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五性_的角度论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的保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gro-Environment &Development
从“五性”的角度论环境监测
数据质量的保证


(河北省清河县环境保护局,河北清河054800)
文章编号:1005-4944(2011)05-0033-02收稿日期:2011-06-10

要: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包括数据的准确性、精密性、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执法效果和
反映环境质量的真实性。

本文围绕监测数据的这五性,分析了影响监测数据质量的因素。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五性;数据审核


女,河北清河人,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33
污染物排放等情况,要使监测采样点位、点数、断面、样品的取舍、采样次数以及采样仪器和方法等达到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

在保证样品完整性的同时,又要保证检测分析、评价和数据处理的完整性。

比如样品的预处理、方法的检出限、测试精度、分析方法、资料整理、结果的表述及原因分析和对策、评价标准等是否符合监测对象和监测目的的要求;还要看项目测试是否齐全,是否存在缺测、漏测的现象,采样时其他辅助参数的监测项目是否完整等。

如果这几方面处理得不当的话,就会造成监测数据的偏差或不准确。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真实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则表示多次测定同一重复样品的分散程度。

准确性和精密性是衡量实验室内测定结果质量的重要指标,几乎贯穿于污染物的采样、相关参数测定、分析方法的选择与测试、数据处理及检测报告的整个监测过程中。

解决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密性主要从以下4方面着手:
把好外场采样质量关
采样人员应严格按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的要求进行操作,不能为了图省事而违反规定程序。

采样次数、采样频率以及采样仪器技术的好与坏等都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精确度和准确度。

同时采样人员要对采样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对样品采取措施,保证保存、运输过程中不损失、不污染,按不同项目技术要求的时限带回实验室。

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监测人员要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
综合能力和水平,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
所以然。

可通过专家业务指导、现场实践
操作等方式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

坚持
“持证上岗”,经考试合格的监测人员,才
有资格进行监测分析。

打造硬件基础
所谓硬件即规范化的实验室建设和
环境监测仪器设备,这是一项重要的资
源要素。

及时淘汰技术落后、性能差的陈
旧设备,选择能在较恶劣条件下使用、便
于维护操作、智能型、高稳定性、抗干扰
能力强的仪器设备。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或次级标准物质
开展内部质量控制;利用标准物质定期
对分析人员进行项目考核;积极参加实
验室间比对实验或能力验证计划;使用
人员比对、方法比对、仪器比对等进行复
现性检测;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测等都
是质量控制的方法。

同时要重视仪器和
计量器具的校正,以免带来不应有的误
差,对仪器设备到期进行检定和自校。

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监测数据的可比性表示在环境条
件、监测方法、资料表达等可比条件下所
获资料的一致程度。

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涉及范围很广,包含时空分布可比性分
析、污染物排放规律可比性分析、监测指
标之间相互关系可比性分析,以及采样、
监测、数据处理等全过程可比性分析,还
包含标准物质准确度、各行业之间、污染
物之间、实验室之间监测数据的可比性
和统一性。

在监测分析过程中要注意物
质本身的特性及各组分相互关系和实际
情况存在必然联系,某些要素之间紧密
的相关性,对一定的样品,各监测指标之
间客观上有一定的规律性、利用类同监
测对象的环境统计资料作类比分析等,
目的是为了做到前后统一,使监测数据
具有可比性。

综上所述,监测数据的这5个性质
是缺一不可、密不可分的,虽然这不是监
测工作的全部,但却贯穿于监测工作的
各个环节。

同时为确保监测数据真实可靠,加
强对监测数据的审核至关重要,这是把
好环境监测质量关的重要环节之一。


了主要对“五性”进行审核之外,还应注
重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的审核。


境监测数据审核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从
大量环境监测数据里剔除异常数据,及
时报出科学、合理准确的结论,确保数据
在获取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把监测数
据差错率消除在监测过程的各个环节。

由此审核人员应切实负起责任,不
断学习业务知识,熟悉环境监测技术规
范、监测分析标准和各项污染物的特点,
增强正确执行规范和标准的自觉性,以
科学态度对待每一个环节的监测数据审
核,确保监测工作“零差错”,提高数据审
核质量,使监测数据在使用中具有权威
性和法律性,更好地为环境管理服务。

【参考文献】
[1]任毅斌.加强质量管理,保证监测站
数据质量[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2006.
[2]国家环境保护部.水和废水监测分析
方法(第四版增补版)[M].北京:中国环
境科学出版社,2002.
[3]空气和废气监测方法(第四版增补版)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
34
农业环境与发展2011年第5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