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猝死与AED、WCD
一、DC (手动除颤:体外) 除颤是终止室颤唯 一有效的方法
挽救了大量的院内 猝死
猝死与AED、WCD
二.体内自动除颤(ICD) ICD是人类控制和征服猝死艰难曲折道路上
的一座丰碑。先驱者Mirowski的开拓性工作 永远被世人怀念。 1980年2月4日,第一台ICD置入人体
3.年龄 猝死年龄峰值:0-6个月 45-75岁
<30岁
1/10万
100倍
>35岁
1/1000
猝死与AED、WCD
4.性别 年轻及中年人群中 男性是女性的4-7倍 ——雌激素的保护
5.生活方式 吸烟:10年吸烟史 SCD增加2-3倍 体重:体重的相对增加,SCD增加 30%-70% 剧烈活动:与低水平或不活动相比 增加17倍
一、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
1.发生率: 欧美>35岁者,年发生率 0.1%~0.2% 根据这一发生率:中国总 数130~260万/年 美国每年45万,1分钟1人 猝死 中国每年130万,1分钟3人 猝死
猝死与AED、WCD
一、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
2.猝死易发时间 时间生物学及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日周期:晨起 周周期:星期一 季节周期:冬季
心律失常诊断与治疗的进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郭继鸿
主要内容
猝死与AED、WCD 宽QRS波心动过速AVR单导联鉴别诊断流程 Brugada综合征的诊治要点 胚胎性r波 窄而高的QRS群综合征 房颤危害的再认识
猝死与AED、WCD
猝死与AED、WCD
一、猝死发生率有增高的趋势 1次比赛 2人猝死
猝死与AED、WCD
除颤征服猝死
1.医生手动除颤 (1947)
2.体内自动除颤(ICD) (1980)
3.公众自动除颤(AED) (1999)
4.穿戴式除颤(WCD) (2002)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AVR 单导联鉴别诊断流程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流程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有多种发生 机制,需要鉴别
现,一般方法识别与捕捉均困难,为了能 全面降低猝死率,须寻求方法简单,易于 普查,利于一般人群中的筛选
终止室颤的除颤技术
1. DC (手动除颤:体外) 2. ICD(自动除颤:体内) 3. AED(自动除颤:公共) 4. WCD(自动除颤:穿戴)
猝死与AED、WCD
一、DC (手动除颤:体外)
1947年,Beck发明了第一台除颤器,揭开了医学除颤的历史
猝死与AED、WCD
二、猝死流行病学的新特征
2.高危人群的猝死仅占猝死总数的1/3
猝死流行病学最新资
33%
料表明
高危患者占1/3
猝死与AED、WCD
二、猝死流行病学的新特征
2.高危人群的猝死仅占猝死总数的1/3
猝死流行病学最新资
1/3
料表明
高危患者占1/3
1/3
33%
中低危 占1/3
猝死与AED、WCD
室性心动过速 室上速伴差异性传导 室上速伴预激 心室起搏律
(室速 80%,室上速伴差传 15% 逆向型AVRT 5%)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诊断新流程
宽QRS波心动过速鉴别流程很多,例如:
C Wellens标准:
1.QRS宽度>140ms 2.电轴左偏; 3.QRS图形特征V1呈 RS或RSr’,V6呈QR 或QS形 4.房室分离、心室 夺获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AVR单导联诊断流程
aVR导联起始R波
否
起始r波或q波>40ms
否
起始负向、主波向下的 是 QRS波下降支有顿挫
否
是
Vi/Vt≤1
否
是 是
诊断室速
诊断室上速
Vereckei A, Duray G, Szénási G, et al. New algorithm using only lead aVR for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 Heart Rhythm 2008;5:89-98
除颤器 主机跨 在腰间
病人意 识清醒 手动终 止除颤
猝死与AED、WCD
2002年被 FDA批准正 式应用于临 床
猝死与AED、WCD
2008年12979例WCD应用结果
相关内容 救治人数 60s内治疗* 首次除颤成功 除颤失败 误放电 除颤后生存 应用平均时间 每天应用时间
结果 184人 73% 98% <1% <0.3% 92% 51d 22.6h
Dr. Michel Mirowski 1924 - 1990
猝死与AED、WCD
二.体内自动除颤(ICD)
2001年6月29日(星期五) 美国副总统Dick Cheney 置入ICD
猝死与AED、WCD
三.AED:公众体外自动除颤器
为挽救大量的院外猝死,AED应运而生, AED是体外自动除颤器,其安置于公共 场所,供公众抢救猝死者使用。 1999年FDA批准AED应用
▪ 2004年10月北京交大 学生刘红斌和老年运 动员胡守礼在参加北 京马拉松比赛中发生 猝死,最终死因为心 脏病突发所致
同次采访 两人猝死
▪北京电视台摄影记者郑立,在雅 典拍摄奥运火炬传递时心脏病突发 猝死,年仅47岁
▪俄罗斯体育摄影记者尤里• 贝科夫斯基也因心脏病突发 在雅典去世
猝死与AED、WCD
猝死与AED、WCD
四.穿戴式除颤器(WCD)
1998年德国学者Auricchio介绍 了一种新型的体外自动除颤器, 即穿戴式体外自动除颤器
2002年FDA批准应用
猝死与AED、WCD
感知/除 颤电极穿 在上身
背部除颤电极 胸前除颤电极除 监颤 测和 器
感知电极
气囊加压 电极贴紧, 释放导电 糊
猝死与AED、WCD
目击者发 现猝死
贴好电 极片
迅速取 到AED
AED语音提 示指导操作
猝死与AED、WCD
2000年克林顿 推广AED技术
猝死与AED、WCD
百度文库
No AED
芝加哥
1.8%
国家平均值 5%
AED
消防队
30%
警车
49%
公共场所 赌场
69% 74%
2000年克林顿 推广AED技术
猝死与AED、WCD
二、猝死流行病学的新特征
2.高危人群的猝死仅占猝死总数的1/3
1/3
猝死流行病学最新资
料表明
无危1/3
1/3
33%
高危患者占1/3
中低危 占1/3
猝死与AED、WCD
二、猝死流行病学新特征的警示
1.目前医学对猝死的认识十分肤浅,远远不够 2.危险分层的作用仍很局限,目前主要是针对
高危患者进行评估 3.有些引发猝死的原因和诱因是临时一过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