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物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身边物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生学好物理最根本的一条。
作为一名中学物理教师,要想真正带领学生走进物理,应该多利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小实验,在教学中要创设情景,巧妙激疑,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学习。
用“盆盆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带领学生走进物理,给物理课堂带来生机与活力。
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把身边的物品应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具体如下:一、利用身边物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每节课如果能巧妙设疑,用学生熟悉的物品设计一些感到新奇甚至不可思议的问题,引入新课,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简单电现象》这一节时,我准备了几段包扎商品用的聚丙烯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将它撕成碎长条,上课时我用手提着上端走进教室,问:“同学们如果我用丝绸从上往下捋几次,你们猜它们会靠拢呢还是分开?”同学们兴致马上来了,有的说会靠拢,有的说会分开,当我做完,同学们看到分开的结果后,都一脸疑惑的问“为什么呢?”这时候,我又用丝绸由上到下迅速擦几下,并靠近前面的同学,它就向人追来,把它靠近墙壁,就吸贴在墙上,同学们看到这一系列的现象,兴致更浓,这时候我就说:“要想知道原因,请进入今天的学习《简单电现象》。
”
二、利用身边物品进行演示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科学实验的实践。
因此,物
理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重要的教学手段,通过演示实验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观,掌握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
利用身边物品设计或改进演示实验,可以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在讲《重力》一课的重心这个知识点时,我准备了一张开学初就收集的包装教科书的长方形薄硬纸板,问同学们它的重心在哪里,同学们很快就说出是对角线的交点,然后我用直尺找到对角线的交点,然后用一个手指平稳的支撑了起来,并总结出用支撑的方法可以找到重心。
接下来我又撕下了两个角,而且不一样大,使这张纸板变得不规则,再支撑原来那个重心时,纸板就不能水平平衡了,然后说:“很显然重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那怎样找到现在的重心呢?”然后我又和一名同学配合用二次悬挂法在纸板的另一面划线找到了重心,当我再次用手指平稳的指撑这块纸板时,班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同学们兴趣高昂,注意力高度集中时,我又讲了实验的原理,效果非常好。
针对教材中实验的难点和学生容易产生的问题,我还利用身边物品改进演示实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
如,在演示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时,可以将一个矿泉水瓶打开瓶盖,滴入几滴酒精,在用打气筒充气后,拧紧瓶盖,看见瓶内有酒精蒸发。
然后慢慢松开瓶盖,会看见瓶内出现“白气”,这表明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而使酒精液化。
再如,“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小车在斜面上向下运动时容易偏离直线,从窄木板上掉下来;斜面较短,小车运
动的距离小,时间短促,计时较困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为让学生把实验桌一端垫高当斜面,用废弃的一号电池代替小车,实验效果很好。
“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如果酒精灯灯焰弱,水不容易沸腾。
我们把一根长6-8厘米、粗1毫米的细铜丝折弯,插进灯芯里约1厘米,大大提高了灯焰的发热量。
缩短了加热的时间,水沸腾时激烈的汽化现象也更加明显。
三、作用身边物品进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各种物理实验特别是探究性的物理实验,具体形象地展示了物理规律形成和发展过程,能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强化学生的感知并纠正感知中形成的错觉,达到强化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自从倡导学生利用身边物品结合学校实验资源设计、进行探究实验后,便将教室当成了学生的探究实验室。
学生对探究实验的热情大为提高。
如:我在讲《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提前布置准备如下器材:各小组纸片三张,铝制硬币一枚,机翼模型每人一个(课下制做)乒乓球两个、较硬的纸、双面胶、小纸船(或饮料瓶盖两个)、矿泉水瓶加吸管(老师指导制做)、一次性纸杯子两个等。
实验布置之后,学生课后便三五成群地讨论张罗着寻找适用的实验仪器,了解相关的物理规律。
在前期实验准备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能力、动手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锻练。
在课堂上以2-3人为一组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实验仪器开展了如下的探究:
由于将学生主动性得到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进
行实验的潜力充分体现,使探究课堂更充实、有序,效果明显。
通过探究实验自主设计,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一次次的历练,在实验的设计、准备过程中经历了比较、鉴别、概括、分析、归纳等思维训练的基本过程,形成概念,并能过判断和推理,从而达到掌握物理基本技能、规律、方法的目标。
四、利用身边物品进行课外拓展实验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全面开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已经不能只满足于传授物理基础知识了。
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已成为当前物理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成为物理教师一项迫在眉捷的首要任务。
物理课堂教学中对演示实验、探究实验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要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让学生有足够的动手机会。
受课堂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物理实验或制作都搬到课堂上来。
就安排了每两周在班内进行一次课外拓展实验小制作展示。
对一些有独创性的作品给予高度的表扬及肯定,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想象力,利用同学之间共同力量设计好拓展实验制作。
每学期面对全校师生展示,评选优秀作品给予物质奖励。
在各种机制的促使下,学生的潜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八年级可以让学生自制针孔照像机、照像机、水果电池、自制电磁继电器等,九年级可以自制潜水艇等。
有些小制作直接可用作教学演示实验,丰富了学校实验室的资源,也使学生的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
总之,中学物理教学多用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密切实验内容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提高学生学科兴趣,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源于生活和实践,联系实际,服务生活,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