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手法详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球擦拭消毒,或净手消毒液消毒。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 精棉球脱碘。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 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 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 为“押手”。 •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 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 第三 三合之力,又叫化劲,三合之力借用的是心 意六合拳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 力合。暗劲练成之后我们在入针、在提插捻转的 时候都是不疼的,内三合反映在针灸境界里是心 到、意到、然后气到,并不是只单纯之气,乃是 三合之力,即三劲合一即是化劲。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练指力当按部就班的 来,从练爆发力到柔力到三合之力,炼成三者后 就可以进入烧山火透天凉境界了。
2、检查、选择针具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
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锈
蚀、Biblioteka Baidu动的针具。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 只要未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 • 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 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 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 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 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 定在腧穴皮肤,这时 左、右手协同用力, 把毫针刺入腧穴。此 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 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
临床针刺
临床针刺
(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
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 手法。 针感:患者感到腧穴局部出现酸、麻、胀、重 等感觉,这种感觉有时还可沿着一定方向传导
医生同时也可感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
得气的意义
•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古代针具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 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 而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 •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
•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 是刺入腧穴的前锋。
㈡毫针的规格
•长度:从0.5寸到6寸,每隔半寸为一种, 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类 推。 •粗细:从35号到26号,均为整数号, 35号最细,26号最粗。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 穴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 将毫针刺入。这种方 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的腧穴。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 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 手拇、食指中间刺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 弛部位的腧穴。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 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 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 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 穴; • 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 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 处的腧穴。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基本行针手法
⑴ 提插法
•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 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3、针刺深度
患者情况 年 体 部 经 病 龄 质 位 络 情 浅 刺 深 刺 老年、儿童 形瘦体弱 头面、胸背部 络脉、阳经 虚证、阳证、表证 补法 春夏 感应敏感 青年、壮年 形盛体强 四肢、臀腹部 经脉、阴经 实证、阴证、里证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手 法 时 令 针 感
针法心悟
• 第一是练爆发力,什么叫爆发力 我曾多次讲过: 手持针,运腕力,将力集中到针尖上,一针贯地 (天人地三层之地),贯至地部,这是爆发力。 好多针刺练习方法是不同的,但第一层爆发力总 是相同的。有一个道理摆在这里:运针指力的练 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运针指力必须分部来练习, 也是境界的练习。不是一根针拿了几天就觉得可 以了,那么当你练好了爆发力到一针贯地,只是 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时候的表现是:入 针不痛。 • 第二层柔力,再是三重指力,实际上就是三重境 界,第一爆发力是明劲,第二柔力是暗劲,
临床常用针
1寸
1.5寸 40mm
3寸
75mm
25mm
二、针刺练习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二、针刺前准备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针刺的手法
人的一生
针刺手法
刺法:又称针法,用针具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激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 以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刺图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动气针法”,临床疗效显著。具体操作如下: (一)选取针刺穴位。 (二)进针的气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稍 微活动患部,病痛往往可立刻减轻,表示 针穴与患部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和平衡作 用,效果立竿见影.
。(三)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 病程较长,可留针稍久,中间再捻针数次 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以引气。或 不动亦可。若病在胸腹部,不便活动引气, 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处与患处之气相 引,以疏导并邪。这与大陆某些学者提出 的“互动式针法”、“动守神针法”有相 似之处。
(3)针刺部位消毒:腧穴皮肤用75%酒精棉球
擦拭消毒。或2%碘酒消毒后,再用75%酒 精棉球脱碘。
四、毫针刺法
(一)进针法 • 一般是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持针柄如 执毛笔状,故右手称为“刺手”;左手 按压腧穴皮肤或夹持针身以辅助进针称 为“押手”。 • 针刺时可单手或双手进针,临床上多采 用双手配合,协同操作的双手进针法。
• 第三 三合之力,又叫化劲,三合之力借用的是心 意六合拳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 力合。暗劲练成之后我们在入针、在提插捻转的 时候都是不疼的,内三合反映在针灸境界里是心 到、意到、然后气到,并不是只单纯之气,乃是 三合之力,即三劲合一即是化劲。九层之台起于 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练指力当按部就班的 来,从练爆发力到柔力到三合之力,炼成三者后 就可以进入烧山火透天凉境界了。
2、检查、选择针具
根据穴位的部位选择合适的针具
反复消毒的针具应注意剔除锈
蚀、Biblioteka Baidu动的针具。
3、消毒
(1)针具器械消毒
• 一次性针:经过乙酸消毒,塑泡铝薄包装, 只要未破损、未过失效期就可直接使用; • 普通针:需经清洁和消毒才可使用。
常用的消毒方法有三种:
高压蒸汽灭菌法
煮沸法
酒精浸泡法
(2)医生手指消毒:肥皂洗手后,用75%酒精
双手进针法:
1、指切进针法
左手拇指或食指的指甲切 按在腧穴旁边的皮肤,右 手持针紧贴左手指甲面刺 入腧穴,这种方法适用于 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 左手拇指与食指夹住 针身下端,将针尖固 定在腧穴皮肤,这时 左、右手协同用力, 把毫针刺入腧穴。此 法适用于2寸以上长针 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
临床针刺
临床针刺
(三)行针与得气
行针:又名运针,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了使之
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 手法。 针感:患者感到腧穴局部出现酸、麻、胀、重 等感觉,这种感觉有时还可沿着一定方向传导
医生同时也可感到针下有沉重紧涩的感觉。
得气的意义
• 取得针刺疗效的保证 • 了解患者虚实的依据 • 施行补泻手法的前提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古代针具
㈠毫针的构造
• 针尾:针柄的末端。是温针装置艾绒 的部位。 • 针柄:以铜丝或银丝将针的一端缠绕 而成。针柄是持针着力之处。 • 针根:针身与针柄的连接处。 • 针身:针尖与针柄之间。
• 针尖:针前端锋锐部分,又叫针芒, 是刺入腧穴的前锋。
㈡毫针的规格
•长度:从0.5寸到6寸,每隔半寸为一种, 0.5等于15mm,1寸等于25mm,依此类 推。 •粗细:从35号到26号,均为整数号, 35号最细,26号最粗。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 穴皮肤捏起,右手持 针从捏起皮肤的上端 将毫针刺入。这种方 法适用于皮肉浅薄部 位的腧穴。
4、舒张进针法
• 左手拇指、食指把腧穴 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 肤绷紧,右手持针从左 手拇、食指中间刺入, 这种方法适用于皮肤松 弛部位的腧穴。
(二)针刺的方向、角度与深度
1、针刺的方向
• 按经脉循行:迎随补泻。
• 按腧穴部位:保证安全。
• 按病情需要:气至病所。
2、针刺的角度
• 直刺:垂直进针,使针身与腧穴 皮肤成90°直角,直刺最常用, 有利与施行各种行针手法; • 斜刺:针身与皮肤成45°角斜向 刺入,斜刺适用于肌肉较浅薄处、 腧穴内有重要脏器不宜直刺的腧 穴; • 横刺:针身与腧穴皮肤成15°角 沿着皮肤刺入。适用于皮肉浅薄 处的腧穴。
不得气的原因
• 取穴不准 • 针刺不当:角度、方向、深度、行针手法 • 患者体质虚弱或病情危重
促使得气的措施
• 纠偏、候气 、催气、补气、行气、守气
基本行针手法
⑴ 提插法
• 行针时,将针从浅层插向 深层,再由深层提到浅层,
3、针刺深度
患者情况 年 体 部 经 病 龄 质 位 络 情 浅 刺 深 刺 老年、儿童 形瘦体弱 头面、胸背部 络脉、阳经 虚证、阳证、表证 补法 春夏 感应敏感 青年、壮年 形盛体强 四肢、臀腹部 经脉、阴经 实证、阴证、里证 泻法 秋冬 感应迟钝
手 法 时 令 针 感
针法心悟
• 第一是练爆发力,什么叫爆发力 我曾多次讲过: 手持针,运腕力,将力集中到针尖上,一针贯地 (天人地三层之地),贯至地部,这是爆发力。 好多针刺练习方法是不同的,但第一层爆发力总 是相同的。有一个道理摆在这里:运针指力的练 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运针指力必须分部来练习, 也是境界的练习。不是一根针拿了几天就觉得可 以了,那么当你练好了爆发力到一针贯地,只是 走完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时候的表现是:入 针不痛。 • 第二层柔力,再是三重指力,实际上就是三重境 界,第一爆发力是明劲,第二柔力是暗劲,
临床常用针
1寸
1.5寸 40mm
3寸
75mm
25mm
二、针刺练习
原则:勤练
方法:纸垫或棉团练习
二、针刺前准备
1、针刺体位
卧位:仰卧位:阴经、阳明经、任脉穴。
侧卧位:少阳经穴 俯卧位:太阳经、督脉穴。
坐位: 仰靠坐位:前头、颜面、颈前腧穴。 俯伏坐位:后头、项背腧穴。 侧伏坐位:侧头、面颊及耳部腧穴。
针刺的手法
人的一生
针刺手法
刺法:又称针法,用针具通过一定 的手法刺激腧穴,并运用各种手法 以调整阴阳,防治疾病的方法。
针刺图
第一节
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与规格 二、针刺练习 三、针刺前的准备(体位、消毒) 四、针刺方法 • 进针法 • 针刺的方向、角度和深度 • 行针与得气 • 针刺补泻 • 留针与出针 五、针刺注意事项 六、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动气针法”,临床疗效显著。具体操作如下: (一)选取针刺穴位。 (二)进针的气后,一面捻针一面令患者稍 微活动患部,病痛往往可立刻减轻,表示 针穴与患部之气相引,达到疏导和平衡作 用,效果立竿见影.
。(三)停止捻针,视情况留针或出针。如 病程较长,可留针稍久,中间再捻针数次 以行气,可令患者再活动患部以引气。或 不动亦可。若病在胸腹部,不便活动引气, 可用按摩或深呼吸,使针处与患处之气相 引,以疏导并邪。这与大陆某些学者提出 的“互动式针法”、“动守神针法”有相 似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