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溪中学:一路艰辛一路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溪中学--
2004年2月14日,新化县科头乡汝溪中学校园里响起毕毕剥剥的鞭炮声,鞭炮是该校初二、初三的学生自发凑钱买来的,他们以喜炮庆贺新教学楼落成,庆贺学校终于结束了“一校三部”的历史。
一挂挂喜炮,燃放出满园的喜悦,更释放了该校1000余师生心头压抑多年的沉重和艰辛……
“学校三分,土房办公”,这是2000年12月,新化县教育巡视团成员原副县长杨遵义对汝溪中学办学现状的评述。“一校三部,教师在摇摇欲坠的土砖房里办公”,巡视团领导称这一现象为全县绝无仅有。
就地理位置而言,汝溪中学是个理想的所在。它地处城郊,座落在该乡南北流向的汝溪河和贯通东西的省公路娄怀线的交界处的一小山包上。
造成这里教育设施如此低劣的原因主要是,在1998年,科头乡发生了农民因集资建校矛盾而暴殴乡长事件,该乡已动工的危房改造项目因筹措不到配套资金而停摆,从此错过了危房改造的大好时机。
从1998下半年到2004年新教学楼竣工这6年里,汝溪中学亦因此饱尝了办学的艰辛。
由于生源的增加,该校由原来的6个班的300余名学生增加到17
个教学班1100余名学生。而两栋教学楼和一栋厕所均被县质监站鉴定为一级危房,危房面积达1950平米,占总面积的75.4%。7个危房教室只能容纳初一7个班的学生。为保证适龄少儿入学,落实“普九”目标,学校不得不一分为三,把初二6个班搬到离校2公里远的中心小学,初三4个班则租用距学校3里远的民房上课。一校三部彼比相隔2公里左右。
凡到过汝溪中学的人,印象最深的恐怕是那栋低矮的四处加撑的土砖房了,这是该校前身汝溪农业中学在70年代勤工俭学生产“九二O”(一种植物生长素)的工棚,室内阴暗,潮湿,墙壁泥灰斑剥。
1999年10月来汝溪中学进行“手拉手”联谊活动的娄星区万宝中
学师生,得知这摇摇欲坠的工棚竟是挤住了10来位老师的办公室时,是大大吃了一惊的,其团委书记还举起相机感慨万千地拍下了室内老师作为座右铭的条幅——“含辛茹苦,含今茹古”。
该校的一栋厕所建于1972年,主墙为13#红砖单墙,建筑面积仅70平米,男厕所只有10个蹲位。现墙体倾斜开裂,缝宽5~7厘米,东墙和屋架多次坍塌重修,用十多个木撑顶着墙体和屋架,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如今在校学生已超过厕所的设计时的4倍,师生上厕所拥挤不堪。在学生如厕的高峰期内,该校得派人维持秩序,让学生排队出入场,惟恐发生安全事故。
该校有口建在农田中的水井,几经改造还是田里施肥,井水有粪臭;田里打农药,井水有农药味。每到秋冬季节农田干涸,学校的水缸也就见底了,师生喝水必须下到一里路远的河边去挑。当地家长常常慨叹:“这个学校,喝口水都困难!”
上述教学环境完全可道之以“险恶”,然而这险恶的环境却出现了一个个奇迹。
记者在科头乡教育办和县教育局的档案资料中搜集到如下数据:
1998~2004年历年县教育局综合评估,该校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攀升。
1998年全县102所中学毕业会考综合评估,该校名列第八,跻身全县“教育十强”之列。2002年以全县文化分第一名考入清华大学的袁红兵即为该校1998届毕业生。
2003年袁志坚等3名同学考分上了长沙一中、长郡中学等理科实验班录取线。
2004年,袁雄梅同学以739的文化分成为全县中考状元。
几年来,该校的巩固率、合格率、优秀率、重点高中上线率屡创新高。到2004年,重点高中上线率已达42%,高出全县平均上线率35个百分点。
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
2004年袁小二同学在数理化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物理、数学分别获得全国一、二等奖,三科总分遥居全县第一名。孙佩琪、廖晖寰等6位同学的书法作品在“中华杯”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全国青少年临贴大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孙梅同学荣获“三讲一树一
改”演讲比赛县一等奖。廖晖寰在“公民道德建设”征文比赛中获得市一等奖。
2003年,袁兰同学业获市“三个代表”演讲比赛二等奖;曾斌林获国防教育征文市二等奖,文章《永远的蓝天》收入获奖作品集。
据统计,近三年内,该校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奖的达16人次,获市级奖的达23人次,县级奖的21人次。
在德育方面,该校有跳进冰冷的汝溪河救起落水儿童的尹福源(1999年《新化报》曾予以专题报道);有不顾生命危险扑灭森林大火的袁晶、夏梅同学(2004年5 月当地政府给予了通报表彰)。
近年来,该校学生还配合当地政府在仙姑寨垦荒造林800余亩,修护汝水沿河公路25公里。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30多次;为患癌症的袁牡华同学,为被歹徒杀伤的学前班女童袁婕妤等捐款达6000余元。
就学习环境而言,这里的孩子相比那生活在美丽校园的城市少年,简直是天壤之别。寄读、租民房读,没寝室寄宿,喝带粪臭和农药味的水,甚至缺水喝……至于像城里孩子一样喝牛奶、豆奶那简直是一种奢望。
什么原因使孩子们如此茁壮成长?真像人们说的“不喝牛奶的孩子一样壮”?
该校学生虽没能像城里孩子一样天天喝上牛奶、豆奶,但他们有幸得到了这里的老师们雨露般的滋润。
该校政行班子年轻、务实、团结。吴一清校长是数学、物理方面的教学能手,一专多能,素质全面,以教学领导教学。副校长曾友莲是英语高级教师,省级教学骨干。副校长罗筱冰为语文、书法名优教师,青年书法家,常有文学、书法作品和教学论文刊发各级报刊或获大奖。廖育雄老师通晓文史,又身怀武艺,曾受邀出席过全国第一届武术研讨会,常用自己练就的气功、按摩技艺免费为师生服务。
该校教师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全校52名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达2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20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高于全县其他乡村中学。
近两年,该校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获市级奖的达5 人次,县级奖的25人次。教育教学论文有23人获省及以上奖,有45人次获
市、县级奖。
该校“教学相长”的气氛异常浓厚。因地处城郊,交通便利,一些凭关系分配或调入的素质偏低的教师,通过该校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熏陶,学识水平、教育教学能力迅速提高。近年内,该校有卿启跃、伍友高等8位教师调入市、县级重点高中并成为教学骨干;有曾特清、彭思恩等10位教师考上研究生。对此,该县教育局姜建华副局长不无感慨--“土砖屋,研究生的摇篮!”
星移斗转,该校的教师走了一批又来一批,然而不变的是,那不断完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以及那一脉相承、恪守不变的“安贫乐道、教学相长、务实创新”的精神。记者认为:这,正是孩子们得以茁壮成长的甘泉和乳汁。
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规范化的管理,特别在汝溪中学这种办学条件极为艰难的情况下。记者在翻阅了吴一清校长办公桌上那一沓码放齐整的一系列管理制度、方案及实施情况记载之后,深切地感受到了“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名言的真正内涵。
一路艰辛一路歌,汝溪中学这所普通初中走过了6年艰难的办学历程,同时也播洒了一路乡村教育的凯歌。随着新教学大楼的顺利竣工,该校的办学条件将逐步得到改善,我们相信有上级领导的关怀,终于走出困境、步入发展快车道的汝溪中学必将拉响奋进的汽笛,奏出铿锵激越的铜琶铁板。
2004年1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