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地区食药用菌野生资源的初步研究

合集下载

松茸

松茸
多糖的提取分离[ J ].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7, 29 (3) : 1 - 4.
[ 5 ] 程卫东,盛耘,路斌. 松茸抗癌的研究进展[ J ]. 中国保健食品,
2004 (6) : 20 - 21.
[ 6 ] C. Inhee, L. Sohmin, K. Seyoung, C. Hyungkyoon, et al. Differen2
究[ J ].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6, 33 (4) : 499 - 501.
[ 19 ] 吴映明,冯肇松. 松口蘑对小鼠肠胃运动的实验研究[ J ]. 广
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4, 24 (2) : 90.
[ 20 ] 关见留,吴映明,梁彩,等. 松茸提取液对小鼠胃排空的实验
果蝇寿命影响的研究[ J ]. 生命科学研究, 2006 , 10 ( 2) : 166
modulatoryα - Glucan Protein Comp lex from
[ 10 ] C. Inhee, C. Hyungkyoon, K. Youngsuk. Characterization of Aro2
ma - Active Compounds in Raw and Cooked Pine - Mushrooms
实验研究[ J ]. 中国药师, 2007, 10 (12) : 1180 - 1181.
[ 15 ] 贺小琼,邓艳,段生朝. 真菌植物松茸提取物体外抑制2 - 氨
基芴致突变作用研究[ J ].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04, 25 ( 3) :
33 - 34.
[ 16 ] 陈月月,李雪静,李娟,等. 松茸多糖抗辐射功能的初步研究
( Tricholom a m atsutake Sing. ) [ J ].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2

食用菌策划案

食用菌策划案

西藏地区食用菌生产策划案目录总论公司简介地域特点产品优势经济分析市场分析行业前景目标市场竞争分析市场宣传生产运营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分析财务分析风险分析及对策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财务风险经济效益未来规划一、总论:中国大农业的发展是三色农业,即绿色农业,蓝色农业和白色农业。

绿色农业就是如何科学的巧妙的利用光合作用,来提高粮食作物,蔬菜,果树及花卉的产量和品质。

兰色农业就是开发海洋,利用科学技术从海洋里生产出更多的海菜和海鲜产品。

白色农业就是微生物农业,即食(药)用菌产业。

这个小生物,大农业有着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解决人们生活所需要的蛋白质,而且还能用于医药上,解决与人们生命相关的重大疾病问题。

食用菌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无污染,无公害。

而且食药兼用的优势,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健康食品。

已受到世界各国的广大消费者普遍青睐。

食用菌是一种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的保健食品,含有较高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具有防癌、抗癌、防止多种疾病的功能,是一种健康长寿无任何污染的绿色的食品。

从整个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菌业可能成为一个独立产业。

从大农业的角度来看,将来要分为植物类,动物类和菌类。

从食用菌价值上来看,食用菌将成为第三世界主要蛋白质的来源。

如风尾菇和牛肉,猪肉含的各种成份基本相似。

从销售情况看,食用菌的销售量大幅度增加,前景广阔,发展空间很大。

加之食用菌栽培原料丰富,技术容易掌握,未来的食用菌产业将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松茸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作为菌类中的“贵族”被誉为“菌中之王”。

松茸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且松茸价格昂贵,市场广阔,能够带来很高的经济收益,促进经济的发展。

未来西藏的松茸产业可占据我国松茸产业的重要位置。

综上所述,食用菌产业拥有光明的发展前景,菌中贵族的松茸更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但在西藏地区藏区由于缺乏生产与销售的企业化、规模化,科学化造成西藏林芝地区松茸生产存在诸多问题。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气候寒冷,地势高峻,素有“世界屋脊”之称,是全球最大的高原。

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自然就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兴趣。

本文将就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西藏益生菌的研究进展1.1 物种多样性丰富西藏地处高原环境,其益生菌资源得天独厚。

研究发现,西藏高原上益生菌种类繁多,种群密度较高,分布广泛,拥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相比于平原地区,西藏益生菌更具有独特性和优势性。

1.2 高原环境对益生菌的影响高原环境对益生菌的生长、代谢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

研究表明,高原环境下,益生菌适应能力强,代谢特性独特,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这为其在特殊环境下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1.3 益生菌的生态功能研究人员发现,西藏益生菌在高原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它们可以促进土壤健康,提升农作物的抗逆性和产量,调节地下水位和水质,改善环境质量,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4 益生菌的药用价值西藏益生菌在药用方面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据研究发现,部分西藏益生菌具有抗氧化、抗菌、抗炎、抗肿瘤、调节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对于一些慢性疾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效果。

二、西藏益生菌的应用2.1 农业领域西藏益生菌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其可以作为农作物生长促进剂、土壤调理剂以及农作物保护剂使用,用于提升农业生产力和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益生菌对土壤和农作物的调理,可以有效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2.2 食品领域在食品领域,西藏益生菌的应用也备受关注。

益生菌可以被添加到乳制品、酸奶、发酵食品等中,用于制作功能性食品,具有促进肠道健康、增强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等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

2.3 环境领域益生菌在环境领域的应用也是一大亮点。

它可以被应用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中,通过益生菌对废水的净化和有害气体的降解,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和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

蜜环菌菌种选育及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蜜环菌菌种选育及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蜜环菌菌种选育及多糖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张鹏;王延锋;史磊;闫水华;王金贺;刘姿彤;葛欣然;赵静
【期刊名称】《食药用菌》
【年(卷),期】2024(32)2
【摘要】蜜环菌是我国珍稀食药用菌,也是天麻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伴生菌,蜜环菌优良菌种的培育关系到天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综述蜜环菌育种研究进展,指出其优良菌种“易退化、难复壮”问题一直困扰着生产,解决这一问题须结合生产实践进行大量研究,创制优异种质资源,加强种源管理和维护;综述蜜环菌重要生物活性物质蜜环菌多糖在降血糖、抗氧化、抗衰老、免疫增强、机体保护和其他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应用前景。

【总页数】6页(P104-108)
【作者】张鹏;王延锋;史磊;闫水华;王金贺;刘姿彤;葛欣然;赵静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牡丹江医科大学;牡丹江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
【相关文献】
1.野生和人工培养蜜环菌菌索多糖含量及免疫活性的比较
2.蜜环菌多糖免疫调节活性的实验研究
3.培养方式对蜜环菌胞内多糖合成与抗眩晕症活性影响的研究
4.黄绿蜜环菌硒多糖抗氧化活性及抑菌活性研究
5.耐高温蜜环菌胞外多糖含量及抗氧化活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矿产

矿产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西藏林芝地区野生食用菌物流现状分析

西藏林芝地区野生食用菌物流现状分析

西藏林芝地区野生食用菌物流现状分析
杨林;袁庆娟;冯建英;张小栓;吴志刚
【期刊名称】《保鲜与加工》
【年(卷),期】2017(17)1
【摘要】以西藏林芝地区野生食用菌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当地食用菌采摘户和经营者获取第一手数据,分析了当地食用菌的采摘和销售现状、物流模式及采后处理情况。

调研发现,林芝地区的野生食用菌主要通过采摘户自发采摘,一般采取现摘现卖,物流半径短、物流模式单一、采后处理简单,产业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调研结果,就林芝地区食用菌产业提出发展建议。

【总页数】4页(P104-107)
【关键词】林芝;食用菌;松茸;销售;物流;采后处理
【作者】杨林;袁庆娟;冯建英;张小栓;吴志刚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6
【相关文献】
1.西藏农牧民住户能源使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调研报告r——日喀则与林芝地区农牧民能源使用现状 [J], 王玉群;万溧;温琪琪;蒲泽伟;桑拥拉姆
2.林芝地区野生食用菌类的综合开发技术 [J], 钟政昌;方江平;徐阿生;钟国辉
3.西藏林芝地区部分野生食用菌营养成分初步分析 [J], 郭蔚华
4.西藏林芝地区五种野生食用菌氨基酸主成分分析与综合评价 [J], 杨林; 池福敏; 冯建英; 张小栓; 吴志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青藏高原藏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及藏药资源保护初探

青藏高原藏药用植物生长特性及藏药资源保护初探

!"〔 #$%&’ ()*+,)+ -,’ .+)/,$&$01 2 3$’+%,*4-5*$, $6 .%-’*5*$,-& 7/*,+8+ 3+’*)*,+〕
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资源保护
藏药生产的基础是藏药材。藏 药材主要产自青藏高原,对其生长 特性已有不少学者做出论述。 从 $% 世纪 &% 年代至今,国内 植物学家和医药界学者对青藏高原 《西藏 藏药进行了系统研究, 编著了 《中国藏药》 《藏药 藏药初步调查》 、 、 《青藏高原植物图鉴》 《中华藏 志》 、 、 本草》等。对藏药开拓发展起了一 定的作用,’% 年代末,藏药工业化 的形成,急速增长的藏药生产对原 来封闭的、小量的藏药制剂室生 产是一巨大冲击,对藏药材的需 求提出了几十倍、上百倍增长要 求,脆弱、恶劣的高原生态环境 已无法接受这种冲击。对藏药材 资源的开发、保护提出了新的问 题。藏药的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 资源保护基础上,没有藏药材的 种植试验和保护,就不会有藏药 发展的明天。 一、藏药材植物生长特性初析 高海拔地区药用植物资源 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价值。 !( 种类独特,药源繁多、复 杂, 具有不可替代性 本文所指高海拔地区包括 青藏高原,藏民族聚居区,一般 黄河、 海拔 $)%% * +)%%,。长江、 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河流在这 里纵横奔腾,孕育了独具特色的 高原植被。祁连山、 昆仑山、 唐古 拉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错 落有致,形成了地球上一块没有 污染的高原。 本文列举具有高原特征的主 要藏药的分布情况 -!. :
分布 $:高山垫状植被分布于 高寒草甸和高山流石滩植被间,海 拔从北至南 +0%%, 以上,植物个体 矮小, 呈半球形、 坐垫状、 匍匐状, 生 境条件高寒严酷,年平均气温 %1 左右,珍贵藏药大多分布在这一区 域, 品种达数百种, 主要有: 垫状点 地梅、 高山唐松草、 短穗兔耳草、 虎 耳草、 西藏红景天、 景天、 风毛菊、 蚤 缀等。

灵芝属(Ganoderma)的分类现状研究

灵芝属(Ganoderma)的分类现状研究

灵芝属(Ganoderma)的当代分类现状及研究技术(07级微生物学陈博 Y0721412)摘要灵芝( Ganoderma ) 有“仙草”之美誉,从灵芝中提取的多种物质如灵芝多糖、三萜类、蛋白质类等化合物有提高机体免疫力、肝脏解毒及排毒能力以及抑制恶性肿瘤生长等作用 ,因而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重视。

目前,被人们利用的灵芝近缘种已达18 种,几乎都隶属于灵芝属;同时灵芝属真菌菌种(76 种) 又占灵芝科菌种(98 种)的绝大多数,作为灵芝科的一个大属。

故对灵芝属真菌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我们全面了解和开发利用灵芝类物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类学研究又是进行系统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生物分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的情况下,生物分类系统已由过去的五界系统提升为八界系统,在这样的变化中,灵芝属分类情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为了全面了解灵芝属真菌的资源状况,合理利用灵芝资源,本文将对灵芝属资源的分类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灵芝属( Ganoderma );分类学研究;近缘种;灵芝属级特征:灵芝为灵芝科灵芝属植物Ganoderma lucidum(Leyss. exFr. ) Karst . 的子实体。

菌盖为半圆形或肾形,边缘薄而平截。

直径10~18cm ,厚1~2cm ,柄长3~7cm。

表面为环状棱形。

颜色为黄褐色或红褐色。

有漆样光泽。

菌柄侧生,少偏生。

菌肉白色至淡棕色。

孢子直径8. 5~11. 5 ×5~6. 5μm ,卵状椭圆形,顶端平截,孢壁双层,外壁光滑,透明无色,内壁褐色有小刺。

气微香,味苦涩。

紫芝为灵芝科灵芝属植物Gano2derma sinense Zhao ,Xu et Zhang 的子实体。

菌盖为半圆形或肾形,边缘薄或钝厚,有时断截状,全缘或波状至浅裂,直径5~11cm ,厚1~2cm ,柄长0. 6~11~20cm ,表面为同心环沟。

颜色为紫黑色。

有漆样光泽。

菌柄侧生,少偏生。

西藏野生青冈蕈菌丝分离培养条件研究

西藏野生青冈蕈菌丝分离培养条件研究

第49卷第1期2021 年2 月陕西林业科技Shaanxi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49 No1Feb2021西藏野生青冈蕈菌丝分离培养条件研究邵妍丽,任军辉**,张高翔收稿日期:2020-09-15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XZ2017ZRG —112)。

作者简介:邵妍丽(1986 — ),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林下生物资源。

*通信作者(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拉萨850000)摘 要:比较研究了分离并培养青冈蕈菌丝的培养基组成、温度、pH 值等条件,结果表明,适宜菌丝分离 培养的最佳培养基是木生菌培养基,菌丝体适宜生长的温度是15 °C ,pH 值5. 0〜6. 0。

关键词:青冈蕈;野生;菌丝体;分离培养中图分类号: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2117(2021)01004503Isolation Culture Conditions of Mycelia of Tibetan Wild Tricholoma quercicolaSHAO Yan-li , REN Jun-hui * , ZHANG Gao-xiang(Tibetan 犞ocd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 Lhasa , Tibet 850000)Abstract : In this study , the mycelia of Tricholma quercicola were isolated and cultured in differentmedia , di f erentgrowingtemperatureanddi f erentpH valueofculturemedium Theresultsshowed that the culture media of lignicolous fungi is the best one suitable at 15C and pH5. 0〜6. 0 for cultureofmyceliumKey words : Tricholma quercicola ; Wild ; mycelia ; solation and cultivation青冈蕈(Tricholna quecic 狅a)是隶属于担 子菌纲口蘑科口蘑属的一种名贵野生食用菌,分 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等省份[1],因其具有松茸的香气,价格不及松茸一半,广受消费者欢迎;另外 其营养丰富,氨基酸总含量不但高于松茸,人体必 需的二十种氨基酸除蛋氨酸未检出外,绝大多也均高于松茸是难得的高原保健食品。

藏药材介绍文件

藏药材介绍文件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异名]补、扎补《甘露本草明镜》, [品种考证] 《医学千万舍利》云:生于高寒山区草丛,夏季变
为草,冬季地下部分变为虫,花状如阿娃花,秋末地上部分状如 茴香,“《奇美眼饰》云:”生于高山,夏季地下部分似虫.地上部 分状似野韭菜,花如阿娃。“《甘露本草明镜》云,冬虫夏草菌寄 生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根细而短,圆 柱状.表面深黄色或黄棕色。断面白色、肉质,长约四至五公分, 头部及眼、足均似蚕,有许多环纹,头部环纹较细,足八对,中 部四对较明显,有细纵皱纹,"由于生长环境不同,大小不一, 大而肥厚为上品, [来源]为麦角菌科真菌冬虫夏草菌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 座及幼虫尸体的复合体。生于海拔4500 米左右的高寒山区、草 原、河谷、草丛中。分布于两藏、甘肃、云南、四川等地。 [采收加工]6〜7月间采收,去泥,晒干。
是藏医学的理论根基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五源学说
土 水 火 风 空
人体也是由很精微的五源所构成 疾病的发生是人体五源失去平衡的结果
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是人体五源失去
平衡的异常现象复归于平衡协调的正常状态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三大学说之
三因学说 赤巴 培根

藏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三大学说之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数据来源:冬虫夏草药材的质量研究及存在问题
王钢力',金红宇',韩小萍2,石岩',田金改',林瑞超'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北京;2 ,青海省药品检验所,青海西宁
守护资源
关爱健康
【附方】 :治体虚、肾虚,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症 冬虫夏草、佛手参、黄精、天门冬各一两,马尿泡种子六

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

废菌渣栽培食用菌研究进展

利于新菌菇的生长,同时新加入的辅料只有经过相应
[4]
*基金项目: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林芝地区青冈蕈资源采集及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
(XZ2017ZRG-112)
**通讯作者
14
农牧科技
《西藏科技》2021 年 5 期(总第 338 期)
的预处理后其营养成分才易于菇体吸收,因此在调
产量高,可进一步推广种植[21]。
积发酵,取得高产草菇[18]。陈银回、陈朝傲在选择废
发酵,毛木耳栽培产生经济收入与香菇相似[19]。刘欣
[13]
同时栽培可继续用于生产竹荪,循环效益大
。刘杰
等利用栽培过香菇、金针菇、平菇的菌渣处理后栽培
可推广为“一料双菇”的生产模式,是菇农致富的好门
2
存在的问题
废料营养成分的差异
不同菇类的废菌渣营养成分有差异,不同食用菌
关键词:废菌渣
食用菌
栽培
近年来,我国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年
成本、产量、发菌速度上均具有优势[5]。 徐志伟在利
产量迅速提升[1]。但是伴随着年产量的迅速提升,作
用废料加入一定比例的尿素、过磷酸钙、石灰水堆积
为产业链条中的一项重要环节之一的食用菌栽培,目
发酵后,栽培草菇、香菇栽培是可行的[6]。李碧琼等
优化,8 个配方中有 2 个配方的生物学转化率达到了
杏鲍菇菌糠加入到草菇的培养料中,进行晒干灭菌,
酵料栽培平菇,进行基质试验研究,结果发现菌丝生
[16]
营养较少的菌类是可行的
。卜文文将一定比例的
40%,增产效益明显[24]。王继磊等采用杏鲍菇菌渣发
发现菌糠的添加量达到 60g/L 时,对草菇菌丝促进作

林芝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比较

林芝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比较

林芝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比较薛蓓;罗章;刘振东;李梁;扎罗;王波【摘要】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联合气质联用技术分别对松口蘑和红菇蜡伞子实体香气成分进行分析测定和比较分析,以期建立准确、快速、高效的鉴别方法.结果显示,松口蘑检测到74种香气成分,红菇蜡伞检测到72种香气成分,松口蘑相较红菇蜡伞检测到特有的香气成分14种,包括乙醛、庚醛等6种醛类,2(5H)-呋喃酮1种酮类,3-苯丙醇1种醇类,正己酸乙酯、丙位戊内酯2种酯类,萜品烯和异松油烯等4个烯烃类;红菇蜡伞相较松口蘑,检测到特有的香气成分16种,包括2-丁基-2-辛烯醛1种醛类,3-羟基-2-丁酮、甲基庚烯酮等4种酮类,丁醇等5种醇类,(1-羟基-2,4,4-三甲基戊-3-基)2-甲基丙酸酯1种酯类,异丁酸、丁酸等3种羧酸类,邻甲酚1种酚类,乙二醇单丁醚1种醚类,N-甲基吡咯烷酮1种含氮化合物.经过主成分分析,得到红菇蜡伞中的主要特征性香气成分为:己醛、3-羟基-2-丁酮、3-辛烯酮、2-甲烯基丁内酯、异戊酸;松口蘑中为:异戊醛、庚醛、壬醛、2,5,2-三甲基吡嗪、2,6,2-三甲基吡嗪.同时对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干品挥发性香气成分相对含量对比发现,松口蘑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关系为醛类>烯烃类>醇类>酯类,红菇蜡伞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关系为醛类>醇类>烯烃类>酯类.通过松口蘑与红菇蜡伞子实体干品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可为市售的2种产品的快速检验鉴别奠定理论基础.【期刊名称】《食品与发酵工业》【年(卷),期】2019(045)006【总页数】6页(P225-230)【作者】薛蓓;罗章;刘振东;李梁;扎罗;王波【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000;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农业研究所,西藏拉萨,850032【正文语种】中文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茸,是一种与松属或栎属植物共生形成的外生菌根食用菌[1-2],松口蘑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浓郁的风味和广泛的药用及保健作用素有“菌中之王”的美誉[3-5]。

珍稀食药用菌——蜜环菌的开发与应用

珍稀食药用菌——蜜环菌的开发与应用

珍稀食药用菌——蜜环菌的开发与应用杨淑云;林远崇;羿红;王琛;杨永彬;兰家细【期刊名称】《生物学杂志》【年(卷),期】2007(024)003【摘要】蜜环菌是一种与传统中药天麻共生的药用真菌,其子实体、菌丝和菌索都可以入药,具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目前蜜环菌因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功能而倍受关注,国内外市场均有销售由蜜环菌及其多糖等提取物制成的药品和保健品.通过综述了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营养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情况,并介绍了几种蜜环菌产品的制作方法和保健功能,旨在为蜜环菌的深入研究提供依据,并促进蜜环菌新型保健品或药品的开发,以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总页数】3页(P52-54)【作者】杨淑云;林远崇;羿红;王琛;杨永彬;兰家细【作者单位】福建省蚕桑研究所食药用菌研究室,福州,350003;福建省蚕桑研究所食药用菌研究室,福州,350003;福建省蚕桑研究所食药用菌研究室,福州,350003;福建省蚕桑研究所食药用菌研究室,福州,350003;福建省蚕桑研究所食药用菌研究室,福州,350003;福建省蚕桑研究所食药用菌研究室,福州,3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相关文献】1.同宗配合蜜环菌与欧美异宗配合蜜环菌狭义种的分子系统学关系 [J], 秦国夫;J.HANTULA2.绥阳县科技管理服务中心考察调研“珍稀食药用菌——羊肚菌” [J], 无;3.西藏地区—珍稀药用菌——上升炭角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J], 张清卿;李传华;杨瑞恒;邓春英;杨靖亚4.蜜环菌菌丝体化学成分的研究——Ⅵ.蜜环菌癸素(armillaripin)的分离与结构 [J], 杨峻山;苏亚伦;王玉兰;冯孝章;于德泉;梁晓天;贺存恒;郑启泰;杨晶晶;杨晶5.珍稀食药用菌——猴头菌的栽培新方法 [J], 黄文贤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藏真菌资源调查概况

西藏真菌资源调查概况

西藏真菌资源调查概况普布次仁1, 2 旺姆1* 刘小勇2*1西藏大学农牧学院植物科学学院 西藏 林芝 8600002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01摘 要:西藏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地形复杂,生境多样,孕育了极为丰富的真菌资源。

本文归纳统计出西藏真菌总计185科551属2 599种,其中包括真菌高阶分类单元壶菌门12种、接合菌门20种、球囊菌门70种、子囊菌门764种和担子菌门1 733种,并对各门进行了物种数量分析,列出了优势科。

西藏大型真菌资源丰富,共统计出食用菌468种、药用菌243种和毒菌135种,对这些代表类群进行了概述。

在此基础上展望西藏真菌资源调查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趋势,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真菌,资源,生物多样性,西藏A review of investigation of fungi in TibetPUBU Ci‐Ren1, 2 WANG Mu1* LIU Xiao‐Yong2*1College of Plant Science,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of Tibet University, Nyingchi, Tibet 860000, 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Mycology,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 Tibet is one of the richest areas for biodiversity in China. Its complex topography and diverse habitat abound with fungal resources. The statistics of Tibetan fungi are based on published records and a total of 2 599 species in 551 genera of 185 families are included. Diversity and dominance analyses are made only for high‐rank taxa. Up to the present, 12, 20, 70, 764 and 1 733 species are known in Chytridiomycota, Zygomycota, Glomeromycota, Ascomycota and Basidiomycota, respectively. For economic macrofungi, the number of edible, medicinal and poisonous ones are 468, 243 and 135 specie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preliminary counting. The prospect for future work in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ibetan fungal resources and biodiversity was proposed.Key words: fungi, resources, biodiversity, Tibet基金项目:西藏大学农牧学院研究生创新计划(YJS2015‐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70068)Supported by the Innovation Program for Graduated Students in Agricult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of Tibet University (YJS2015‐13) and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1370068).*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wangmutb@, liuxiaoyong@Received: 2015‐07‐09, accepted: 2015‐10‐29http://journals ‐1 引言位于祖国西南边陲、我国四大高原之首的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是地球上最为年轻的高原。

太子山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

太子山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

太子山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调查研究作者:王贤胜杨琴冶晓燕刘明军杨建杰来源:《寒旱农业科学》2023年第09期摘要:太子山保护区地理位置独特,物种资源丰富。

为掌握太子山保护区菌物的物种多样性,合理进行资源保护,通过样线踩踏法进行野外采集,并依据经典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太子山保护区的野生菌进行了调查研究。

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获得野生菌88种,隶属于33科、53属。

按照利用价值可分类为食用菌42种,其中,7种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种植,另有11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珍稀野生食用菌,药用野生菌8种,有毒野生菌8种(其中有一剧毒种,为内褐鳞环柄菇),其余30种目前利用价值尚不明确,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重点内容深入开发。

关键词:太子山保护区;野生菌;资源;调查中图分类号:S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7-2172(2023)09-0845-06doi:10.3969/j.issn.2097-2172.2023.09.011Investigation of Wild Fungal Resources in Taiz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WANG Xiansheng 1, YANGQin 2,YE Xiaoyan 1, LIU Mingjun 2, YANG Jianjie 2(1. Linxia Hui Autonomous Prefecture Academy of Agricultura Sciences, Linxia Gansu 731100, China; 2. Institute of Vegetables,Gan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Lanzhou Gansu 730070, China)Abstract: Taizi Mountain Nature protection zone has its unique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rich species resource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species diversity of fungi so as to implement rational resource protection,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wild fungi in Taizi Mountain Nature Reserve through field collection, classical taxonomy and identific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The result showed 88 wild fungi species, which belonged to 33 families and 50 genera, were obtained from this survey. By class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utilization value, 42 edible fungi species(among them, 7 species have been already cultivated commercially, and 11 rare wild edible fungi species have potential development value), 8 medicinal fungi species, and 8 toxic fungispecies (including a highly toxic species of --Lepiota brunneoincarnata) were discovered, whereas utilization values of the other 30 species are not clear, which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key content for further researchKey words: Taizi Mountain Reserve; Wild fungi; Resource; Survey收稿日期:2023 - 07 - 03;修訂日期:2023 - 08 - 08基金项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重点研发计划(2021GAAS06)。

食药用菌概述

食药用菌概述

食药用菌概述一、食药用菌种类生物分为三界—动物、植物、菌物。

人们把菇、霉、酵母及细菌总称为菌物。

我国国土辽阔,地跨寒温带、温带、亚热带及热带的气候带,东西南北中自然条件十分复杂,菌物种类极为丰富,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不能比拟的。

1992年6月在巴西由150多个国家首脑签字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认定,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按生物丰富度排在前列。

据报道(卯晓岚,2000年),全世界约有菌物150万种,被研究和描述过的约7万多种。

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及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专家们估算菌物荷有量为20-25万种,但我国目前知道的仅约1万种。

菌物当中那些“肉眼可见,徒手可采”的大型真菌(Macrofungi),我国已知约3800-4000种,其中伞菌类约1600种,多孔菌类1300种,腹菌类300种,子囊菌类400多种,胶质菌类100多种。

国际著名蕈菌学家、香港中文大学终身教授张树庭博士精辟概括了食药用菌的定义∶无叶无芽无花,自身结果;可食可补可药,周身是宝。

由此而论,可将大型真菌中“肉质、无毒、可食、可药”的统称为食药用菌,但不包括毒菇(Poisonous mushrooms),也不包括诸如面包酵母之类的可食真菌。

世界上约有食药用菌2000种,有的学者认为多达5000种(黄年来,1998)。

我国至少可达1500种或接近2000种,其中研究报道过的已达1100种(表1-1),隶属于166属,54科,14目。

在这些食药用菌当中,有 100种(表1-2)已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培养出子实体,其中20-30种可大量生产,具商业价值。

还有10来种不能形成子实体,可供菌丝体发酵培养。

表1-1 中国食药用菌种类统计中文名拉丁学名种数中文名拉丁学名种数伞菌目 Agaricales 木耳目 Auriculariales蜡伞科 Hygrophoraceae 35 木耳科 Auriculariaceae 14侧耳科 Pleurotaceae 42 银耳目 Tremellales裂褶菌科 Schizophyllaceae 163 银耳科 Tremellaceae 15口蘑科 Tricholomataceae 163 花耳目 Dacrymycetales鹅膏菌科 Amanitaceae 23 花耳科 Dacrymycetaceae 5光柄菇科 Pluteaceae 14 黑粉菌目 Ustilaginales蘑菇科 Agaricaceae 54 黑粉菌科 Ustilagoaceae 3鬼伞科 Copricaceae 20 鬼笔目 Phallales粪锈伞科 Bolbitiaceae 8 鬼笔科 Phallaceae 8球盖菇科 Strophariaceae 23 笼头菌科 Clathraceae 2丝膜菌科 Cortinariaceae 45 腹菌目 Hymenogastrales锈耳科 Creoidotaceae 3 须腹菌科 Rhizopogollaceae 4网褶菌科 Paxillaceae 2 灰色菇科 Secotiaceae 2粉褶菌科 Rhodophyllaceae 6 马勃目 Lycoperdales铆钉菇科 Gomphidiaceae 6 马勃科 Lycoperdaceae 25松塔牛肝菌科 Strobilomyceaceae 13 硬皮马勃目 Sclerodematales 牛肝菌科 Boletaceae 110 豆包菌科 Pisolithaceae 2红菇科 Russulaceae 85 硬皮马勃科 Sclerodermataceae 8非褶菌目 Aphyllophorales 块菌目 Tuberales鸡油菌科 Cantharellacceae 21 块菌科 Tuberaceae 6陀螺菌科 Gophaceae 3 腔地菇科 Hydnotraceae 1珊瑚菌科 Clavariaceae 18 麦角菌目 Clavicipitales杯瑚菌科 Clavicoronaceae 1 麦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 5枝瑚菌科 Ramariaceae 26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韧革菌科 Stereaceae 6 肉座菌科 Hypocreaceae 1绣球菌科 Sparassidaceae 2 蜡钉菌目 Helotiales革菌科 Thelephoraceae 4 地舌菌科 Geoglossaceae 4皱孔菌科 Meruliaceae 1 核盘菌科 Sclerotiniaceae 1牛舌菌科 Fistuliaceae 1 胶陀螺菌科 Bulgariaceae 2齿菌科 Hydnaceae 11 盘菌目 Pezizales猴头菌科 Hericiaceae 7 盘菌科 Pezizaceae 15多孔菌科 Polyporaceae 24 肉盘菌科 Sarcosomataceae 5灵芝菌科 Ganodermataceae 6 羊肚菌科 Morchellaceae 15马鞍菌科 Helvellaceae 11共计:1100种,166属,54科,14目。

林芝地区降水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林芝地区降水农业气候资源分析
林 芝地 区降水 农业 气候 资源分 析 冉光 辉 ,贺黔 阳 ,樊 时红 ,旺 堆
林芝地 区降水农 业气候 资源分析
冉 光 辉 ,贺黔 阳 ,樊 时 红 , 旺 堆
( 西藏 自治区林 芝地 区气象局 ,西藏 自治 区 林 芝地 区 8 6 0 0 0 0 ) 摘 要 :采用林芝地 区察隅、波密、米林 、林 芝、四个站 多年年、 月、 日降水资料 , 根据 降水农业 气候分析指标 ,用气候统计的方法,
分析林芝地 区降水特征 ,为林芝地 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合理利 用资源提供 决策依据。 关键词 :降水量 ;降水变幅 ;平均降水强度 中图分类号 :S 1 6 2 文献标 识码:A
0引言
表 1资料来源
林 芝 地 区 位 于 西 藏 自治 区 的 东 南 部 ,地 处 雅 鲁 藏 布 江 中 下 游 , 地 理 位 置 为 :E 9 2。 0 9 一 9 8。 4 7 , N 2 6 。 5 2 ~ 3 0 。4 0 ,东 西 长 6 4 6 . 7 k n,南 北宽 3 i 5 3 . 2 k n, i 总面 积 1 1 . 7万 k m ,总 人 口为 2 0 . 4万。西 藏是 全 国水 力 资源 较丰 富的省 区之一 ,而林 芝地 区的水力 资源又 占全西藏 的 7 0 % 以上。林芝 拥有 我 国第 二大 的林木 蓄积量 ,林地 总面积 位 居全 国第 8位 ,森 林 资源 十分 丰富 ,全地 区林 地面 积 2 6 4万 h m2 森林覆 盖率 4 6 . 0 9 %。林 芝地 区林下资源非 常丰富 ,仅可 食 用 的菌类 就 达 1 2 0余 种 ,年 产松茸 1 5 0万 。全地 区宜农 面积 3 万h m ,现有耕地 面积 1 . 9 2 万h m , 农 牧 民人均 占有耕 地0 . 1 7 h m ,是 全 国人均 可耕地 面积的近 2倍 。林 芝地 区还是 野生药用植 物资源的基 因资源库 , 据有资料统计有 千多种 以上 。 林 芝地区气象灾害种类 多、 跟降水有关主要有干旱 、 雪灾 、 冰雹 、 泥石流等 。2 0 世纪 8 O年代 以来 ,西藏 平均每年 因各种 自然灾 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 7 . 5 8万 h m 2 ,其中以干旱影 响的面积 最 大 ,占总受灾面积 4 4 %. 。林芝地区地区易受到雪灾的危害 , 夏 季易发泥石流灾害 ,冬季易发深林火灾。故对降水 分析具有 重要的意义。降水量指某一时段内的未经蒸发 、渗透、流失的 降水 ,在水平面上积累 的深度 。以 mi l l 为单 位 ,取一位小数。 通过对降水分析 ,对农业生产 、防灾减灾和合理利用资源提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载 了 2 0 1 1年 在 西 藏 林 芝地 区林 芝县 、 米林县 、 波 密县 , 海 拔 高度 在 2 7 0 0~3 5 0 0 m 范 围 内采 集 的
野生食用茵 , 共 9个 目 2 5个科 3 5个 属 1 1 5个种 。
关 键 词 西 藏 ; 林芝地 区; 食 药用茵 中图分类号 ¥ 5 6 7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5— 7 0 2 1 ( 2 0 1 3 ) 0 2— 0 0 5 9— 0 4
芝、 米林 、 工布 江达、 墨脱 、 波 密、 察 隅、 朗 县 7个
植被及 野 生动 物 资 源 , 也 造 就 了极 其 丰 富 的食 药 用菌 资源 。早在 1 8 9 3年 , 就 有 国外 的科 学 家进 入 林芝 地 区进行食 药用 菌 资源 的探 索研 究 。1 9 6 6
林 芝地 区拥 有 保存 完 好 的原 始 森 林 , 异 常 丰 富 的
1 林 芝地 区概 述
林芝 地 区位 于 “ 世 界屋脊 ” 西 藏 自治 区 的东 南部 , 雅鲁 藏 布 江 下 游 , 周 围环 绕 着 喜 马 拉 雅 山 脉、 念青唐 古 拉 山脉 与 横 断 山脉 , 平 均海 拔 3 0 0 0 m左 右 , 海拔最低 的地方仅仅 1 0 0多 米 , 下 辖 林
Mi c r o b i o 1 . . S t a t e ey K L a b .o fA p p 1 .Mi c r o b i o 1 .。 Mi n i s t r y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J o i n t l y B r e e d i n g B a s e ,S o u t h C h i n a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0 7 0; 2 .G u a n g d o n g Y u e w e i E d i b l e F u n g i T e c h n o 1 .C o .L t d . , G u a n g z h o u 5 1 0 6 6 3 ;3 .S c i .& T e c h n o 1 .B u , N y i n g c h i 8 6 0 0 0 0 )
微 生物 学杂 志 2 0 1 3 年4 月第3 3 卷第2 期 J O U R N A L O F M I C R O B I O L O G Y A p r . 2 0 1 3 V o 1 . 3 3 N o . 2
5 9
西 藏 林 芝 地 区食 药 用 菌 野 生 资 源 的初 步 研 究
HU Hu i . p i n g , DANZh , e n Ci . r e n ,YANG Xi a o — b i n g ,ZHANG Zh i ,
S HA0 Ma n— c ha o . Z H OU Zh e n— h ui .LAN Yi n g . r u ( 1 . G u a n g d o n g I n s t .o f Mi c r o b i o 1 . , 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K e y L a b .o f Mi c r o b .C u l t .C o l l e c t .& A p p 1 . , G u a n g d o n g o p e n L a b .o f A p p 1 .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7 0 21 . 2 0 1 3 . 0 2 . 0 1 2
Ed i bl e a nd Of ic f i n a l W i l d Fun g i Re s o u r c e s i n Ti be t Ny i ng c h i Ar e a
胡 惠 萍 一, 旦 真 次仁 , 杨 小兵 ,张 智 , 邵 满超 ,周振 辉 ,兰英 儒
( 1 . 广 东 省微 生 物研 究 所 广 东 省 菌 种 保 藏 与 应 用 重 点 实 验室 广 东 省 微 生 物 应 用 新 技术 公 共 实 验 室 广 东 省 华 南 应 用 微 生 物 重 点 实 验室 一 省 部 共 建 国家 重 点 实 验 室 培 育 基 地 , 广东 广州 2 . 广 东 粤微 食 用 菌 技 术 有 限公 司 , 广 东 广 州 5 1 0 6 6 3 ; 3 . 林 芝地 区科 技 局 , 西藏 林芝 5 1 0 0 7 0 ; 8 6 0 0 0 0 )
Abs t r a c t Thi s pa p e r r e c o r de d i n 2 01 1 i n Ti be t Ny i ng c h i a r e a, a c c o r d i n g Ny i ng c hi Co un t y, M i l i n Co u n t y, Bo mi Co u n t y,i n t h e 2 7 00 ~3 5 0 0 AS L r a ng e a c qu i s i t i o n o f wi l d e di b l e f un g us ,t o t a l l y 9 o r d e r s,2 5 f a mi l i e s,3 5 g e n e r a, a nd 1 1 5 s p e c i e s . Ke ywo r ds Ti b e t ;Ny i ng c h i a r e a;e d i bl e& o fi c i na l f u n g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