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历史地理-西南地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阳:贵阳城发展的基础是元代的顺元土城,洪武年间的扩建使其成为 贵州规模最大的城市,隆庆三年(1569)改名贵阳府。贵阳处于由湖 广斜贯贵州通往云南的陆路大通道的中点,同时一条由四川通过播州 (遵义)而至贵州的驿道使它比较便于向北的联系,优越的交通区位 使贵阳成了贵州高原上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从微观地理环境而言,贵 阳处在贵州中部低山丘陵的一个盆地中,地形比较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多方面的因素使得贵阳成为贵州高原乃至整个西南地区一 个具有战略地位的城市。顾祖禹指出:“欲得滇南未有不先从事贵阳 者,自滇南而东出,贵阳其必争之地也。” 昆明:坐落在著名高原湖泊滇池之滨,风光秀美,四季如春,年温差为 全国最小,故别称“春城”。“昆明”最早本是汉唐时期云南一少数 民族的族称,南诏时在这里设立“拓东城”,这里获得第一次大发展。 1254年元灭大理,设昆明千户所,“昆明”才作为地名出现。元朝政 府将鸭池城(昆明)定为云南行省治所,从政策上确定了昆明作为云 南中心城市的地位,使昆明获得第二次迅速发展。
五、青藏高原 西藏是青藏高原主体,平均海拔4000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 全区可分为四个地貌单元: 1.藏北高原:又称羌塘(高原),占全区面积的3/5,相对高差较 小,山势平缓,视野开阔,湖泊众多,是西藏的重要牧区。 2.藏南谷地:是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主体的宽广河谷地带,由拉 萨河、年楚河、尼洋河等河谷平原组成。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是西 藏主要农业区,也是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年日照时间比同纬度其它地 区多一倍。 3.喜马拉雅山地:喜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脉,平均海拔6000m, 西部海拔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有多处河谷迎受孟加拉湾水汽,温 和湿润,有“西藏江南”之称。 4.藏东横断山地:为一系列由东西向逐步转化为南北走向的高山 深谷,相对高差大,气候及景观的垂直差异显著。
2.滇黔地区文化变迁 今天的西南地区在上古历史中通常被分为巴蜀地区和西南夷地区 两大部分,西南夷地区即云贵高原。 在先秦、秦汉时期,生活在滇黔地区的众多民族已创造了多种文 化,由于地形阻隔、沟通困难而形成了多种文化百花齐放、共生共存 的局面,来自区域外的汉文化只是其中的一种,并不占有统治地位。 到了唐代,南诏统一六诏,广泛地吸纳了唐与吐蕃的先进文化因子, 使南诏文化卓然于世。后于此立国的大理是南诏文化的延续,但在大 理文化中汉文化的成分越来越多,大理文化的汉文化色彩越来越重。 到了明清时期,云南、贵州分别建省,这一地区终于纳入了中央政权 的直接统辖之下,根本性地改变了当地的地缘政治结构,大量的汉族 官员、移民来到滇黔地区,在改变着当地居民民族结构的同时,作为 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他们也改变着当地的文化面貌。
第五讲 西南地区
(川、渝、滇、黔、藏) 第一节. 不同地理单元的组合 第二节. 中心城市 第三节. 地域文化
第一节. 不同地理单元的组合
自然地理上的西南,指的是秦岭以南的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及青 藏高原等地理单元,在政区上包括今天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 藏以及陕西省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 西南为内陆地区,除西藏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外,其他地区多 属于从青藏高原下降到低海拔的华中丘陵平原之间的过渡带,为中国 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二阶梯。海拔多在500~2000m之间,大部分地区 都是山地与高原,气候总体上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与西边的高原 高寒气候及北边的温带气候明显不同,与东边同处于亚热带的华中地 区气候也有一定差异。西南地区由多个地理单元组成,各单元之间也 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节. 不同地理单元的组合
一、秦巴山地 四川盆地北缘的大巴山与秦岭之间的地区统称为秦巴山地,这是一个从 自然和人文方面都类似于四川盆地的小地理单元。秦岭横亘于汉水、渭河之 间,是中国南方与北方自然区域的分界,其南北两侧的大地构造、气候、土 壤和植被均有很大的差异。秦岭、大巴山之间的谷地由汉水干支流沿岸的汉 中、西乡、石泉—汉阴—安康、商县—丹凤等一系列构造—冲积盆地串连而 成。著名的汉中盆地,长约100㎞,宽5~30㎞,物产富足,素有“鱼米之乡” 美誉。汉中盆地在先秦就属于巴蜀之域,此后历代在汉中的政区设置都和四 川盆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元朝才开始改隶秦岭以北的陕西行省,所以虽然 今天汉中在行政上属于陕西省,但在文化上却和四川盆地更加亲近,有着更 大的相似性。 二、四川盆地 位于秦巴山地以南,面积约18万㎞2,四周被大部分在海拔1000~3000m 的大凉山、邛崃山、岷山、大巴山、巫山及云贵高原环绕,盆地底部海拔只 有300~700m左右。 四川盆地以华蓥山和龙泉山为界,分为三个部分:
第二节. 中心城市
成都:古蜀国都城,秦惠王遣张仪、司马错定蜀,设县。汉代为益州治。 三国时为蜀国都城,十六国时,李特、李雄据成都建成汉国,唐玄宗 幸蜀改之为成都府,成为陪都。五代十国时先后作为前蜀、后蜀都城 70余年。元明清一直是四川省省城。无论从行政级别还是城市规模或 繁华程度,成都长期都是四川乃至整个西南的首位城市。成都的重要 地位及其发展是由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条件所决定的。从宏观地理形势 看,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西有邛崃山,东有龙泉山的屏障、拱卫, 是一个半封闭的复合冲积平原,可谓盆中之盆。来自西部山区的河流 一出山口即呈扇形散开,使整个平原河网密布,地下水丰富。平原上 覆盖着易于耕作的砂粘土,很适合农业与城市的发展。此外成都还具 有交通区位优势,它位于斜贯四川盆地的从北部广元到南部乐山的最 便利通道的中央,成都以下的岷江河道可以满足船舶的通航,处于整 个盆地物资外运的出发点,经济腹地广阔。从微观上说,成都城址位 于岷江与沱江两大水系的低分水岭上,地势稍高于周围河道,既能保 证城市用水的充足,又能防止水灾的侵害,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为 成都周边农业的发展创造了优良条件,发达的农业又为城市的发展提 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重庆:古称江州,曾是巴国都城,后又曾称巴州、楚州,隋文帝年间改 为渝州,以嘉陵江古称渝江而得名。渝州之称沿用500余年,故重庆 今天简称“渝”。 宋代改称恭州。南宋孝宗子赵惇(dun)1189年1 月在渝州受封恭王,二月接受孝宗禅位成为宋光宗,遂改恭州为重庆 府。 重庆城市坐落在长江和嘉陵江的汇流处,凭险据守的功能意识特 别明显,市内相对高差达120m,是典型的山城。与成都相比,地理环 境并不优越,但具有水运优势。宋代开始,中国政治东移,经济重心 南移,四川与东南之间的联系明显增多,尤其是南宋时四川只能通过 长江航运与长江中下游交往,这样处于长江航运节点的重庆府的重要 性逐渐凸显,发展成为一个水陆交通枢纽和川东首位城市。到明清时 期,湖广已成为全国最丰饶的粮食产地,与湖广的经济往来成为四川 最重要的对外经济活动方向,这使重庆变成长江上游和嘉陵江流域最 重要、最繁荣的货物集散地。同时,贵州得到开发,由重庆南下遵义 至贵阳成为四川与贵州的重要通道,这又加强了重庆作为四川东部交 通枢纽的地位,使之发展成可与成都媲美的大城市。
2.云南:云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十分悬殊,地形以哀牢山东侧 的元江为界,分为滇东、滇西两大部分。元江以东为云南高原,广泛 分布石灰岩岩溶地貌,元江以西为横断山脉“三江并流”的纵谷区。 云贵高原地形复杂、交通困难,各区域缺少交流,难以形成较大 规模的统一文明,但另一方面又有利于保存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相 对而言,云南高原有滇池和洱海两个较大的平坝,文化隔绝的情况没 有贵州高原严重。 当中央政权对云南行使上下统属的政区关系时,云南的行政中心 在滇东,如两汉益州郡、西晋的宁州(治所均在今晋宁县)、元明清 的云南省会(今昆明)均选择在滇东地区;当云南游离于中央王朝, 自成一个独立的民族政权时,云南的政治中心则在滇西地区,比如南 诏和大理国时期。就区域优越性而言,滇西胜于滇东,就与中原王朝 保持统一性而言,滇东胜过滇西。 四、川西高原 它既是四川盆地的西缘,又是青藏高原的东缘。主要包括阿坝藏 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北纬30°为界, 北部属青藏高原主体的一部分,草地沼泽广布,为重要牧业区,南部 为横断山地北段,山河相间排列,河沿有一定的农业耕作区。
1.华蓥山以东的平行岭谷地区:由东北—西南走向的十余条条状山地 和谷地组成。 2.华蓥山和龙泉山之间的广阔丘陵地带。 3.龙泉山以西的川西平原,又称川西坝子,主要指成都平原及其边缘 的丘陵台地。成都平原是由岷江、沱江等河流冲积而成的扇状平原,面积 约8000 ㎞2,著名的天府之国。 四川盆地内部的小地理单元,往往成为历代划分政区的依据,也成为 盆地内部不同文化亚区的分界线。如秦汉时期巴、蜀的划分,唐代剑南东、 西川节度使的划分,宋代益、夔、利、梓四路(川峡四路)的划分,基本 上都是因山川形便,以某一小地理单元为主体,结合其边缘地区而成。 四川(含重庆)是西南诸省区中最早被纳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最先习 染中原文化的地区,对中央政权而言,四川一直都具有双重身份,它既是 富庶的腹里与核心,又是重要的前线和边缘。由于川西成都平原自然条件 优越,因此在发展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在晚唐甚至博得了“扬一益二” 的美名,是中央重要的财赋来源之所,当中原地区陷入战乱,四川往往成 为中央政权的避难之地;但又因为它所邻区域(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是 历代中央王朝难以认识和控制的土地,因此长期以来四川又成为中央王朝 征伐或羁縻西南夷、吐蕃和南诏的前出基地,而且四川地处长江上游,顺 流而下则江汉、江南皆危,是故欲取江南者,必先取巴蜀,如秦之灭楚、 蒙古之灭南宋。
第三节. 地域文化
西南地区民族种类的多样化、文化风格的丰富性及文化区域的繁 多,都是我国其他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一、西南地区文化的时空变迁 1.巴蜀地区的文化变迁 上古时期,巴蜀地区形成了有别于中原文明的相对独立的文化区, 主要是以成都为中心的蜀文化和以重庆为中心的巴文化,蜀文化以广 汉三星堆为其典型面貌,巴文化则带有较多的楚文化色彩。秦国征服 巴蜀地区后,“移秦民万家以实之”,汉高祖时,曾令民“就食蜀 汉”,东汉末年也有“南阳、三辅流民数万家避乱入蜀”的记载,移 民的到来带来大量中原文化因子,悄然改变了巴蜀文化的面貌,将富 有特色的巴蜀文化转化成为中原文化的一个亚种。从秦汉到赵宋,北 方移民使巴蜀文化带上了浓厚的以关中和河洛地区为中心的中原文化 的色彩,宋代以后,移民由以北方为主转变为以南方为主,尤其是两 次“湖广填四川”,使四川居民的主体发生巨大改变,到清朝嘉庆年 间,四川已是“楚人半,而吴粤之人亦居其半也”,这最终也导致了 四川文化风貌的明显转型,湖广文化在明清时期的四川占据了主导地 位,这种文化氛围还奠定了近现代四川地区的风俗氛围的基础。
三、云贵高原 由贵州高原和云南高原两部分组成,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差别。 1.贵州:贵州高原是隆起在四川盆地和广西盆地之间的一个高原山区, 地壳抬升、河流下切两大因素造成贵州高原地面崎岖破碎,地貌类型 复杂。山脉主要有大娄山、武陵山、乌蒙山及苗岭。贵州境内70%以 上地区分布着石灰岩等碳酸盐质岩石,因此广泛发育岩溶地貌。高原 山岭间分布着大小不等的盆地和河谷平原,通称坝子,是农业经营的 主要场所,也是多数城镇所在。贵州可供发展种植业的耕地很少,仅 占全省总面积的10%左右,中部的苗岭呈东西走向,将全省划分为长 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前者流域面积占70%,主要河流有乌江、赤水河、 清水江,后者流域面积占30%,主要河流有南盘江、北盘江及都柳江。 “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贵州自然环境的整体概括。 由于贵州不适宜农耕,所以它对中央王朝的吸引力集中体现在交 通区位上。元朝以前,中央对西南边陲(主要是云南)的控制不需要 借道贵州,都是由四川西南直接通往云南,从元朝开始,进出云南的 主要通道变成了从湖广横贯贵州至云南,贵州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 就凸现出来,最终在明朝置省,成为一级地方行政建制。 在历史上贵州距离历代政治中心比较遥远,且山川阻隔交通不便, 在相当长历史时期中都游离于中央的有效统治范围之外,而作为王朝 控制区的末端。秦代在省境东部设立黔中郡,唐代设置过黔中道,故 而简称“黔”。贵州之名出现于北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