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式教学法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0fc11596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d3.png)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本科阶段的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讨论、辩论和思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符合当下教育的需求,但在实际推行中却面临着一些难点和困难。
本文将从难点和建议两个方面,总结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经验和教训,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难点1. 学生主动参与度不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性地被动接受知识,而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需要积极地提问、思考和讨论。
部分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和积极性,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或者主题讨论,他们往往表现出漠不关心、缄默不语的态度。
这就导致了教学效果不理想,也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2.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限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他们习惯于依赖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答案,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就使得讨论式教学无法顺利进行,教学效果不佳。
3. 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讨论式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学案例、教学资料和教学场地等。
在一些学校中,由于各种原因,这类资源支持并不足够,这就使得讨论式教学无法进行,或者只能进行有限的范围和内容,限制了教学效果的发挥。
二、建议为了提高学生在讨论式教学中的参与度,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在课前可以贴心地提前布置一些问题或提议,鼓励学生提前做准备,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还可以适时地采用一些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和主动性。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度,增强课堂的活跃氛围。
为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地引导学生,让他们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参与课外学术活动、科研项目等,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和积累经验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一些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有哪几种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6eb9c763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2.png)
课堂教学的一般方法有哪几种在教育领域,课堂教学是一种主要的教学形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来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实际教学中,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可以用来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本文将会介绍课堂教学的几种一般方法。
一、直接教学法直接教学法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
在直接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
教师通过授课、讲解和演示等方式,将知识直接传递给学生。
这种方法适用于知识点较为复杂、概念性较强的科目和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知识。
二、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教学方法。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通过互动交流,彼此交流观点和理解,并尝试解决问题。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合作完成学习任务或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相互合作、讨论和分享的方式,互相学习和促进彼此的发展。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问题导向学习法问题导向学习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研究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和解决问题,从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能力。
五、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实例和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引入真实的案例或情境,让学生在案例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分析实例和案例,深入理解知识和原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这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些一般方法,实际教学中还有其他许多方法。
略谈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及形式
![略谈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及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01f45d6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4.png)
略谈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及形式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在教室里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概念,还可以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和形式。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样就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概念和知识点。
2.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学生们可以被鼓励去分析和评估已经存在的知识,借此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这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真实世界中的事件和思想。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讨论式教学法中,学生被鼓励去各抒己见,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授课。
这样一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会得到极大地发展,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职业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讨论式教学法的一种典型形式,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并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各个个体的观点和想法。
一般而言,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会被分成4-6人的小组,然后各自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最后将其整合成一个关于主题的共同结论。
2.辩论式讨论在辩论式讨论中,学生被分成两个组别,每个组别都会得到一个不同的话题,然后他们会各自就话题进行辩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可以促进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角色扮演在角色扮演中,老师会提供一个具体的情景,然后学生被分成几个小组,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出一个具体情况。
在模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且尝试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讨论式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批判性思维,还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在实施该方法时,小组讨论、辩论式讨论和角色扮演都是不错的形式。
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和尝试这种方法,为学生打开一扇全新的认知之门。
浅谈讨论式教学法
![浅谈讨论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19f6c119e8b8f67c1cb9cc.png)
浅谈讨论式教学法作者:郑静君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10期摘要: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讨论式教学法更能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本文谈谈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对讨论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自讲,以讨论为主的一种教学法。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在语文课堂中采用讨论式教学法和其它教学法相比有着很突出的优越性:在讨论中能使学生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实现信息交换;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即席口头表达能力;讨论还能使学生认识状况充分暴露,教师获得即时信息反馈,这样能增加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效率。
此外,讨论还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思想高度集中,思维活动激烈,产生浓厚兴趣,使课堂教学情绪和形式都十分活跃。
因此,在普及素质教育的今天,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学方式,采用“讨论式”是很必要的。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刚开始尝试“讨论式”教学,课堂气氛不热烈,讨论时学生都欠积极,甚至有的表现得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回想我教学《索溪峪的“野”》时,这篇文章是独立阅读课文,文章围绕“索溪峪的“野”描写了四方面内容,按照以往方式,四方面都讲解必然花费太多时间,同学听着枯燥乏味,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式教学,课前我向同学们提出了预习要求:“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么写出这种野性美的。
课堂上我让学生就预习目标展开讨论:“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些方面?你最喜欢哪个景?四人随机组成一小组合作交流。
”当时,甭说组成小组,就连一点声音也没听见。
当我问:“为什么大家沉默不语?为什么不行动?”时,此时才有学生悄声告诉我,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合作交流。
毕竟这种教学方式学生不常接触,现在让学生分组讨论是有点超前了。
于是,我随机说:“你们最喜欢哪个景?找你最喜欢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e0666ae76294dd88d0d26bc7.png)
讨论式教学法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主要围绕着本学期品社(品生)组的课题进行讨论和进一步商讨。
对课题提出的背景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中的理论依据进行了如下修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传统的品德教学中,我们已经注意到了教学是一种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但往往忽略了学生同伴之间的相互影响,品德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总在教师的思想里兜圈子、从众心理较强,没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很多的课堂中已经开始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较多地运用了讨论式教学,但往往是游走于形式,看似热闹,却没有多大的实际效果。
分析下来原因主要在于讨论的准备工作不充分,没有选择恰当的讨论主题和灵活地运用合适的讨论形式,有的反馈形式过于单一,都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中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现在品德与社会课教材中设计了各种问题、大量案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体验的机会。
经过充分的准备,在讨论的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讨论形式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置身于真实的社会场景中,在丰富多彩的讨论反馈中,学生能不断地认识自己,提高自己,完善自己。
我们经过认真地探讨与研究,感到要解决传统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可以从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寻求突破,于是我们确定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讨论式教学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与概念界定(一)理论依据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的有关学科的教学理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69e3e4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64.png)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了传统的讲解式教学方法外,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强学习兴趣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并阐述其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一、讨论式教学法概述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课堂上通过集体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共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与传统的单向教学相比,讨论式教学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通过互动交流促进学生的思维活跃。
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思考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讨论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等,这些思维活动能够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辨析能力。
通过与同学的辩论和交流,学生不仅能够听到不同观点,还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综合分析能力。
三、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讨论式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需要共同解决问题,交流彼此的观点,并且通过集体讨论达成共识。
这样的交流与合作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讨论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相比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
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的参与感能够让学生更加乐于学习,并且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案例分析:《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剖析以《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剖析为例,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应用。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人物形象进行讨论和分析。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探讨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等问题,从而加深对小说的理解,并提升学生对文本的分析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4f082d5d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11.png)
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而表达能力是幼儿个人发展的关键部分。
为了帮助幼儿提高表达能力,一种被广泛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式教学法。
本文将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对幼儿表达能力的培养,并讨论其在实践中的一些有效策略。
一、讨论式教学法概述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讨论和交流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在该方法中,教师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提出问题,并促使学生互相交流、辩论和思考。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优势1. 激发思维能力:通过参与讨论,幼儿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力。
他们不仅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需要理解和回应他人的意见,从而促进思维的深入和逻辑性。
2. 提升语言能力:讨论式教学法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
他们可以通过参与讨论,学习使用正确的语法和词汇,逐渐提高口头表达的流利度和准确性。
同时,幼儿还可以借鉴他人的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合作精神:在讨论过程中,幼儿需要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的观点,学会倾听和接纳不同的意见。
这种合作精神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有效策略1. 创设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积极、鼓励和尊重的学习环境,让幼儿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激发讨论的话题,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同时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鼓励。
2. 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在幼儿进行讨论之前,教师应该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为他们的表达提供支持和指导。
这有助于幼儿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在讨论中做出有价值的贡献。
3. 引导问题和回应:教师在引导讨论时,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同时,在幼儿发表观点后,教师应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回应,肯定他们的努力,并引导他们进一步思考和表达。
讨论式教学法经验总结
![讨论式教学法经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68b375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c8.png)
讨论式教学法经验总结教学改革多年,教师一直在探索教学改革的模式,以期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探究式讨论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有使用,但是自从学校推行探究式讨论教学法后,这种使用趋向自觉,有了更深入的探索与思考。
现在对本教研室的探究式讨论教学法的实践体会做一总结。
1、探究式讨论教学法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要有掌控全局的水平,并不等于是把课堂完全交给了学生,教师能够轻松地做旁听者。
其次,学生可能会提出各种问题,所以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掌握更多的材料,有更深厚的知识底蕴才能掌控和驾驭讨论的课堂。
2、要确定好实行探究式讨论教学的篇目。
对哪个篇目适合采用此种方法,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并不是每一节的内容都适合探究式讨论教学法的使用:首先,外国文学大部头作品多,学生的阅读水平有限,所以都设计成探究式讨论是不适合的;采用探究式讨论教学法的作品一定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实行的。
这样才能贴住对作品的真实感受说话,而不是无话可说或者机械地应付。
其次有的篇目本身内容的张力有限,所以,最好选择那些可探讨空间大,适合学生的水平状况、能调动学生思考并锻炼学生思考水平的作品,比方《哈姆莱特》这样的作品:“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适合学生各抒已见。
3、教师要对讨论课做充分的设计,特别是要设计好问题,预先布置,引导和启发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找到思考与理解问题的角度。
这对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是重要的一环,也关系到讨论课的成败。
比方《哈姆莱特》,教师以理解人物的思想特征与作品主题的表达为中心,设计了十个左右的问题,提前布置给学生读作品,查找资料,实行思考,这样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时有话可说,并且说出一定的道理与水平来。
4、教师要对讨论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观点实行准确的概括或点评,这种即时的沟通能促动课堂气氛的活跃,并使学生的观点更清晰,困惑得到解决,表达教师画龙点晴的作用。
5、最后,教师要对整节讨论课的内容实行点评。
因为学生的水平水平总是有限的,在点评的基础上,教师要对作品或更深入细致地分析,或补漏更新,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获。
论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
![论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1b561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8eaa06d.png)
论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而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意识。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中,采用论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探讨论讨论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应用,探讨其优势和实际操作方法。
一、论讨论式教学法的概念论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交流讨论,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学习技能的教学方法。
论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论讨论式教学法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中的价值观和法律规范,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论讨论式教学法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伦理问题或法律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在多角度、多层次上思考问题,从而引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
2. 增强学生的思辨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论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辩论,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解决矛盾。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1. 设置适当的讨论话题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符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讨论话题。
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伦理问题或法律案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讨。
在话题选择上,教师需要兼顾到引发学生兴趣的也要考虑话题的适宜性和教学价值。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讨论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fd6116250066f5335a8121c1.png)
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指以遵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逻辑程序,依据教学内容的要求, 由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以讨论形式进行问题探索,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学思想的一个解放,提供了师生集体研究、探索问题的条件和环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要途径之一。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1.讨论式教学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孟子说过,“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
”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无法传导。
要想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只有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教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帮助者。
要在组织和参与学生的讨论中,帮助和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记忆式的学习为探究式的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
讨论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在讨论中每个学生都要动口,要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选择说服别人的方法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论述为大家所理解和认同。
经过多次反复的训练,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从容不迫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很好地与人交流沟通。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在讨论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断进行着多向交流,这就充分训练了学生理解他人、陈述己见、与人沟通等交流技巧。
在讨论中同学间合作互助,集思广益,依靠集体力量来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这也使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团结协作精神。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1.提倡预习,初步质疑对学生预习的步骤可提出以下要求:(1)总体浏览;(2)要点记忆;(3)初步质疑;(4)提出难点。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98695990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97.png)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建议:
一、设计讨论话题
讨论式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计合适的讨论话题。
话题应该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具有一定的思考性和争议性,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同时,话题的难度应该适中,既不过于简单又不过于复杂,以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分组讨论
在讨论式教学法中,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分组时应该注意学生的性别、性格、学习能力等因素的搭配,以保证每个小组内部的平衡和互补。
同时,每个小组的人数应该适中,以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三、引导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深入讨论,发现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反馈等方式来引导学生,使讨论更加深入、全面。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控制讨论的节奏和氛围,避免讨论偏离主题或者过于激烈。
四、总结评价
讨论结束后,教师应该对讨论进行总结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
总结评价应该注重过程而非结果,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等方面。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肯定,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在应用讨论式教学法时,教师应该注意设计合适的话题、分组讨论、引导讨论和总结评价等方面,以保证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讲授法的教学方式
![讲授法的教学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1bb8bc7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f.png)
讲授法的教学方式一、引言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而教学方式则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体验。
在法学领域,如何有效地讲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是每位法学教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常见的讲授法的教学方式,并分析其适用场景和优缺点,以期为法学教师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借鉴。
二、讲授方式一:讲述法律理论一种常见的法学教学方式是通过讲授法律理论来传授法律知识。
这种方式通常采用理论性的教材和课堂讲解,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来组织和呈现法学内容。
这种方式适用于初学者或者需要对法律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化梳理的学生。
讲述法律理论的教学方式具有以下优点:1. 结构清晰:通过系统化的知识框架和逻辑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和体系。
2. 知识全面:通过讲述法律理论,能够把握法律知识的全貌,让学生对法律领域的各个方面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
然而,纯粹讲述法律理论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缺点:1. 理论实践脱节:单纯的理论讲授往往难以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容易让学生感到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2. 学生参与度不高:在讲述法律理论的教学方式中,学生的参与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学习的被动性。
三、讲授方式二: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分析教学法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通过分析具体的法律案例来教授法律知识。
这种方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特点如下:1. 综合运用:通过案例分析,学生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
2. 激发思考:案例分析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他们对问题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案例分析教学法的缺点也值得关注:1. 学习进度相对缓慢:案例分析需要学生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习进度可能相对较慢。
2. 知识局限性:仅仅通过案例分析难以涵盖法学领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一些较为抽象和理论的知识。
四、讲授方式三:讨论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强调学生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式,通过讨论和辩论来教授法学知识。
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3篇)
![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4c67c01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5.png)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本文旨在探讨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以期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定义讨论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围绕某一主题进行互动、探讨、分析、总结等环节,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意义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引导者。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查阅资料、思考问题、表达观点等环节,逐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这种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2.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合作探究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意识,为未来的社会交往奠定基础。
3. 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提出独特的见解。
这种创新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4. 促进师生互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在讨论式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也能更加信任和尊重教师,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5. 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目标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深入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应用。
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6. 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
学生需要学会倾听、表达、说服、辩论等沟通技巧,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
这种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社会交往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f304c9ab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8.png)
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在幼儿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表达能力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讨论式教学法的定义及特点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深化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会引导幼儿以小组或整个班级的形式进行讨论,通过提问、辩论和分享等方式,激发幼儿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讨论式教学法具有以下特点:1. 主动性强:幼儿在讨论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积极参与讨论,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合作性强:通过小组或整个班级的讨论,幼儿可以相互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问题。
3. 创造性强: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促使其提出新颖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讨论式教学法在培养幼儿表达能力方面的作用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幼儿可以锻炼口头表达的能力,学会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培养批判思维:在讨论中,幼儿需要学会分析问题、辨别观点的优劣,并能够提出自己的批判性思考。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在小组讨论中,幼儿需要相互协作,学会倾听他人观点并尊重其他人的意见,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4. 开拓视野:通过与其他幼儿的交流和讨论,幼儿可以听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开拓自己的思维,拓宽视野。
三、如何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培养幼儿表达能力1. 设计适合的话题:选择适合幼儿认知水平和兴趣的话题,引导他们进行讨论。
可以选择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话题,如动物、植物等。
2. 创设良好的讨论环境:为幼儿提供安全、轻松的环境,鼓励他们自由表达观点,尊重他们的意见。
3. 引导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4. 提供反馈:在讨论结束后,给予幼儿及时的反馈和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结论:通过讨论式教学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9a709c4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c.png)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一、难点分析1. 学生缺乏积极性在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为了一个难点。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下,学生较少参与到课堂讨论和交流中,导致他们在面对讨论式教学时缺乏主动性,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者参与到讨论中。
这一点对于讨论式教学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 教师角色变化讨论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扮演更多的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非传统的灌输者和主讲者。
这对于一些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为他们需要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心态,去适应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
3. 课程设计和准备推行讨论式教学法需要精心设计和准备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
不少教师在推行讨论式教学时,因为资源和时间有限,对于课程的设计和准备不够充分,导致讨论效果不佳。
4. 学生参与度不足在讨论式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对于课堂效果至关重要。
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在讨论中的参与度不高,导致课堂效果不尽如人意。
5. 学生之间的协作与沟通讨论式教学强调学生之间的协作和沟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不足,导致讨论时出现意见不合、情绪冲突等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建议1.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对于学生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或者加分制度来激励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也可以通过引导式的教学,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减少他们在讨论中的顾虑和压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提供教师培训和指导为了帮助老师更好地适应讨论式教学,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师培训和指导,帮助老师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引导能力和讨论技巧,从而更好地发挥指导者和引导者的作用。
学校可以通过加大投入,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时间,帮助老师更好地设计和准备讨论式教学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材料,从而提高讨论效果。
对于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老师可以通过设立小组讨论、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讨论中,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教学设计中的讨论式教学法
![教学设计中的讨论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e3abc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1f.png)
教学设计中的讨论式教学法一、引言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选择中,讨论式教学法被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性,并以实际案例进行说明。
二、理论基础讨论式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由多方面参与的教学策略。
其基本理论包括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知识建构等。
教师在讨论式教学中担任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探索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特点1. 激发学生的主动性:通过组织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方式,让学生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倾听、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讨论式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对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交流,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形成对知识的综合认识和理解。
四、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设计中的应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应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设计中,以下以语文课为例,介绍其具体应用:1. 主题讨论:选择一个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主题,如环保、健康饮食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辩论和思考。
通过讨论,促进学生对主题的深入了解。
2. 文本解读:在文学作品的教学中,可以选择一段经典或有争议的文字,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就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展开讨论,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 问题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角色扮演:在学习语言表达和社交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讨论。
学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讨论,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五、案例分析以一堂高中生物课为例,教师使用讨论式教学法设计了一堂课程。
“讨论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https://img.taocdn.com/s3/m/a59e6f2f4b35eefdc8d3335f.png)
“讨论式”教学法浅论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
“讨论式”教学法主要模式是: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
“讨论式”教学法如果能正确运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澄清学生的一些模糊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讨论式”教学法使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都能得到很大改进,能克服应试教育模式的一些弊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堂成功的讨论课应具备以下条件:(1)讨论的目的已达到;(2)所有学生,包括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真正调动起来;(3)教师的方法运用得合理得当。
那么该如何正确运用“讨论式”教学法使讨论课获得成功呢?笔者想就“讨论式”教学法模式的四个环节即教师拟出问题、学生展开讨论、选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发言来分别谈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精心拟出讨论题讨论题的选择直接关系到讨论的成败。
因此,教师应该精心拟出合适的讨论题,这是一堂成功的讨论课的首要环节。
笔者认为教师所选的讨论题应具备以下条件:(1)要具有代表性,使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而且要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
(2)要选准切入点,使学生有话可说,避免无所适从,无从答起(3)要有梯度,有层次,适合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认识水平,使全班学生都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达到整体参与,普遍提高的目的。
(4)要结合课堂实际,适时使用。
如果讨论是在讲授新课前使用,那么讨论题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该堂新课的兴趣;如果讨论是在讲完新课后进行,那么讨论题要能够帮助学生整理本课知识点,理清各知识点的逻辑联系;如果是专题讨论,那么教师应在上一节课后布置本节课的讨论题,并让学生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做好社会调查,准备好讨论提纲,以便讨论时有言可发。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https://img.taocdn.com/s3/m/cb7d3b9d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10.png)
本科阶段推行讨论式教学法的难点与建议一、难点分析1. 学生自主参与度不高本科阶段学生对于讨论式教学法的自主参与度不高是推行该教学模式的首要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缺乏主动思考和表达的习惯。
当学校引入讨论式教学法后,学生面临对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表达的挑战,缺乏自信和勇气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进而导致课堂讨论的效果不佳。
2. 教师角色转变难度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者知识的传授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在讨论式教学中,教师需要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和学习者的指导者。
这种角色转变对于一些传统的教师来说难度较大,需要他们具备更多的知识储备、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课堂讨论的质量和效果。
3. 课堂管理难度增加在讨论式教学模式下,课堂管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由于学生的参与度增加,课堂的秩序容易受到影响。
一些学生可能会在课堂讨论中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导致课堂秩序混乱。
一些内向的学生可能会缺乏表达的机会,使得课堂讨论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建议1.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自主参与度不高这一难点,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自信心。
可以在课堂中安排一定的讨论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和思考时间;可以设置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先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再分享到整个班级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质疑,让学生深入思考和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2.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为了鼓励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学校和教师可以建立一套多元评价体系。
除了平时的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外,还可以引入课堂表现、思维深度和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指标,以激发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讨论式教学中。
3. 提供教师培训和支持面对教师角色转变难度大这一问题,学校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师培训和支持。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课程设计、课堂管理、学生引导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教师更好地适应讨论式教学模式。
讨论式教学法心得体会
![讨论式教学法心得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cc972b4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4087a54.png)
一、引言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
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讨论式教学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
以下是我对讨论式教学法的几点心得体会。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优势1.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讨论式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观点,对他人观点进行评价和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强调团队合作,学生在讨论过程中需要互相倾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团队合作能力是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讨论式教学法有助于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讨论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勇于挑战权威。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提出新颖的想法。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4. 提高教学效果讨论式教学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活跃,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讨论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1. 创设良好的讨论氛围要使讨论式教学法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需要创设一个轻松、自由的讨论氛围。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尊重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2. 设计合理的讨论话题讨论话题的选择至关重要。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讨论话题。
同时,话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使学生能够在讨论中挑战自我,提高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讨论式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几点思考厦门外国语学校陈锦英【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为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讨论法作为一种教学方法频繁出现在教师课堂中。
但是,讨论法并不是就是简单的让学生围成一圈,头碰头的一种谈话模式。
它有自己的实施条件、原则、方法及时机,只有使用得法,才能做到“鱼满而网合,水到而榘成”。
本文从教师与学生两个角度,分别进行了调查问卷分析,对在英语课堂中实施“讨论式教学法”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讨论式教学法;英语课堂;合作学习;小组一、引言讨论式英语教学是指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系列问题的引导下,以生生、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推进手段,让师生都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的教学方法。
主要由教师备课、布置讨论、组织讨论、讨论交流、讨论总结等几个前后紧密联系的环节组成。
在交互式讨论教学中,注重全体学生的参与,着重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言材料,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它是适应培养创造性人才需要的教学模式。
它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师角度关于“讨论式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分析1.调查问卷情况就“讨论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情况”,笔者就70名中学英语教师随机进行了问卷调查(见附录)。
如表一2.调查问卷分析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课堂中都应用了讨论,但是他们把讨论默认为学生已经能掌握的一门工具,缺乏对学生进行讨论技巧的培训,把讨论停留在简单的让学生围成一圈,头碰头的一种谈话模式。
在与其他教师谈话过程中,他们也常常发现,能力好的学生包干的现象。
另外,在讨论评价这一块调查中,54.29%的教师对讨论的过程进行了简单的评价,但其中只有14.28%的教师进行了比较细致的、具体的评价。
过程性的评价不仅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和老师学习与自我调整的过程。
定期展开评价,并提供评价细则是很有必要的。
3.纠正对讨论教学法的认识⑴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在讨论前,教师要培训学生,养成学生有效讨论的好习惯。
告诉学生讨论时必备的几个特点:热情倾听(hospitality)。
努力在课堂上创造一种相互热情倾听的氛围。
积极参与(participation)。
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
只有当每位学生激烈讨论,发表各自意见,讨论才会增加深度和准确度,学生才会对所得出的讨论结果理解、记忆深刻。
另外,尽管希望发言的人越多越好,但也并不是说每一位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必须发言。
因为最为关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对他人的观点加以评述。
在参与极其相关的一个概念就是效力问题,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参与都要对别人产生影响。
当发言人所讲的观点被轻易忽略或是不经任何冲突就搁置起来的话,就会降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追问或反问的艺术。
③高度注意(mindfulness)。
高度注意包括如要知道谁已经发言了,谁还没发言,以及思考为了不使整个讨论陷入仅由几个人掌控的泥潭,每个人应做些什么;还包括要注意哪些内容已有人讲过了,哪些内容还没被提及,并当自己正想发言而别人也正有此意时,把发言机会让给那些极少发言的人。
④相互性(mutuality)。
相互性是指要像关注自我发展一样关注其他每一位成员的发展。
如在收集资料为讨论做准备时,要让学生考虑到相互性,即要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从中受益。
只有当每一个人具备了相互性的思想后,学生就会懂得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整个集体发展的,即 swim or sink 的原则。
⑤共同商议(deliberation)。
共同商议是指讨论中参与者要坚持自己的观点直到有足够的理由将其推翻时为止。
换句话说,就是在课堂上进行的民主讨论应当是充满辩论气息的,表达出的不同意见尽管谦逊但同时也是强有力的。
这些不同意见要么是被其他不同参议者予以赞同,要么是由于强有力的说服而被放弃。
⑵与学生一起确立讨论的参与基本规则有很多教师谈到,讨论经常是“一场热闹的没有实质收获的戏”。
实际上,一场具有批判性的、民主氛围的而又富含内容的讨论是需要基本规则的。
所以,笔者认为凡是经常采用讨论法教学的教师,在最开始要与你的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最好的讨论”,并一起确立班级讨论参与基本规则,这为学生日后的讨论明确方向。
如:a classroom speech policylistening attentively and respectfully.avoiding “talk-control”.recognizing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from group members.learning collaboratively.acknowledging and respecting different viewpoints.supporting your ideas with data, quotes or others.synthesizing and integrating.communicating clearly.以上展示的是部分基本规则粗线条的描述。
教师还应对这些规则与学生展开分析,并做示范,让学生明白无误地接受这些规则。
并且,可以与学生一起修改或添补里面的规则。
⑶培训学生讨论的技巧混乱,没有深度的谈话,最终会使讨论失去吸引力。
如在一次谈话中发现,有个别学生认为课堂让学生讨论是浪费时间。
所以要教会学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批判地、有创建地形成问题,让讨论变成一个不断有所发现和相互间有所启发的过程。
①学会提问。
许多评论家都曾指出,参与讨论的核心支柱就是掌握提问、倾听和回应的技巧。
对于三者而言,学会提问又是重中之重。
常用问题的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a. 要求讲出更多证据的问题,如:how do you know that? why do you think so? can you find any supporting details from the article? what is your idea based on? where is your evidence for that idea, specifically?b. 要求进一步澄清的问题,如:excuse me, i didn't quite catch that. i'm sorry, could you repeat that more slowly, please. i still haven’t quite got that. would you mind repeating it again, please? i'm sorry, i don't understand. what does x mean? could you spell that, please? are you sure…..?c. 假设的问题,如:what if…….? would you…..if you were in his shoes?②倾听。
学会倾听是持续讨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可以为讨论营造出一个相当紧凑的谈论氛围。
因此,定期让学生做一些练习,以便提高他们的倾听技能。
a. 成对倾听。
首先,把学生成对编排,进行强度很大的倾听练习,每个人轮流充当发言人和倾听者。
发言人讲述自己的观点不能超过5分钟,但也不少于2分钟。
倾听者要求要竭力抓住发言者所讲的每一句话,并作出倾听和对比理解的神情。
身体语言、点头示意、感叹词像“是的”、“哦”、转述发言者的观点甚至重复发言者的话,要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听发言人的观点中去。
b. 听出主题来。
学会听出主题的一种方法就是用与成对倾听相似的,只不过听的重点落在主题上而非个人经验上。
如,可以让学生在20分钟观看或听教材、电影或图画,并尽他们的最大努力记下要点,然后,把在“成对倾听”合作过的两个人编为一组,互相分享对作品的理解,所讲内容要尽可能全面。
c. 专门的倾听者。
让每一个学生在讨论中扮演一次专职的倾听者。
作为倾听者,他们自己不用发表观点。
但在一心一意的倾听中,他们偶尔可以提问,证实自己的理解或澄清自己的想法,还可以用简单的词句或手势表明自己的意见。
在讨论最后,他们要总结讨论所表达的主要意思,并对各位小组成员参与水平作出评价。
当指定专门的倾听者时,并要告诉学生下列事情:听出所讲的话的内涵而不是思考下边要讲什么;对同意或不同意的观点都同样认真做笔记;向参与者提出一些问题,以便扩大,加深讨论;尽量关注到发言者的自信心水平,并乐意支持他。
⑷运用对讨论教学法的过程评价过程性的评价既是一个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和老师学习与自我调整的过程。
在讨论中与讨论后要定期进行评价、讨论。
以下列举的几种评价手段,教师可结合自己的生情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实施。
①讨论审查指导(discussion audit)讨论审查也是旨在培养学生批评性思考为主要目标的。
它是让学生写出本周(或本学段)的讨论课上所做的贡献以及反思从讨论中学到的东西。
学生不必回答每一个问题,这些问题是帮助学生思考,进行反思,从而调整自己在讨论中的表现。
如:what's the most important learning you've taken from this week's discussions? what's the most pressing question you're left with about the topic as a result of this week's discussions?in what ways did you, and other group members, observe and implement the class rules for discussion?in what ways did you, and other group members, contradict the class rules for discussion?after your experience this week, which of these class rules should be amended or abandoned? and what new rules would you like to propose?②讨论参与评价指导(portfolio)。
这个讨论评价指导有助于学生了解对自己的参与程度进行评判的标准,教师可在一周(或一学段)让学生参照里面的指导意见,反思自己的讨论行为,调整讨论行为。
并且,让学生将自己每次的讨论参与评价指导的书面记录保存起来,与以后进行比较,作为成长记录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