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城市规划经济学》精品课程课件第三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如:现有A国与B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一定量的葡萄 酒与一定量的毛呢是等值的,两个国家的生产成本以劳 动单位计,见下表所示。若按绝对优势论,显然A国垄断 生产而B国什么都不生产。若按比较成本论,应A国生产 葡萄酒而B国生产毛呢,互相交换后对各自比前一种方式 更有利。
国 A B 家 国 国 葡萄酒的生产成 本 毛呢的生产成 本 90个劳动单位 贸易后的成本节约 10个劳动单位 20个劳动单位
3 规模经济(Scale Economies)(重要概念) • 一般价格理论告诉我们,所谓规模经济是指当技术和要素价格不 变时,等比例投入的增加带来更大产出的经济现象。它是城市形 成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力量。(在一定的产量范围内,随着产量的 增加,平均成本不断降低) • 前面讲述的比较优势模型是以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为基础的,即 假定某个行业中的投入增加一倍,产出也相应地扩大一倍。但事 实上,很多行业都具有生产规模越大,生产效率越高的规模经济 (或称边际收益递增)的特征。
• 专门化还 是多样化?
功能专门 化、多样 化?与就 业增长有 什么关系?
(四)城市为什么存在?
§ 1 城市形成的经济动力 不管城市建立的具体原因如何,就近代、现代城市的形成 来说,经济力量始终是决定城市规模、存在和发展的一 个根本性力量。 为什么会产生城市?就其经济动力来看,主要有两类:一 类是生产方面的,比如规模经济、聚集经济、专业化生 产等等;另一类则是需求方面的,如当地市场需求的增 长。但总的说来,近现代城市形成过程中,生产方面的 经济动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
• 2009年世界 发展报告: 重塑世界经 济地理 • 太行八陉
人口为何向人口密度高、人口规模大的长三角、 珠三角、京津冀地区流动?集聚经济
(Economics of Agglomeration)
2010年净流入人口规模
如果你热爱自然……
景观都市主义 新城市主义
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
首都功能(四大大服务)基础上,中央管理、金金融管理、对外交往、科研教育、创 新研发等高高端服务业在中心心城区高高度集聚和多中心心化分布。同时,北京作为一一个 特大大城市地区,制造业、房地产、一一般服务业也在外围地区蔓延,形成一一个相对 较为功能齐全的都市区。
第一级(6个),首都功能集 聚、专门化程度较高的中心; 第二级中心(40个左右),首 都经济集聚主导中心。
• 采取这种划分城市与乡村的标准,主要认为城市是一个经济实体, 且非农业经济活动是其主要功能,也就是要从功用方面来定义城 市。
4、行政区划标准(法律规范标准)
• 这种标准主张强化行政意志和力量,对于是否属于城市,要以 国家相应级别的政府所颁布的法令文件为依据。即以政府的 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作为城市划分的标准。如根据行政区 域划分,一些国家规定某级政府或相当于某级政府的机构所 在地可以设市,边境要塞、历史文化集中地也可以设市。(如: 蒙古、巴西等国,规定全国各级行政中心为城镇,其余则为 乡村)。 •・ 以行行政区划作为标准,既不依靠典型统计资料,又不借助于某种 功能,这种标准容易扩大大城市的实际规模,混淆城乡之间的现实 差别。(如我国以市带县的行行政体制实行行后,很多城市管辖范围 急剧膨胀,人人口口职业构成比重变化较大大;而而重庆市变为直辖市, 其面积达到8.23万平方方公里,人人口口3098万,下辖15个市辖区,4 个县级市,17个县,4个自治县)。
城市规划经济学
于涛方
第三讲
城市发展的市场力解释
1、城市的经济特性?密度、规模 2、城市为什么存在?比较优势、规模经济、集聚经济 3、城市为什么不同?分工与专门化、城市化经济、地方化 经济
(一)城市的基本特征
1、密度(关键词):空间密集性(集中性,aggalomeration) • 密集性是城市所特有的根本属性之一。 • 人口、建筑物等的大量集中,经济、文化活动的密集。 2、功能:经济非农业性 • 在空间上,表现为非农业的土地利用。
两个地区A与B,它们处于一一个没 有任何特征的、平坦的平原上, 且两地具有生生产这种产品的相同 的技术,最初都生生产10个单位的 产品。根据左表,该产量在每个 地区都要求15小小时的劳动投入入, 总的投入入为30小小时来生生产20单位 的产品。
表 系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
无无法显示示图像。您的计算机可能因内存不足足而而无无法打开图像,或图像已遭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再次打开该文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示红色色 x ,则可能需要删 除此图像,然后重新插入入该图像。
我国现行的设市标准
–
美国2000年人口普查中的“城市” • 城市地区(Urban area):最少人口规模2500人的密集地理单元, 且每平方英里的最低人口密度为500人以上。2000年,美国有 3756个城市地区。 • 城市人口(Urban popula7on):居住在城市地区的人口,2000年 美国有79%。 • 都市区(Metropolitan area): 一个具有一定人口规模的核心区, 以及与之有紧密经济联系的外围地区。最低人口规模是5万人, 据此,美国2000年有361个都市区。 • 微都市区(Micropolitan area):都市区的缩微版,人口在1-‐5万之 间。2000年,美国有559个。 • 主干城市(Principal city):都市区或一个地区中的最大城市。
城市不是一一个简单的定义所能涵盖的,界定城市的困难在于城 市整体发展的动态性演变,城市构成上的异质性,城市与乡村的相 对性,以及由此形成的城乡连续体。为此,在实际分析中,必须明 确所采用的统计数据的依据,从而把握住统计数据所反映的真 实内涵:规模、密度、功能。
(二)
城市界定
1、最低居住人口标准:规模 • 即认为城市是一个人群聚集和居住的地域。作为城市,必须 当某个居民点的人口达到某种规模时,就定为城市,其余则为 乡村。 “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 •・ 由于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文化和人人口口分布特征的地域差异 明显,所以各国最低居住人人口口的城市标准也是千差万别的。最 少的只有200人人(如丹麦、瑞典、冰岛);最多的高高达60000人人,后者 是前者的300倍! •・ 联合国区域开发中心心为便于各国对比研究,曾经规定:“市”(city) 的人人口口数量最低标准为2万人人,小城镇(town)的人人口口数量标准为2 千人人。世界上大大多数国家设市标准定为2000-20000人人的范围。 (比如:加拿大大以1000人人为标准;法国以2000人人;美国以2500人人;马来 西亚以1万人人;日本以3万人人为设市的最低居住人人口口标准。
拥有一定数量的居民,这是区别城市和乡村的决定性标准。
Biblioteka Baidu
2、密度:居民和房屋建筑密度标准 • 这种定义标准强调应具有一定的密集性特征才属于城市。即 以单位地域空间内聚居人口和房屋的密度的高低来划分城市, 它往往与在空间上连续的建成区联系在一起。因而这种标准 比起规模标准来说,更能体现城市的特色。 (如:法国是利用人人 口口数量和建筑密度两个指标定义城市的。一一般规定,城市是 2000居民以上的,房屋密集或间距<200米的集中连片的建成 区。) •・ 但是,我们知道建筑密度与人人口口密度也不一一定吻合,因为建 筑高高度不同,相同的房屋密度可能又有不同的人人口口密度。因 此,这种标准往往要与其他标准联合使用,才能更加准确地 界定城市。
3、最大功能标准(职业构成或主要经济活动标准)
• 即将人口的职业构成,尤其是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比例作为划
分城市的标准。并且,一般与人口数量指标混合使用。这是一种 比较能够反映城市本质的定义标准,但是各国的具体指标不同, 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比如:有的国家规定,城镇指地方行政中 心以及人口超过一万人的居民点;或者人口超过五千,其中有三 分之二男性经济活动人口从事非农业经济活动的居民点,也可以 设为城镇。又如:俄罗斯除了规定一定的人口标准外,凡非农业 人口占总聚居人口的比重为70%以上者才可以设市。
2、城市的职能有一般职能和特殊职能之分。前者指的是各类城 市共有的功能;后者指的是某个城市所特有的功能,它体现了 该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特有作用。 3、城市功能:多样化、专门化? 伦敦的案例:专门化经济(金融业、歌剧);多样化(印巴咖 哩饭、土耳其烤肉、中国火锅……) 测度方法
北京专门化的多中心:
(三)城市职能:专门化 1、城市职能: • 所谓城市的职能,指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所起的作用。(又称 城市的功能) •・ 城市在国家或区域中的主要作用,随着历史的演进又是一一个 变化的过程。在古代,城市的功能大大多偏重于军事、政治、 宗教等非经济方方面。 近代工工业革革命以后,城市的工工商业才占 据主导地位,城市人人口口规模空前,城市的经济职能成为主要 职能。现代城市大大多数都具有多方方面的职能。 • 现代城市中的活动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部分是为城市以外 服务的,具有区际意义,被称为基本活动部分(重要概念); 另一部分是为本市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服务的,被称为非基本 活动部分。城市的职能反映的是前者,即城市和区域之间、 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等。 • 区位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和方法)
80个劳动单位
120个劳动单位
100个劳动单位
– 一个区域的生产模式可以由比较优势来确定。 假定劳动是各 个区域产业部⻔门唯一一的生生产要素,劳动生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 区域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一不同点。那么,一一个区域输出劳动 生生产率相对高高的产品,输入入劳动生生产率相对较低的产品。 – 区域比较利益只有在存在交换的条件下才能实现。自给自足 经济下,没有剩余产品交换,也就没有分工;运输成本很高 的条件下也不会形成贸易带来的比较利益。 – 比较利益的存在为市场交换提供了可能,并为商业的产生提 供了条件。商业发展达到规模经济时,为了节约运输成本, 在交通优惠地点便形成集市,导致早期城市的产生。这可以 说明一些专业化城市产生的原因。
关于规模经济的例子 • 让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 假设一一个行行业的投入入产出关系 明规模经济在城市形成中的重要 如左表所示示,且该产品的生生产只 性。 需要劳动这一一种投入入。假定只有
表 某一假定行业的投入产出关系
无无法显示示图像。您的计算机可能因内存不足足而而无无法打开图像,或图像已遭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再次打开该文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示红色色 x ,则可能需要删除此图像,然后重新插 入入该图像。
密度(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 效率 • 美国的碳排放有40%来自家用能源和交通,其中及私家车 又是最大的排放源。私家车的使用和人口密度紧密相关, 人口越密集,私家车的使用越少。在家庭收入和住房面积 相等的情况下,居住在人口密度大于10000人每平方英里 地区的家庭,平均每年使用的汽油为687加仑,居住在人 口密度小于1000每平方英里地区的家庭,平均每年使用 1164加仑。 创新 • 高密度的,面对面交流、休憩(伦敦富豪和歌剧院等)。 《城市的胜利》(格莱泽) 中国的城市密度高吗?(丁成日,城市规划)
2 比较利益/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重要概念) 它是建立在区域分工基础上的贸易比较优势所带来的经济利 益。比较利益的产生与社会分工的发展密切相关。 • 个人人是不能自自给自自足足的,人人们以劳动交换其他商品; • 不同区域的人人们生生产能力力有一一定的差异; • 不同区域的资源条件存在着差异; • 不同区域的技术条件等也会存在差异; 正是由于这些差异,产生了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区域之间建 立起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分工生产,然后通过区际贸易 获得经济利益。 在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不能在国际间自由流动的前提下, 各个国家和地区应该专门生产其在生产成本上相对优势最大 或劣势最小的产品,并互相交换,从而对各方都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