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
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心得体会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在我国的发展中,教育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实现国家繁荣的基础和支撑,因此,建设教育强国是实现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基础和前提。
一、建设教育强国是必然选择和历史使命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柱,是培育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一国之兴,教育为本。
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心,建设教育强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的质量。
建设教育强国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同时,科技是国家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科技强国是现代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和走向的重要标志。
加强科技教育的发展,加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是实现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
二、建设教育强国要闻鸣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
要加大对教育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一方面,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增长。
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推行教育产业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事业的发展。
此外,实施教育公平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必要条件。
要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倾斜支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要加强教育监管和评估,落实教育绩效评价,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
三、建设科技强国要加大科研投入和创新力度建设科技强国需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投入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
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认识和体会
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认识和体会引言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当前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本文将从教育、科技和人才三个方面,探讨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认识和体会。
教育强国的重要性教育强国是建设国家的根本,对于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只有通过优质的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优秀素质的人才。
在教育强国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坚持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努力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科技强国的重要性科技强国是实现国家繁荣的驱动力。
科技创新是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才能保持国家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在科技强国建设中,我们需要重视科技教育和科研创新,加强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构建创新型国家体系,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引领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
人才强国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也是现代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建设人才强国是建设教育强国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证。
我们要注重人才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推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吸引海内外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人才支持。
结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通过加强教育、推进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为每个公民,我们应积极参与到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进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是对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认识和体会的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思考。
注意:本文中未包含图片、图片链接、反号、反斜线、代码框等元素,并且没有出现任何网址。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柱,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国家。
这一任务既是对未来发展的投资,也是对过去积累的传承。
意义方面,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意味着未来的发展和创新能够得以更好地实现,可以为国家提供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支持。
高等教育的质量直接决定着人才储备,也进而决定着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只有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才有可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使命则是让高等教育在发展中不断进步,具备领先的教育体系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强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在此过程中,需要重视教育的绩效和效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强学生和社会之间的联系,同时还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设施和体制机制,使高等教育真正成为国家发展的引擎。
总之,在当前世界大发展的形势下,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对于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全力以赴,持之以恒,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才能推动学校事业的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中国教育强国的目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与大学发展战略的选择
身发 展质 量和水 平 的战 略思 考 。高等 教育强 国建设
说到底 是 要 与 世 界 高 等 教 育发 达 国家 相 比才 有 意
流大学平 等对 话 的高水 平研 究 型大学 ;我 国高 校培 养 的毕业 生不 少 ,但在 造 就世界 一 流科 学 家 和学 术 领 军人才 方 面还很 欠缺 ;我 国高校 产 生的科 研成 果 不 少 ,但 代表 世界 科研最 高水 平 的成果 还不 多 。如 上 海交通 大学 高等 教育研 究 院最新 完成 的 “ 界 大 世
存在 较大 差距 ,无一 所大 学跻 入百 强行列 。研 究发 现 ,大陆 名牌大 学 的科研产 出规模虽 然较 大 ,但 高 质量 论文 比例较 低 ,同时 缺乏 国际级 学 术大师 和重 大原创 成 果 。 即使 清 华 、北 大 等 名 校 的 S I 文 C 论 都 已超过 20 0篇 ,与排名 2 至 1 0名 大学 的 S I 0 1 0 C
入学 率达 到 2 ,进 入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时 期 。 我 3
国受 过 高 等教 育 的人 口超 过 7 0 0 0万 人 ,有 高 等 教 育学历 的从 业人 员总 数居世 界第 二 ,已成 为高 等教
育大 国 。但 是 ,大 国并 不 等于 强 国 ,与世 界高 等教
育 发达 国家 相 比 ,我 们 在 很 多 方 面展在数 量规 模上 名列 前茅 ,先 后超 越
俄 罗斯 、印度 和美 国 ,成 为世 界第 一 ,高等 教育 毛
、
建 设高 等教 育强 国的 内涵
建设 高 等教 育强 国应该 在 我 国高等教 育进 入大 众化 阶段 国家提 出 “ 又好 又快 ”发展 战略 和 国际竞 争 日益激 烈 的宏观 背 景下去 理解 。建 设高 等教 育强 国 ,既包 含 了从 国家层 面 的发展 战略 ,也包 含有 大 学在 这样 的发 展战 略 中如何 应对 这个 变化 、提 高 自
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
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导语:教育作为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关系着国民素质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战略成为了中国的迫切需求。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教育强国的战略规划,力求展示出一个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一、教育强国的意义1. 提升国民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途径,通过培养人才储备,提升综合素养,助推国家发展。
2. 增加国家竞争力:拥有高素质的劳动力队伍和技术创新能力,是国家增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教育强国战略将促进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提升。
3. 推动社会进步:优质的教育体系能够促进社会公平,提升社会发展水平,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1. 完善教育体制:构建全方位、全周期的教育体系,包括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确保教育公平、优质。
2. 提升教育质量: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和培养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3. 加强教育科研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机制,鼓励创新研究,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4. 强化职业教育培训:注重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高等教育与产业对接,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学历教育相互衔接。
三、构建教育强国的重点领域1. 优化学前教育: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建立普惠性、多样化的学前教育体系,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2. 创新基础教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 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立职业教育体系,加强与产业对接,提升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能力和质量。
四、教育强国的战略支撑1. 健全政策法规体系:出台相关政策,制定法律法规,为教育强国制定战略提供法律保障。
2. 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确保教育资金的供给能力,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效率。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
3
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对"坚持教育优先 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行整体谋划,并将
"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纳入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6)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施教师素质 提升计划,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 伍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建设科技强国建设科技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环节: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建设科技强国,要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为指引,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
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建设现代化教育体系
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优化 教育结构和资源配置,推进学前教 育至高等教育全链条的教育现代化
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加强职业教育 和培训体系建设,提高职业教育质量 和水平,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的人 才
推动高等教育创新:鼓励高校加 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推动科 研成果转化和应用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1)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力度,鼓励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强基础研 究基地建设 (2)加强应用研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支持企业和高校开展应用研究,加快科技成 果转化和应用推广 (3)加强技术创新。鼓励企业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 态的发展 (4)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和培训体系建设
4 (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顺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更好教育期盼的重要途径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主要内容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主要内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发展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进行评估和探讨,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总结和回顾相关内容。
一、教育强国的建设1.重视教育投入。
教育强国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这需要充足的教育投入。
我国政府在教育投入上一直给予高度重视,不断增加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2.优化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的优化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
我国在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如推行素质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也是优化教育体制的重要任务。
3.创新教育模式。
教育强国建设需要不断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
引入新的教育科技手段,推广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实现教育公平和普及化;开展校企合作,提供产学研结合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拓宽学生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渠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科技强国的建设1.加强科技创新。
作为科技强国的核心,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优化科研人员激励机制,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
2.加强科技人才培养。
科技强国建设需要大量高水平的科技人才。
我国在科技人才培养方面加大了投入,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政策。
推进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培养一批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设立科技创新创业园区,提供创新资源和政策支持,吸引和培育科技创业人才。
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
·2018年第2期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韩延明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了新时代,提出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方略,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动员令。
这一思想,深度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国情、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是扎实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教育强国首先是高教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昭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强力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系统发展水平。
第一,就其语义而言,“以高等教育做强国家”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本真”语义。
从语义上理解,“高等教育强国”既可以解释为“高等教育的强大国家”,又可解读为“强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使国家强大”。
前者强调的是“强大的高等教育国家”,后者强调的是“国家强大的高等教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我国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势头,笔者认为,当下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建设高等教育的强国”,应该理解为“建设中国强大的高等教育”或“建设大而强的中国高等教育”,即强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使高等教育具有更大的育才功能、科研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更强的辐射功能、批判功能、前瞻功能和引领功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当前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教育强国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教育对于我国的未来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将围绕着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展开讨论。
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国家的基石和民族的希望,对于培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知识经济愈发呈现出对人才的高需求和重要性。
教育强国的建设就是要通过全面提升国民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和引领知识经济的发展。
只有通过建设教育强国,才能推动我国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和民族的长足进步。
本文将首先探讨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强调其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意义。
其次,将阐述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点,包括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育公平等方面。
最后,将对文章观点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教育强国的发展前景。
通过本文的调研和分析,我们将全面认识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论述精神,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启示和指导。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我们期待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创新,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加充满活力和希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介绍和概述,让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组成和逻辑关系。
本篇文章的结构可以依次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文章的开头,通过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来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
首先,通过概述部分简要描述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和核心要点。
其次,说明文章的结构,即引言、正文和结论,让读者了解到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
最后,明确文章的目的,即探讨和论述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精神。
接下来是正文部分,主要分为两个小节: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和教育强国的核心要点。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小节中,可以从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阐述教育强国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教育对人才培养和人民素质提升的促进作用。
教育强国素材
教育强国素材教育强国是一个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其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和国家综合实力。
以下是一些教育强国的素材,包括正文和拓展。
正文:教育强国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教育是国家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强国战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国家走向更加强大和繁荣。
在教育强国建设中,需要加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需要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进教育公平,解决教育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国际合作,引入优质的国际教育资源,推动中国教育走向世界。
教育强国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育的支柱和灵魂,是教书育人的重要人员。
需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培养一批批有道德、有知识、有担当的优秀教师。
教育强国还需要加强教育改革和创新。
改革和创新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提高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还需要推动教育信息化,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拓展:1. 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
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和全社会的教育意识,让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好地协调和配合,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2. 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重视教育投入。
教育投入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需要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保证教育经费的合理配置和使用。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资金管理,防范和教育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3. 教育强国的建设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导向,需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综合评价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状况。
同时,还需要加强教育评价的权威性和规范性,防止教育评价中的不当行为。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其次,要注重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
因此,要注重学科建设,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影响力。
再次,要注重产学研结合。
高等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只有与产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主体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起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体系。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最后,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国内的发展需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加强与国际高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优秀教师来华交流和合作。
同时,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注重产学研结合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才能够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世界舞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其他论文文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析基础与动力”论文摘要:由规模增长到质量提高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奠定了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基础。
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引领力量,世界一流大学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流大学的发展应该走国际性与本土化相结合、学科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并重的路径。
论文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质量一、背景: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与大提升其中,高等教育最显著的变革始于上世纪末,一系列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包括规模增长和一系列重点建设政策的推出,如“211”工程、“985”工程、部省共建、高教质量工程、对外开放与合作办学等等。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1998年是108.36万人,在校生340.8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9.1%;到2009年已招生639.49万人,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将近3 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
根据统计数据,2002年我国就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扩招十余年高等教育规模增长了近10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
波澜壮阔的高等教育发展为高等教育实现质的飞跃夯实了基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发展必然带来质量大提升的课题,也就是说,高等教育办大以后是办强。
二、我国已经进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新阶段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24%,规模跃居世界第一以后,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办大的目标,“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国家战略目标、激烈的国际竞争和中国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又吹响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时代强音。
思路决定出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理顺以下三个基本问题:1. 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必然选择。
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而在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需要有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具有优秀的师资、高质量的教学、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适宜创新的学术文化。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规划纲要亮点解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日期:2010-09-30 作者: 高书国(主任)来源: 《中国教育报》单位: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第七章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人力资源强国呼唤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呼唤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本质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强国绝非是一个数量规划概念,而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概念——以质图强,是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历史转变。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进入到大众化阶段。
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
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高等教育强国思想,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战略。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制定的《2006—2011年教育战略》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以追求卓越为核心,努力改革英国高等教育体系,提升英国高等教育的卓越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思想,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趋势、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行动。
其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建设教育强国
建设教育强国目录1. 第一章内容描述 (2)1.1 背景介绍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意义 (5)1.4 研究方法 (6)2. 第二章教育强国概述 (7)2.1 教育强国的定义 (7)2.2 教育强国的发展历程 (9)2.3 教育强国的目标与任务 (10)2.4 教育强国的战略布局 (11)3. 第三章中国教育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12)3.1 中国教育发展现状 (13)3.2 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14)3.3 中国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5)4. 第四章建设教育强国的政策体系 (17)4.1 国家层面政策体系 (18)4.2 省级层面政策体系 (20)4.3 市级层面政策体系 (21)4.4 区级层面政策体系 (22)5. 第五章建设教育强国的路径选择 (24)5.1 提高教育投入水平 (25)5.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26)5.3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27)5.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9)5.5 提升教育质量与效益 (30)6. 第六章建设教育强国的实践探索 (32)6.1 典型案例分析 (32)6.2 成功经验总结 (33)6.3 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建议 (33)7. 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35)7.1 主要研究结论 (37)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38)7.3 对未来建设的启示与建议 (39)1. 第一章内容描述我们将深入探讨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概念、战略意义与实践路径。
教育强国不仅仅指一个国家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更是其对于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进步以及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反映。
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被赋予了承担起国家发展角力、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任。
咱们首先界定教育强国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教育体系的完善程度、教学质量的全球排名、研究与开发能力的全球竞争力,以及教育资源的普及性。
文中会通过数据和案例分析阐述目前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不足。
本章节将描绘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愿景,详细分析当前教育结构不够合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并为此提出解决方案。
提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
提高质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历经近两年时间,于2010年7月由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
该纲要作为我国今后十年教育系统工作的指南,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
然而任何一种教育改革的提出与实行,与我们所秉持的教育发展观是息息相关的,高等教育“适应论”在我国的影响深远,从建国初到现在,已然已发展为一种权威性的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性论” 对“适应论”进行批判反思。
本文针对《教育规划纲要》第七章高等教育部分中开篇提出的“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进行分析。
试图探讨高等教育“适应论”与“理性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及政府部门又是如何处理这些不同的理论。
一、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的缘由《教育规划纲要》将提高质量作为未来十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没有将规模扩展作为高教发展的重要任务,甚至在《教育规划纲要》中都很少提及。
我认为这一决定是由国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
首先,自1999 年我国实行高教“扩招”政策以来,高等教育开始跨越式发展,当年新招收的本科人数比98 年增加了47%。
在1999 至2009 年间,我国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数增加了5.29 倍,研究生在校人数增加了6 倍,高校在校生总人数增加了5.33 倍。
在2002 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国家,实现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5%到15%的过渡都用了30 年;而我国仅用了10 年就实现了这一突破性的转变。
1可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取得量化进步的同时,质量问题却日益凸显,如办学条件紧张,生均教育经费逐年下降,生师比不断上升,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等。
这些涉及到高等教育质量的问题都引起人们重视。
其次,21 世纪是高等教育趋向全球交流与合作,以各国共通互惠的资源共享,提升教育品质与国际竞争力的时代。
顺应世界潮流 服务国家战略 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5 的大学 才 是 真 正 意 义 _ 研究 型 大 学 实 践 % 卜的
证明, 不同类 型 的大 学 都 有 存 在 的 价 值 和发 展 空 间 , 此应 该各安 其位 、 生 共 长 、 得 益彰 , 成 彼 共 相 形 和谐 的现 代高等教 育生 态 反观 中国 高 等教 育 发 展 , 规 模 持 续 扩 大 的 在
资助 应 该 更 加 优 厚 。通 过 这 些 政 策 , 障高 保 等教 育更 多 地让 社 会 弱势 群 体 受 益 , 更好 地促 进 社 会公平 正 义 , 建设 和谐社 会。
二、 推动 高等教 育特 色办 学 、 多样 化发 展
借 鉴世 界 各 国高 等 教 育 多元 化 办 学 的 经 验 , 政府管 理政 策要强 化对 各类 高 校 的 分类 评 估 和指
、
把促 进公 平作 为 高 等 教 育 发 展 的重 要 价
值 导 向
例, 成为衡量一个 国家 和地 区教育水 平与创新 能 力 的核 心指 标之一 。知识 经 济 时代 也使 人 们 意识 到 , 育不 仅是 一项 消 费 , 是 一 种 生 产 性 投 资 , 教 而
能得 到丰厚 的 回报 , 而极 大 地激 发 了 民众对 高 从
间的盲 目攀 比和无序 竞 争 : 比如 , 项 评 价指 标 都 各
仅计算 总量 , 统 计结构 和均 量 , 致 一 些高 校 为 不 导 追 求排 名而 盲 目扩 张校 园 面 积 、 学科 专 业 币 招 生 ¨ 规模 ; 又如 , 各项 指 标 基 本 上 都指 向科 研 论 文 、 重
职高 专经 费投入 比重 。对坚 持公 益 性 办学 的 民办 高职 院校 , 共 资金 婴 进入 。 对 高 职 院校 学 生 的 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当今世界经济强国,首先都是教育强国,同时,其教育的“强”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在建设高教强国的目标引领下,高校应该怎样加强自身建设?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有着自己的思索。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记者:您曾担任过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又担任高校党委书记多年,从管理者到实践者,您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如何看待?
瞿振元:当今世界,经济强国都是教育强国,其教育的“强”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上。
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主要内容,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本质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教育部2012年发布的《高等教育专题规划》旗帜鲜明地提出2020年高等教育的战略目标为“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经成为国家目标,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事实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是凭空提出的,而是经历了长时间的酝酿。
它有两个重要的背景或者是基础,一是“985工程”的实施,二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
先说“985工程”的实施。
在国家实施这一工程之前,一些高校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陆续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由此,教育部决定在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重点支持国内部分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985工程”。
这一工程的实施,使一批高校办学实力和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一些点上的突破,着力点是质量的提升。
二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那时的9.8%逐年提升,2007年达到23%,在学总规模超过了270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在校生达到了1800万人,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先后超过了俄罗斯、印度和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以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中国速度”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
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在面上的突破,着力点是数量的扩张。
高等教育自身“量”的发展和建设高水平大学“质”的追求汇合在一起,既在数量(规模)上扩张,也在质量(水平)上追求超越,这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提出的客观基础。
而高等教育强国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可追溯至2007年12月举行的教育部直属高校第十八次咨询会。
在会上,我国百余所优秀大学的校长和书记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结合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达成共识——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
这一共识得到了中央领导的肯定,写进了会议文件。
这是高校高层管理者就我国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所形成的共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主动性和历史自觉性的反映,是高等教育战线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如果说在2007年“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还只是高等教育界的内部共识的话,那么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发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已成为社会共识,成为国家的意志和政府的行为,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
从本质上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就是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
从建设若干所一流大学到建设一个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是中华民族追求高等教育强国梦的质的跨越。
当前形势下,高等院校应抓住机遇,高举旗帜,明确目标,自觉担当,加快建设步伐。
五个变量,提高质量是核心
记者:《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您心中的高等教育强国是什么样的?
瞿振元:我认为,高等教育体系建设涉及五个主要变量,即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公平,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如果能正确处理好五个变量的关系,并使每个变量在实现自身最优化的同时在整个系统形成最大张力,我国建成世界一流高等教育体系的目标就实现了。
这五个变量中哪个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
现在我们强调质量为核心,同时规模、结构、效益、公平等变量也不容忽视。
事实上,当前情况下,高等教育的结构问题也相当突出,不仅层次类型结构需要调整,区域结构也亟待调整。
比如实施中西部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对整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育投入增加后,经费如何用得科学、合规和有效益,也值得高度重视。
同时,教育公平作为实现社会公平的起点和基石,其意义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要。
也就是说,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高质量是核心,但不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全部内容。
在强调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同时,应当密切关注其他变量。
如果
处理不当,不仅质量难以得到提高,更谈不上建成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强国。
加强基础学科建设,是整体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
记者:根据美国ESI(基本科学指标)最新统计数据,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微生物学等六个学科,已经进入世界前1%的行列。
同时,中国农大又非常重视基础学科的教学。
根据农大的实践经验,您认为应如何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
瞿振元: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我觉得首先要抓两个观念的转变,一个是重专业教育,轻基础教育的观念;一个是重专业性学科建设,轻基础学科建设的观念。
从本质上说,这两个观念的内涵具有一致性,只是操作层面存在差别。
而这两种观念的形成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密切相关。
在我国,高等教育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后发外生型道路。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于国家建设急需专业性人才,特别强调大学教育的专业性和实用性,主要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
因此,在人才培养上一直存在轻基础重专业的弊端。
此后形成的一些评价指标,如学科排名等进一步助长并固化了这一观念。
随着时代发展,这种观念越来越不利于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亟需更新。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工作主题的原因之一。
与我国不同,西方大学是个自下而上的自然形成过程,作为从教士群体分化出来的知识分子社团,西方大学产生之初便具有坚实的人文背景,形成了实力很强的基础学院和文理学院。
此后,尽管大学与经济社会密切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发展很快,伴随功能的演化和拓展,大学逐步走向综合化,但其基础学院或文理学院往往还是实力最强的院系。
因此,未来时期,我国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加强两项工作。
一个是“强基”工作,即加强基础学院的基础学科建设,这最能扩大学生受益面。
如在中国农业大学,本科学生70%学分的教学任务由理学院、人文发展学院、思想政治学院、体育艺术教学中心承担。
加强这4个基础学院的建设,不仅使全体学生受益,而且使每个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基础、身心健康得到全面提高。
二是加强专业学院的教研“转化”工作。
专业学院一般都具有很强的科研优势。
在这些学院,强调把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做到“教研结合,以研促教”,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就能上一个新台阶。
(记者倪光辉)
《人民日报》 2012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