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四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张兴办洋务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其代表人物,在朝廷有奕、文 祥,在地方有曾国左宗棠、李鸿章等。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 以“师夷长技以自强”相标榜,开展了历时30多年的洋务运动。 2、总理衙门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奕担任第 一任总理大臣。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务,它是近代中国第一 个近代化的外交机构,也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3、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客观作用 内容:(1)创建军事工业:19世纪60年代以“求强“为主,重点是”练 兵制器”, 创建军事工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第一个军 事企业;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军事企业。 (2)兴办民用企业:19世纪70年代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等方面的 困难,同时也为了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提出“求富”主张,兴 办民用企业。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第一家 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家民用企业。 (3)筹建新式海军:建成了北洋水师、南洋水师、福建水师。又建 立了北洋舰队。 (4)培养形式人才: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 等)培养了一大批外语、科技、军事人才起了开风气的作用;还积极选 派留学生出国留学,1872年,曾国藩派遣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 作用: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 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学 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 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
二、甲午战争与戊戌变法
1、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及结果: 时间: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的丰岛海面突袭 中国运兵船,挑起侵华战争。结果:1895年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攻取 威海卫炮台,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 2、《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 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 地税。 影响:《马关条约》改变了列强在远东的均势,引起德、法,特别是 俄国的不满。在三国的干涉下,日本被迫退还辽东半岛,但却趁机向清 政府索取了3000万两的“赎辽费”。 《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 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 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 空前严重。《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的消息传出以后,举国震惊。台湾同 胞组织义军,抗敌自保,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割台斗争,给日军以沉重 打击。 3、康有为、梁启超发动公车上书 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正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康有为、梁 启超,联合各省应试举人,上书光绪皇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这就 是“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4、《时务报》与《天演论》 公车上书来开了威信白发运动的序幕。之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 北京、上海、长沙等地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继续宣传变法 维新思想。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国各地的报刊、学会、学堂如雨后春笋 般纷纷涌现。一时间,士林争讲西学,官绅竞相议政。创刊于1896年的 《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该报以“变法图存”为宗 旨,猛烈批评顽固派的因循守旧,竭力鼓吹维新,深受人们的欢迎,风 行海内外。 《天演论》:严复翻译,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鼓吹“优胜劣 汰”、“适者生存”,并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维新变法主张,呼吁自强 保种。进化论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对当时和后来的知识 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5、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结果和影响 内容:政治,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
四、辛亥革命与清王朝的覆灭
1、兴中会的成立 198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提 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2、同盟会的成立及意义 成立: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的资产阶级第一个政党。孙中山为总 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民报》 为机关报,在其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 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意义: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所确定 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 以同盟会成立为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3、“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 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接着起义军控制了武汉三镇,起义取得了 胜利。 4、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宪法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5、《临时约法》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由临时参议员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 民主性,具有重大意义。 6、清帝退位与袁世凯就任总统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的统治。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临时政府迁往 北京。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了袁世凯之手。 7、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历史意义 结果: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 王朝的统治。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
三、《辛丑条约》与清末新政
1、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方式改为租借地与势力范围 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共同 瓜分中国的局面。 2、“门户开放”政策 当德、俄、英、法、日等国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美国正与西班牙进 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 了维护和扩大本国在华侵略权益,美国政府于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 承认各国在华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门户开 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 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 制中国的局面。 3、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9世纪末列强肆意宰割中国的行径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 的矛盾,促成民族反抗意识高涨。以下层民众为主体的义和团运动爆 发。他们打出了“扶清灭洋”的旗帜,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4、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 改为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令列强极为震恐。 1900年,英、俄、法、德、意、奥、美、日八国借口中国“内乱”,危机 其在华利益,组织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5、《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的影响 内容: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划定北京东交 民巷为使馆区,允许各国派兵常驻;拆除大沽和北京通海沿线的所有炮 台,准许各国在此沿线的战略要地驻兵;惩办义和团运动中的“首祸诸 臣”,严禁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具有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 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严 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 股、兴西学、派留学生。 结果:维新派所推行的改革措施,触犯了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利 益。慈禧发动政变,变法失败。 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 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冲击了封建主义旧思想、 旧文化。戊戌政变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 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
第一单元 天朝的危机
一、鸦片战争与五口通商
1、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 (1)“康乾盛世”过后,清朝逐渐衰落。社会矛盾激化,危机四伏。统 治者沉醉在天朝上国迷梦中,实行闭关政策。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为了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殖 民扩张。中国成为它在远东地区的主要侵略目标。 (2)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摧残了吸食 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1838年底,道光皇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 2、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839年6月,林则徐将收缴的110多万公斤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史称“虎门销烟”,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 坚定决心。 3、《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割让香港岛;赔款洋银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 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 4、《南京条约》的影响 (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 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奴役中国的恶例,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沦为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 役中国的恶例。此后百年间,在列强威逼下,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迭遭破坏,逐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的深渊。 (2)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 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 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反帝 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 革命时期。 (3)鸦片战争后的五口通商,使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 治、经济特权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争相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农产 品。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 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产生创造了客观条件。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相应变化。林则徐、 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注重研究世界与现实问题,主张学习西方,呼吁
二、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 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社会矛盾不断激 化。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以传教为名,组织群众,发动太平天国运 动,点燃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的烽火。 2、洋枪队、湘军与淮军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三支中外军队,说明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 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变革,代表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新思潮。1842年,魏源在《海国图 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 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先声。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 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随后法国以“马神甫事件”为借 口,出兵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6、火烧圆明园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洗劫 一空,并纵火焚烧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 7、《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美四国签订《天津条约》:增开 牛庄、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 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驻京,并在 通商口岸设领事馆;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在英法联军的威逼之下,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 约》。条约规定:《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让九龙 司地方一区;赔偿英法军费个增至白银800万两。 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二批不平等条约, 中国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丧失了更多的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 深。
6、清末新政的举措: 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连续颁布谕旨,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举措, 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 7、Biblioteka Baidu预备仿行立宪”、“皇族内阁”: 1906年9月,清廷颁布上谕,宣布“预备仿行立宪”,1911年5月清政 府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被称为是“皇族内阁”,是一场骗局。
三、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 实权的廷臣疆吏深受刺激,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为了维护清王朝的 统治,主张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船炮,兴办军工 企业。一些中下层士绅也要求效法西人,取其所长,以求自强。朝野上 下,形成了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第二单元 救亡图存
一、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的维新思想
1、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产生、发昌机器厂 鸦片战争后,外商在通商口岸陆续创办了一些近代企业。受外商企业 刺激和影响,一些商人、买办、地主和官僚开始投资近代工业。1869 年,方举赞在上海开设发昌机器,;率先使用车床进行生产;1872年, 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随着近代民族工业的出现,产生了民族资本主义。这是近代中国社会经 济的一个重要变化。 2、西学传播主要渠道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是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清政府还派出留学生和使 臣到海外学习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