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22 月光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22 月光曲 人教(部编版) (共37张PPT)

本文可以划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1):总起介绍贝多芬, 点名题意。 第二部分(2~10):详细介绍 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第二部分可以分 为三层: 第一层(2):讲述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 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3~9):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 了一曲以后又即兴创造作并弹奏了《月光 曲》 第三层(10):讲贝多芬花了一夜时间 把曲子记录下来。
小组合作, 交流讨论。
自由朗读课文: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 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 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 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 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 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说一说
小组交流: 当盲姑娘听出是贝多芬亲
自弹奏时,她梦寐以求的愿望 终于实现了,她的心情会怎样 呢?
自由朗读课文: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 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 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 琴键。
品味情景:请同学们体会音乐之美。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美盖过了茅屋里的 贫困和凄凉。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 俩”,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静,那么美; 兄妹俩又是那么淳朴,那么可爱。贝多 芬触景生情,激发了创作的激情,“借 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弹 出来《月光曲》。
想一想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月光曲|部编版 (共20张PPT)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 过 随随便便说说说罢了。”
一个姑娘(渴望)地说∶“这首曲子多 难弹啊!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 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 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
一个男的(难过)地说∶“是啊,可是 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体谅)地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 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 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 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月亮升高 穿过微云 月光照耀 波涛汹涌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皮鞋 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 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 睛。
听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我仿佛看到了……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特长。一个人做某些 会比其他事做的更好。但许多人从未找到 适合自己的事情,其根本原因往往是他们 有进行足够的思考。如果你对一切都随遇 安,那总是会有一天你会后悔莫及的。心 只有一颗,不要装的太多。人,只有一生 不要追逐的太累。心灵的愉悦,来自精神 富有;简单的快乐,来自心态的知足。家 很平淡,只要每天都能看见亲人的笑脸, 是幸福的展现。爱,很简单,只要每天都 彼此挂念,就是踏实的温暖。幸福并不缥
浓重的大雾弥漫在天地之间。我坐在 汽车上,雾钻进车厢。路边的树木只能看 出个黑影子,分辨不出是什么树。我的脑 海里忽然展现一个奇特的想法:瞧,这云 雾弥漫的情景不正像王母娘娘的蟠桃园吗? 我们在这山雾中穿行,不正是在腾云驾雾 吗?要是去寻访九天仙女,不知能否找到? 再瞧瞧我们乘坐的汽车,多像一艘舫行在 茫茫大海中的轮船,正劈风斩浪,奋勇向 前。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月光曲》精美PPT课件

品读课文
(1)盲姑娘的家境如何?
盲姑娘的家境贫寒,从 “茅屋”“微弱的烛光”“旧 钢琴”“入场券太贵”等词语 可以看出来。
品读课文
(2)盲姑娘因为什么断 定给他弹琴的人是贝多芬?
①贝多芬正在小镇上演出; ②弹得如此纯熟,对乐曲 的感情体会得这么深刻,只有 曲子的创作者——贝多芬本人 才能做到。
品读课文
(3)贝多芬为什么弹完一曲后又弹一曲?
文章用语言描写和神态描写生动地刻画了盲姑娘陶醉于音 乐艺术中。她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这说明盲 姑娘爱音乐、懂音乐,很有音乐素养。贝多芬为在这儿遇到了 知音而激动,因此用“我再给您弹一首”来回答盲姑娘。
(2)用心感悟课文中人物、环境及音乐带给我们的体验, 阅读过程中有问题随时提出来。
总结提高
同学们,音乐的创作固然需要深厚的艺术底蕴,但是 灵感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贝多芬是一位伟大而充满才华 的音乐家,因为一次偶然的机缘,便创作出了一首动人的 乐曲。这虽然是个传说,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贝多芬卓越的 音乐才华和高尚的情怀。下节课,我们再一起细细品读这 个动人的传说,去感受音乐的魅力。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介 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 详细介绍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的过程。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贝多芬散 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层(第3—9自然段):写贝多 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 奏了《月光曲》。
第三层(第10自然段):写贝多芬 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工夫把曲子记录 下来。
品读课文
这个传说一开始就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非常美的画面:一个秋天的夜 晚,月亮分外清朗。月光下,莱茵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贝多芬在一条幽 静的小路上散步。同学们想一想,在这幅画上除了一轮明月、莱茵河、 小路,以及在小路上散步的贝多芬外,根据故事的发展,画面上还应该 有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课件

22 月光曲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 2.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些什么?
22 月光曲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 的小路上散 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 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幽静”是优雅寂静的意思。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此时此刻,贝多芬想:这是一对真正喜爱音乐的人,, 虽然他们生活清贫,但他们善良勤劳,热爱艺术…… ,
把曲子里的感情 充分表现出来了
22 月光曲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延长。
第二个“您”是肯定。(贝多芬就在附近 演出,而且这样高的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能 演奏出来)语言中含有难以言表的激动。
22 月光曲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了什么?
“断断续续”的钢琴声,说明盲姑 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但弹得不熟练; 还说明贝多芬听到有人弹他的曲子,又 不熟练,才走进茅屋给兄妹俩弹奏。
22 月光曲
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1.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看出了什么? 2.贝多芬听了谈话,会想些什么?
22 月光曲
分 角 色 朗 读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 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 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 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22 月光曲
随便说说:随口说出,并非真心所想。
姑娘“随便说说”,指的是什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3《月光曲》(课件)(共21张PPT)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 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 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神,一曲弹完,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 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 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 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月光曲
盲姑娘 感动
痴迷 《月光曲》
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贝多芬? 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找一找,做上批注。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 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 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 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 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人场券太贵 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 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听着音乐,兄妹俩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 画面?自由读第九自然段,勾画出皮鞋匠海,月亮正 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 顿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 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 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 朝着岸边涌过来……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 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 涛汹涌的大海。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 来……
听一听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 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顿时间洒满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 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 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课件(共40张PPT)

月光曲
引入新课
在各种艺术情势里,月亮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诗歌如张九龄的“海上生,天涯共此 时”,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 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 芬《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引入新课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音乐世 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0岁举行首次公开演 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 爱”,不少作品反应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 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情。
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
样谱成的。
音乐家:表现出贝多芬在 音乐方面有很高的成绩。
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 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是一位 深受人民敬佩和热爱的伟大音乐家。
课பைடு நூலகம்解读
学习第2 ~ 3自然段
思考:故事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新课
《月光曲》这里指《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又 名《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在经 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 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 “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 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字词识读
pǔ lái yīn mánɡ
课文解读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讲贝多芬漫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二层(第3~9自然段) 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 奏《月光曲》。
第三层(第10自然段) 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 子记录了下来。
课文解读
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引入新课
在各种艺术情势里,月亮是一个永恒的话 题,诗歌如张九龄的“海上生,天涯共此 时”,音乐如贝多芬的《月光曲》。我们 一起来学习课文《月光曲》,去领略贝多 芬《月光曲》背后的故事吧。
引入新课
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音乐世 家。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10岁举行首次公开演 奏会。12岁开始作曲。他早年受到启蒙运动和法国 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毕生追求“自由、平等、博 爱”,不少作品反应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 主的革命热情及其理想中的英雄性情。
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
样谱成的。
音乐家:表现出贝多芬在 音乐方面有很高的成绩。
传说:民间流传的说法,意思是 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样。
从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中,可以感受到贝多芬是一位 深受人民敬佩和热爱的伟大音乐家。
课பைடு நூலகம்解读
学习第2 ~ 3自然段
思考:故事是怎样产生的?
引入新课
《月光曲》这里指《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又 名《月光奏鸣曲》,作于1801年,是贝多芬在经 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 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 “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 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字词识读
pǔ lái yīn mánɡ
课文解读
第一层(第2自然段) 讲贝多芬漫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
第二部分可分三层:
第二层(第3~9自然段) 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又即兴创作并弹 奏《月光曲》。
第三层(第10自然段) 讲贝多芬“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曲 子记录了下来。
课文解读
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精品PPT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听到琴声,盲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
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 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月光曲
听:弹琴 谈话 同情 弹:一曲 知音 激动
月亮升起 微波粼粼 创 月亮升高 风卷浪涌
月亮照耀 波涛汹涌
现实 事物
联想 想象
美一 丽曲 传月 说光 人留 人世 赞人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主旨概括
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 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即兴创作出 《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大音乐家贝 多芬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也表现了他 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详细描写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
的过程,可分为四个步骤:__散__步__、__感__动__、 _弹__奏___、记录。主要运用_联__想___的方法详细 描写了琴声,表现了贝多芬__高__超__的__技_艺___、 ___丰_富__的__想__象__力_____,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 __对__劳__动__人__民__的__同__情____。
[唐]张若虚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 精品PPT
随堂练习
一、将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月光曲课件(25张PPT)

二、快乐阅读。 _____我__爱__乡__村__的__傍__晚______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 里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 常跟大姐一起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纵情地欣 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夜景。
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 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 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 的各种声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1.根据拼音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2.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皮鞋匠联想到的三幅画面。
①_月__亮__升__起__来__,__海__面__洒__满__银__光__。___ ②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微云。 _______海__面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____上刮起大风,卷起巨浪。 3.“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中的“好像”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会写的字
词语解释
清秀 纯熟 恬静 断断续续 水天相接 微波粼粼 波涛汹涌
形容长相美丽而不俗气。 形容技能掌握得非常熟练。 形容闲适,安静。 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水和天连接起来,水天共融的景象。 指水波被阳光照射,闪动着光亮的样子。 形容波浪又大又急。
语段分析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
在我身边的山坡,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头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
啃着草,还不时地抬开端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
地长叫几声,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中
2019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2课《月光曲》ppt新课件.ppt

12
思考交流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 的?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 些什么?
13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 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 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 不连贯。
此时此刻,贝多芬想:______________
14
思考交流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 看出了什么?贝多芬听了谈 话,会想写什么?
6
多音字:
注音 :
{传 chuá(n 传说)(传单 ) 恬(tián )
zhuà(n 传记)
券(quàn )
{tán(弹琴 )(弹奏 )
弹 dà(n 子弹 )(弹弓) 霎(shà )
7
用直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幽静的 微弱的 清幽的 雪亮的 美妙的
烛光 月光 琴声 小路 浪花
8
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要求:
月光曲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1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 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 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 弹琴与作曲。他毕生追求“自由、平等、 博爱”的理想,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 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 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 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 首。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 7岁。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 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 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 “交响乐之王”。
如果把文章分段,该怎么分?
9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介绍月光曲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讲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讲月光曲的谱写
思考交流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 的?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 些什么?
13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 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 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断断续续: 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 不连贯。
此时此刻,贝多芬想:______________
14
思考交流
2、从兄妹俩的谈话中,你 看出了什么?贝多芬听了谈 话,会想写什么?
6
多音字:
注音 :
{传 chuá(n 传说)(传单 ) 恬(tián )
zhuà(n 传记)
券(quàn )
{tán(弹琴 )(弹奏 )
弹 dà(n 子弹 )(弹弓) 霎(shà )
7
用直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幽静的 微弱的 清幽的 雪亮的 美妙的
烛光 月光 琴声 小路 浪花
8
初读课文,整体感受。 要求:
月光曲
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1
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 (1770~1827)德国著 名钢琴家,其父为德国宫廷歌手,他从小 就随父亲接受了严格的音乐训练,学会了 弹琴与作曲。他毕生追求“自由、平等、 博爱”的理想,贝多芬二十八岁时听力开 始减弱,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 创作。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主 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钢琴奏鸣曲三十二 首。贝多芬在奥地利维也纳逝世,终年5 7岁。1827年3月29日,贝多芬的葬礼举 行时,有二千多人参加护灵。贝多芬对音 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因此他被誉为 “交响乐之王”。
如果把文章分段,该怎么分?
9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介绍月光曲的来历
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 讲月光曲的创作过程
第三部分:(第10自然段) 讲月光曲的谱写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月光曲》ppt示范课件(65页)

chún
纯
jiàn shà
lǚ
táo
键霎 缕陶
22 月光曲
五、观察前四幅图可得,第一幅图是1 个点;第 是1+8 (个)点, 可以写 作1+2 ×4;第四 幅图是 1+12( 个)点, 可以写 作1+3×4 ;由此 可得第n 幅图,有 1+(n-1 )×4(个 )点,由 此即可解决问题。当n=5时,1+(5-1)×4 =1+16;当n=6 时,1+(6 -1)×4= 1+20;当n=7时 ,1+(7-1 )×4=1 +24。 六、由 前四幅 图可知:当灯灭 时(■):从右边 向左,第 一个灯 表示1;第二个 灯表示3;第三个 灯表示 9;第五 个灯表示81;1×3=3,3×3=9,后一个数是 前一个 的3倍, 那么第 四个灯 表示9× 3=27;当灯亮 时□所表 示的数 不显示 。那么 ,⑤中 灭的灯 是从右 边数的 第三、 四、五 这三个, 就表示9 +27+8 1=117 。⑥ 93=81+9+3,应是从右边数的第二、三 、五这 三个灯 熄灭
22 月光曲
十一、数形结合,观察图形,画1条直线 将圆分 为2块, 即增加 了1块;画 2条直 线,当2 条直线 不相交 时,增加 了1块;当2条直 线相交 时,增加 了2块, 此看出, 要想分 成的块 数尽量 多,应 当使后 画的直 线尽量 与前面 已画的直线相交;再画第3条直线时,应 当与前 面2条直 线都相 交,这 样又增 加了3块;画第4 条直线 时,应当 与前面 3条直 线都相 交,这样 又增加 了4块。 所以4 条直线 最多将 一个圆 分成1+ 1+2+3+ 4=11( 块)。由 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画第n条直线时, 应当与 前面已 画的(n —1)条 直线都 相交,此 时将增 加n块。 因为一 开始的 圆算1 块,所以 n条直 线最多 将圆分 成
部编版六上语文第22课《月光曲》ppt

22 月光曲
三、用直线连接可以搭配的词语。
幽静的 微弱的 清幽的 雪亮的 美妙的
烛光 月光 琴声 小路 浪花
22 月光曲
四、按原文填空。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 水天相接)的 地方升起来。( 微波粼粼 )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 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 轻纱 ) 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 浪。被月光照得( 雪亮 )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 着岸边涌过来……
了。”意思是( C )
A.哥哥我和你说着玩的,我根本就不想听音乐会。 B.哥哥你不要伤心,这音乐会对我来说可听可不听, 你别在意。 C.妹妹在安慰哥哥,她不想让哥哥着急,其实她很 想听音乐会。
22 月光曲
二、《月光曲》的曲调应该是( A )
A.舒缓———明快———高昂 B.明快———高昂———舒缓 C.高昂———明快———舒缓
22 月光曲
22 月光曲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写 pǔ
lái yīn
谱莱茵
máng
盲
chún
纯
jiàn shà
lǚ
táo
键霎 缕陶
22 月光曲
生字归类
谱 莱 茵 盲纯键霎缕陶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22 月光曲
易写错
mánɡ
盲
不要多写一个“点”。
会意字 亡—失去 目—眼睛 表示眼睛失明
22 月光曲
22 月光曲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 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 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 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2 月光曲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22月光曲课件(共26张PPT)

在听音乐时,要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的积累去补充。 —— 高尔基
听一段《森林狂想曲》,展开想象,试着把想到 的画面用语言文字描画出来。
听一段《森林狂想曲》,展开想象,试着把想到散开,林中的鸟儿扑棱着翅膀,张开喙 舒畅地呼吸着,性急的猴儿呼朋引伴,攀着树丫在林中穿梭。当阳光穿过树丫 洒在缀着露珠的草地上时,林间潺潺的小溪奏响了夏日清晨的序曲,整个森林 热闹起来。鼓手青蛙卖力地鼓着腮帮子,草虫操纵着弦乐器,铃兰花有节奏地 摇起金铃铛,百灵鸟唱着婉转的歌曲,谐星狒狒从不让人失望,欢呼着跳起了 拉丁舞。好一派美好的森林狂想曲!
学习单
借助学习单上的自绘图画,背诵第9自然段。
学习单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________________,月亮______________升 起来。__________海面上,顿时间_____________。月亮越升越高,穿过 ________________。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月光 照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她好像也看到了,看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四:拓展阅读,透过文字感受音乐之妙。
阅读丛书《流水和高山(节选)》《二泉映月》,哪 段音乐描写让你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好,摘抄下来与同 伴交流。
朗读《二泉映月》第5自然段,阿炳借琴音表达着 怎样的心声,你从中感受到了阿炳怎样的精神品质?
任务五:听乐曲,展开想象,用文字描画脑海中出 现的画面。
任务二:从人物对话和行为中感受人物品行。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第22课 《月光曲》-人教部编版 (共15张PPT)

2.推荐阅读《名人传》([法] 罗曼·罗兰)。
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无奈
渴望
愧疚
听到琴声,盲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
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 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所以又弹了一首。
在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 俩各有什么反应?
táo
陶醉
mánɡ
盲人
shà
霎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本文是围绕哪几个人写的?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读
学习第一部分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 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点题
自然的引出下文
学习第二部分
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22.月光曲
资料链接
他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 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然 以坚强的意志进行创作,他一 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被 尊称为“ 乐圣”。他就是德国 音乐家——贝多芬。
字词学习
pǔ
谱写
chún
纯熟
lǚ
一缕
我会读
lái yīn
莱 茵河
jiàn
琴键
quàn
入场券
lín
微波粼粼
tián
恬静
皮鞋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 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盲姑娘: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无奈
渴望
愧疚
听到琴声,盲姑娘的心情是怎样的? 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
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 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盲姑娘的话说明她对音乐有很强的理解 力,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所以又弹了一首。
在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过程中,兄妹 俩各有什么反应?
táo
陶醉
mánɡ
盲人
shà
霎时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
1、本文是围绕哪几个人写的? 2、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解读
学习第一部分
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 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点题
自然的引出下文
学习第二部分
贝多芬为什么会弹琴给盲姑娘听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
22.月光曲
资料链接
他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 五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然 以坚强的意志进行创作,他一 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被 尊称为“ 乐圣”。他就是德国 音乐家——贝多芬。
字词学习
pǔ
谱写
chún
纯熟
lǚ
一缕
我会读
lái yīn
莱 茵河
jiàn
琴键
quàn
入场券
lín
微波粼粼
tián
恬静
皮鞋匠: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 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盲姑娘: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 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新教材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第22课《月光曲》课件

的三幅画?(课后第二题)
22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 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 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课文题目是《月光曲》,那么这 首乐曲是谁谱写的,又是怎样谱写成 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2 月光曲
互动课堂
再读课文,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话,产生同情。 经过: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 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结果:贝多芬即兴弹完曲子后飞奔回客店连夜记 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
22 月光曲
比较词语
恬静——安静 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心里平静的意思。不同的是,“恬 静”往往用于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表露出一种平静的神态; “安静”除了表示心理活动,还可以用来描写环境没有声 音的干扰。
(1)夜深了,周围( 安静 )极了,一切都再沉睡中。 (2)姑娘那( 恬静 )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 睛。
22 月光曲
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是“恬静”的,心里 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 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 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 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 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2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 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 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课文题目是《月光曲》,那么这 首乐曲是谁谱写的,又是怎样谱写成 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2 月光曲
互动课堂
再读课文,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话,产生同情。 经过: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 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结果:贝多芬即兴弹完曲子后飞奔回客店连夜记 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
22 月光曲
比较词语
恬静——安静 这两个词都有表示心里平静的意思。不同的是,“恬 静”往往用于人的内心感到舒适而表露出一种平静的神态; “安静”除了表示心理活动,还可以用来描写环境没有声 音的干扰。
(1)夜深了,周围( 安静 )极了,一切都再沉睡中。 (2)姑娘那( 恬静 )的脸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 睛。
22 月光曲
姑娘被音乐唤起了想象后,脸上是“恬静”的,心里 是舒适、安逸的。“仿佛”,指哥哥看陶醉在琴声中的妹 妹,从妹妹专注而平静的神情中产生的感觉,感觉妹妹也 和自己一样,被琴声带到了月光下的大海。
“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是多么宽阔、自 由的天地,又是多么光明、美好的景象,这正是兄妹俩所 向往的情景。贝多芬的琴声带给了兄妹俩无穷无尽的想象。 音乐,真的是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了盲姑娘的话,贝多芬怎么说?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贝多芬心里此时怎么想? 贝多芬此时十分感动,心里想:一个双目失明的姑
娘,这么爱听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22 月光曲
贝多芬准备再谈一首时他看到什么?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 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第一课时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钢 琴家。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 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 曲。他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 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 他非常同情贫苦的人民。主要作品有 《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等。贝 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 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月光曲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2 月光曲
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 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1.贝多芬生活在两百多年前,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2.本文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故事。
22 月光曲
妹妹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是哥哥因为 自己挣钱太少,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他的 心里,此时一定很 难过、愧疚、不安、痛楚
22 月光曲
因为妹妹听出了哥哥话语里的 意思,所以姑娘赶紧安慰哥哥: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22 月光曲
从这一组对话之中,我们听懂了什么? 哥哥因为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时候的
22 月光曲
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 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22 月光曲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 云。(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 出现了波折。)
22 月光曲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舒缓、柔和
22 月光曲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22 月光曲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 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2 月光曲
皮鞋匠看到妹妹听曲后的感受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 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色,在月光照耀下 波涛汹涌的大海。
从皮鞋匠妹妹眼睛里“看到……看到……没有看 到……”,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妹妹听曲入迷,感受到这首曲子 “由缓慢到波涛汹涌的波澜起伏”的过程。
识字游戏
琴键 谱写
清幽
照耀 陶醉
霎时
22 月光曲
词语解释
幽静:优雅寂静。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琴键:风琴、钢琴等上面装置的白色或黑色的供演奏时按动
的部分。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谱写:编写(歌曲或乐曲)。 断断续续: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22 月光曲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 去,好像和天连接在一起。
22 月光曲
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 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两首
倒数第二自然段
22 月光曲
《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 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 作出《月光曲》。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
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
那有多好啊!”
从哪里看出不是随便说说?
姑娘是不是真的“随便说说”? 姑娘不是“随便说说”
22 月光曲
既然姑娘是真心想听贝多芬的演奏, 为什么又对哥哥说自己是“随便说说”?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 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2.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 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3.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 这样想着,使贝多芬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22 月光曲
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 课文中是如何描绘《月光
曲》的?
22 月光曲
通过环境描绘《月光曲》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蛮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 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的三幅画?(课后第二题)
22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 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 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把曲子里的感情 充分表现出来了
22 月光曲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延长。
第二个“您”是肯定。(贝多芬就在附近 演出,而且这样高的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能 演奏出来)语言中含有难以言表的激动。
22 月光曲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2 月光曲
比较词语
幽静——清幽 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的意思。不同的是, “幽静”是优雅寂静,“静”有安静的意思; “清幽”是秀丽而幽静,“清”含有秀丽的意思。
(1)春天的樱花公园,( 清幽 )的林中小道上不时走 过三三两两的游人。 (2)这片树林远离大路,树木茂盛,显得很( 幽静)。
22 月光曲
多芬是怎样的一位音乐家。
22 月光曲
22 月光曲
谱写 莱茵河 盲人 纯熟 琴键 霎时间 一缕 陶醉
22 月光曲
mánɡ
盲
易写错
不要多写一个“点”。
会意字 亡—失去 目—眼睛 表示眼睛失明
22 月光曲
jiàn
键
不要多写一“点”
键盘 关键 我们在复习备考关键时刻要 认真把好关。
22 月光曲
浪花一朵朵
(课后第一题)
22 月光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兄妹俩被 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22 月光曲
进入状态,入迷,如痴如醉。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 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 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课文题目是《月光曲》,那么这 首乐曲是谁谱写的,又是怎样谱写成 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2 月光曲
互动课堂
再读课文,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话,产生同情。 经过: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 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结果:贝多芬即兴弹完曲子后飞奔回客店连夜记 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
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 来,霎时间江面上洒遍了银光。
22 月光曲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写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 盲姑娘兄妹, 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 他就是 贝多芬 ,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 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 月光曲 》的 传说。
22 月光曲
我们来欣赏一首名曲: 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
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 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 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德国 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 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贝 多芬,去看看他是怎样创作 《月光曲》的。
人22教月版光曲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2 月光曲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 2.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些什么?
22 月光曲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 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 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幽静”是优雅寂静的意思。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此时此刻,贝多芬想:这是一对真正喜爱音乐的人,, 虽然他们生活清贫,但他们善良勤劳,热爱艺术…… ,
不安和痛楚。妹妹的善解人意,为了安慰 哥哥,强压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贝多芬也听懂了,他是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
22 月光曲
浏览下文,思考:
当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怎么 说的?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22 月光曲
弹奏熟练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高昂激荡
22 月光曲
想一想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 琴曲,又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后,他为他 们生活在穷苦中,仍热爱音乐、追求艺术 所感动,所以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课后第一题)
22 月光曲
2.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当弹完一曲后,看到盲姑娘这么爱音 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所 以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秀丽、幽静。
这句话是实写还是想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句话是实写。从“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 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看出来。
贝多芬心里此时怎么想? 贝多芬此时十分感动,心里想:一个双目失明的姑
娘,这么爱听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这是知音啊!
22 月光曲
贝多芬准备再谈一首时他看到什么?
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 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
第一课时
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钢 琴家。他从小就表现非凡的音乐才华, 十岁举行公开音乐会,十二岁开始作 曲。他二十八岁时听力开始减弱,五 十岁时,两耳失聪,但仍坚持创作。 他非常同情贫苦的人民。主要作品有 《命运交响曲》《致爱丽丝》等。贝 多芬对音乐的最重要贡献是交响曲, 因此他被誉为“交响乐之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2 月光曲
自读课文第1自然段,说一说 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22 月光曲
二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 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 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 1.贝多芬生活在两百多年前,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 2.本文是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一个传说故事。
22 月光曲
妹妹想听贝多芬的演奏,但是哥哥因为 自己挣钱太少,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他的 心里,此时一定很 难过、愧疚、不安、痛楚
22 月光曲
因为妹妹听出了哥哥话语里的 意思,所以姑娘赶紧安慰哥哥:
“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 随便说说罢了。”
22 月光曲
从这一组对话之中,我们听懂了什么? 哥哥因为无法满足妹妹的心愿时候的
22 月光曲
鞋匠听着贝多芬的琴声,联想到海上明月升起的奇丽画面。
第一幅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 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22 月光曲
第二幅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 云。(随着天气的变化,音乐逐渐增强,曲调 出现了波折。)
22 月光曲
第三幅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 边涌过来……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 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舒缓、柔和
22 月光曲
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明快有力、逐渐增强
22 月光曲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 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22 月光曲
皮鞋匠看到妹妹听曲后的感受
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 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 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色,在月光照耀下 波涛汹涌的大海。
从皮鞋匠妹妹眼睛里“看到……看到……没有看 到……”,你体会到什么?
我体会到妹妹听曲入迷,感受到这首曲子 “由缓慢到波涛汹涌的波澜起伏”的过程。
识字游戏
琴键 谱写
清幽
照耀 陶醉
霎时
22 月光曲
词语解释
幽静:优雅寂静。文中形容小路很偏僻,很清静。 琴键:风琴、钢琴等上面装置的白色或黑色的供演奏时按动
的部分。
霎时:极短的一点时间。 谱写:编写(歌曲或乐曲)。 断断续续:一会儿中断,一会儿继续。
22 月光曲
水天相接:形容水面广阔,远远看 去,好像和天连接在一起。
22 月光曲
在这个故事中,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几首曲子? 哪一个自然段描写了贝多芬弹奏《月光曲》的内容?
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两首
倒数第二自然段
22 月光曲
《月光曲》是在怎样的情境下创作出来的?
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 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 作出《月光曲》。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
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
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么弹的,
那有多好啊!”
从哪里看出不是随便说说?
姑娘是不是真的“随便说说”? 姑娘不是“随便说说”
22 月光曲
既然姑娘是真心想听贝多芬的演奏, 为什么又对哥哥说自己是“随便说说”?
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 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2.此情此景,深深打动了贝多芬,他“望了望” 穷兄妹俩,同情之心油然而生。
3.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而又爱好音乐的人们, 这样想着,使贝多芬情不自禁地按起琴键来。
22 月光曲
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说一说: 课文中是如何描绘《月光
曲》的?
22 月光曲
通过环境描绘《月光曲》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 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蛮了银光。月 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 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 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的三幅画?(课后第二题)
22 月光曲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 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 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 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着 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 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 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 象,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把曲子里的感情 充分表现出来了
22 月光曲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第一个“您”表示猜想,语调延长。
第二个“您”是肯定。(贝多芬就在附近 演出,而且这样高的技巧只有贝多芬才能 演奏出来)语言中含有难以言表的激动。
22 月光曲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 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22 月光曲
比较词语
幽静——清幽 两者都有表示环境很静的意思。不同的是, “幽静”是优雅寂静,“静”有安静的意思; “清幽”是秀丽而幽静,“清”含有秀丽的意思。
(1)春天的樱花公园,( 清幽 )的林中小道上不时走 过三三两两的游人。 (2)这片树林远离大路,树木茂盛,显得很( 幽静)。
22 月光曲
多芬是怎样的一位音乐家。
22 月光曲
22 月光曲
谱写 莱茵河 盲人 纯熟 琴键 霎时间 一缕 陶醉
22 月光曲
mánɡ
盲
易写错
不要多写一个“点”。
会意字 亡—失去 目—眼睛 表示眼睛失明
22 月光曲
jiàn
键
不要多写一“点”
键盘 关键 我们在复习备考关键时刻要 认真把好关。
22 月光曲
浪花一朵朵
(课后第一题)
22 月光曲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兄妹俩被 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22 月光曲
进入状态,入迷,如痴如醉。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 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 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22 月光曲
第二课时
课文题目是《月光曲》,那么这 首乐曲是谁谱写的,又是怎样谱写成 的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22 月光曲
互动课堂
再读课文,弄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盲姑娘兄妹的话,产生同情。 经过:贝多芬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 他就是贝多芬,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 结果:贝多芬即兴弹完曲子后飞奔回客店连夜记 录了下来,这就是《月光曲》。
月亮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 来,霎时间江面上洒遍了银光。
22 月光曲
整体感知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文主要写了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 盲姑娘兄妹, 的谈话,就给盲姑娘弹了一首钢琴曲,盲姑娘猜出 他就是 贝多芬 ,他又即兴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并 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了下来,谱写《 月光曲 》的 传说。
22 月光曲
我们来欣赏一首名曲: 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
享誉世界的音乐名曲历来 是一种时代的折射,是作者真 情的呼唤,像阿炳一样,德国 音乐家贝多芬也曾有过不寻常 的经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贝 多芬,去看看他是怎样创作 《月光曲》的。
人22教月版光曲语文 六年级 上册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22 月光曲
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交流:
1.贝多芬是在怎样的环境下散步的? 2.听到断断续续的琴声,他会想些什么?
22 月光曲
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 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 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幽静”是优雅寂静的意思。 断断续续:时断时续。本文指琴声不连贯。
此时此刻,贝多芬想:这是一对真正喜爱音乐的人,, 虽然他们生活清贫,但他们善良勤劳,热爱艺术…… ,
不安和痛楚。妹妹的善解人意,为了安慰 哥哥,强压内心对音乐热爱的无奈。
贝多芬也听懂了,他是怎么想,又怎么做的? 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
22 月光曲
浏览下文,思考:
当贝多芬弹完一曲,盲姑娘怎么 说的?说明她是一个怎样的姑娘?
22 月光曲
弹奏熟练
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 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 高昂激荡
22 月光曲
想一想
1.贝多芬为什么要弹琴给盲姑娘听?
因为贝多芬听到茅屋里传出自己的钢 琴曲,又听到穷兄妹俩的谈话后,他为他 们生活在穷苦中,仍热爱音乐、追求艺术 所感动,所以他要弹琴给盲姑娘兄妹听。
(课后第一题)
22 月光曲
2.为什么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当弹完一曲后,看到盲姑娘这么爱音 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所 以贝多芬弹完一曲又一曲。
秀丽、幽静。
这句话是实写还是想象?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句话是实写。从“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 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