兵回到队尾时,队伍已前进200m,在整个过程 中通讯兵的位移大小是▁▁▁,通讯兵的路程 是▁▁▁。 (做出示意图)
高中物理研究范畴
7.光(选修):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光的干涉,衍射,全反射等; 凸透镜成像(不研究) 8.热学(选修):温度、内能 9.电路:串并联、电能 、电功(实验) 交流电 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计算题) 11.能量和守恒 (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12.新增加: (必修)万有引力,静电场, (选修)机械波,原子核,动量,相对论等。
2. 长方体的边长分别为a¸b¸c,且a>b>c, 沿表面从顶点A到达顶点B的最短路程为 ▁▁▁。位移大小是▁▁▁
时间与时刻
第二秒末 第一秒末 第三秒末
0
1
2
3
4
5 t/s
第一秒 第二秒
第三秒
巩固练习
例.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1 min内有60个时刻 )
BC
飞人博尔特9秒58新世界纪录
2016初高中衔接
物 理 物理
主讲人:黄卓华老师
初中物理研究范畴
1.机械运动:匀速直线运动; 2.力:重力、弹力、摩擦力, 二力平衡, 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 3.质量,密度 ; 4.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5.浮力 6.简单机械:杠杆、滑轮(组)、功、功率。 7.光 :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凸透镜成像 8.热学: 温度、内能 9.电路:串并联、电能 、电功 10.磁场:磁场中的力、感应电流 11.能量和守恒
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专题二 专题综合练习 含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与斜面体P连接,P与斜放的固定挡板MN接触且处于静止状态,弹簧处于竖直方向,则斜面体P此时受到的外力个数可能为:①2个②3个③4个④5个,其中正确的说法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答案】C【解析】对物体P受分析如图:故P可能受4个力的作用;综上所述:P可能的受力个数是2个或4个,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判断物体的受力个数其实就是判断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无弹力或摩擦力的作用,处理时根据平衡条件进行判断即可。
2、如图所示,在水平粗糙地面上放置斜面体B,B上再放一表面水平的三角形滑块A,A恰好在B上匀速下滑,而B仍然静止在地面上,若A、B质量分别为m和M,则A. 斜面体B受到地面对它向右的摩擦力B. A对B的作用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下C. 由于滑块A沿斜面向下滑动,故B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m)gD. 若在A的上表面再放一重物,A就会加速下滑【答案】BD、由B的分析可得,若设斜面的倾角是θ,对A:,所以:μ=tanθ;若在A的上表面再放一重物C,设C的质量是m′,对A与C组成的整体:,即:a=0.所以A仍然匀速下滑,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中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合力为零,斜面保持静止,合力也为零,可以以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根据平衡条件求解地面对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3、质量为的物体放在质量为的斜面上,斜面体放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均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当在物体上施加一个水平力,且这一力由突然增加到时,和都仍保持静止状态,关于水平力作用下的这两个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斜面体对的支持力可能不变B.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可能减小C. 地面受到的压力增大D. 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可能不变【答案】B【解析】AB、对物体m进行研究CD、对于整体受到总重力(M+m)g、地面的支持力N2、静摩擦力f2和水平推力F,由平衡条件得,可见,当F增大时,f2逐渐增大到F m,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知,地面受到的压力保持不变,地面给斜面体的摩擦力由0逐渐增加到F m,故CD错误;故选B。
第04讲+直线运动实例-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Word版含解析
学习目标: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公式,并且简单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的公式,并且简单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的规律,并且能简单分析一些问题。
二、学习要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3、自由落体运动规律;4、竖直上抛运动规律。
衔接点1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础知识梳理】 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1)速度公式:v =v 0+at . (2)位移公式:x =v 0t +21at 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 2-v 20=2ax .名师点睛:1. 速度时间公式v =v 0+at 、位移时间公式2021at t v x +=、位移速度公式v 2-v 20=2ax ,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公式,是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石.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x 、a 、v 0、v 均为矢量(三个公式称为矢量式),在应用时,一般以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凡是与v 0方向相同的x 、a 、v 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当v 0=0时,一般以a 的方向为正方向.这样就可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使问题简化.3. 如果一个物体的运动包含几个阶段,就要分段分析,各段交接处的速度往往是联系各段的纽带. 【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一辆中巴车从静止开始以2m/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10s 后达到最大速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又经过4s ,发现前方有乘客,立即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经过8s 速度减为零。
求:(1)中巴车运动的最大速度;(2)中巴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答案】 (1)20m/s (2)2.5m/s 2【解析】(1)中巴车运动的最大速度210/20/m v at m s m s ==⨯=; 中巴车减速过程的加速度220020/ 2.5/8m v a m s m s t --===-,即加速度大小22.5/m s 【例题2】一物体以的初速度、的加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求前3s 的位移是多少?第5s 发生的位移是多少? 【答案】 39,19【变式训练】1、电动汽车不排放污染空气的有害气体,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某辆电动汽车在一次刹车测试中,初速度为18m /s ,经过3s 汽车停止运动.若将该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则这段时间内电动汽车加速度的大小为( )A. 23m /sB. 26m /sC. 215m /sD. 218m /s【答案】 B【解析】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0t v v at =+得201836m /s a a =-⇒=,B 正确. 2、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的大小为2 m/s 2,那么,在任一秒内( ) A. 物体的加速度一定等于物体速度的2倍 B. 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 m/s C.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D. 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 m/s 【答案】 C【解析】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可知任一秒内末速度比初速度大2m/s ,而不是加速度是物体速度的2倍,故A 错误,C 正确;物体的初速度与前一秒内末速度相同,故B 错误;物体在任一秒内的末速度比前1s 内的初速度大4m/s ,故D 错误。
第06讲 力与平衡-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理解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等的概念.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和分力,理解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本质上是从作用效果相等的角度进行力的相互替代.3.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二、学习要点:1、合力、分力、力的合成、力的分解;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衔接点1 力的合成【基础知识梳理】同学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只用一只手一个力就可以把水桶从地面提到桌面上,两个女同学用两只手给水桶两个力,同样也把水桶从地面移动到桌面上,不同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达到了一个共同的目的.在提水桶这个事件上,这一个力产生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合力和分力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那几个力叫做分力。
力的合成的定义:求几个力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以表示两个分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个平行四边形中表示两分力的线段所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名师点睛:1、两个分力大小不变的情况下,合力随夹角的变大而变小,随夹角的变小而变大;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0°时两个力的合力最大,最大值为二力之和;当两个分力之间的夹角为180°两个力的合力最小,最小值为二力之差.(1)当Ө=0°时,F=F1+F2,合力F与分力F1、F2同向.(2)当Ө=180°时,F=|F1一F2|,合力F与分力F1、F2中较大的力同向.(3)合力F的取值范围,|F1一F2|≤F≤F1+F2.(4)夹角Ө越大,合力就越小.(5)合力可能大于每一个分力,也可能小于每一个分力,还可能大于一个分力而小于另一个分力.2、求三个或三个以上共点力的合力时,可先求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再求出此合力跟第三个力的总合力,以此类推,直到求完为止。
第05讲 几种常见的力-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二、学习要点:1、力的概念、图示以及力的作用效果;2、重力的概念及重心的理解;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4、静摩擦力的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衔接点1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基础知识梳理】1、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力是物体发生形变的原因.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如图所示,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15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解析:画力的图示要严格按照以下步骤进行:①选定标度.②从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长短按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画.线段上加刻度,如图甲所示从O点竖直向上画一段3倍于标度的线段;③在线段终点上加箭头表示力的方向.为了简便也可以照图乙那样不画物体,而用质点来表示物体,画出力F的图示.(2)力的图示画起来比较麻烦,我们以后会经常画一种简化的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力的示意图是在力的图示的基础上,不对力的大小有具体的要求,只画力的作用点和方向,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我们在以后经常要用到这种方法。
【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下述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只作用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C. 力可以离开物体面独立存在D. 力的大小可以用天平测量【答案】 A【点睛】正确理解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要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是受力物体,力分接触力与非接触力;力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例题2】如图,绳对物体竖直向上的拉力大小为200N,用力的图示法表示拉力.【答案】【解析】用力的图示法画出200N的力竖直向上提着一个物体,如图所示.【点睛】本题关键要能够区分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有时只需表示在某个方向上有力,就用简单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无标度,也并不严格要求其长度与力的大小相匹配),这叫力的示意图.【变式训练】1、如图所示,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是10 N,试画出这个压力的图示。
第09讲 牛顿第二定律-2018年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材 Word版含解析
一、学习目标: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2. 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3.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 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和实质二、学习要点: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及应用;2、发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及本质衔接点1 牛顿第二定律【基础知识梳理】1、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2、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名师点睛:F是物体(研究对象)所受的合外力,m是研究对象的质量,如果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则m为几个物体的质量和。
a为研究对象在合力F作用下产生的加速度;a与合F的方向一致3、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同向性:加速度的方向与力的方向始终一致(2)瞬时性;加速度与力是瞬间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3)同体性:加速度和合外力(还有质量)是同属一个物体的(4)独立性:当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各力将独立地产生与其对应的加速度,而物体表现出来的实际加速度是物体所受各力产生加速度叠加的结果名师点睛:1、牛顿第二定律是表示力的瞬时作用规律,描述的是力的瞬时作用效果是产生加速度.物体在某一时刻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由该物体在这一时刻所受到的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来决定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发生变化时,它的加速度随即也要发生变化,F=ma对运动过程的每一瞬间成立,加速度与力是同一时刻的对应量,即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2、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始终一致,我们说牛顿第二定律具有同向性。
一定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和加速度的变化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只要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致,速度就一直增大.【典例引路剖析】【例题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的质量和速度大小的乘积成反比B. 物体所受合力必须达到一定值时,才能使物体产生加速度C. 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作用力中的任一个力的大小成正比D. 当物体质量改变但其所受合力的水平分力不变时,物体水平加速度大小与其质量成反比【答案】 D【例题2】在汽车中悬线上挂一小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初高中衔接教材---物理解:根据串并联特点C串联;A、B、D并联[例2] 电流、电压、电阻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有电流通过的电阻两端,一定有电压存在;B. 电路两端有电压时,电路中一定有电流;C. 没有电流通过的导体,没有电阻;D. 导体的电阻大小,由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大小共同决定。
- 1 -- 2 -解:正确答案A [例3] 电功和电功率问题。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可调节光亮度的电路,如图4所示,当开关扳向触点1时,灯泡正常发光。
已知灯L 规格为“W V 100220”,电源电压为220V ,当开关S 分别扳向触点1、2、3时,灯泡的亮度解得:Ω≈8.531R(2)当开关S 扳向触点3时,发现灯变得更暗,说明电路中的电阻比原来增大,电流比原来减小,灯会变暗,由此可以看出12R R >。
(3)此同学设计的缺陷:① 调节灯光亮度范围较小;② 调节时光线亮度变化是跳跃的,不能连续调节。
改进电路如图5所示。
【模拟试题】1. 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应该出现的情况是()A. 各灯都比S闭合前亮B. 各灯都比S闭合前暗C. 各灯都不能正常工作D. 各灯仍然正常发光- 3 -- 4 -初升高物理衔接班第2讲初中力学综合三. 教学内容:(一)概念辨析法概念辨析法就是以物理概念、物理规律作为标准来衡量、辨析试题所给条件的作用和相互联系,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例1](江西省中考题)一个10N的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3s内移动了15m。
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阻力是2N,求:(1)拉力的功率;(2)上述条件下,物体匀速运动了10s,拉力做的功是多少?解:- 5 -(1)因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2)((二)综合法综合法是一种逆向思维方法,就是从要求的结论或结果入手,分析所求结论或结果所需的条件,题意是否给出,若条件不足,则应先求解条件的不足部分,如此推导,直到与题意所给条件完全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解题的整体过程。
[例6](江苏省中考题)用如下图所示滑轮组提升水中的物体A。
若物体的质量为140kg,体积为60dm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求:(1)物体A在水中被匀速提升时,拉力F是多大?(2)如果动滑轮挂钩用钢丝绳与物体相连,而滑轮组所拉绳索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0N,当物体露出水面体积多大时,拉绳会断?(取10N/kg,滑轮组机械效率不变)- 6 -- 7 -(1)(N )(N )(2)∴∴(2)开始运动后经多长时间甲和乙的距离最小?5. 考察到音响效果,一般剧场的混响时间应设计在( )A. 0.1s左右B. 1.5s左右C. 3s左右D. 5s左右6. 一般人对频率在什么范围内的声音最为敏感?7. 从遇到巨大声响时,为什么要迅速张开嘴巴或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8. 有一种密度瓶大家可能没有见过,但道理很简单,如图所示,它是一个壁较薄的玻璃瓶,配有磨光的瓶塞,瓶塞中央留有一细管,在注满水盖上塞子时,多余的水会从细管中溢出,从而保证瓶内总容积一定,如何用该密度瓶,天平(含砝码)及水来测量米粒的密度呢?简要写出操作步骤及计算表达式。
9. 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两个水平力F1、F2的共同作用下以相同速度匀速向右运动,已知F1=5N ,F2=3N ,那么物体B受到物体A和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应分别为()A. 5N、3NB. 5N、8NC. 3N、8ND. 8N、8N10. 如图所示,一根细线绕过三个滑轮,两端固定在A、B两点,两动滑轮下所挂物体质量分别为、,两动滑轮上细线的夹角分别为和(),不计一切摩擦,则、的大小关系是()A. B. C. D. 无法确定11. 如图所示,甲、乙两车都沿斜面向上运动,两车内都用细线悬挂一小球,当小球都与小车相对静止时,甲车内悬线正好在竖直方向上,乙车内悬线与斜面垂直,则()- 8 -A. 甲车做的是匀速运动B. 甲车做的是加速运动C. 乙车做的是匀速运动D. 乙车做的是减速运动12. 无论是木锯还是钢锯,它们的锯齿都是东倒西歪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是因为()A. 这样使锯齿更锋利B. 这样使锯更耐受撞击C. 锯用得太久,齿被撞歪D. 可以使锯口加宽,减小材料对锯的摩擦力13. 下列几种与摩擦有关的现象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高档服装一般用光滑丝织品作内衬,目的是便于穿脱B. 高速公路的路面特点是比普通公路更光滑些C. 在餐具中,从使用角度看,普通的竹筷要比塑料筷好D. 木工用锯子锯木料时,要经常在锯条上抹些油14. 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迭放着甲、乙两物体,甲物体用细线挂在左边竖直墙上,现用力把乙物体从右端匀速拉出来,所用力F=15N,则甲、乙两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A. ,,方向都向左B. ,方向都向右C. ,方向向右,,方向向左D. ,方向都向左- 9 -- 10 -15. 如图,重力为1N 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则斜面对木块的作用力为() A. 大于1N B. 等于1N C. 小于1N D. 以上均有可能16. 如图所示,重为G 的物体A 被夹在两固定且竖直的木板之间,设用大小为2.2G 的力恰好可将A 从木板中竖直向上抽出,那么能抽出A 的竖直向下的力其最小值为 。
17. 如图所示,A 、B 、C 三物体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现用F=15N 的拉力使三物体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 受 个力的作用,物体B 受 个力的作用,物体C 受桌面摩擦力是 N 。
18. 下图是一皮带传送装置,A 是主动轮,B 是从动轮,当轮转动时,带动放在绷紧的传送带上的物体C 水平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皮带上点,点及物体C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如何?19. 如图,一个圆台形的筒子,下用一重力忽略不计薄片贴住,浸入水中后,薄片不会下落,如果筒中注入100g 水,恰能使它脱落,则下列情况哪种能使薄片下落( ) A. 在薄片中央轻放100g 砝码B. 慢慢注入100g酒精C. 慢慢注入100g水银D. 上述三种做法都不行20. 在一边长为10cm的立方体铁块的表面上,从垂直方向打一个深为5cm,直径为2cm的圆洞,将不同的表面放在桌子中央,它对桌面的压强和未打洞时相比较()A. 一定增大B. 一定减小C. 不变D. 增大、减小都有可能(初升高)高一物理衔接班第3讲——重力和弹力问题归纳一、学习目标:1、理解力、重力和重心的概念。
2、掌握弹力的产生条件及弹力方向的确定方法。
二、学习要点:1、重心的概念2、弹力的有无及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
三、课程精讲:- 11 -问题:观察以下两图,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小结:1、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1)静力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形变),如把物体拉伸、压缩、扭转、剪切等。
(2)动力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使物体从静止开始运动,从运动变为静止(或使物体的运动速度从小变大、从大变小);或使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等。
2、力的定义及特性:(1)力的物质性:指力不能离开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独立存在,即只要有力,必会同时存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相互性:指力是存在于物体之间的。
一个力总是联系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如果不考虑主动和被动关系,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无所谓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应注意的是相互作用的物体有些是接触的,有些是不接触的。
如磁铁可以隔着一本书吸引铁钉。
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射出枪口的子弹,能打到很远的距离,是因为子弹离开枪口后受到一个推力作用B. 甲用力把乙推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C.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D. 任何一个物体,一定既是受力物体,也是施力物体例2、关于力的作用效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外力作用B. 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一定不受外力作用C. 物体受力作用后,一定同时出现形变和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现象- 12 -(二)重力:(1)重力的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说明】①地球上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不论质量大小,也不论有无生命。
②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③重力是非接触力,同一物体在空中运动与静止时所受的重力相等。
④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的大小①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通常取g=9.8N/k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
【说明】a. g会随地球上纬度的改变而改变,纬度越高,g值越大,两极最大,赤道最小,导致同一物体在不同纬度处所受重力不同。
b. g值会随海拔高度而改变。
在同一纬度处,高度越大,g值越小,致使同一物体受到的重力随高度增加而减小。
②重力的测量在实验室里,重力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当弹簧测力计吊起物体静止时,物体对测力计的拉力才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3)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可利用铅锤线确定其方向。
例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怎样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例4、关于重力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13 -- 14 -B. 同一地点,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C. 物体落向地面时,它受到的重力大于它静止时所受的重力D. 物体的重力总等于它对竖直测力计的拉力 (4)重心①重心的概念:一个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引入重心的概念后,研究具体的物体时,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一个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表示。
②重心的确定a. 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只跟物体的形状有关。
若物体的形状是中心对称的,则对称中心就是重心。
b.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
如:起重机重心位置随吊升货物的多少和位置变化而变化。
例5、以下关于重心及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物体放于水中称量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小于物体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因此,物体在水中时的重力小于在空气中的重力B. 据G=mg 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的重力一定较大C. 物体放于水平面上时,重力方向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当物体静止于斜面上时,其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D. 物体的形状改变后,其重心位置往往改变 (三)弹力:1、弹性形变和弹力的概念: (1)弹性形变:形变包括两方面,即形状的改变和体积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