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作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份为,有机肥260310份,微生物菌剂2531份、苯醚甲环唑0.030.07份,除虫菊0.050.1份,苏云金杆菌0.030.09份,菌毒清0.040.08份,植物乳杆菌0.020.06份。
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改良剂配方简易,成本低,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显著地效果。
权利要求书
1.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其特征是,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份为,有机肥310份,微生物菌剂31份、苯醚甲环唑0.07份,除虫菊0.1份,苏云金杆菌0.09份,菌毒清0.08份,植物乳杆菌0.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如下: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10-20℃的温开水(优选12-17℃的温开水;更加优选15℃的温开水)浸泡,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静置,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1)中杀菌2-6天(优选杀菌3-5天;更加优选杀菌4天)。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中浸泡22-45分钟(优选浸泡25-40分钟;更加优选浸泡35分钟)。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中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1.2-5.5倍(优选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2.5-4倍;更加优选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3.2倍)。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中小火煎煮25-55分钟(优选小火煎煮30-45分钟;更加优选小火煎煮38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2)中静置4-10小时(优选静置5-8小时;更加优选静置6.5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其特征是,步骤(3)中兑入原料总重量2.5-8倍的水(优选兑入原料总重量3-6倍的水;更加优选兑入原料总重量5.2倍的水)。
技术说明书
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
分案申请,原申请号2014105572632,申请日2014.10.21,名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及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土壤肥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人口剧增,工业飞速发展,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增加。
其中,重金属污染是众多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将重金属加入到土壤中,致使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原有含量,并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现象。
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不仅能抑制植物生长发育,并能通过食物链传递与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如日本21世纪发生的“骨痛病”就是因食用含Cd的大米所致。
由此可见,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存,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治理势必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出区域性、复杂性的特点,已成为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治理。
目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改变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降低其在环境中的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二是利用生物或工程技术方法从土壤中去除重金属;三是改变种植制度,避免重金属通过食物链影响生物和人体健康。
具体的措施为化学固定、土壤淋洗、热脱附、蒸汽萃取、动电修复、生物修复法和农艺措施等。
化学固定就是加入土壤改良剂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对重金属的吸附、沉淀或共沉淀作用,改变了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从而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和迁移性。
常用的改良剂有无机改良剂和有机改良剂,其中无机改良剂主要包括石灰、碳酸钙、粉煤灰等碱性物质;羟基磷灰石、磷矿粉、磷酸氢钙等磷酸盐以及天然、天然改性或人工合成的沸石、膨润土等矿物。
有机改良剂包括农家肥、绿肥、草炭等有机肥料。
申请公布号CN 104046361 A(申请号 201410277079.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及其应用和施用方法,其包括如下组分:草木灰、钙镁磷肥、生石灰、沸石和有机肥,其重量的配比为:草木灰:钙镁磷肥:生石灰:沸石:羟基磷灰石:有机肥=(0.3~1.1):(0.1~1.2):(0.4~2.1):(0.1~0.6):(0.008~0.06):(0.4~1.2)。
申请公布号CN 103484125 A(申请号 201310477113.6) 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土壤改良剂及用于重金属铅污染土壤的改良方法,涉及一种土壤改良剂。
土壤改良剂为固体笋壳基生物炭,在400℃下隔绝氧气热解30min所得的元素组成为C、H、N、K、P、Mg、Ca、Si和O。
所述土
壤改良剂采用以下方法制备:将笋壳清洗烘干、粉碎后装入热解炉中,在380~420℃下隔绝氧气热解20~40min,生物质笋壳经过干燥、预炭化、炭化得到固体笋壳基生物炭。
改良方法如下:将土壤改良剂以2.5%~10% 的质量分数添加进重金属铅污染土壤中,加水至田间土壤饱和持水量的70%,用薄膜覆盖防止水分散失,并在薄膜上每间隔5cm处开一气口,每2~3天加水补充散失的水分,培养后取出风干,得改良土壤。
申请公布号CN 101724404
A(申请号200910193692)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及植物和化学联合修复方法。
所述重金属污染土壤改良剂为赤泥和熟石灰的混合物。
技术利用植物和化学联合修复法,通过化学方法对土壤进行pH调节、通过种植能源作物和超累积植物等进行土壤重金属吸附等。
土壤重金属污染所用工程措施如客土法、换土法、深耕翻土法、固化、稳定化方法、电动力修复法等,具有稳定、见效快的优点,但存在工程量大、投资费用高等缺点,不适宜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效果非常不理想。
一般的修复剂功能单一。
技术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及其制备工艺。
该复合改良剂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适合大面积污染土壤的治理。
该复合改良剂对于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果显著,而且在改善重金属污染的土壤的同时,还能杀灭土壤内部及表面的害虫,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份,提高肥效率,促进作物循环、长效吸收利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板结,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抗旱、抗逆、抗寒、抗倒伏。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份为,有机肥260-310份,微生物菌剂25-31份、苯醚甲环唑0.03-0.07份,除虫菊0.05-0.1份,苏云金杆菌0.03-0.09份,菌毒清0.04-0.08份,植物乳杆菌0.02-0.06份。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优选的方案是,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
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份为,有机肥270-300份,微生物菌剂26-29份、苯醚甲环唑0.04-0.06份,除虫菊0.07-0.09份,苏云金杆菌0.05-0.08份,菌毒清0.05-0.07份,植物乳杆菌0.03-0.05份。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更加优选的方案是,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份为,有机肥295份,微生物菌剂27份、苯醚甲环唑0.05份,除虫菊0.08份,苏云金杆菌0.07份,菌毒清0.06份,植物乳杆菌0.04份。
上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是: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2-6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10-20℃的温开水浸泡22-45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1.2-5.5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25-55分钟,静置4-10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入原料总重量2.5-8倍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优选在于步骤(1)中,杀菌3-5天。
优选在于步骤(2)中,用温度为12-17℃的温开水浸泡。
优选在于步骤(2)中,浸泡25-40分钟。
优选在于步骤(2)中,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2.5-4倍。
优选在于步骤(2)中,小火煎煮30-45分钟。
优选在于步骤(2)中,静置5-8小时。
优选在于步骤(3)中,兑入原料总重量3-6倍的水。
更加优选地,步骤(1)中,杀菌4天。
更加优选地,步骤(2)中,用温度为15℃的温开水浸泡。
更加优选地,步骤(2)中,浸泡35分钟。
更加优选地,步骤(2)中,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3.2倍。
更加优选地,步骤(2)中,小火煎煮38分钟。
更加优选地,步骤(2)中,静置6.5小时。
更加优选地,步骤(3)中,兑入原料总重量5.2倍的水。
使用方法:为使本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将制备好的改良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改良剂能将土壤内部的害虫杀死,还能抑菌,最主要的是可以防治重金属污染,提高肥力,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量。
本技术所用主要原料的作用如下:
有机肥:有机肥俗称农家肥,是指含有大量生物物质、动植物残体、排泄物、生物废物等物质的缓效肥料。
有机肥中不仅含有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有机养分,有机肥是最全面的肥料。
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良土壤、培肥地力。
有机肥料施入土壤后,有机质能有效地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熟化土壤,增强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和缓冲能力,为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增加产量、提高品质。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和各种营养元素,为农作物提供营养。
有
机肥腐解后,为土壤微生物活动提供能量和养料,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活性物质等能促进作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
三、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有机肥含有养分多但相对含量低,释放缓慢,而化肥单位养分含量高,成分少,释放快。
两者合理配合施用,相互补充,有机质分解产生的有机酸还能促进土壤和化肥中矿质养分的溶解。
有机肥与化肥相互促进,有利于作物吸收,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微生物菌剂:微生物菌剂是北京惠民达科技发展中心针对作物栽培和育苗移载面积扩大,连作重茬增多,农作物病虫害日趋严重之状况,采用高新生物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生物抗病菌肥。
其功能是:1、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抑制土壤病原菌繁殖,可有效预防作物的根腐、立枯等病害。
2、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份,提高肥效率,促进作物循环、长效吸收利用。
增根壮苗果实饱满。
3、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板结,提高保水保肥能力,抗旱、抗逆、抗寒、抗倒伏。
苯醚甲环唑:该品为无色固体,熔点76℃,沸点220℃/4Pa,蒸气压120nPa(20℃)。
溶解性(20℃):水3.3毫克/升,易溶于有机溶剂。
K(ow)20000(由反相TLC)。
≤300℃稳定,在土壤中移动性小,缓慢降解。
内吸性杀菌,具保护和治疗作用。
产品特点: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中安全性比较高的,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有效防治黑星病,黑痘病、白腐病、斑点落叶病、白粉病、褐斑病、锈病、条锈病、赤霉病等。
适宜作物与安全性:番茄、甜菜、香蕉、禾谷类作物、水稻、大豆、园艺作物及各种蔬莱等。
对小麦、大麦进行茎叶(小麦株高24~42cm)处理时,有时叶片会出现变色现象,但不会影响产量。
防治对象:对子囊亚门,担子菌亚门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抱属、尾孢霉属、刺盘抱属、球座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菌,白粉菌科,锈菌目和某些种传病原茵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活性,同时对甜菜褐斑病,小麦颖枯病、叶枯病、锈病和由几种致病菌引起的霉病,苹果黑星病、白粉病,葡萄白粉病,马铃薯早疫病,花生叶斑病、网斑病等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除虫菊:除虫菊头序花序中含有4种0.4-2%的杀虫成分,即除虫菊素甲、乙(pyrethrinI、II)及灰菊素甲、乙(cinerinI、II)。
杀虫效力以除虫素甲最强。
但上述4种成分性不稳定,容易水解而失效。
杀虫的药理作用在于麻痹昆虫的神经;昆虫中毒后,初起呕吐、下痢,身体前后蠕动,继而麻痹,可致死亡,致死时间的长短依药量及昆虫种类而异。
一般昆虫,经麻痹醉倒后,可在24小时内复苏;家蝇中毒后,在10分钟内全部麻痹,死亡率60-70%。
对节虫
动物,鱼类、两栖及爬虫类也有毒;对鸟类、哺乳类毒性不明显。
除虫菊素甲的杀虫效果比除虫菊素乙强10倍;灰菊素甲与除虫菊素甲的毒力相当,而灰菊素乙与除虫菊素乙的毒力相当。
苏云金杆菌:苏云金杆菌适用作物非常广泛,广泛应用于十字花科蔬菜、茄果类蔬菜、瓜类蔬菜、烟草、水稻、米、高粱、大豆、花生、甘薯、棉花、茶树、苹果、梨、桃、枣、柑橘、棘等多种植物;主要用于防治鳞翅目害虫,如菜青虫、小菜蛾、甜蛾、斜纹夜蛾、甘蓝夜蛾、烟青虫、玉米螟、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菌毒清:菌毒清是一种氨基酸类内吸性杀菌剂,有效成分为甘氨酸取代衍生物,杀菌机理是凝固病菌蛋白质,破坏病菌细胞膜,抑制病菌呼吸,使病菌酶系统变性,从而杀死病菌。
具有高效、低毒、无残留等特点,并有较好的渗透性,对侵入树皮内的潜伏病菌有一定的铲除作用,可用来防治多种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病害。
植物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是乳酸菌的一种,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厌氧或兼性厌氧,菌种为直或弯的杆状,单个、有时成对或成链状,最适pH 6.5左右,属于同型发酵乳酸菌。
主要作用:1、净化水质:特别是养殖中后期,有机质过多,黑水、老水、浓茶水、铁锈水等水质老化池塘。
2、分解塘底有机物,除臭,消除藻类毒素,营造良好栖息环境。
3、降解水体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降低有机耗氧量,间接增氧,改良水质。
4、维持藻相,菌相平衡,降低稳定水体pH值。
本技术提供的复合改良剂配方简易,成本低。
除此之外,本技术的优良效果还表现在:
1、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显著地效果;
2、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实施;
3、功能多样。
本技术复合改良剂能将土壤内部的害虫杀死,还能抑菌,最主要的是可以防治重金属污染,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量。
4、改善土壤微生物菌群;活化土壤有机与无机养份,提高肥效率,促进作物循环、长效吸
收利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消除板结,提高保水保肥能力;
5、既经济有效又易被广大农民掌握和接受,适于农业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实验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限于此。
本技术所用原料皆可从市场购买,比如所用微生物菌剂为石家庄奋豆肥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山东丰本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微生物菌肥也可用于本技术。
所用苏云金杆菌粉末购自郑州皇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粉蚧必治牌苏云金杆菌粉。
所用植物乳杆菌购自潍坊沃腾进出口有限公司。
实施例1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为,有机肥260g,微生物菌剂25g、苯醚甲环唑0.03g,除虫菊0.05g,苏云金杆菌0.03g,菌毒清0.04g,植物乳杆菌0.02g。
上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是: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2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10℃的温开水浸泡22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1.2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25分钟,静置4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入原料总重量2.5倍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使用方法:为使本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将制备好的改良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
将土壤翻匀,改良剂能将土壤内部的害虫杀死,还能抑菌,最主要的是可以防治重金属污染,提高肥力,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量。
实施例2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为,有机肥310g,微生物菌剂31g、苯醚甲环唑0.07g,除虫菊0.1g,苏云金杆菌0.09g,菌毒清0.08g,植物乳杆菌0.06g。
上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是: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6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20℃的温开水浸泡45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5.5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55分钟,静置10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入原料总重量8倍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使用方法:为使本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将制备好的改良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改良剂能将土壤内部的害虫杀死,还能抑菌,最主要的是可以防治重金属污染,提高肥力,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量。
实施例3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为,有机肥270g,微生物菌剂26g、苯醚甲环唑0.04g,除虫菊0.07g,苏云金杆菌0.05g,菌毒清0.05g,植物乳杆菌0.03g。
上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是: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3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12℃的温开水浸泡25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2.5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30分钟,静置5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入原料总重量3倍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使用方法:为使本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将制备好的改良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改良剂能将土壤内部的害虫杀死,还能抑菌,最主要的是可以防治重金属污染,提高肥力,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量。
实施例4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为,有机肥300g,微生物菌剂29g、苯醚甲环唑0.06g,除虫菊0.09g,苏云金杆菌0.08g,菌毒清0.07g,植物乳杆菌0.05g。
上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是: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5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17℃的温开水浸泡40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4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45分钟,静置8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入原料总重量6倍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使用方法:为使本技术发挥最大的功效,将制备好的改良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改良剂能将土壤内部的害虫杀死,还能抑菌,最主要的是可以防治重金属污染,提高肥力,增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产量。
实施例5 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主要由有机肥、微生物菌剂、苯醚甲环唑、除虫菊、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制备而成,各原料的质量为,有机肥295g,微生物菌剂27g、苯醚甲环唑0.05g,除虫菊0.08g,苏云金杆菌0.07g,菌毒清0.06g,植物乳杆菌0.04g。
上述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的制备工艺是:
(1)将有机肥置于无菌的塑料薄膜上,摊平,盖上无菌的塑料薄膜紫外线杀菌4天,掀去薄膜,置于阴凉地加入微生物菌剂混匀备用;
(2)将除虫菊置于非铁质的容器内,用温度为15℃的温开水浸泡35分钟,用水量为原料重量的3.2倍,置于无烟的炉火上,密封小火煎煮38分钟,静置6.5小时,取上清液待用;
(3)将苯醚甲环唑、苏云金杆菌、菌毒清和植物乳杆菌一同放入配药器中,用木棍将其搅拌均匀,再将步骤(2)所得上清液加入到配药器中,混匀,加入喷雾器中,兑入原料总重量5.2倍的水,均匀的喷洒在步骤(1)所得肥料上,即得改良剂。
试验例1:为了验证实施例5所得复合改良剂对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进行了试验。
供试土壤选自新泰市重金属污染土壤。
距离新泰市10公里,地处山地、丘陵、平原相间分布地带,地势北高南低。
该地位于经度117°39.465′,纬度35°56.358′,海拔176米,土壤类型为褐土。
施用本实施例的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复合改良剂,添加量为50kg/亩,平衡土壤改良时间15天。
使用方法:将制备好的改良剂均匀的撒在土壤上面,用翻土机将土壤翻匀(深翻50-60cm),平整土地。
污染土壤样品采用梅花式布点法采集,分别采集15cm深度的耕层土壤和30cm深度的下层土壤。
每个样点重复取样3次,取其平均值,整个试验区的重金属含量为各个样点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
取回的土壤,经登记编号后,都需要经过一个制备过程,其中包括风干、磨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