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的机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的单链核酸(探针)间通过碱基配对形成可检出的双螺旋片段。
⑸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
用于研究生物个体间DNA结构的差异的分子生物学方法;
原理:限制性核酸内切酶识别、切开DNA分子上特定的核苷酸
序列,对DNA分子酶促降解,形成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经电 泳分离,将其转移、固定到一载体(如硝酸纤维薄膜),以 同位素标记的多核苷探针与膜上DNA片段杂交结合,并通过 放射自显影方法将杂交片段以条带的形式显示出来,即可获 得反映DNA多态性的酶切图谱。
但在进化上不一定更高等。
②基因组大小:不同生物基因组大小不同。在生物进化
过程中,总趋势是高等生物的基因组比低等生物的大, 所含基因也更多。
真核生物基因组一般比原核生物大,变化范围也很大, 但所含基因数量却相差不大。因此,真核生物基因组大 小的变化主要是由非编码的DNA含量变化引起的。
分子中的非编码部分对基因组的扩大有一定的作用, 在进化过程中有可能获得新的功能,形成新的基因。
2.小进化的基本单位
对于无性生殖的生物,同一克隆的个体之间无遗传
差异(假设不发生突变),不同克隆之间才存在差异。
所以无性繁殖生物的进化单位是无性繁殖系。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一个个体的基因型不能世代 相传,但种群的基因总和在一定条件下却相对恒定。 一个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其成员全部基因的总和就 是该种群的基因库(gene pool)。
利用此方法可准确鉴别个体或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
⑹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技术
体外模拟DNA复制过程的核酸扩增技术(无细胞分子克隆技术)
原理:以待扩增的两条DNA链为模板,由一个人工合成的寡 聚核苷酸为引物,通过DNA聚合酶的酶促反应,在体外快 速扩增特异DNA序列。
DNA每扩增一次包括:变性、复性、延伸3个步骤。
自发突变:自然发生的突变,如DNA复制过程中偶尔发生的差错
突变
诱发突变:指人工诱发下的变异(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生物诱变)
太空椒、太空番茄、辐照花卉,太空白莲,太空大豆“黑农五号”
点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
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症:(Sickle Cell Anemia) 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异常血红蛋 白β链的第6位谷氨酸被缬氨酸所代替。 由于DNA碱基对的改变,mRNA上密码也随之变化,致
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
使血红蛋白变异,从而出现的多种血红蛋白分子病。
染色体畸变(染色体异常):指染色体数目、大小和结 构的改变。
染色体畸变:整个DNA分子在较大范围内的变化,有许多 基因参与,对生物表型变异的影响较大;一般发生在细胞核分裂 过程,特别是减数分裂期间。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⑵中性突变与随机漂变
中性学说认为分子进化不同于生物的表型进化,它
是通过选择呈中性的突变型和随机遗传漂变造成的。
中性突变是一种不影响蛋白质功能的突变。在分子水平上突变
类型是以对机体影响不好不坏的中性突变为主。
随机遗传漂变是指等位基因的频率随机变化的过程。
这一过程最终导致等位基因固定或丢失。
随机遗传漂变在有限小群体中都会发生,群体越小,
当种群所处的环境在空间上相对均一,时间上相对稳定, 且种群与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关系,这种自然选择是稳定 性选择。 选择的结果使性状变异范围不断缩小,种群的基因型组成 更趋于纯合。 人类婴儿的出生体重受到了稳定化选择的作用。出生体重在 平均值附近的婴儿的死亡率是最低的。
(2)单向性选择(定向选择)(directional selection)
fittest),指适合环境条件(食物、生存空间、风土、
气候等)的生物保留下来,不适合者被淘汰。
集中表现在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基因频率:群体中某特定等位基因数量占该基因座全
部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种群中的基因频率能否保持稳定?
哈代-温伯格平衡(遗传平衡定律):law of genitic equilibrium 如果有一个群体符合以下条件:①群体极大;②群 体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的;③没有突变产生;④没有种
第一节
分子进化
1
什么是分子进化
2
生物大分子与生物进化
3 分子进化的机制
一、分子进化(molecular evolution)
1.分子进化的一般概念
原始生命产生之前,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 原始生命产生之后,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 能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与生物进化的关系。是进化论与分子生 物学相互交融形成的边缘学科,是达尔文进化论在分子水平上
该过程就越快。
第 2节
小进化(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
1 小进化 2 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 3 随机过程与适应
小进化
(一)种内进化
1.小进化的概念及基本单位
概念:小进化(microevolution)又称微观进化,指物种
以下层次上的进化。是短时间内的进化改变,最终可导
致物种形成。
一个个体如果在遗传上发生有利变异,相关基因在群体逐渐 扩散,取代原有的基因,这样新生物类型才能形成。 无性繁殖、有性繁殖,个体都不是进化单位。
群间个体的迁移或基因交流;⑤没有自然选择。那么这
保持平衡。
事实上这些条件很难存在。该定律也证明遗传平衡是相对的,
个群体中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就可一代代稳定不变,
种群的基因频率一直在改变,进化是不可避免的。
5 自然选择的类型:
(1)稳定性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
淘汰趋于极端的变异,保留中间型个体,使生物 类型具有相对稳定性。
如,人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完全相同,而 与罗猴的差异为1,与马差异为12等
同一物种不同蛋白质结构的比较
通过比较种内不同蛋白质的结构,测出氨基酸序列,能
发现许多由相似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蛋白质,并由此追
溯它们在历史上的联系。 如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在结构上有明显相似性,这与 二者功能类似、来源相同密切相关
不同生物中,核酸序列的差异能反映它们间亲缘关系的远近。
核酸序列包括:
编码区:每3个相联的核苷酸构成1个三联体遗传密码,编码一 个氨基酸 。 非编码区:包括基因两端的间隔序列和内含子
2 蛋白质分子的演变
不同物种中同一蛋白质结构的比较(如细胞色素c) 不同生物,同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差异越小,它们的亲缘 关系越近;差异越大,亲缘关系越远。
⑶蛋白质电泳分析;
纸上电泳;醋酸纤维电泳;聚丙烯酰胺电泳
蛋白质分子为两性电介质,其化学结构的改变能产生电
荷变化,电场作用下,不同蛋白质呈现不同迁移率。根
据特定蛋白质的电泳相似率可算出遗传距离。
⑷分子杂交技术;
确定单链核酸碱基序列的技术。原理是待测单链核酸与已知序 原位杂交、Southern杂交(DNA印迹转移杂交技术)、 Northern杂交(RNA印迹转移杂交技术)
⑴点突变与调节突变
点突变指DNA分子中单个核苷酸碱基的变化,影响蛋白质氨 基酸序列变化,从而引发生物性状改变。 4种基本变化类型: ①替代:一个核苷酸碱基被另一个不同核苷酸碱基所替代; ②缺失:核苷酸从序列中缺失; ③插入:在序列中插入新核苷酸; ④倒位:核苷酸在序列中位置发生颠倒。
点突变影响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引发生物性状的改变。
③核酸序列的变化:
核酸序列是4种核苷酸按不同排列顺序组合而成。在DNA分子
序列中有两种性质的序列组成:单拷贝序列(结构基因组成部 分);多拷贝序列(调节基因)。
核酸序列的变化主要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由核苷酸碱基的替换、
插入和缺失造成的。对同源基因,生物间亲缘关系越近,序列
差异越小,相反则差异越大。
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及PCR技术出现,对基因中的DNA 序列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的差异,以探究不同物种在进 化上的联系。
意义:分子进化为进化论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生物进化
论实现了宏观和微观水平上的统一。
通过定量比较各类生物有关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功能的异 同,借以探讨各类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在分子层面 上的机制。有望解决系统发育或分类学中某些长期未解决的 问题,有助于揭示新的进化途径。
基因突变:DNA分子上碱基的变化;通常发生在遗传物质复 制的过程中 唐氏综合症:又称21三体综合症,属先天愚型,常染色体畸变,病 人与常人的区别就在于21号染色体上多了一条,是人类最常见也 是最早被确认的一种染色体病。
基因重组: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亲本具有杂合性,
而发生的遗传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连锁互换、自由
3 分子进化的研究方法
分子技术具有简便、快捷、精确等优点,特别是种 系发生、进化年代、发育在进化中的作用等。 ⑴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测定;
比较同源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差异,可获得分子进化方面 的资料。第一个被阐明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是胰岛素,由51个 氨基酸组成。
⑵核酸中核苷酸序列的测定;
比较核酸中核苷酸序列的异同,是当前研究分子进化的重点。
②基因组大小: ③核酸序列的变化:
蛋白质分子的演变
不同物种中同一蛋白质结构的比较 同一物种不同蛋白质结构的比较
1 核酸的进化
①DNA含量:不同生物细胞 内DNA含量(C值表示)差 别很大,在整个生物进化 过程中,从低等到高等总 趋势是C值逐渐增大。 但是DNA含量不一定 总是跟生物复杂程度成正 比。有些生物的C值很大,
3.遗传变异在种群中的产生
变异: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间的差异。
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变化(如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
基因重组等)所造成的变异,一般是可遗传的,称为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点突变):核酸上仅有一个核苷酸改变的突变,
尤其是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发生突变。发生突变的个体称为突变 体。
组合、转座子改变位置。 遗传变异的保存:群体中的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大量
机会,每当出现新的恶劣环境(气候变坏、捕食者入侵、竟 争者迁入、人为污染),生物群体往往会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正如迈尔所说:遗传变异的庞大库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几乎无限
的材料。
4.自然选择与小进化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即最适者生存(Survival of the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⑵生物大分子进化保守性
保守性,是指功能上重要的大分子在进化速率
上明显低于功能上相对不重要的大分子。
同一蛋白质分子不同部位的氨基酸在结构和功能
上的重要性不同。任何蛋白质,对维持它的功能极
其重要的那些氨基酸比较保守,不能轻易发生变化。
三、分子进化的机制
DNA是细胞内最重要的遗传物质,生物性状的变异通过基因 突变造成,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第一原因。
使生物类型朝着某一变异的方向发展。如桦尺蛾工业 黑化现象。 单向性选择作用,种群基因型组成趋于纯合,随着时 间推移,一个物种就可能转化为新的物种。
如马的祖先就朝躯体增大的方向进化,以致逐渐形成体形高大
群体中保存趋于某一极端个体,淘汰另一极端的个体,
调节突变:是指某一基因内部或其附近决定该基因活
化与否的部位变化。以影响发育过程中某些特定基因的 开启和关闭。 如反刍动物胃内含有高浓度的溶菌酶,其它动物溶菌酶浓 度很低,引起这种酶含量的差别原因在于调节突变,而 不是结构突变。 研究表明,分子进化和机体进化之间的联系很可能是通 过调节突变建立起来的;调节突变在适应变化中可能起 着主要作用。
特点:简单、快速、特异、灵敏。被认为20世纪分子生物 学最重要的发明之一。
PCR技术广泛应用于古今生物的线粒体DNA、核DNA、叶绿体 DNA等大分子。可分离出古DNA并进行序列分析,恢复部分基因 结构的分子信息。
二、生物大分子与生物进化
生物进化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演变现象主要包括:
核酸的进化
①DNA含量:
3.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
⑴生物大分子进化速率相对恒定
生物大分子进化过程中一定数量氨基酸或核苷酸
的替换所需的时间为分子进化速率。
分子进化速率取决于蛋白质或核酸等大分子中
的氨基酸或核苷酸在一定时间内的替换率。研究发现,
特定蛋白质的氨基酸替换速度是基本恒定的。所以,
每一种大分子在不同生物中的进化速度都是一样的。
现全世界分子生物学文章中有1/3以上涉及到生物进化的内容。
的延伸。
主要研究对象是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2.分子进化的产生与发展
①蛋白质阶段:20世纪60年代,蛋白质序列分析和电泳技术
的发展,对不同生物的蛋白质结构进行比较,分析它们间的 差别。
②基因阶段:20世纪80年代后,分子生物学发展,限制性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