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解析--41.开放性问题(18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放性问题
一、填空题
1. (2014•江苏淮安,第11题3分)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值可以为4(只需填一个整数)
2. (4分)(2014•浙江金华,第11题,4分)写出一个解为x≥1的一元一次不等式x+1≥2.
3.(2014•甘肃天水,第11题4分)写出一个图象经过点(﹣1,2)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1. (2014•湘潭,第13题,3分)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若满足∠1=∠2,则
a、b平行.
2.(2014•滨州,第14题4分)写出一个运算结果是a6的算式a2•a4.
4.(2014•北京,第11题4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正方形OABC的边长为2.写出一个函数y=(k≠0),使它的图象与正方形OABC有公共点,这个函数的表达式
为.

5.(2014•福建漳州,第12题4分)双曲线y=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则满足条件的一个数值k为.
考点:反比例函数的性质.
分析: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可得k+1>0,再解不等式即可.
解答:解:∵双曲线y=所在象限内,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k+1>0,
解得:k>﹣1,
∴k可以等于3(答案不唯一).
故答案为:3(答案不唯一).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关键是掌握对于反比例函数(k≠0),当k>0,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一、第三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k<0,
双曲线的两支分别位于第二、第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6.(2014•齐齐哈尔,13题3分)如图,已知△ABC中,AB=AC,点D、E在BC上,要使△ABD≌ACE,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BD=CE.(只填一个即可)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专题:开放型.
分析:此题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如BD=CE,根据SAS推出即可;也可以∠BAD=∠CAE等.
解答:解:BD=CE,
理由是:∵AB=AC,
∴∠B=∠C,
在△ABD和△ACE中,,
∴△ABD≌△ACE(SAS),
故答案为:BD=CE.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题目比较好,难度适中.
7.(2014•连云港,第13题3分)若函数y=的图象在同一象限内,y随x增大而增大,则m的值可以是0(写出一个即可).
二、解答题
2.(2014•福建漳州,第19题8分)如图,点C,F在线段BE上,BF=EC,∠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DEF,并加以证明.(不再添加辅助线和字母)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分析:先求出BC=EF,添加条件AC=DF,根据SAS推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
解答:AC=DE.
证明:∵BF=EC,
∴BF﹣CF=EC﹣CF,
∴BC=EF,
在△ABC和△DEF中
∴△ABC≌△DEF.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题目是一道开放型的题目,答案不唯一.
1. (2014•四川巴中,第28题10分)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H是BC的中点,作射线AH,在线段AH及其延长线上分别取点E,F,连结BE,CF.
(1)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BEH≌△CFH,你添加的条件是,并证明.
(2)在问题(1)中,当BH与EH满足什么关系时,四边形BFCE是矩形,请说明理由.
考点:矩形的判定.
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可得出当EH=FH,BE∥CF,∠EBH=∠FCH 时,都可以证明△BEH≌△CFH,
(2)由(1)可得出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可得出BH=EH时,四边形BFCE是矩形.
解答:(1)答:添加:EH=FH,证明:∵点H是BC的中点,∴BH=CH,
在△△BEH和△CFH中,,∴△BEH≌△CFH(SAS);
(2)解:∵BH=CH,EH=FH,
∴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当BH=EH时,则BC=EF,
∴平行四边形BFCE为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为矩形).
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基础题,难度不大.
1.(2014•内蒙古赤峰,第24题,12分)如图1,E是直线AB,CD内部一点,AB∥CD,连接EA,E D.
(1)探究猜想:
①若∠A=30°,∠D=40°,则∠AED等于多少度?
②若∠A=20°,∠D=60°,则∠AED等于多少度?
③猜想图1中∠AED,∠EAB,∠EDC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2)拓展应用:
如图2,射线FE与矩形ABCD的边AB交于点E,与边CD交于点F,①②③④分别是
被射线FE隔开的4个区域(不含边界,其中区域③、④位于直线AB上方,P是位于以上四个区域上的点,猜想:∠PEB,∠PFC,∠EPF的关系(不要求证明).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
专题:阅读型;分类讨论.
分析:(1)①根据图形猜想得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②根据图形猜想得出所求角度数即可;
③猜想得到三角关系,理由为:延长AE与DC交于F点,由AB与DC平行,利用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外角性质及等量代换即可得证;
(2)分四个区域分别找出三个角关系即可.
解答:解:(1)①∠AED=70°;
②∠AED=80°;
③猜想:∠AED=∠EAB+∠EDC,
证明:延长AE交DC于点F,
∵AB∥DC,
∴∠EAB=∠EFD,
∵∠AED为△EDF的外角,
∴∠AED=∠EDF+∠EFD=∠EAB+∠EDC;
(2)根据题意得:
点P在区域①时,∠EPF=360°﹣(∠PEB+∠PFC);
点P在区域②时,∠EPF=∠PEB+∠PFC;
点P在区域③时,∠EPF=∠PEB﹣∠PFC;
点P在区域④时,∠EPF=∠PFC﹣∠PE B.
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2. (2014•山东威海,第24题11分)猜想与证明:
如图1摆放矩形纸片ABCD与矩形纸片ECGF,使B、C、G三点在一条直线上,CE在边CD上,连接AF,若M为AF的中点,连接DM、ME,试猜想DM与ME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与延伸:
(1)若将”猜想与证明“中的纸片换成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其他条件不变,则DM和ME的关系为DM=DE.
(2)如图2摆放正方形纸片ABCD与正方形纸片ECGF,使点F在边CD上,点M仍为AF的中点,试证明(1)中的结论仍然成立.
3. (2014•山东枣庄,第22题8分)如图,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O是AC的中点,AE=CF,DF∥BE.
(1)求证:△BOE≌△DOF;
(2)若OD=AC,则四边形ABCD是什么特殊四边形?请证明你的结论.

4. (2014•山东烟台,第25题10分)在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分别从D,C两点同时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在直线DC,CB上移动.
(1)如图①,当点E自D向C,点F自C向B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请你写出AE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E,F分别移动到边DC,CB的延长线上时,连接AE和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你直接回答“是”或“否”,不需证明)
(3)如图③,当E,F分别在边CD,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连接AE,DF,(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4)如图④,当E,F分别在边DC,CB上移动时,连接AE和DF交于点P,由于点E,F的移动,使得点P也随之运动,请你画出点P运动路径的草图.若AD=2,试求出线段CP的最小值.
考点:全等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运动与变化的思想.
分析:(1)AE=DF,AE⊥DF.先证得△ADE≌△DCF.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E=DF,∠DAE=∠CDF,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E⊥DF;
(2)是.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AD=DC,∠ADE=∠DCF=90°,DE=CF,所以△ADE≌△DCF,于是AE=DF,∠DAE=∠CDF,因为∠CDF+∠ADF=90°,∠DAE+
∠ADF=90°,所以AE⊥DF;
(3)成立.由(1)同理可证AE=DF,∠DAE=∠CDF,延长FD交AE于点G,再由等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E⊥DF;
(4)由于点P在运动中保持∠APD=90°,所以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D为直径的弧,设AD的中点为O,连接OC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再由勾股定理可得
OC的长,再求CP即可.
解答:(1)AE=DF,AE⊥DF.理由: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DC,∠ADC=∠C=90°.∵DE=CF,∴△ADE≌△DCF.
∴AE=DF,∠DAE=∠CDF,由于∠CDF+∠ADF=90°,∴∠DAE+∠ADF=90°.∴AE⊥DF;(2)是;
(3)成立.
理由:由(1)同理可证AE=DF,∠DAE=∠CDF
延长FD交AE于点G,
则∠CDF+∠ADG=90°,
∴∠ADG+∠DAE=90°.
∴AE⊥DF;
(4)如图:
由于点P在运动中保持∠APD=90°,
∴点P的路径是一段以AD为直径的弧,
设AD的中点为O,连接OC交弧于点P,此时CP的长度最小,
在Rt△ODC中,OC=,
∴CP=OC﹣OP=.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四边形的综合知识.综合性较强,特别是第(4)题要认真分析.
5. (2014•浙江杭州,第23题,12分)复习课中,教师给出关于x的函数y=2kx2﹣(4kx+1)x﹣k+1(k是实数).
教师:请独立思考,并把探索发现的与该函数有关的结论(性质)写到黑板上.
学生思考后,黑板上出现了一些结论.教师作为活动一员,又补充一些结论,并从中选出以下四条:
①存在函数,其图象经过(1,0)点;
②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总有三个不同的交点;
③当x>1时,不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就是y随x的增大而减小;
④若函数有最大值,则最大值比为正数,若函数有最小值,则最小值比为负数.
教师:请你分别判断四条结论的真假,并给出理由.最后简单写出解决问题时所用的数学方法.
=
=
1. (2014•陕西,第26题12分)问题探究
(1)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3,BC=4,如果BC边上存在点P,使△APD为等腰三角形,那么请画出满足条件的一个等腰三角形△APD,并求出此时BP的长;
(2)如图②,在△ABC中,∠ABC=60°,BC=12,AD是BC边上的高,E、F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当AD=6时,BC边上存在一点Q,使∠EQF=90°,求此时BQ的长;
问题解决
(3)有一山庄,它的平面图为如图③的五边形ABCDE,山庄保卫人员想在线段CD上选一点M安装监控装置,用来监视边AB,现只要使∠AMB大约为60°,就可以让监控装置的效果达到最佳,已知∠A=∠E=∠D=90°,AB=270m,AE=400m,ED=285m,CD=340m,问在线段CD上是否存在点M,使∠AMB=60°?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DM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考点:圆的综合题;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专题:压轴题;存在型.
分析:(1)由于△P AD是等腰三角形,底边不定,需三种情况讨论,运用三角形全等、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即可解决问题.
(2)以EF为直径作⊙O,易证⊙O与BC相切,从而得到符合条件的点Q唯一,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借助于正方形、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即可求出BQ长.
(3)要满足∠AMB=60°,可构造以AB为边的等边三角形的外接圆,该圆与线段CD的交点就是满足条件的点,然后借助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就可算出符合条件的DM长.
解答:解:(1)①作AD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点P,如图①,
则P A=P D.
∴△P AD是等腰三角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DC,∠B=∠C=90°.
∵P A=PD,AB=DC,
∴Rt△ABP≌Rt△DCP(HL).
∴BP=CP.
∵BC=4,
∴BP=CP=2.
②以点D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如图①,.
则DA=DP′.
∴△P′AD是等腰三角形.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D=BC,AB=DC,∠C=90°.
∵AB=3,BC=4,
∴DC=3,DP′=4.
∴CP′==.
∴BP′=4﹣.
③点A为圆心,AD为半径画弧,交BC于点P″,如图①,
则AD=AP″.
∴△P″AD是等腰三角形.
同理可得:BP″=.
综上所述:在等腰三角形△ADP中,
若P A=PD,则BP=2;
若DP=DA,则BP=4﹣;
若AP=AD,则BP=.
(2)∵E、F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
∴EF∥BC,EF=B C.
∵BC=12,
∴EF=6.
以EF为直径作⊙O,过点O作OQ⊥BC,垂足为Q,连接EQ、FQ,如图②.∵AD⊥BC,AD=6,
∴EF与BC之间的距离为3.
∴OQ=3
∴OQ=OE=3.
∴⊙O与BC相切,切点为Q.
∵EF为⊙O的直径,
∴∠EQF=90°.
过点E作EG⊥BC,垂足为G,如图②.
∵EG⊥BC,OQ⊥BC,
∴EG∥OQ.
∵EO∥GQ,EG∥OQ,∠EGQ=90°,OE=OQ,
∴四边形OEGQ是正方形.
∴GQ=EO=3,EG=OQ=3.
∵∠B=60°,∠EGB=90°,EG=3,
∴BG=.
∴BQ=GQ+BG=3+.
∴当∠EQF=90°时,BQ的长为3+.
(3)在线段CD上存在点M,使∠AMB=60°.
理由如下:
以AB为边,在AB的右侧作等边三角形ABG,
作GP⊥AB,垂足为P,作AK⊥BG,垂足为K.
设GP与AK交于点O,以点O为圆心,OA为半径作⊙O,过点O作OH⊥CD,垂足为H,如图③.
则⊙O是△ABG的外接圆,
∵△ABG是等边三角形,GP⊥AB,
∴AP=PB=A B.
∵AB=270,
∴AP=135.
∵ED=285,
∴OH=285﹣135=150.
∵△ABG是等边三角形,AK⊥BG,
∴∠BAK=∠GAK=30°.
∴OP=AP•tan30°
=135×
=45.
∴OA=2OP=90.
∴OH<O A.
∴⊙O与CD相交,设交点为M,连接MA、MB,如图③.
∴∠AMB=∠AGB=60°,OM=OA=90..
∵OH⊥CD,OH=150,OM=90,
∴HM===30.
∵AE=400,OP=45,
∴DH=400﹣45.
若点M在点H的左边,则DM=DH+HM=400﹣45+30.
∵400﹣45+30>340,
∴DM>C D.
∴点M不在线段CD上,应舍去.
若点M在点H的右边,则DM=DH﹣HM=400﹣45﹣30.
∵400﹣45﹣30<340,
∴DM<C D.
∴点M在线段CD上.
综上所述:在线段CD上存在唯一的点M,使∠AMB=60°,
此时DM的长为(400﹣45﹣3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周角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等知识,考查了操作、探究等能力,综合性非常强.而构造等边三角形及其外接圆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