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夏商周大事简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尧舜夏商周大事简历
[color=#DC143C][/color]
夏商周大事简历
夏禹元年 - 2050年辛亥启接禹位 -2042年己未
契封有商 - 2121年庚子弃封于邰 - 2121年庚子
成汤立国 - 1619年壬戍纣王元年 -1063年戊寅
公刘迁幽 - 1650年辛巳周公元年 -1166年乙未
盘庚迁殷 - 1281年庚子亶父迁岐 -1226年乙未
成汤亡年 - 1606年乙亥文王元年 - 1063年戊寅
文王受命 - 1022年已未文王亡年 - 1013年戊辰
古公元年 - 1186年戊戍武王元年 - 1022年已未
季历元年 - 1123年戊寅武王亡年 - 1005年丙子
季历亡年 - 1073年戊辰纣王亡年 -1009年壬申
文王被囚 - 1042年己亥文武制命 - 1036年乙巳
武王伐纣 - 1010年辛未紂死商亡 - 1009年壬申
颛顼尧舜夏商周时期主要人物年寿表
颛顼生于公元前2380年亡于公元前2282年. 季历生于公元前1165年亡于公元前1065年
唐尧生于公元前2221年亡于公元前2103年伯鲧生于公元前2181年亡于公元前2126年
虞舜生于公元前2161年亡于公元前2053年皐陶生于公元前2140年亡于公元前2048年
夏禹生于公元前2140年亡于公元前2045年夏启生于公元前2127年亡于公元前2034年
亶父生于公元前年亡于公元前1108年季历生于公元前1165年亡于公元前1065年
文王生于公元前1080年亡于公元前1013年武王生于公元前1049年亡于公元前1005年
吕望生于公元前1077年亡于公元前0966年成王生于公元前1009年亡于公元前0952年
康王生于公元前0985年亡于公元前0945年昭王生于公元前0983年亡于公元前0928年
穆王生于公元前0945年亡于公元前0902年厉王生于公元前0863年亡于公元前0828年
唐叔生于公元前1018年亡于公元前0935年周公生于公元前1063年亡于公元前0983年
成汤生于公元前1664年亡于公元前1608年纣王生于公元前年亡于公元前1009年
《唐尧虞舜夏商周主要年鉴》(自公元前2206年---公元前1009年)等众多内容,因防产权被盗,暂不公布,敬请谅解。

以上资料,已经首长过目,权当注册,不惧小人。

当今的“夏商周断代工程”,弄虚作假,欺上骗下,事实清楚,不容抵赖。

在缺少以上这么多内容下,竟敢言:“千古之谜,夏商周之老黄历已清楚”,还知道不知道,当今世界上尚有“羞耻”二字!有其因必有其果,断代工程责任人,必将为自已的好大喜功,急功好利,轻视文献,研究表浅,偏信《回天》,而受其殃。

心正笔正,笔正史真。

苍天有眼,谁无报应。

尧年概要
尧立七十年得舜,三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事,荐之于天。

尧辟位二十八载而崩。

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德。

《史记. 五帝本纪》
“尧以(甲)申岁生,年十五而佐挚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为诸侯,甲午得(舜),(甲)寅舜代行天子事,(辛)巳年崩。

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帝王世纪》
原文应是:尧以庚申岁生,年十五而佐挚帝,(先受封陶,后改封)于唐为诸侯,甲午得禹,庚寅舜代行天子事,丁巳或戊午年崩。

年百十八,在位九十八年。

史籍另有尧117岁,及在位百年及一百零一年之说,可能出于二点,一.虚岁。

二.夏时改甲子为乙丑而致。

三. 不明三年丧事之风俗礼规。

《帝王世纪》虽为晋时皇甫谧所撰,但其原本早在唐朝亡失。

现本《帝王世纪》均为别书摘录或传抄而得,漏文错字在所难免,更有错修误改。

故其非为原样,相差甚远。

现本《帝王世纪》言甲申(公元前2197年)尧生,辛巳崩,甲辰(公元前2177年)即帝位等,其“甲”应为庚,其“辛”应为丁。

如若为甲,则纣死商亡应为公元前1046年矣,与“断代工程” 相同,显然为伪。

《竹笺纪年》曰:“帝尧元年丙子”,是将挚帝封尧于唐为诸侯元年,误作为尧帝元年。

《史记. 五帝本纪》“尧辟位二十八载而崩。

” 是指公元前2129年正月上日,舜受统于文祖。

尧年大事年记
尧生于公元前2221(庚申)年,亡于公前2103(戊午)年,年一百十八岁。

帝王年公元前干支史籍、文献、事例
2206年乙亥年十五佐帝挚,尧被受封为陶侯。

2205年丙子帝挚受共工、瓘兜之意,改封尧为唐侯。

元年 2201年庚辰尧二十岁,居冀,命义和制历。

二 2200年辛巳义和定闰法,一年366日,置闰。

四 2198年癸未越裳国来贡,献《十纪》甲骨龟文。

五 2197年甲申巡狩四岳,怒灭西夏,毁其宗庙,贬君为民。

六 2196年乙酉身涉流沙,西见王母、地封独山。

七 2195年丙戊有麟。

九 2193年戊子大水,巫支析为孽,应龙驱之淮阳龟山足下。

十二 2190年辛卯治兵。

十五 2187年甲午禅于泰山。

十六 2186年乙未渠搜氏来宾。

十七 2185年丙申仲月甲子日,至于稷,沈璧于河。

十九 2183年戊戍命共工治河。

二十一2181年庚子伯鲧生,《帝王世纪》误为舜生。

二十五2186年乙巳三苗、瓘兜作乱。

二十九2173年戊申春,焦尧氏前来朝贡。

三十六2166年乙未水患又起。

四十一2161年庚申舜生于诸冯。

四十二2160年辛酉景星见于冀。

四十八2154年丁卯十二年中,水患有增无减。

五十 2152 年已巳乘素车玄驹游首山。

五十三2149年壬申祭于洛河。

五十八2144年丁丑使稷放帝子朱于丹水。

六十 2142年已卯舜以孝闻。

六十一2141年庚辰咨询四岳令鲧治河。

尧命夏鲧治水,九载无绩。

六十二2140年辛巳大禹六月六日生于四川省汶川县石纽村高密家。

六十九2133年戊子鲧治水失败被黜。

七十 2132年已丑在位七十载得舜,咨使四岳赐舜命。

七十一2131年庚寅舜三十岁而被试用,尧许二女嫁舜。

七十二2130年辛卯舜纳二妃于大丽。

七十三2129年壬辰正月上日,帝尧辟位,舜受统于文祖。

七十四2128年癸巳巡狩四岳,至于泰山,柴望山川。

七十五2127年甲午流共工于幽州,令禹治河,皐陶、禹十四岁。

七十六2126年乙未驱三苗于三危(敦煌);殛鲧于羽山;放獾于崇山。

八十 2122年己亥八年水厄解,禹告成功。

岁乃大旱,民无食,禹又哀之。

八十一2121年庚子封伯禹有夏;封契于商;封稷于邰。

八十六2116年乙巳司空入见赞用玄圭。

八十七2115年丙午西王母献盆地图,舜后改九州为十二州。

八十九2113年戊申巡游于陶,领群臣禅泰山。

九十 2112年已酉居陶,识舜二十年后老,荐舜摄政王位。

九十一2111年庚戍舜年五十摄行天子事。

九十七2105年丙辰司空巡十二州。

九十八2104年丁巳
九十九2103年戊午尧辟位二十八年崩,舜年五十八尧崩,帝陟于陶。

一百 2102年已未践位。

一百一2101年庚申载格,舜六十寿庆。

舜年概说
舜得举用事二十二年,尧使摄政,摄政八年而尧崩,三年丧毕,让丹朱,天下归舜。

舜年二十以孝闻,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

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

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史记. 五帝本纪》
依据众书“舜在位50年,101岁亡,以及‘帝舜荐禹于天,为嗣,17载而帝舜崩’ ” 。

原文应是:三十九年,南巡狩。

践帝位(四十八载)崩于苍梧之野。

舜年大事年记
元年2100年辛酉六十一践帝位,作《大韶》之乐。

三年2098年癸亥令皐陶制象征刑法。

五年2096年乙丑二月东巡狩至中州,与三公诸侯临观于河。

七年2094年丁卯作《大唐》国歌。

九年2092年己巳定“三年考绩”制度,西王母朝贡玉环、国图。

十四2087年甲戌庆云见,作颂歌《南风》,令禹代舜事。

十五2086年乙亥令禹有事于太室,作《咸池》歌。

十六2085年丙子作军歌《大章韶》。

十七2084年丁丑春二月,入学初用。

二十2080年辛巳舜八十一即真。

二十五 2076年乙酉息慎氏前来朝贡弓箭。

二十九 2072年已丑命子义鈞封于商。

三十2071年庚寅葬母后育于渭河。

三十一 2070年辛卯预荐禹于天,十七年后舜崩。

三十二 2069年壬辰命禹总师,逐徏方岳。

三十三 2068年癸巳正月元日,禹受命于神宗,遂复九洲。

三十四 2067年甲午九十五而使禹摄政。

三十五 2066年乙未舜咨禹,征有苗,有苗朝贡。

三十九 2062年己亥禹摄政五年,舜践帝位三十九年有苗氏叛,南征巡狩。

四十二 2059年壬寅玄都氏朝贡宝玉。

四十七 2054年丁未帝居鸣条,冬暖无霜,次年南巡狩。

四十八 2053年戊申辟位。

舜陟苍梧,葬于九嶷。

四十九 2052年已酉践位。

五十2051年庚戍载格。

禹年大事年记
元年2050年辛亥元月初一,禅位于冀地崇山,颁夏时于邦国。

二年2049年壬子举益为相,荐益于天,封尧子丹朱于唐,舜子商均于虞,作歌“大夏”乐。

三年2048年癸丑皐陶卒,无缘帝位。

禹封其后于英六。

皐陶十四岁始佐禹。

四年2047年甲寅亲毁三星堆古城,以九州九牧之贡,鋳九鼎。

五年2046年乙卯巡狩,五岁政定,周行天下,会诸侯于塗山。

六年2045年丙辰辟位。

春,抗洪救灾,戳防风氏;秋,诸侯会稽,计功而崩。

七年2044年丁巳践位。

八年2043年戊午载格。

夏启大事年记
元年 2042年已未夏启元年。

二年 2041年庚申伯益归政就国。

三年 2040年辛酉伯启伐有虞氏,大亭于钧台。

四年 2039年壬戍放季子武观于河洛,作九歌以颂,作“五子歌”以戒。

五年 2038年癸亥令彭伯寿征河西之叛,武观得归。

六年 2037年甲子伯益在巴被害,夏启年以牺祀。

八年 2035年丙寅使孟涂如巴涖讼(辟谣破案)。

孟涂司神于巴,见血即执。

九年 2034年丁卯启王于九年崩,享年九十一岁。

夏桀(后癸)大事年记
元年1672年已巳桀为王。

契封于商,十二傳而至主癸。

三年1670年辛未毁灵台,筑倾宫,犬夷侵岐以叛。

六年1665年甲戊岐山踵戎来宾。

七年1664年乙亥癸妃生成汤。

十一年1659年已卯大会诸侯,有缗氏逃,桀灭有缗氏。

十三年1657年辛巳迁于河南,初作辇。

十四年1656年壬午命扁伐岷山,山民献苕华琰、苕玉琬二女,二女无子。

二十二年1650年辛已公刘避桀居幽,变易政纲,幽地戎狄。

三十三年1639年壬寅伐蒙山,有施氏献妹喜。

桀弃元妃,纳妹喜于倾宫。

三十五年1637年甲辰封汤于亳为商侯。

其时“五星错行,星陨如雨,洛山崩,三河竭。

”三十六年1636年乙巳征葛。

葛因杀成汤童子而被灭。

三十七年1635年丙午成汤得伊伊。

妹喜与伊尹作禍功同(内应外合)。

四十年1632年已酉伊尹去商适夏,丑有夏复归于商。

四十一年1631年庚戍湯伐有洛,克之。

遂征荆,荆降。

四十二年1630年辛亥商侯朝命于桀,桀囚湯于夏台。

四十三年1629年壬子商侯成汤因贿赂桀获释。

四十六年1626年乙卯商侯成汤灭温。

四十八年1624年丁巳昆吾侵商,商会诸侯于亳。

遂取韦征顾。

终古奔商。

四十九年1623年戊午商师取顾,伯益后裔费伯昌离夏奔商。

五十年1622年已未王会诸侯,有缗氏叛而被克,瞿山崩,商师征昆吾。

五十一年1621年庚申王鉴池为夜宫,男女杂处,三旬不朝。

谏王不听,终古奔商。

五十二年1620年辛酉关龙逄持皇图,谏桀王遭虐杀。

五十三年1619年壬戍鸣条大战,商克昆吾。

桀败夏亡,成湯获桀于焦门,放桀于南巢。

昔在文王商周並立紂为天子周为公侯昌为西伯
公元前干支帝王年(周历)事例
1650年辛已公刘元年公刘避桀居幽。

1168年癸巳武丁三十四年周王季历朝商。

王赐地三十里,好马十匹。

1166年乙未武丁三十六年古公亶父逾梁山,迁歧避狄,民从如市。

1165年丙申武丁三十七年季历伐西满鬼戎,俘二瞿王。

1123年戊寅古公元年古公建国,季历称王,复号曰:周。

1111年庚寅季历古公亶甫死。

1108年癸巳季历季历元年,太伯托伪采药去蛮荆
1085年甲寅文丁元年文丁命季历为牧师,周克余无之戎。

1084年乙卯文丁二年季历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

1080年己未文丁三年文王出生在东夷猪棚。

1079年庚申文丁七年周人伐始呼之戎。

1073年戊辰文丁十二年季历被囚于塞库,文王初元。

1072年已巳帝乙元年命季历为牧师,加九命作伯。

1165年丙申帝乙七年帝乙、季历同年相陟。

1063年戊寅纣王、文王元年纣王元年,初封九候,西伯为昌,文王次元。

1061年庚辰三年有雀生鹯。

1060年辛巳四年大蒐于黎。

1059年壬午五年纣王筑南单之台。

1058年癸未六年西伯昌初禴于毕。

1055年丙戍九年王师伐有苏氏,获其美女妲己赠纣王。

1054年丁亥十年正月,文王自商至程。

1053年戊子十一年居程三年,遭大荒。

1052年己丑十二年作《大匡》以诏牧其方。

1049年壬辰十五年文王生太子发,后为周武王。

1042年已亥二十三年纣醢鬼侯,脯鄂侯,囚文王于羑里。

1038年癸卯二十六年春三月,西伯率诸侯入贡纣王。

1037年甲申二十七年文王狩猎,初见吕望得计谋。

1036年乙巳二十八年文王获释,诸侯送其归陈,文武制命。

武王初元。

1033年戊申三十一年文王得吕尚以为师。

1029年壬子三十五年周大饥,西伯由陈迁丰。

1028年癸丑三十六年正月,诸侯朝周。

1027年甲寅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1025年丙辰三十九年商臣辛甲奔周。

1024年丁巳四十年治兵于毕,封姬发为将军,吕望为军师。

1023年戊午四十一年周作灵台,纣王授胶鬲向文王求玉版。

1022年已未四十二年武王次元岁在鹑火,文王受命,改元立国,断虞芮之讼。

1021年庚申四十三年二年伐邗灭崇,崇侯虎降。

建丰都,作《酆宝解》。

1020年辛酉四十四年三年伐密,密人自缚其君,迎归西伯。

1019年壬戍四十五年四年武王营镐,伐犬戎昆夷。

1018年癸亥四十六年五年伐耆,作《小开解》。

1017年甲子四十七年六年向挚奔周献商图。

1016年乙丑四十八年七年辟位“春三月,文王陟。


1015年丙寅四十九年八年践位“受命八年”,遗憾而终。

1014年丁卯五十年九年载格“四年后,有甲子之事”。

1013年戊辰(纣)五十一年十年(1)武王继位为季元,此年伐黎。

1012年已巳五十二年十一年(2)11月戊子,孟津演兵、申命,不战而归。

1011年庚午五十三年十二年(3)纣剖比干,囚箕子,驱商容。

1010年辛未十三年(4)巢伯来宾,武王伐纣,岁在鹑火,东面迎岁。

1009年壬申十四年(元)纣死商亡。

王访箕子,大封诸侯,四夷成宾。

1008年癸酉十五年(二)武王有疾,周公作《金藤》。

1007年甲戍十六年(三)秋灭蒲姑,箕子来朝,迁鼎于洛。

嫁女南公。

1006年乙亥十七年(四)辟位。

12月王崩,成王诵立。

1005年丙子十八年(五)。

践位“七年致政成王”,因幼而周公摄政。

1004年丁丑十九年(六)载格。

十有九年,二月王崩。

《通鉴前编》
公元前1022年21.20.19.18.17.16.15.14.13. 12. 11. 10
周武王元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
文王改元前年 43 44 45 46 47 48 49 50《史记》“文王即位50年。


文王改元后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汉书》“大统九年未集。


注:公元前1026年,即文王三十七年,周作“辟雍”。

“辟雍” 就是立尧舜、夏、殷、周之历史研究专科学校,以为史鉴。

周居国中,虞居北,夏居东,殷居西,皆为大学。

又建校于京郊,夏称序于州,殷谓校于党,都为乡村小学。

不分王公庶人,满八岁入小学,十五岁进大学。

春秋两季教礼乐,冬夏教诗书。

《四库通鉴》
大王季(历)因困而死,文王苦之,难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

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

十有九年二月,(武)王崩。

《通鉴前编. 卷六》
史籍既有“二月王崩” 又有“十二月王崩” 这是因为当时所用三历的不同而致。

所谓“七年致政成王” “十有九年” 都是已将丧事辟位、载格、践位年算入其内。

此处“二月王崩” 是言周历,“十二月王崩” 是用夏历。

“文王四十二年改元立国,立后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是言“文王受命于已未” 此年“岁在鹑火” 。

“文王四十二年,即公元前1022年,立后四年而亡,亡后八年有武王伐纣,其后有甲子日克商之事。

1022-(4+8)=1010
注一:宋朝张行成根据《皇极经世》推算:尧即位至五代恭帝末,凡3316年。

现今将尧之后各帝王逐年相加,得出尧即位至五代恭帝末为3160年。

由此可见前数3316可能是抄错或印错,或由所谓“尧之元年,丙丁无疑” 而得。

因丙子,则得3163年。

原尧元年干支“甲辰” ,也为庚辰之误。

二. 《帝王世纪》启三十五年征河西,是由“启王于五年征河西” 而错。

同样,古《竹书》言:启三十九年亡,是由“启王于九年亡” 而变。

三. 《史记》言禹“十年巡狩” ,是将毛笔字“七或六” 去尾缺笔所误。

四. 古人有大禹治水八年、十三年、之说。

十三年之说,是言大禹自受命治水到“赞有玄珪” 。

大禹治水五年成功,古籍言治水八年,是言至“赞用玄圭”是对大禹治水的成绩作最后肯定时止。

“玄圭”既是奖牌,又是官牌,上朝议事时,捧在胸前,作为通行身份证。

五. 现有人言“大禹四十岁治水”,此为数据错位。

若为四十,则大禹应一百二十六岁亡,于史不符,显然为误。

六.古籍又言:大禹三十岁尚未成亲。

此又为数据错位,实际上大禹是十四岁治水,故有大禹治水,成亲四日离家,成为“新婚别”。

婚后不久,大禹治水,初过家门,恰逢启生,呱呱婴啼,能入其耳,难改其心,大禹至公,心坚似铁,难留其步,思虑再三,不入家门!
七. 有人错解《九天传》原意,误言大禹生于河南登封县,河南登封曾是大禹的京都。

大禹实生于四川茂州汶川县石纽乡刳儿坪,其父鲧,其时封为西伯。

其都即为今日四川三星堆。

四川偃江等地,还存有鲧神古庙。

古时茂汶县石纽乡为今日四川省文川县南十里处。

刳儿坪,因大禹破腹产而得名。

“帝禹有夏氏,母曰:修已。

……修已背剖,而生禹于石纽”《宋书. 符端志》。

还有人误以为涂山为大禹出生地,今日安徽当塗怀宁县只是大禹妻子的祖籍。

大禹是随其父亲鲧治水时认识的青梅竹马。

又有人认为涂山位于西夏三涂,此为大错。

“涂山,宋时名:濠寿。

盖淮(河)、(长)江之间,非中土也!”《通鉴前编》
更糟糕的是后人将大禹奉为神灵,言其象孙悟空一样生于石,而且其子夏启也生于石头。

只因古人将“禹生石纽” 将地名石纽误解或漏“纽”成石。

孙猴子生于石虽是神话,但绝非是伪科学,今日科学家不也正想从火星殒石里面寻找生命的起源。

近日有人根据新发现的青铜彝器盨上的金文,方认为大禹治水不是神话,而是确有其事,疑古派不再认为“大禹仅是神话中的人物”。

并认为此发现可将“大禹治水历史向前推许多年”。

可悲!可笑!可叹!可怜!其实早年发现的周代“齐侯鏄钟”铭文中就有:“少臣惟辅,咸有九州,处禹之都”之辞。

没有大禹之人,何来“处禹之都”?唉!也不知可悲的疑古派何日方得有醒?极左思潮实在是害人不浅!
八.《汉书》“文王受命九年而崩,武王克殷七岁而亡。

”都是算至载格。

“凡武王即位十一年” (4+7=11)是算自文王崩后至武亡丧事“践位”。

“崩后四年,武王克殷” 。

《吕氏春秋》曰:“周文王立国八年。

” 是算至文王丧事后第二年“践位” 。

九. 《尚书大传》云:“文王受命,元年断虞芮之讼,二年伐邘,三年伐密须,四年伐犬夷,五年伐崇,六年伐崇,七年而崩。

”加上三丧事。

言其九年。

文王受命后征伐诸侯次序,史籍众说不一,尤其在伐崇上,可能是崇沒被一次攻下之故。

也可能为后人抄错。

崇侯虎,国小势弱,旧说位于丰、镐之间,距周最近,因怕被周灭,故向纣王打小报告,害得文王被囚七年,因此周视崇侯为眼中疔,肉中刺,非灭之不可,只因崇有准备,故没有首次攻成。

《史记. 周本纪》的次序是:元年称王而断虞芮之讼,二年伐犬戎,三年伐密须,四年伐耆,五年伐邘,六年伐崇,七年西伯崩。

今人考证:邘,今日河南沁阳县;崇,河南嵩县;朝歌,河南淇县;耆黎,山西长治县;密须,甘肃灵台县;羑里,河南汤阴县内。

丰,今西安西王村一带,镐,西安洛水村一带。

焦门,巢湖,古名焦湖,焦门,当为巢县城门内。

十 . 尧舜时期开始,王崩当年名:辟位。

崩后第二年曰:践位。

第三年称:载格。

古人在计算帝王在位年数时,是将这“三年举丧”一起算进的。

此时期,帝王是事先预荐接班人,王崩后,即由被举荐人负责丧事、政事三年。

在此三年中,诸侯百姓有权根据其表现,有选择自己意中人的自由。

这就是:譂让制。

舜年八十一即真,八十三而荐禹,九十五而使禹摄政,摄政五年有苗氏叛,(舜)南征,崩于鸣条,年百岁。

《韩非》
舜以尧二十一年甲子生,五十一年甲午征用,七十九年壬午即真,百岁癸卯崩,有苗氏叛,虞舜南征,崩于鸣条,殡用瓦棺。

《帝王世纪》
前者言“舜年八十一即真”,后者又言“七十九年即真” 此中二年之差误,就是源自对“三年举丧制” 的不明。

《帝王世纪》言“舜以尧二十一年甲子生,”应是“舜以尧四十一年甲子(日)生,” 此错是之因,是古人妄断成汤伐桀年,将成汤为侯18年及二年战争时间,一起算入殷商总年。

定商为629年,故会多算20年,使舜早产。

《尧舜禹帝王纪年大事》的诞生,可解“譂让”之谜,可明三代举丧之俗,可平千古文字之狱。

是给“禅让制”
怀疑者的清醒剂,也是对那些非礼恨儒不讲民主人的回击和讽刺。

尚若至今还有人对尧舜禹的真实性表示怀疑的话,真可谓如毛主席所说是“花岗石脑袋,”要他们信服,除非尧舜禹能死而复生地站在他们面前,并告诉他们“此乃真情!”但我做不到。

当此之时,我认为很有必要将范文澜、郭沫若两前辈的话摘录如下作为史鉴,其目的是要我们在考证历史时应引以为戎,对先秦历史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否则将会使自已难堪。

据宋健同志说,郭沫若先生在1929年曾断言:《史记》开始于黄帝,《尚书》是开始于唐、虞,但这些都是靠不住的,商代才是中国历史真正的起头。

《郭沫若全集. 一卷》
按此之说,中华文明也只有三千多年,只相当于三十个百岁寿星相传。

具有极左思潮的人,看问题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往往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损害最大。

范文澜前辈的《中国通史》把五帝、夏禹列为“传说” ,并在夏、商年代后都画上问号,将夏代遗址视为“假设” 。

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的大学教科书《世界史.古代史》更是不见五帝,唯有“成汤灭夏建商” 。

中国悠久的文明史在疑古派心中,变得越来越年轻。

十一.《竹书纪年》言:禹元年壬子,即位于冀,颁夏时于邦国。

二年皐陶亡,五年巡狩,会诸侯涂山,八年春,会诸侯(会稽),杀防风氏。

文王被囚时武王尚幼,文王原本来是打算让长子伯邑考为太子,作为自己的接班人的。

又谁知伯邑考救父心切,忘了文王被囚前的告戒,自投虎穴,救父不成,反遭纣害。

长子被杀,次子尚小。

这也是纣王未杀文王的原因之一。

文王刚被囚时,武王只有五、六岁,而不是象史籍所错为五、六十老人。

至文王被释时,己有十三、四岁。

王季(历)因困而死,文王苦之,难忘羑里之丑,时未可也。

立十二年而成甲子之事。

十有九年二月,(武)王崩。

《通鉴前编. 卷六》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君王的孩子成材早。

此时武王被封为太子,大将军。

到文王受命改元立国,成为不王之王时,武王也近三十岁的成人了,更是集党政军权一身,故后人也把这一年定为武王元年。

此为武王第个二元年。

十二. “ 鸣条大战,商克昆吾”。

因成汤伐桀,克昆吾为同一年,故历来都有人视成汤克昆吾的鸣条大战为成湯伐桀,将两者合而为一。

因此分不清东南西北,将南巢与鸣条等同相混。

十三.颛顼元年为公元前2358年,而新《竹书纪年》却言大禹之父亲生于颛顼三十年,显然为误。

不但漏记帝喾70政年,而且又漏掉帝挚9年政绩。

十四.通过尧舜禹的纪年,我认为我们的历史作家编者,不应该再胡说什么夏代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

”以及“根据文献记载和古代传说,随着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的逐渐解体聚居在中原地区黄河中下游两岸的夏部族,通过与周围地区其它部族联盟的形式,首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

”《中国通史全编》
凡是认真看过《史记》、《汉书》及《资治通鉴》的人,是绝不会得出此种错误结论的。

因为古人并没有这样的认为,所以在他们的著作中,因此也就不会存在“夏代是中国古代第一个朝代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代王朝。

”的言论文字。

既有天子帝王便有王权,三皇五帝之说之所以能传至今,就说明他们都是代表中国,代表中央集权。

我们不能因为种种历史原因造成的不明,而轻易否定他们的存在。

否定容易求证难,为什么会难,倒不是因为历史事实不真而难,而是因为年代久远,更多的原因而是因为中华历史上愚昧的焚书灭史者太多。

不管怎么说《中国通史全编》编者比起那些言:“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第一位中央集权者”的先哲们,要进步1820多年。

所谓的“中国原始氏族社会”,只是中央集权下的诸侯,与周代春秋战国时的诸侯国没有什么多大区别。

仍然是要受到中央集权的管辖和受封。

稍有反抗,便会受到中央政权的政权的无情镇压和消灭。

蚩尤、共工、西夏、三苗、鲧等的灭亡或受罚,便是中央集权统治的结果。

契封有商 - 2121年庚子弃封于邰 - 2121年庚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