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新区发展规划[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范围
西起西铜高速 东至西阎高速 北依泾高公路 南抵泾河
总面积约95km 2 (其中建设用地约 73km 2)
4、渭北地区区位分析
西铜产业带上重要的 经济单元
西咸一体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2、内部优势分析
产业基础良好:承扬园区现代化运行机制,高效接轨外部市场化经济。开放型经 济、市场化运作和现代化服务,是外向型城市的重要标志。经过多年的有益探索, 开发区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政策环境,并形成了完备高效的管理机制,这将有利 于改善产业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项目。 场地条件优越:场地平坦且工程地质良好。规划区位于泾河与渭河交会处的泾 河北岸一级阶地和高漫滩上,地形平坦,工程地质良好,利于园区开发利用。
六、经济效益分析
依据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发展综合效益指标,并借鉴西安高新技术 产业开发区等产业发展相关效益指标,进行框算。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均技工贸总收入40—50亿元/km 2 ,地均工业总 产值25—30亿元/km 2 ,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地均技工贸总收入60亿 元/km 2 ,地均工业总产值45亿元/km 2 ,地均GDP10亿元/km 2 ,并参照 相关制造基地测算为:
培育发展五大主导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全面升级。要立足于西安的 区位优势和比较优势,把握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升级、国际产业转 移的机遇,实施产业强市战略,发挥优势,张扬特色,培育和发展一批 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现代 服务业和文化产业五大产业。
3、市委市政府的支持 2007年10月23日市长陈宝根、副市长黄省身来到西安经济技术开
规划采取就地与异 地改建安置相结合、分 步实施的方式,将规划 区内村庄逐步转化为城 市社区。
十二、基础设施规划
1、水系统规划:给水、排水(污水、雨水)——中水、雨水零排放 2、能源体系规划:电力、供热、燃气 3、信息体系规划:邮政、电讯、传输网络 4、安全体系规划:安全保障体系、应急预案、综合防灾(防洪、消防、 防震减灾、人防、生命线工程、防生产事故、公共场所安全) 5、环境保护规划 6、环卫设施规划
三、产业发展定位
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龙头,现代农业、商贸服 务、生态旅游、房地产业四大产业共同支撑的产业 结构。
陕西装备制造业十大产业集群
冶金煤炭重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石油装备产业集群 能化装备产业集群
输变电产业集群 数控机床产业集群 工程机械产业集群 电子通信设备元器件产业集群 汽车产业集群
精细化工园——依托西铜高速以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以西 化集团入园为契机,形成以化工机械制造为主,以催化剂、助 溶剂、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生物化工等目 前尚未形成规模而市场空间广阔的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为特色 的发展区域。建议该园区外围形成一定的防护绿带。
工程机械园——依托陕西机械制造产业的基础,整合关中地 区工程机械制造产业,营造以数控机械制造、电动工具制造等 为主的发展区域。
研究背景
1、西安市“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建设三大名城,构筑三大基地,打造三大中心。即建设世界性的
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性的文物旅游名城和全国性的科技教育名城;构筑 全国性国防军工基地、中国西部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和中国西部重要 的高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基地;打造全国性的交通通讯信息中心、中国西 部重要的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和中国西部重要的金融中心。
泾渭新区地均技工贸总收入50亿元/km 2 ,地均工业总产值35亿元 /km 2 ,地均GDP10亿元/km 2 。工业用地约30平方公里,合计技工贸总收 入约150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1050亿元,GDP约300亿元。
其中:兵器装备、重汽制造、精细化工、工程机械四大支柱产业的工业 产值分别达到200亿元、240亿元、180亿元、100亿元,四大支柱产业占 到全区工业产值的69%。
中小企业创新、科研孵化、物流集散三大基地 依托泾惠九支渠形成的生态廊道,形成以制造业研发、
设计、展示、物流集散等为主的综合发展基地,同时也是 一个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的平台。建议在该区域申请制造 业自由贸易特区。
五、产业空间布局
A 区——兵器装备园 B区——重汽制造园 C 区——精细化工园 D区——工程机械园 E区——中小企业创新基地 F区——科研孵化基地 G 区——物流集散基地 H区——现代农业区 I区——商贸服务区 J区——度假地产区
3、发展机遇
⑴ 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WTO并正成为投资热点。稳定的国内政治社会环 境、强大的经济增长势头以及巨大的内部市场空间,再加之中国加入WTO融入世 界经济体系,使得中国正成为世界各国关注与投资的热点地区。 ⑵ 实施西部大开发,国家支持建设西部制造业产业基地。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略并出台建设西部高新产业基地倾斜政策,将从根本上改善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 ⑶ 开发区经济活跃,成为城市与区域经济的新增长点。西安城市发展“十一五” 规划从战略高度上将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强调其要选择产业 关联强、带动作用大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凸现城市与区域经 济综合优势。 ⑷ 城市进一步发展,由此而引发的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无疑会有力地改善配 套服务设施水平,提升区域综合人文环境。
航空产业集群 航天产业集群
整合西安——宝鸡汽车产业链,强化 工程机械类企业间的联合重组,依托汉江 公司发展数控产业,在泾渭新区打造制造 业的集中地,起到龙头作用。
兵器装备园——依托泾渭大道以及未来北部快速干道,形成 以设备制造为主体,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依托的发展区域。
重汽制造园——依托现有陕重汽集团,形成以重型汽车制造 为主体,发动机用部件、装配、零配件加工等为辅的发展区域。 建议将汉江汽车工业区纳入该园区,以形成规模效益。
发区调研。陈宝根指出,经开区要立足局部,着眼全局,科学发展, 率先发展,成为加快西安工业化进程的承载区,成为全国装备制造业 的重要基地。 并提出打造千亿元装备制造业基地的构想。
2008年1月27日陈宝根市长在西安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 次会议上2008年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启动经开区泾渭工业 园千亿元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支柱产业向产业集群跃升 。
第四部分 实施保障
一、开发强度预测
三、规划分期
争取:工业产值过100亿元企业达到3—5家;过20亿元企业达到10家以 上;过10亿元企业有20家以上;过亿元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wenku.baidu.com
投资估算: 1、产业用地(加道路等基础设施):约45平方公里(40平方
公里×2.5亿元),总投资约100亿元; 2、综合服务及研发区:约8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8亿元; 3、居住及拆迁安置:约10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1.5亿
元),总投资约15亿元; 4、现代农业区用地:约22平方公里(22平方公里×1.2亿
元),总投资约26.4亿元。 以上合计约160亿元(不含泾河及泾渭工业园建成区)
七、社会效益分析
就业岗位测算 直接提供就业岗位约7万个
兵器装备园10000人 重汽制造园5000人 精细化工园10000人 工程机械园10000人 中小企业创新、科研孵化、物流集散三大基地 20000人 现代农业10000人 商贸服务业5000人 旅游业500人 间接拉动和原有其他类型产业的就业岗位数18万个 合计约能达到25万左右
沈阳开发区通过引进国 内外大项目,异地搬迁改造 装备制造大企业,培育中小 企业为大项目配套等多种方 式,先后引进了沈阳重型、 沈阳鼓风机、阿特拉斯凿岩 机、三一重装采掘机、方圆 工程机械等十几个在国内外 颇有影响的装备制造业大项 目,带动了一大批装备制造 业项目在沈阳开发区投资建 厂,现已有近200家装备制 造业企业在沈阳开发区配套 发展。
四、案例剖析
大连装备制造配套园位 于金州经济开发区北区(金 州区二十里堡镇十三里村), 规划面积1.6平方公里,一 期已开发面积0.7平方公里。 该园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 并兼吸纳具有科技含量和产 业链项目。目前,已入驻企 业36家。
抚顺经济开发 区总体规划面积 30平方公里,规 划有精细化工产业 园区、装备制造产 业园区、物流配送 园区、高新技术和 IT产业园区、农产 品和食品加工产业 园区。
西联接泾阳,延伸产 业链及配套
十、绿地系统
以泾河和外围生态 农业为依托
以泾惠九支渠绿化 形成廊道
以生态公园为绿化 核心
以景观大道绿化为 骨架
以内部斑块为基础
共同构成系统网络
十一、村庄安置规划
规划区现有 个行 政村,村民 人,村庄用 地约 亩,人均 平方米。 规划人均用地按65平方 米控制,可腾让开发用 地 亩。
五、发展规模 (一) 人口控制规模
远期规划总人口50万。
(二) 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区总用地面积95km 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
约73 km2。人均 150m 2。
六、上位规划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
七、区域结构分析
南依托主城,与西安 城市融为一体
北服务渭北,空间开 敞拓展腹地
东融合高陵,城乡统 筹社区共建
一、发展条件分析 西安市重点发展区域的机遇 综合交通网区位优势的发挥 经济技术开发区波及效应的影响 渭北地区商业网络结构的完善
二、指导思想
在对现有主要产业发展方向以及规划期内适宜发展 产业类型的基础上,对现有产业内部进行结构调整和升 级,外部进行开放式的产业链条上下游拓展,并培育相 关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同时围绕产业集群的 综合服务、劳动力配置等,促进产业多元化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