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概论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林业经济学的含义

森林资源价值公式:森林资源价值=林地资源价值+正算法的立木资源价值+社会平

均利润

即:森林资源价值=森林资源成本+社会平均利润

3.森林资源收益概念:森林资源收益=倒算法的立木资源价值+森林资源环境服务价值

4.从成本角度计算森林资源价值的缺陷:缺陷是没有包括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近似为社会平均利润,其计算困难是难以找到林业部门的社会平均利润。

从收益角度计算森林资源价值的缺陷:缺陷是包括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感觉,如何计算这种剩余并对应扣除,在实践中则是极为困难的事情,难以定量表达。

5.森林资源的功能:森林资源的功能是森林资源提供各种物质产品和生态环境服务

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随着森林资源的形成过程而逐渐形成,是物化劳动转移和劳动凝结的

成果,是森林资源的客观属性。

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森林资源的功能价值是指按劳动价值论计算的森林资源价值。

6. 森林资源效益:森林资源效益是指森林资源功能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被其它部门利用后所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和具体的社会效果

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森林资源的效益价值产生于森林利用部门,是指按边际效用价

值论计算的森林资源价值。

7. 森林资源功能转化为效益的影响因素:

物质产品功能和环境服务功能不能全部同时转化为效益

功能需适当开发及合理利用转化为效益

功能的稀缺程度决定效益的大小

森林资源自耗功能不应计入最终效益(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累积营养物质)

8.生态功能价值替代计量的逻辑悖论

对于森林资源所提供的环境服务,由于其没有市场→不能够被交易→在数量上不能够被控制及不能够做到排他使用。

9.为什么不存在全社会统一的森林资源环境价格

不同效用偏好决定不同的森林资源环境价值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人类的生态需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这种需要是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这种影响过程可以表示为:不同收入→不同偏好→不同支付意愿→不同森林资源价格。

不同稀缺程度决定不同的森林资源环境价值

不同地区,不同时期森林资源的稀缺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人们对同质同量的森林资源做出不同的价值判断。森林丰富的地区,每增加一单位森林给人们增加的边际效用很少,人们为此的边际支付意愿就很低,因而其价值量很小。反之,在少林地区,每增加一单位森林给人们增加的边际效用较大,人们为此的边际支付意愿就较强,因而其价值量较大。

第二章

1.人工林主要分布的前三名国家:中国美国俄罗斯

2.世界森林资源特点:

(1)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

(2)多数国家的森林以公有林为主

(3)世界各国森林每公顷蓄积差距大

(4)全球三分之一的森林是原生林,人工林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7%。

3.世界林业的管理体制

林业管理体制,是对林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的整个体系,是推动林业经济活动进行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和保证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发挥作用的管理制

度、管理方法的统一。

既是具体经济活动的组织管理形式,又体现了参与林业经济活动的各个部门、各个单位的地位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林业管理体制受社会制度、所有制形式、经济地位、经营指导思想、历史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各国存在差异。

4.世界林业的机构设置类型

A.林业管理机构设置类型

1.单设部(局)类型

2.合设部类型

3.从属其他部类型

B. 国有林管理体制模式

1. 政企合一模式

2.政企分离模式

5.国际林业大会主题的演变

从微观到宏观:

由聚焦树木培育到关心人类福利

从林木到林地、水资源、牧草、野生动植物及森林游憩等在内的全部价值,到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从区域到全球:

由聚焦区域森林建设到关心区域社会发展

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到全球林业

从经济到生态:

由聚焦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关心林业的和谐发展

从森林调查,到森林永续利用

6.世界林业发展的四个阶段

(1)木材的永续利用阶段

20世纪上半叶,人类对森林的认识基本上停留在木材生产的单一价值方面。历次会议的主题基本上是围绕木材生产的有关问题进行的。

(2)森林的多用途永续阶段

始于20世纪6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森林的多种价值。

1960年的第5届世界林业大会时,森林的多用途观点已占了优势,并且在此次大会上首次提出了森林的环境作用和游憩功能。

关注森林与社会(社会林业阶段)

印度林学家Westoby在1968年第6届世界林业大会上提出“林业并不是一个关于树木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人的问题”的观点后,人们开始运用社会科学来综合分析林业问题。

1972年展开的第7届世界林业大会的议题已倾向于“森林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

1978年的第8届世界林业大会的《雅加达宣言》中,明确提出了“林业从生物的、技术的,更多地转向人文的和社会的方面”;

到1985年的第9届世界林业大会,社会林业的概念进一步深化到“森林资源如何为社会的综合发展服务”方面。

(4)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从1991年展开的第10届世界林业大会的主题“森林—未来的遗产”来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已初露端倪。

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则是林业乃至人类可持续发展概念正式形成的里程碑。

到了1997年的第11届世界林业大会,“森林的可持续发展”就自然成为大会的主题。

第12届的主题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7.中国林业发展的五个阶段

1、木材大生产时期(1949—1978年)

2、改革开放初期(1978~1993年)

3、建设两大体系时期(1993—1997年)

4、生态建设前期(1997—2000年)

5、进军生态建设主战场时期(2000年~)

8.森林资源按林木权属划分特点

乔木林/国有林:国有的多;

经济林:个体的多

9.经济增长解释的五个指标:资源禀赋储蓄率水平与资本积累技术变革与创新教育与人力资本投资经济政策

第三四章

1.什么是产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