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1: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案
建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内容包括: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和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一、目标体系建设方案
1.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的内容
(1)使学生获得实践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并活跃学生的思想,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进而在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修正、拓展和创新。
(2)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使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行业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素质;三是创业能力;四是
职业资格证书。
(3)增强实践情感和实践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2. 调整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进行构建。
设计实践教学体系时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同时考虑职业素质教育,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大力推行双证通融的教学模式,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培养内容的衔接和互通,制定适合学生
个性发展的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学籍管理制度。
3. 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贯彻“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以实训为主体、理论课程依于实践课程的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设置要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应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
免重复考核。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文化程度和就业的需要,调整文化基础课程、专
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
4. 制定专业技能规范
根据专业培养方案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系统的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要求并规定必须完成或选择完成的内容。
5. 修订实践教学计划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重新修订实践教学计划,使其更具科学性、可操作性,注重实效性。
要避免重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而轻实践教学质量的倾向。
6. 制定实践课程标准
实践课程标准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课时)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
包括实验、综合性实训、课程设计、技能训练、实习、毕业设计、社会调查等各种教学形式。
在制定实践课程标准时注意各课程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
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均应有配套的实践指导书。
7. 组织机构
拟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聘请校外企业专家担任专业管理委员会,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各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实践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践课程标准,并编制实践教学指导书。
二、内容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的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将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实习、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创课外新、社会实践等)通过合理配置,构建成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体,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等层次,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将实践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掌握必备的、完整的、系统的技能和技术。
1. 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
基础理论课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改变过分依附理论教学的状况,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应占有较大比重。
理论教学将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将有关知识和技能综合成学科基础理论、专业理论课和专业专门化方向技术课(技术应用)三大模块。
以实践性环节为中心线索,串接这三大模块。
使这三大模块既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围绕着实践性环节有机地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相互渗透的整体。
增加实践课的比例达到30%。
,不少于24周的整周实践教学,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进行实践能力训练。
与技术应用能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联系不紧密的理论课坚决不开,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开设的课程必须开设。
2. “三课堂”联动
第一课堂:除实验、实训外,还包括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含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第二课堂:学生社团、体育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等。
第三课堂:社会实践、顶岗实习、产学合作教育等。
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
3. 构建“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一般采取按能力层次划分的“递进式”的实践教学模式。
内容体系按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模块构建。
基本技能侧重操作性,专业技能注重技术应用性,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强调综合实践性,注重“产品”教学、创新制作和新技术应用。
4. 推行严格的“双证”制度
本专业实行严格的“双证制”,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学历证书的同时,还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通过相当于执业职格水平的考试。
职业资格证书的训练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内容之中,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5. 制订各阶段实践性教学总体计划与要求
形成与理论教学相互配合,以基本技能为基础,专业技能为重点,注重技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管理,学、产、研、培一体化的体系。
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要明确各阶段学生做什么、怎样做、完成什么、达到什么标准等制定具体量化的内容。
三、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建设方案
实践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运行管理和制度管理3个方面。
1. 组织管理
本系与学院实践中心共同负责实践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工作。
2、制度管理
制定一系列关于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和学科竞赛等方面的实践教学管理文件,以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
实践教学文件和管理制度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方案和教材,实践指导书、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实验报告等实践教学文件和各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制度。
四、实践教学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1. 师资队伍建设
制定本专业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重点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方向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双资格证书”准入制度;用政策规定来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校间进行有序流动,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吸引社会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工程技术人员的加盟。
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有利于师资结构调整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重视“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过硬的实验员队伍。
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2. 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基本目标为每学期学生下厂实习至少一次。
各系部根据此目标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规模,制订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由各系部根据本系实践教学的需要选择,既能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又交通相对便利的单位,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使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践基地互为补充,实现功能最优。
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过程中,应努力建立长效运行机制,明确实践项目和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努力扩展合作的领域,为企业提供服务,力求产学结合。
本专业将开发比较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广泛吸纳社会办学资源,与企业合作共同建立实践基地实现“双赢”发展。
五、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建立科学、完整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重视实践教学,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快速提高,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手段。
1.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学生评价体系。
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都要加强指导和管理,每次实训、实习都有实训报告或成果,由专业指导教师评定成绩并作好记载,按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的比例记入课程成绩。
加强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考评,制定综合实验能力考评方案,确定考评内容与方法,提出考评成绩的学分比重,通过笔试、口试、操作考试及实验论文等多种形式考评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对于实习考核可通过实习报告、理论考试、设计和答辩等形式进行,可以由学校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联合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水平,而且考核学生的工作实绩。
2.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出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具体明确的质量标准,并通过文件的形式使之制度化,严格规范执行。
再结合同行评价结果、学生评教结果,在学年度末给每位教师写出评语,同本人见面,并纳入人事考核之中。
3.建立实践教学督导体系。
实践教学督导员进行实践教学全过程检查,不仅要检查实践教学的完成情况,而且要重点检查实践教学的质量。
建筑学专业
2014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