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研究

【摘要】通过对香格里拉地区的藏族民居“闪片房”的研究,分析传统民居地域性特征形成的自然环境因子和人文环境因子,提出该传统民居地域特征形成的原因、特征以及不足,有利于传统民居保护以及生态、宜居建筑的研究。

【关键词】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生态;藏传佛教;地域性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居建筑。不同民族的传统民居由于民族习惯不同而形成不同的民居形式,而同一个民族因其所居住的具体环境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受居住地周边其他民族建筑文化影响的不同,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建筑形式,这就反映出传统民居地域特征。

香格里拉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青藏高原南缘,横断山脉腹地,是滇、川、藏三省交汇处。这里地广人稀,人口密度较低,主要以藏族为主,藏传佛教文化深深影响着藏民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香格里拉的藏族民居主要以高寒坝区的闪片房和干热河谷的土掌碉房为主,虽然随着旅游的开发,现代建筑思想的传播与渗透,新型建筑材料的流行和运用,越来越多的现代建筑在香格里拉各地兴建,但极具地域特色的藏族民居仍然深受藏区人民的喜爱,并大量建设。本文主要通过对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的研究,探索该传统民居建筑的地域特征,以便保护和发展这一建筑类型,建设既有民族地域特色,又符合现代生活要求的民居,确保民居建筑多样性。

1.云南藏族民居建筑类型

自然地域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外部环境,是影响藏族民居地域特征形成的一个方面,相同的民族不同的地理环境,也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和生存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建筑特色。地区性和民族性关联互动作用于民族民居,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人居环境系统[1],这也是民居地域特色形成的根本原因。云南藏族民居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为高寒坝区(如香格里拉县小中甸地区)的闪片房,一种为干热河谷地区(如德钦县云岭乡地区)的土掌碉房。本文主要介绍香格里拉地区有代表性的藏族民居“闪片房”。

2.香格里拉高寒坝区“闪片房”

香格里拉县境内兼有亚热带、温、寒三种气候。金沙江河谷一带气候干燥炎热,而大小雪山为寒温带高山气候。我们常称为高寒坝区,这一地区的传统藏族民居,根据《云南民族住屋文化》分类归为“板屋”系住屋,其特点是:“劈衫为木板来覆盖屋顶,这种被当作‘瓦’来覆盖屋顶的‘木板’,在云南称为“闪片”或“滑板”,所以这类建筑在当地称为‘闪片屋’或‘滑板房’。” [2]

通过研究发现香格里拉藏族民居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因子和

人文环境因子共同影响而形成的。

2.1 自然环境

地处半牧半农的高寒坝区的香格里拉小中甸镇为本次调查的重点,该地区地形北稍高南稍低,周围群山环抱,平均海拔3450米。全年无夏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递减。该地区降水相对丰富,气候湿润。这里是植物王国,主要树种有云杉、红杉、冷杉、高山松、红豆杉、云南松、华山松等。

2.2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是社会群体中隐藏的无形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民族灵魂。香格里拉县主要以藏族为主,另有彝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少数民族。藏族性格豪迈粗犷,能歌善舞,信奉藏传佛教,生活饮食自成一体,很少食用蔬菜,主食为青稞,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爱喝酥油茶。

2.3香格里拉高寒坝区“闪片房”受自然环境因子和人文环境因子而形成的地域性特征

2.3.1平面形式与功能

由于青藏高原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民居建筑占地过大将会增加施工上的难度,故藏民民居一般平面占地面积较小,而向高空发展。主要成紧凑的一字型布局,多有庭院,主要由精美的木构架构成,前檐双层斗拱,彩绘双层吉祥图案,柱头有龙头雕刻。一层为牲畜圈,或堆放柴火,二层堂屋面积很大,足以容纳上百人,是宴请宾客欢度节日以及婚丧嫁娶活动的主要场所。除此,二层也设有前廊、储藏间,卧室等,顶楼屋顶下方多带夹层设计既干燥通风又能隔热保温,不仅能用来储藏草料及杂物,也有利于建筑整体的保温节能。

2.3.2结构形式与造型

传统藏房材料采用夯土和木材,这两种材料蓄热能力较好,有利于防寒保暖。围护结构主要以夯土墙为主,夯土墙断面尺度大,底部厚度超过1m,呈收分形式,有利于防寒保暖,也有利于维持墙体稳定。建筑以木结构的梁柱式作为承重结构。藏民就地取材用高原上特有云杉木片作屋顶材料。屋面木闪片用小石头压稳固定,既方便每年翻新木片,又有利于屋顶排水。

建筑整体造型下大上小,呈梯形,入口处的柱廊高大,据说通过这些柱子的直径大小可以看出藏民家庭的富裕程度。柱廊顶端又有精美而颜色丰富的装饰木雕,这些雕花都是当地工匠手工雕刻,保存了原生态的艺术形态,也极具民族风情。利用云杉木片制作的坡度缓但出檐深远的双坡形式的屋顶,使屋面排水顺畅而不损伤夯土墙面,并采用垒石块的方式稳固墙脚,美观又实用。

2.3.3藏传佛教对建筑的影响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通过符号在历史上代代相传的意义模式”,那么作为符号载体的宗教就可以说是文化的基本质量。[3]

在香格里拉藏区藏民们几乎都信奉藏传佛教,这里的建筑也深受佛教影响。无论是建筑内部的中柱、神龛还是艳丽的装饰色彩,都体现出了藏族文化特色以及藏传佛教的教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经幡、经堂和神龛。

3.香格里拉干热河谷地区的“闪片房”受自然环境因子和人文环境因子而形成的地域性特征

在香格里拉县的尼西乡汤堆村,平均海拔2300米,四周群山横列,西部金沙江环绕,水低田高,较为干旱。该区属干热河谷地带。汤堆村藏族民居同样采用“木闪片”屋顶、夯土及木板材料。但因为气候干热,夯土外墙正立面顶层中段局部设有屋顶平台,增大外墙与环境接触面,以满足室内通风散热需要。气候干热但有雨,粮食不能采用小中甸高寒气候的方式一摞压一摞自然曝晒晾干青稞,而必须结合当地气候设置带坡屋顶的晾晒架,分开挂晒粮食以保证通风、避雨和防虫。[4]通过尼西乡汤堆村和小中甸地区“闪片房”的对比可以看出民居建筑受到不同自然环境、气候特征等的影响而体现不同地域特征。4.闪片房的不足

在香格里拉的“闪片房”是千百年来当地藏民智慧的结晶,在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下,受到生存环境的影响,香格里拉的藏民结合着藏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以及生活方式,产生出了这一生态环保的建筑形式,体现出建筑的地域性。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藏民生活条件改善和观念的改变,传统“闪片房”的一些不足也逐显现,需要进行改造和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二楼的中柱粗大不是结构所需,柱子下小上大,有的还不对齐,不利于抗震。夯土墙之间连接性较差,在最近的滇川地震中,虽然屋子主体结构未倒,但因厚重的土墙倒塌也带来了巨大损失。

(2)牲畜与人共处一室,卫生条件差。室内没有卫生间,厨房使用不便。火塘没有专门的排烟井,室内火塘终年不灭,烟雾弥漫,灰尘满室,加之空气流通不畅,室内空气污浊,有害于身体健康。其二,房屋均是可燃材料(木、竹、草),火塘设置室内极易发生火灾。其三,火塘终年不息,耗柴甚多。[5]没有专门的厨房空间,功能分区混杂,不合理。

(3)随着国家对自然资源的日益保护,闪片房对木材和黏土的使用过大,带来对资源的浪费。另外藏民仍多用传统的柴火烧饭取暖,没有合理利用当地丰富的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通过以上对香格里拉地区藏族民居的研究,可以看到“闪片房”的地域特征是长久以来自身发展的结果,是与当地人民生产生活相适应的,该民居的生态环保以及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至今还有它存在的价值和发展的空间。但是社会进步,也使得该民居形式与功能不合时宜,需要合理改造和利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