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骨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运动系统
1、组成:骨—运动杠杆
骨连结—运动枢纽(运动系统的被动部分)
骨骼肌—运动动力(运动系统的主动部分)
2、作用:构成体型、保护器官、支持体重、贮存钙磷、造血及实现运动的功
能。
3、学习运动系统的目的:
由于体表的一些骨突起和肌肉形成了某种自然的外观标志,因此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可作为以下各项的依据:
1)确定体仙器官的位置
2)认识针炙穴位
3)决定手术通路
4)体尺测量:
如:胸围:肩胛后缘处测量
体长:两耳连线中点至尾根。
体斜长:肩端至髋结节。
黄牛(kg)=胸围2×体斜长(cm)/10800
水牛(kg)=胸围2×体斜长(cm)/12700
猪(kg)=胸围2×体长/14800
2.1 骨骼
一:概述:
骨是一个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功能,主要由骨组织构成,坚
硬而富有弹性。
骨与骨互相连结叫骨骼,具有支持体重、保持体形、保护重要器官等功能,并作为肌肉的附着点面成为运动杠杆。
(一)骨的构造(P26图)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此外尚含血管和神经。
1、骨膜:被覆骨的表面(除关节面以外),由淡粉红(因内含丰富
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的结缔组织构成,对骨有保护、营养、再生的作用。
因此在骨折时,有赖于此层的细胞繁殖。
2、骨质:又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
1)骨密质:位于骨的表面,质地致密,抗压、抗扭曲力强。
2)骨松质:位于骨的内部,呈海绵状。
骨密质和骨松质的这种配合使骨既坚固又轻便。
3、骨髓:是一种柔软的网状结缔组织,填充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
质的腔隙内,有红、黄之分。
1)红骨髓____胎儿和幼畜的骨髓全是红骨髓,是重要的造血
器官。
2)黄骨髓____成年、老年家畜骨髓,随着年龄增长,红骨髓逐渐由黄骨髓代替,黄骨髓主要是脂肪细胞,不具造血功
能,机体失血或贫血时黄又转变为红。
成年以后只有长骨
的两端,短骨、扁骨的骨松质内有红骨髓,并终生保持造
血功能。
(二)骨的理化特性
1、有机质____骨胶纤维和粘黏多糖蛋白,占骨重的1/3,
特性: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燃烧则骨脆而易碎。
2、无机质____磷酸钙、碳酸钙,占骨重的2/3,
特性:使骨增加硬度,用酸脱盐则使骨软化
3、两种成分随动物年龄、营养健康状况不同而发生变化:
1)成年家畜:骨胶占70%,无机盐占30%,故硬度大,富有一定的弹性。
2)幼畜:无机质少,骨胶多,弹性大,坚韧性差,易骨折、变形,3)老年畜:有机质少无机质多,硬而脆,易发生骨折,且难愈合。
(三)骨的类型:
畜体的骨骼因形态和功能不同而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1、长骨:呈长管状,分布于四肢起支持和运动杠杆作用,长骨分
骨体和骨骺两部分。
1)骨体又称骨干,为长骨的中间较细部分,骨质致密,内
有空腔,称骨髓腔,含有骨髓。
2)骨骺为长骨的两端膨大部,其光滑面称关节面,覆以关节软骨,幼年时骺干以骺软骨连接,具生长作用,成年后
骺软骨骨化。
2.短骨:短而小,略呈立方形,大部分位于承受压力较大而运动
又较复杂的部位,起支持、分散压力和缓冲震动的作用。
如:腕骨和跗骨。
3.扁骨:呈宽扁板状,主要围城腔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
如:颅骨、胸骨、肋骨等。
4.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起支持、保护和供肌肉附着作用。
(四)骨的生长:
1.骨的增长主要在于骨骺与骨干相连接处的骺软骨不断增生、骨化。
2.骨增长的同时,骨膜内的成骨细胞不断形成骨或使骨的横径变粗。
3.骨在生长过程中,破骨细胞吸收已经形成的某些骨质,使骨在
生长过程中发生改建,适应器官生长。
(五)骨连结
1.概念:骨与骨间连结叫骨连结。
2.分类:根据骨连结的构成形式及运动情况的不同分为:
1)直接连结:是骨与骨之间由纤维结缔组织或软骨直接相连,
其间无腔隙,不活动或活动范围很小。
如颅骨间的连接、骨干与骨骺间的连接、
椎体之间的连结。
2)间接连结:又称滑膜连结或关节:是骨连结中较普遍的一种形式,骨与骨不直接连结,其间有滑膜包围的腔隙,可灵活地运动,如四肢关节。
A:关节的构造:
关节的基本构造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两骨相接的光滑面,由关节软骨构成,软骨富有弹性,可以减少运动时的摩擦和震动。
关节囊:为包围关节的结缔组织囊,分两层,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内层能分泌滑液,以润滑关节,减
少磨擦,临床所说的关节滑膜炎就是指关节囊滑膜
层发炎。
关节腔:关节囊与关节面围成的腔隙,内有少量滑液,称关节液,有缓冲震动和润滑、营养关节的作用。
多数关节有韧带,起固定作用,有些关节在两关节面间有软骨板或致密
结缔组织,称关节盘,起减少冲击和缓冲震荡的作用。
B:关节的分类:
(1)按构成关节的骨数分:
①单关节:仅由相邻两骨连结而成,如肩关节
②复关节:由两块以上的骨构成,或由两骨之间还夹有关节盘
构成的,如腕关节、膝关节(中间有半月板)
(2)根据关节运动轴的数目,可将关节分为:
①单轴关节:只能围绕一个轴运动的关节,家畜的四肢关节多
为单轴关节,如肘关节,只能做伸屈运动。
②双轴关节:可以围绕两个运动轴进行活动的关节,如寰枕关节既能围绕
横轴作屈伸运动,又能围绕纵轴做左右摆动。
③多轴关节:由半球形的关节头的关节和相应的关节窝构成的关
节,具有三个互相垂直的运动轴,可作多种方向的运动,如肩关节、髋关节,能作屈伸、内收和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畜体全身骨骼的划分
家畜全身骨可分为中轴骨、四肢骨和内脏骨,中轴骨包括躯
干骨和头骨,内脏骨位于内脏器官或柔软器官内,如狗的阴茎骨、牛的心骨。
(一)头骨及其连结
头骨通过寰枕关节与脊柱相连,分为面骨和颅骨。
1、特点:1)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构成,
2)大部分骨是成对的,少数为单骨。
3)有些头骨有含气体的腔,称为窦,窦可扩大头部的体积。
2、作用:保护脑、眼球、耳,并构成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起始部。
3、主要头骨的骨性标志:
1)枕骨:位于颅后部,枕骨后端正中有枕骨大孔,前通颅腔,后接椎管,枕骨大孔的两侧有卵圆形的关节面,称枕髁,与寰椎构成寰枕关节。
2)上颌骨:腹外侧缘有臼齿齿槽,牛无犬齿。
3)下颌骨:是面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其前缘上方有切齿齿槽,后方有臼齿齿槽。
4)额骨:构成颅的整个顶壁,向后外方伸出角突。
4、鼻旁窦:又称副鼻窦,是一些头骨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的
腔,如额窦、上颌窦,腭窦(腭骨位于鼻后孔两侧)等,当鼻粘膜发炎时常引起鼻旁窦炎。
4、头骨的连结
头骨之间,大多均以缝或软骨相连,只有下颌骨与颞骨间构成下颌关节,能作开口、闭口和左右活动等动作。
(二)躯干骨骼
躯干骨骼包括脊柱、肋和胸骨,是构成畜体中轴的重要支架。
作用:支持头部、传递推动力、并作为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支架,容纳和保护内脏器官。
1、脊柱:
脊柱构成畜体的中柱,由一系列椎骨借软骨、关节和韧带连结而成,椎骨包括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
各种家畜椎骨的数目如下:
1)椎骨的一般构造:
组成脊椎的各段椎骨在数目、形状和结构上虽有不同,但它们的构造都由椎体、椎弓和突起三部分组成,任取一个腰椎:
A、椎体:是椎骨的腹侧部分,呈短柱状,前端凸出为椎头,后端
凹窝为椎窝。
相邻椎骨以椎头与椎窝彼此连接,构成关节。
B、椎弓:是椎体背侧的拱形半环状骨板,椎弓与椎体围成椎孔,
所有的椎骨顺序连接起来构成椎管,脊髓位于其中。
椎
弓的前后方与椎体连接处各有一对缺刻分别称椎前切迹
和椎后切迹。
相邻椎骨的椎前后切迹围成椎间孔。
(有的
椎骨单独构成椎间孔,如胸椎、腰椎等),此孔是神经、
血管出入椎管的通道。
C、.突起:自椎弓的不同方位伸出,包括:
①棘突:自椎弓背侧正中向上伸出。
②横突:自椎弓与椎体结合处向两侧伸出。
③关节突:自椎弓背侧的前后缘伸出,前缘的一对称前关节突,
后缘的一对称后关节突。
前关节突有一朝向上的关节面,后
关节突有一朝向下的关节面。
相邻椎骨的前关节突和后关节
突彼此连接构成关节。
2、各段椎骨的主要特征:
1)颈椎:第3~5颈椎的形态结构基本相似,第1、2、6、7颈椎较特殊。
A、第3~5颈椎:椎体、椎头与椎窝明显,孔突大,棘突比第7颈
椎小。
①横突分前后两支,②横突的基部有横突孔,并连成横突管,供椎动脉通过。
B、第1颈椎:又称寰椎,椎孔呈环形,由背侧弓与腹侧弓围成,
椎体消失,前端有关节窝与枕骨连接,后方形成宽大而平坦的
关节与第2颈椎构成关节,横突变成宽板状的环椎翼,每侧环
椎翼上有二孔---外侧孔和翼孔。
C、第2颈椎:又称枢椎,椎头衍化成齿状,伸入环椎的椎孔内,
前关节突消失,这些结构适于枢椎与环椎之间的旋转运动,椎
体最长,棘突发达,斜向后上方。
D、第6颈椎:椎体略短,无腹侧嵴,棘突较发达。
E、第7颈椎:椎体短,椎窝两侧各有一小关节面,与第一对肋骨
成关节,横突不分支,棘突发达,接近垂直。
2)胸椎:
椎体较短,棘突特别发达,牛的胸椎有13块,第2~6胸椎的棘突高,构成耆甲的骨质基础,第1~12胸椎棘突向后倾斜,第13胸椎棘突则垂直。
关节突小,椎头与椎窝两侧均有对称的小关节面,分别称肋前窝与肋后窝。
相邻胸椎的肋前窝与肋后窝合并为一肋窝,与同侧相应的肋骨小头成关节,横突粗短,外侧缘有关节面,与相应的肋骨结节成关节,有独立的椎间孔,最后一个胸椎无肋后窝。
3)腰椎:
横突发达,呈长板状向两侧平伸,关节突嵌合牢固,连接紧密,棘突宽。
4)荐椎:
成年牛的荐椎愈合在一起成为一块荐骨,背腹侧观似三角形,横突前部宽,伸向两侧叫荐骨翼,翼的后方有较粗糙的关节面与额骨连接,第一荐椎椎体腹侧缘前方向下突出为荐骨岬,荐骨上有四对背侧孔(背荐孔)与四对盆侧孔(腹荐孔)。
5)尾椎:
前几个尾椎尚有椎骨的一般构造,向后椎体、椎弓与突起都逐渐退化,仅保留椎体,且逐渐变细。
3、肋:
肋细长而呈弓形,无骨髓腔,属于扁骨,左右对称构成胸腔的侧壁,其对数与胸椎对数相同。
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肋骨位于背侧、肋软骨位于腹侧。
牛的前8对肋以肋软骨与胸骨相接—称真肋。
间接与胸骨相连的后5对肋—称假肋。
最后一肋骨与各假肋的肋软骨顺次相接,形成肋弓,是胸廓的后界。
相邻肋骨间的间隙—肋间隙。
4、胸骨与胸廓
1)胸骨
位于胸廓的底部正中,由7节骨所构成,前端叫胸骨柄,后端为一扁平软骨叫剑状软骨(剑突),中间为胸骨体。
2)胸廓
胸廓形似截顶的圆锥形,由背侧的胸椎、两侧的肋骨和肋软骨和底部的胸骨所构成,共同构成胸腔的支架。
可以保护胸腔内的主要器官(心肺等),胸廓后部活动性大,胸前口由第1胸椎、第1对肋骨、肋软骨和胸骨柄围成,胸后口由最后胸椎、最后1对肋骨、两侧肋弓及剑状软骨围成。
5、躯干骨的连接
---包括脊柱连结和胸廓连结。
1)各椎骨由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相连,形成脊柱。
2)椎间盘:椎体之间呈盘状的纤维软骨。
3)韧带:是脊柱上起连结加固作用的结构,包括棘上韧带、背侧纵韧带、腹侧纵韧带等三条长韧带及横突间韧带、棘间韧
带等短韧带。
①棘上韧带:位于棘突顶端,由枕骨向后延伸至荐骨。
颈部的棘上韧带特别强大,称项韧带。
项韧带分为背侧的索状部和腹侧的板状部,项韧带由弹性组织构成。
作用:协助颈部肌肉支持头部,马:头较发达,猪:不发达。
②背侧纵韧带:位于椎体的背侧面椎管的底壁上,起自枢椎,
止于荐骨。
③腹侧纵韧带:位于椎体的腹侧面,起于第7胸椎,止于荐骨
的骨盆面。
4)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寰枕关节:活动性较大,能使头部作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
5)胸廓连结包括肋椎连结和肋胸连结。
作业:指出胸郭的骨架组成。
(三)四肢骨骼
1、前肢骨及其连结
前肢骨是前肢各个部位的骨质基础,由肩胛骨、肱骨、前臂骨和前脚骨组成(P30图2-7),肩胛骨、锁骨和乌喙骨合称为肩带,牛、猪及其它有蹄运动的锁骨和乌喙骨已退化。
1)肩胛骨
形状:为三角形的扁骨,
位置:位于胸部的前外侧,斜面前下方,背侧缘附着肩软骨。
外侧面有一纵向隆起—叫肩胛冈,下端突起的—肩峰,
肩胛冈的前上方—称冈上窝,后下方—叫冈下窝。
关节角下部有肩臼与臂骨成关节—肩关节。
肩臼前方的突起—叫肩胛结节,内侧面中下部凹面光滑—肩胛下窝,窝的上方是两个三角形粗糙面—为锯肌面。
2)臂骨:又称肱骨
形状:为管状长骨,由两端和骨干组成。
位置:位于胸廓的前下部,由前上方斜向后下方,位于胸部的前下方,向后下方倾斜,骨干呈圆柱形,从后部上方到前下部有螺旋肌沟。
外侧面与前方之间有骨嵴,嵴的中央处有突起—为三角肌结节。
内侧有一不明显的圆肌结节,近端后部有环形的关节面—称臂骨头。
臂骨头前方的外侧有粗大的突出(大且高于肱骨头)—大结节。
臂骨头前方的内侧有小结节。
大小结节之间为一深的—臂二头肌沟,
远端有髁状关节面,关节面的后方前一深窝叫肘窝,均与前臂骨成关节。
3)前臂骨
由桡骨和尺骨组成,为长骨,其位置几乎与地面垂直,
桡骨在内,发达,起支持作用,近端与臂骨成关节,远端与腕骨成关节。
尺骨在外,较桡骨细而长,近端粗大—称鹰嘴
鹰嘴前缘中部有一钩状的突起—肘突。
牛和马这桡骨和尺骨愈合为一块。
4)腕骨
有二列骨,牛6块(上4下2),猪8块
5)掌骨
为长骨,近端接腕骨,远端接指骨,马、牛有3块,猪有4块。
牛第3、4掌骨发达,愈合成大掌骨,第5掌骨称小掌骨,第
1、2掌骨完全退化。
6)指骨和籽骨
各家畜指骨的数目不同,一般每一指骨有3节,第1指节骨又
称系骨,第2指节骨称冠骨,第3指节骨称蹄骨,此外,每一
指还有二块近籽骨和一块远籽骨,它们是肌肉的辅助器官。
牛有的指,第3指和第4指发育完全,与地面接触,称主指。
第2和第5指大部分退化,不与地面接触,称悬指。
猪与牛相似。
7)前肢的连结:
前肢与躯干之间不形成关节,而是借肩带肌将肩胛骨与躯干连
结。
前肢各骨之间的关节由上而下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
节、指关节(系关节或称球节、冠关节、蹄关节)。
其中,肩
关节为多轴关节,其余为单轴关节。
2、后肢骨骼与连结
后肢骨由髋骨、股骨、膝盖骨、小腿骨(胫骨和腓骨)和后脚骨(跗骨、跖骨和趾骨和籽骨)组成。
1)髋骨
为不规则骨,是体内最大的骨,是髂骨、坐骨和耻骨三块骨的合称(P31图2-9),又称为盆带,
三骨愈合处形成深的杯状关节窝—髋臼,与股骨头成关节。
左右侧髋骨在骨盆中线处以软骨连结形成骨盆联合(耻骨联合)。
骨盆:由左右髋骨、荐骨和前3~4个尾椎以及两侧荐结节阔韧带构成,为一前宽后窄的圆锥形腔。
①髂骨:前部宽而高呈三角形—髂骨翼,后部窄—髂骨体。
髂骨翼的外侧角粗大—髋结节,内侧角—荐结节,
②坐骨:构成骨盆底的后壁部。
后外侧角粗大称坐骨结节,髋结
节和坐骨结节为体尺测量的重要部位。
③耻骨:构成骨盆底的前部,在三块骨中最小。
2)股骨
又称为大腿骨,近端粗大,内侧有球形的股骨头,与髋臼成关节,外侧有粗大的突起称大转子(图2-8:25)。
骨干呈圆柱形,远端粗大,前方为滑车关节面,与膑骨成关节,后方有二个股骨髁与膑骨、胫骨成关节。
3)膝盖骨
又称膑骨,是体内最大的一块籽骨,略呈三角形。
4)小腿骨
包括胫骨和腓骨,内胫外腓。
牛的胫骨发达,呈棱柱形,腓骨仅有两端,骨体已退化,
猪的腓骨发达,与胫骨等长。
5)跗骨
为三列短骨,牛有5块,猪有7块,上列骨外侧有跟骨,其方有突起的跟结节。
其趾骨、籽骨分别与前肢的指骨、籽骨相似。
6)后肢的连结:髋关节、膝关节、跗关节、趾关节(系关节、冠关节、蹄关节),在这些关节中,髋关节和膝关节结构比较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