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美术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帛画:
帛画是指中国传统绢本画以前的以白色丝帛为材料的绘画。
它不同于绢画或其他织物画,采用百分之百头道桑蚕丝,不浆、不矾、不托,运用工笔重彩的技法绘制而成。
帛画的色彩用的是朱砂、石青、石绿等矿物颜料,丰富而鲜艳,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也有用用墨兼用白粉绘制的,如人物龙凤帛画。
其描绘的是天象、神祗、图腾和人物,以表现茫茫天国中神人共处的神话世界。
壁画:
壁画,墙壁上的艺术,即人们直接画在墙面上的画。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它分为粗底壁画、刷底壁画和装贴壁画等。
壁画是最古老的绘画形式之一。
如原始社会人类在洞壁上刻画各种图形,以记事表情,这便是流传最早的壁画。
至今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等文明古国保存了不少古代壁画。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壁画创作十分繁荣,产生了许多著名的作品。
我国自周代以来,历代宫室乃至墓室都有饰以壁画;随着宗教信仰的兴盛,壁画又广泛应用于寺观、石窟(例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乐宫等)。
我国至今仍大量保存着著名的佛教壁画和道教壁画遗迹。
这些遗迹有部分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作为我们古代文明的见证。
以绘制、雕塑或其他造型手段在天然或人工壁面上制作的画。
作为建筑物的附属部分,它的装饰和美化功能使它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
壁画为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绘画形式之一。
现存史前绘画多为洞窟和摩崖壁画,最早的距今已约 2万年。
中国陕西咸阳秦宫壁画残片,距今有 2300年。
汉代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壁画也很繁荣,20世纪以来出土者甚多。
唐代形成壁画兴盛期,如敦煌壁画、克孜尔石窟等,为当时壁画艺术的高峰。
宋代以后,壁画逐渐衰落。
1949年后,壁画得到恢复与发展。
1979 年北京首都机场壁画群体完成。
之后,不断在一些新建筑中增设壁画,许多作品在艺术表现力、制作技法以及继承传统、借鉴外国经验方面,都有所创新与发展。
壁画以技法区分,有绘画型与绘画工艺型两类。
绘画型指以绘画手段尤其是手绘方法直接完成于壁面上具体画法有:①干壁画,是指通过在在粗泥、细泥、石灰浆混合作为原理,在处理后的干燥墙面上绘制;②湿壁画,基底半干时,以清石灰水调和颜料调和绘制,这种绘画方式有一个缺点就是它必须须一次完成,所以难度相对比较大;③蛋彩画,主要是以蛋黄或蛋清作为主要调和剂颜料,在干壁上作画,不透明、易干、有坚硬感;④蜡画,是指将蜡与颜料一起,混合画在木板或石质上,再进行加热及处理;⑤油画,是指画于亚麻布或木板上的画绘画工艺型是指以工艺制作手段来完成最后效果的壁画由于手工工艺或现代工艺的制作,加上各种材料的质感、肌理性能,能达到其他绘画手段所不能达到的艺术效果,故被广泛采用,分:①壁雕,介于雕刻和壁画之间,倾向平面化构图,不以体积造型为主,故仍接近壁画,有浅浮雕、深浮雕以及阴刻线等作画手法,材料有石质、水泥、陶瓷、木雕、青铜等;
②壁刻,用水泥掺和白垩土、石灰、石英砂,再调进颜料,做出壁面,未干时,剥刻出不同色层,做成壁画;③镶嵌壁画,通过把水泥作为粘合剂,用色石子、陶瓷片、色玻璃、贝壳、珐琅、宝石等颗粒拼嵌而成;④陶瓷壁画,便于制作,坚固耐久,有良好的视觉效果,是现代壁画最流行的使用手段。
画像石:
所谓画像石,实际上是汉代地下墓室、墓地祠堂、墓阙和庙阙等建筑上雕刻画像的建筑构石。
所属建筑,绝大多数为丧葬礼制性建筑,因此,本质上汉画像石是一种祭祀性丧葬艺术。
画像石不仅是汉代以前中国古典美术艺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代以后的美术艺术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画像石所描绘的扑朔迷离的宇宙世界,莽莽苍苍,横无际涯,具有一种荡人心魄的巨大震撼力。
这种深沉雄大的艺术气魄,是时代的产物。
只有伟大的时代才能产生伟大的艺术。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辉煌的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宽阔历史舞台上,各类生机勃勃的英雄人物应时而出,上演了一幕幕足以令后世感叹唏嘘的慷慨雄壮的历史剧。
汉画像石就是从这片英雄时代沃土上生长出的一株艺术奇葩。
作为典型的丧葬艺术,它表现的主题是生者祭祀、悼念死者的永恒悲剧题材。
但在艺术表现上,汉画像石并没有将死亡描绘得凄凄惨惨、悲悲切切,而是充满了对未来、对生命的乐观与渴望。
就这一点来说,汉画像石称得上是古典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完美结合的典范。
一方面,它作为丧葬艺术,必须正视和尊重社会礼制和风俗,把当时祭祀祖先的场面加以提炼加工,尽可能准确、真实而又细致铺张地描绘出来;另一方面,它又力图表现人们对生命战胜死亡的渴望。
将个人的生死放到宇宙世界的永恒变化中去进行表现,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命题。
用远古神话去描绘宇宙世界,使汉画像石不仅具有一种扑朔迷离的神秘魅力,而且充溢着一股朴野古拙的力量。
从画像石的思想内容看,人世与鬼神杂糅,精华与糟粕参半。
既然是大小统治者丧葬建筑的装饰画,当然带有封建的思想糟粕;但由于是劳动人民所创造,其中一定凝聚着反抗和不平。
对“祠庙祭祖图”和“孔子见老子”历史故事画像以及祥瑞图,尽管那些民间雕刻艺术家力图认真而准确地进行描绘,但那冰冷的感情却通过雕刀凝固在画像上。
这类图像从早到晚,构图永远是一个模式,各类祥瑞如静物一般僵死地摆在画面上,人物的身姿神态也始终是一个模样,既缺少变化,又没有动感,仿佛永远在简单地模仿、照抄。
显然,他们对这类内容毫不关心。
但这些民间雕刻家毕竟是热爱生活的,一进入他们所熟悉的现实生活题材,手中的雕刀立刻将生命和活力注入到作品中。
那欢乐的乐舞百戏表演、忙碌的庖厨操作,简直使人如身临其境。
特别是那一幅幅气势磅礴的车马出行图,用准确而简练的线条,将奔马的神骏、骑吏的紧张、出行主人公的雍容,巧夺天工般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作品中,民间雕刻家虽然诚惶诚恐、必恭必敬地刻出了上帝诸神的可怕形象,却让自己的主人公摈弃了对他们的祈祷和哀告,大胆而热情洋
溢地飞升到西王母和东王公的昆仑山极乐仙境去了,而这个昆仑山仙境,就在上帝诸神的鼻子底下。
这是人民在思想上对上天,同时也是对现实人间社会统治者的大胆背叛!西王母和东王公所代表的昆仑山仙界的出现,是当时群众性造仙运动的浪漫主义思想闪电幻化出的一束最绚丽夺目的光彩。
这一题材被采撷到画像石中以后,极大地提高了汉画像石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汉画像石中最富人性、最具情趣的浪漫主义作品。
从考古发现看,汉画像石是发现最多、数量最大、同时也是画像内容最为丰富的汉代美术作品群。
在二百余年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汉画像石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使它不仅成为汉以前中国古典美术发展的颠峰,而且对汉以后的美术发展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主要由汉画像石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汉代绘画艺术原则,为汉以后的墓室壁画、特别是中国画所继承。
其中,上远下近散点透视构图法,成为中国画的标准透视构图模式;而填白也成为中国中世纪绘画的主要构图原则。
魏晋以后,随着犍陀罗佛教造型艺术的传入,中国的石刻艺术走向了新的发展方向。
从在中国美术史上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来说,汉画像石永远是一座巍然屹立的艺术丰碑。
画像砖:
画像砖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
作为古代汉族民间美术艺术的一枝奇葩,画像砖艺术在战国晚期至宋元时期的古代汉族美术艺术园林中持续开放了十四五个世纪之久。
其间,朝代更迭,人世沧桑,社会面貌和意识形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迄今发现的数千块画像砖不仅真实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这一变化,而且将这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美术艺术的发展历程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像砖的形制有两种,一为边长 40cm 左右的方形,一为长 45cm 左右、宽 25cm 左右的长方形。
分布地区主要是四川,偶见于河南等地。
汉画像砖是一种表面有模印、彩绘或雕刻图像的汉族古建筑用砖,它形制多样、图案精彩、主题丰富,深刻反映了汉代的社会风情和审美风格,是中国美术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从上个世纪60年代开始,许多汉画像砖陆续在中原一带出现,这些砖上绘有阙楼桥梁、车骑仪仗、舞乐百戏、祥瑞异兽、神话典故、奇葩异卉等,内容珍奇,画技古朴,成为研究我国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宝贵文物。
若干年来,画像砖一直为学界、艺界、藏界所珍视,许多硕儒名士收罗品题,殊为雅事,汉画像拓片也成为一纸难求的“宝物”。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在墓室中构成壁画,有的则用在汉族宫殿建筑上。
画像砖主要用木模压印然后经火烧制成,也有的是在砖上刻出纹饰。
画面的表现形式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
有的上面还有红、绿、白等颜色。
多数画像砖为一砖一个画面,也有一砖为上下两个画面的。
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的,如播种、收割、舂米、酿造、盐井、桑园放牧等,有描绘社会风俗的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神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还有
表现统治阶级车马出行的。
因此,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也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
再现历史——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
生在中国战国晚期的公
元前227年。
当时,秦国
统一其它六国的形势已
定。
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
国是一个十分弱小的国
家,燕王为了搞好和秦国
的关系,曾将王子交给秦
国当人质,王子在公元前
232年逃回燕国。
为抵抗
强秦的大举进攻,王子太
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
王,使秦国大乱,然后联
合其它国家共同消灭秦
国。
荆轲刺秦王事件失败
以后,秦国在公元前222年消灭了燕国。
这块汉代画像石因为图案是反映有关荆轲刺秦王事件的,所以被人称作荆轲刺秦王画像石。
这件作品灵活运用浮雕和线刻的手法,雕刻家在处理石块时,用自由流动的线条,把整体感和节奏感都表现得很强,这些有动感的艺术形象,形成了气魄雄大的艺术风格,这种艺术风格的形成,正是封建王朝生气勃勃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的反映。
中国汉画像石所体现的审美理想和审美形式,完全反映出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
这些石刻造型厚重,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使人产生对悠久历史和汉代雕刻家的丰富联想。
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在雕刻手法上与西方希腊的圆雕不同,主要运用线刻和浅浮雕两种形式:线刻是在磨平的石面上,用细线刻出物象;浅浮雕是在粗糙的石面上雕出弧形的浮起。
中国汉代画像石充分显示了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成就。
它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见证,它广泛的题材,精美的构图为后代绘画和雕刻艺术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