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言语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言语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赵娜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使非言语交际在不同的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让学生在交际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因此,本文通过对非言语交际及其文化的分析,旨在提高对外汉语教师对非言语跨文化交际的认识,帮助学生排除文化差异的干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非言语交际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已经开始关注跨文化交际这一课题,但在教学中教师较多地停留在语言交际这一层面,忽视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并且缺乏将非语言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非言语交际行为包括言语行为以外的一切由交际者和交际环境所产生的刺激,这些刺激对于交际参与者具有潜在的信息价值,一旦这些刺激被对方感知就产生了实际的交际意义。非言语交际行为一般包括目光接触、身势语、个人空间、时间观、沉默等很多方面。

一、非言语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Mehrabian(1981)提出,在面对面的沟通中,人们所有的感受中,只有7%的感受来自语言,而38%的感受来自于声音,55%的感

受来自于面部表情。这些数字表明了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是最容易产生误解的部分。因为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交际时,交际者常常会不自觉地运用自己的文化习惯和规则来选择自己的非言语交际行为,并用以此来审视交际对方所运用的非言语交际行为。这样往往会使交际双方在交际活动中产生误会、怀疑、不理解等情形。因此,为了达到成功的交际目的,交际者双方必须弄清对方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以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非言语交际的功能

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常伴随着语言交际行为而进行的,具有其许多独特的交际作用和功能。学者们一般把它们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

(1)重复。人们常用非言语信息来重复他们所传达的语言信息。如当人们说出“停下”这个词的同时,还会做出表示同样意义的手势。

(2)否定。在很多时候,非言语行为会发出与语言意义相反的信号。比如某人说自己很放松,可声音和双手却在不停地颤抖。

(3)代替。有时不用讲话,只用非言语行为就可以传递同样地信息。如当环境很嘈杂时,我们将食指竖在唇前,就会传达出和“请安静”这句话相同的信息。

(4)补充。非言语行为可以对语言行为起修饰和描述的作用,为其表达更丰富的内涵。如我们在道歉时,说“对不起”的同时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这个道歉就会显得更加诚恳。

(5)强调。头和手的动作常常可以对所讲的话起强调的作用。例如,讲话人说:“我们一定要消除恐怖分子!”同时头向前倾,握住拳头向下用力,可以表示态度的坚决。

(6)调节。人们经常用非言语的行为来调整及掌握交际过程。交谈时,

用手势、眼神、头部动作或停顿暗示自己要讲话、已讲完或不让人打断[7]。

非言语交际的这些功能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交际双方顺利地完成交

际过程。凭借它特有的功能,使它成为和语言交际同样重要的交际形式,促成交际过程的完整性。

三、非言语交际类型

1、目光接触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在交际中扮演的角色可见一斑。在不同文化中,人们运用眼神和目光的差异也非常大。据研究者统计,在美国人面对面的谈话中,听的一方有60%~75%的时间看着说话者,而说话者有40%的时间看着对方(Argyle,Ingham,1972)。因此,美国人谈话时目光接触频率非常高,而且相互直视。如果任何一方不看对方,都可以表示某种意味,如害怕对方、轻视对方、态度冷淡、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等等。在亚洲国家恰恰相反,目光低垂则有谦虚、恭敬或顺从的含义。讲话时长时间直视对方是不礼貌的,往往会被认为是挑衅、不尊重、不顺从,尤其是下级在听上级领导讲话时,下级的眼睛要向下看才是表示对领导的尊重。当我们看到陌生人时,通常都是目光触即移开。如果与陌生人的目光触碰后,迟迟不肯移开接触的视线,则往往包含着好奇、喜爱、产

生兴趣等含义,尤其是一个男孩盯着一个女孩看了很长时间,则代表他对这个女孩子有好感。而西方人则不忌讳这些。

2、身势语

身势语主要指人体的姿势和动作。身势语行为不是天生的,大多是后天从环境中习得的。作为一种交际的非言语行为,它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约定俗成的,有其文化的独特性。中国人十分注重礼仪,懒散或过于随意的坐姿常被认为无礼;西方人注重个性和随意性,坐着时将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或是将双腿搭在旁边的椅子上都不以为过。英语国家的人一般不用蹲势,认为这一姿势是未开化人围着火堆时才做的动作,他们宁愿跪着或坐在地上;中国人对跪式特别看重,极少朝着某人跪坐。中国人喜爱一个孩子时会上前去亲切地抚摸他的头部或捏捏脸;在欧美的一些国家,这却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

3、个人空间

当人们进行交际的时候,交际双方在空间所处位置的距离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告诉我们交际双方的关系、心理状态,而且也反映出一定的民族和文化特点。任何一个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个自己能够把握的空间,这个空间的大小会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环境、行业、不同个性等而不同。根据美国人类学家E.T.Hall(1966)研究,他区分了四种空间距离:一是亲密距离,从接触到对方身体至46厘米;二是亲近距离,46厘米到122厘米;三是社会距离,122厘米到366厘米;四是公共距离,366厘米以上。大多数亚洲人在对个人空间的要求方面要比西方人小得多。在电梯、公交车或火车上,素不相识人的拥挤在一起,东方人可以容忍身体与

身体接触的那种拥挤,西方人较难容忍。

4、时间观

时间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时间观。西方文化在时间观念上表现出精确与硬性,而东方文化则表现出模糊与弹性。西方人的时间观是和金钱观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比较深,所以西方人很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对时间常做出精心的计划和安排。而中国则属于灵活时间观的文化,不按时间表做事也是可以接受的,中国人对日程表被打乱有更高的容忍度。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5、沉默

沉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非言语交际渠道。东西方文化对交际过程中出现的沉默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在东方文化中,沉默的内涵丰富,有“沉默是金”“此处无声胜有声”的说法。在会话中,听者的沉默既可以是对说话者的赞同,也可以是反对;既可以表明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表明不理解。而在西方文化中,沉默是缺乏信心的表现,往往隐含着交际的失败。如果听懂了对方的话,就应做出必要的回答,如果不是这样,对方就会认为你在蔑视他,不愿与他交往。西方人对沉默的具体含义往往感到迷惑不解。

四、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

非言语交际在汉语交际中发挥着桥梁与媒介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往往只注重语言教学,而忽略了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在非言语跨文化教学中,对外汉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非言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