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述评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3 com
32
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第 7期 总第 308期
干脆开发新的指标, 福利测度方法研究也由此步 入兴盛时期。
2 经济福利测度指标 ( MEW ) 1972年, W illiam Nordhaus和 Jam es Tob in尝试 对以 GDP ( 或 GNP ) 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用福利为目标进行全面调整, 提出了经济 福利测度指标 ( M easure of E conom icW elfare, 简 称 MEW ) [ 5] 。他们认为, 福利是与消费而 不是 生产相关联的, 因此以 GNP 为起点, 首先应减 去私人工具性支出、耐用品支出、私人健康和教
反映卫生发展状况的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反映教 育发展水平的受教育机会, 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 学、中学和大学的综合毛入学率表示; 反映富裕 程度的用人均 GDP。这 三个方面对人类 而言是 最必要的和最基础的, 其代表指标可以很好地反 映人类生活质量。
在福利测度性能方面, Lucas ( 1988) 认为 人均 GDP 足以反映社会发展状况, 没有必要再 使用其他指标, 因为虽然人均 GDP 和发展是不 等同的, 但它与度量发展的变量如平均寿命、受 教育水平等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Peter van de V en et a l ( 1999) 认为, HD I的初衷其 实并不 是测度福利或幸福度, 而是测度个体在社会发展 中能拥 有 基 本 生 活 条 件 的 权 力 水 平。 Rodrigo Garc a– V erd ( 2002) 认为它缺乏一个好的理 论基础, 因而对其进行解释和比较是困难的。还 有些学者认为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权重没有被合 理设计, 等等。这表明, 尽管 H DI是衡 量人类 发展水平的实用指标, 但欲对人类福利变化做出 更全面的判断, 依然需要其他数据和深入分析作 为补充。
一、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扩展的单一 指标测度方法
这类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 1) 都基于一个 被广为接受的权威经济核算体系。虽然彼此之间 有区别, 但至少在构建指标时所用术语的内涵都 是一致的。 ( 2 ) 都是以货 币来计量的单指 标, 因此也就 能直接 与 GDP 数据 进行比 较。目 前, 该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指标。
涵。这 18个方面的指标可以归为 7 组: 收入不 均等、非预防性公共支出、资本增长和国际头寸 的净变化、对福利的非货币化贡 献 ( 如 不付酬 的家务劳动 ) 、私人预防性支出、环境降级的成 本和环境资本存量折旧。
ISEW 和 M EW 都是假 定消费越多, 经济福 利越高。在指标构造上, 前者比后者多考虑了收 入分配和更多的环境因素, 但去掉了闲暇、私人 工具性支出等因 素, 目的是突 出 # 可持续性 ∃。 对 ISEW 在福利测度方面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方法 构造层次: ( 1) 它试图既把自身定位为当前福 利指标, 也定位为 可持续性指标, 而这是 矛盾 的, 因为影响当前福利的因素不总是会影响可持 续性, 反之亦然。 ( 2) 它给予研究者在福利指 标选择和估值方法方面很大的选择自由, 而且一 些指标 (如预防性支出 ) 具有很强的区域效应, 这 降低了 不同研 究类 别间实 证结果 的可比 性。 ( 3) 它漏掉了人力资本因 素, 且没有注 意到福 利的测度是与收入的相对水平相关, 而不是与收 入的绝对水平相关。
1 以 GNP或 GDP 为代表的传统宏观收入和
生产指标 1929年, 现代福利经 济学创始人 A C P i
gou在其所著的 福利经济学 ! 中, 最早提出将 国民收入与福利等价起来的思想 [ 4] 。 1947 年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问世后, 以其核心指标 ∀ ∀ ∀ GNP 或 GDP为代表的宏观收入和生产指标被广泛地 用作福利的替代指标, P igou的思想得以在核算 意义上真正实现。从理论上讲, 这种指标替代做 法有其内在逻辑。以 GDP 为例, 它可以表示为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之和。如果假
摘 要: 文献中主要的福利测度 方法可 分为三 类: 基于国 民经济 核算体 系及其扩 展的单 一指标 测度方法; 基于生活质量和社 会发展的 指数测 度方法; 基于生活 满意度 的测度 方法。这 些方法
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学术界测 度福利 的智慧。尽 管它们 在指标 性质、权重 分布、开 发背景 等方面
第 7期 (总第 308期 ) 2009 年 7月
财 经问 题 研 究
R esearch on Financ ia源自文库 and E conom ic Issues
N umb er 7 ( G eneral S erial N o 308) July, 2009
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述评
何 强, 吕光明
(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 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 2009 05 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06 JZD 0020 ) ;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 07 Y 013) 作者简介: 何 强 ( 1981- ) , 男, 河南郸城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 面的研究。 E m ai:l heq iang_1122@
3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 ( ISEW ) 可持续经济 福利指 数 ( Index of Susta inable Econom ic W elfare, 简 称 ISEW ) 最早由 H Daly 和 J Cobb ( 1989) 开发。它基于 GNP, 以私人 消费支出为起 点, 然后从 18 个方 面进行调 整, 以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可持 续经济福利的 概念内
定福利只是消费的函数, 那么最终消费这项就可 以看做当前福利, 后两项可以作为未来 # 或有 ∃ 福利的替代指标, 所以 GDP 就自然可以被近似 地看做一个福利指标。
进入到 20世纪 50年代以后, 人们逐渐注意 到影响福利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 其他非市 场性因素 ( 比 如收入 分配、环境、不付酬 的家 务劳动 等 ) 也 都对 福利 有着 重要 影 响。而 且, 在 GDP 中一些用于应对自然灾害、污染等造成 的支出, 反倒意味着福利的下降。于是很多学者 开始对这些总量指标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 或者
4 真实发展指标 ( GP I) 1995年, 著名的 非营利组 织 ∀ ∀ ∀ 重定 义发 展 ( Rede fin ing P rog ress) 在 ISEW 基础上开发出 真实发展指标 ( Genu ine P rog ress Ind icato r, 简称 GP I) 。与 ISEW 一样, GP I以私人消费支出作为 起点, 然后从收入不均等、社会环境成本和非市 场生产等方面进 行调整。不过, 与 ISEW 相比, GP I中添加了志愿活动、原始森林资源损耗和闲 暇指标。 GP I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C lifford Cobb特 别指出, 编制 GP I账户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从短期 账户的波动中提取一个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 用 以考察可持续发展状况。 由于 GPI和 ISEW 在指标构造上 非常接近, 很多文献 都把两者放在一 起进行评论, 所以对 ISEW 在方法构造 上的很 多批评 都适 用于 GP I, 只是在批评的内容上有些换成了 GP I中特有的组 成部分。比如, 在批评 GP I指标选择武断性上, L awn ( 2005) 认为尽管 GP I考虑了闲暇的成本, 但没有考虑这种成本是否已经反映在住户和工人 的行为决策之中。此外, GP I也没有对那些影响 福利的因素给出客观解释。不过, 由于 GP I在核 算方向上相对比较契合经济福利的内涵, 其测度 方法也比 MEW 等指标有更强的实践性, 所以目 前很多国家都编制了 GP I账户, 且其影响力有不 断壮大之势。 二、基于生活质量 和社会发 展的指数 测度 方法 这类方法摈弃货币这种统一测度单位, 主要 使用综合指数指标来描述生活质量状况和社会发
育支出、城市生 活中不愉 快之处 ( 如堵车、污 染 ) 等项, 再加 上耐用品资本服 务、闲暇、非 市场活动 ( 如志愿服务 ) 、政府消费和政府资本 服务等项, 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 MEW。不难看 出, 它集中于测度经济意义上的福利。
学术界对 MEW 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加 项或减项方面。有些学者认为, 由于所有政府服 务都只能被 认为是中间产 品, 所以政府 服务在 M EW 中不应做加项处理, 而应做减项处理。有 些学者认为, 只能将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或那些增 加了资本存量的服务计入 MEW [ 6] 。MEW 认为, 预防性支出只是投入, 而不是产出, 对住户经济 福利没有直接影响, 即使在某些时候确实也能改 善福利, 但那也只 是间接的, 所 以应当作 为减 项。但 Abe T arasofsky ( 1998 ) 认为, 一 个地区 预防支出越多, 战争风险的可能越小, 这对福利 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国家安全不仅提供保 护经济制度所带来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会带来其 他社会急需之物, 所以应将其处理为加项。而 且, M EW 没有能够把住户部门中与政府预防性 支出类似的支出排除在外, 比如在防盗系统、保 镖等方面的支出。此外, 也有学者认为像闲暇、 环境这类因素是不能进行价值测度的。
存在一定差异, 但彼此之间并 没有绝 对的优 劣之分, 也 不能完 全相互 替代。从 核算意 义看, 福 利测度方法仍然有较大的完 善空间。
关键词: 福利; 测度; 核算 中图分类号: F22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76X ( 2009) 07 0031 06
尽管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提 高福利水平的追求, 但学术界从正式意义上对福 利测度的规范研究最早只能追溯到 1929 年。 80 年来, 福利测度方面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这其 中包括了 Jam es T ob in和 D anie l Kahnem an等多位 诺贝尔经 济学奖 得主 的重要 工作, 也 包括 An drew Sharpe[ 1 ] 、 N ick D onovan et al [ 2] 和 Stefan Berghe im[ 3] 等分别从福利研究组织、福利及社会 发展进程指标、 GDP 扩展 等角度进行的 相关研 究。与它们不同的是, 本文在充分吸纳最新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从测度方法论角度进行系统 的评述, 并将其分成三大类加以展开。
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 述评
33
展过程。它包括以下六类代表性 指数 ( 以开发 时间为序 )。
1 加权的社会发展指数 ( W ISP ) 加权的社会发展指数 (W eighted Index o f So cia l Progress, 简称 W ISP ) 的早期形式是社会发 展指数 ( Index of Social P rogress) , 它由宾 夕法 尼亚大学的 R ichard Estes于 1974 年提出。社会 发展指数由 46个社会经济指标综合而成, 这些 指标可以分成 10组: 教育、健康状况、妇女地 位、预防性 努力、经济、人口、地理、政治 参 与、文化多样性和福利努力。由于这些指标间的 权重分布通过二阶段最大 方差因子分析 法来确 定, 所以, 后来就依此将其改名为现在的 W ISP。 W ISP的构造目的有二: 一是观测 # 适度社 会供给 ∃ 能力的变化; 二是测度区域在 满足个 体基本社会需求和物质需求的进展。然而, 由于 该指数使用了太多不同类型的指标, 致使指数测 度的整体意义不明确, 降低了其实践意义和决策 作用, 也加大了指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困难。 2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 PQL I) 和人类发展 指数 ( HD I) 1979年, 经济历史学家 M orris D M 提出 物质生活质 量指 数 ( Physical Quality o f L ife In dex, 简称 PQL I) 。 PQL I是经济产出、预期寿命 和教育水平三个指标的算术平均数, 是现在比较 著名的人类发展 指数 ( HD I) 的前身。自 1990 年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始采纳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阿马蒂亚 % 森 ( Am artya Sen) # 以人为 本 ∃ 的观点, 在其发 表的 人类 发展报告 ! 用 一个综合指标 ∀ ∀ ∀ 人类发展指数 ( H DI) 反映人 类生活质量。该指数由如下三个指标复合而成:
32
财经问题研究 2009年第 7期 总第 308期
干脆开发新的指标, 福利测度方法研究也由此步 入兴盛时期。
2 经济福利测度指标 ( MEW ) 1972年, W illiam Nordhaus和 Jam es Tob in尝试 对以 GDP ( 或 GNP ) 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 算体系用福利为目标进行全面调整, 提出了经济 福利测度指标 ( M easure of E conom icW elfare, 简 称 MEW ) [ 5] 。他们认为, 福利是与消费而 不是 生产相关联的, 因此以 GNP 为起点, 首先应减 去私人工具性支出、耐用品支出、私人健康和教
反映卫生发展状况的出生时的预期寿命; 反映教 育发展水平的受教育机会, 用成人识字率以及小 学、中学和大学的综合毛入学率表示; 反映富裕 程度的用人均 GDP。这 三个方面对人类 而言是 最必要的和最基础的, 其代表指标可以很好地反 映人类生活质量。
在福利测度性能方面, Lucas ( 1988) 认为 人均 GDP 足以反映社会发展状况, 没有必要再 使用其他指标, 因为虽然人均 GDP 和发展是不 等同的, 但它与度量发展的变量如平均寿命、受 教育水平等存在非常强的正相关性。 Peter van de V en et a l ( 1999) 认为, HD I的初衷其 实并不 是测度福利或幸福度, 而是测度个体在社会发展 中能拥 有 基 本 生 活 条 件 的 权 力 水 平。 Rodrigo Garc a– V erd ( 2002) 认为它缺乏一个好的理 论基础, 因而对其进行解释和比较是困难的。还 有些学者认为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权重没有被合 理设计, 等等。这表明, 尽管 H DI是衡 量人类 发展水平的实用指标, 但欲对人类福利变化做出 更全面的判断, 依然需要其他数据和深入分析作 为补充。
一、基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扩展的单一 指标测度方法
这类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 1) 都基于一个 被广为接受的权威经济核算体系。虽然彼此之间 有区别, 但至少在构建指标时所用术语的内涵都 是一致的。 ( 2 ) 都是以货 币来计量的单指 标, 因此也就 能直接 与 GDP 数据 进行比 较。目 前, 该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指标。
涵。这 18个方面的指标可以归为 7 组: 收入不 均等、非预防性公共支出、资本增长和国际头寸 的净变化、对福利的非货币化贡 献 ( 如 不付酬 的家务劳动 ) 、私人预防性支出、环境降级的成 本和环境资本存量折旧。
ISEW 和 M EW 都是假 定消费越多, 经济福 利越高。在指标构造上, 前者比后者多考虑了收 入分配和更多的环境因素, 但去掉了闲暇、私人 工具性支出等因 素, 目的是突 出 # 可持续性 ∃。 对 ISEW 在福利测度方面的批评主要集中在方法 构造层次: ( 1) 它试图既把自身定位为当前福 利指标, 也定位为 可持续性指标, 而这是 矛盾 的, 因为影响当前福利的因素不总是会影响可持 续性, 反之亦然。 ( 2) 它给予研究者在福利指 标选择和估值方法方面很大的选择自由, 而且一 些指标 (如预防性支出 ) 具有很强的区域效应, 这 降低了 不同研 究类 别间实 证结果 的可比 性。 ( 3) 它漏掉了人力资本因 素, 且没有注 意到福 利的测度是与收入的相对水平相关, 而不是与收 入的绝对水平相关。
1 以 GNP或 GDP 为代表的传统宏观收入和
生产指标 1929年, 现代福利经 济学创始人 A C P i
gou在其所著的 福利经济学 ! 中, 最早提出将 国民收入与福利等价起来的思想 [ 4] 。 1947 年国 民经济核算体系问世后, 以其核心指标 ∀ ∀ ∀ GNP 或 GDP为代表的宏观收入和生产指标被广泛地 用作福利的替代指标, P igou的思想得以在核算 意义上真正实现。从理论上讲, 这种指标替代做 法有其内在逻辑。以 GDP 为例, 它可以表示为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之和。如果假
摘 要: 文献中主要的福利测度 方法可 分为三 类: 基于国 民经济 核算体 系及其扩 展的单 一指标 测度方法; 基于生活质量和社 会发展的 指数测 度方法; 基于生活 满意度 的测度 方法。这 些方法
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学术界测 度福利 的智慧。尽 管它们 在指标 性质、权重 分布、开 发背景 等方面
第 7期 (总第 308期 ) 2009 年 7月
财 经问 题 研 究
R esearch on Financ ia源自文库 and E conom ic Issues
N umb er 7 ( G eneral S erial N o 308) July, 2009
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述评
何 强, 吕光明
(中央财经大学 统计学院, 北京 100081)
收稿日期: 2009 05 10 基金项目: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 ( 06 JZD 0020 ) ; 中央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 07 Y 013) 作者简介: 何 强 ( 1981- ) , 男, 河南郸城人, 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 面的研究。 E m ai:l heq iang_1122@
3 可持续经济福利指数 ( ISEW ) 可持续经济 福利指 数 ( Index of Susta inable Econom ic W elfare, 简 称 ISEW ) 最早由 H Daly 和 J Cobb ( 1989) 开发。它基于 GNP, 以私人 消费支出为起 点, 然后从 18 个方 面进行调 整, 以使其能更好地反映可持 续经济福利的 概念内
定福利只是消费的函数, 那么最终消费这项就可 以看做当前福利, 后两项可以作为未来 # 或有 ∃ 福利的替代指标, 所以 GDP 就自然可以被近似 地看做一个福利指标。
进入到 20世纪 50年代以后, 人们逐渐注意 到影响福利的因素不仅仅是经济因素, 其他非市 场性因素 ( 比 如收入 分配、环境、不付酬 的家 务劳动 等 ) 也 都对 福利 有着 重要 影 响。而 且, 在 GDP 中一些用于应对自然灾害、污染等造成 的支出, 反倒意味着福利的下降。于是很多学者 开始对这些总量指标进行各种各样的调整, 或者
4 真实发展指标 ( GP I) 1995年, 著名的 非营利组 织 ∀ ∀ ∀ 重定 义发 展 ( Rede fin ing P rog ress) 在 ISEW 基础上开发出 真实发展指标 ( Genu ine P rog ress Ind icato r, 简称 GP I) 。与 ISEW 一样, GP I以私人消费支出作为 起点, 然后从收入不均等、社会环境成本和非市 场生产等方面进 行调整。不过, 与 ISEW 相比, GP I中添加了志愿活动、原始森林资源损耗和闲 暇指标。 GP I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C lifford Cobb特 别指出, 编制 GP I账户重要的目的之一是从短期 账户的波动中提取一个显著的长期变化趋势, 用 以考察可持续发展状况。 由于 GPI和 ISEW 在指标构造上 非常接近, 很多文献 都把两者放在一 起进行评论, 所以对 ISEW 在方法构造 上的很 多批评 都适 用于 GP I, 只是在批评的内容上有些换成了 GP I中特有的组 成部分。比如, 在批评 GP I指标选择武断性上, L awn ( 2005) 认为尽管 GP I考虑了闲暇的成本, 但没有考虑这种成本是否已经反映在住户和工人 的行为决策之中。此外, GP I也没有对那些影响 福利的因素给出客观解释。不过, 由于 GP I在核 算方向上相对比较契合经济福利的内涵, 其测度 方法也比 MEW 等指标有更强的实践性, 所以目 前很多国家都编制了 GP I账户, 且其影响力有不 断壮大之势。 二、基于生活质量 和社会发 展的指数 测度 方法 这类方法摈弃货币这种统一测度单位, 主要 使用综合指数指标来描述生活质量状况和社会发
育支出、城市生 活中不愉 快之处 ( 如堵车、污 染 ) 等项, 再加 上耐用品资本服 务、闲暇、非 市场活动 ( 如志愿服务 ) 、政府消费和政府资本 服务等项, 最终得到的结果就是 MEW。不难看 出, 它集中于测度经济意义上的福利。
学术界对 MEW 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具体的加 项或减项方面。有些学者认为, 由于所有政府服 务都只能被 认为是中间产 品, 所以政府 服务在 M EW 中不应做加项处理, 而应做减项处理。有 些学者认为, 只能将直接提供给消费者或那些增 加了资本存量的服务计入 MEW [ 6] 。MEW 认为, 预防性支出只是投入, 而不是产出, 对住户经济 福利没有直接影响, 即使在某些时候确实也能改 善福利, 但那也只 是间接的, 所 以应当作 为减 项。但 Abe T arasofsky ( 1998 ) 认为, 一 个地区 预防支出越多, 战争风险的可能越小, 这对福利 显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且国家安全不仅提供保 护经济制度所带来的福利, 更重要的是会带来其 他社会急需之物, 所以应将其处理为加项。而 且, M EW 没有能够把住户部门中与政府预防性 支出类似的支出排除在外, 比如在防盗系统、保 镖等方面的支出。此外, 也有学者认为像闲暇、 环境这类因素是不能进行价值测度的。
存在一定差异, 但彼此之间并 没有绝 对的优 劣之分, 也 不能完 全相互 替代。从 核算意 义看, 福 利测度方法仍然有较大的完 善空间。
关键词: 福利; 测度; 核算 中图分类号: F222 文献 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176X ( 2009) 07 0031 06
尽管人类社会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对提 高福利水平的追求, 但学术界从正式意义上对福 利测度的规范研究最早只能追溯到 1929 年。 80 年来, 福利测度方面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这其 中包括了 Jam es T ob in和 D anie l Kahnem an等多位 诺贝尔经 济学奖 得主 的重要 工作, 也 包括 An drew Sharpe[ 1 ] 、 N ick D onovan et al [ 2] 和 Stefan Berghe im[ 3] 等分别从福利研究组织、福利及社会 发展进程指标、 GDP 扩展 等角度进行的 相关研 究。与它们不同的是, 本文在充分吸纳最新研究 成果的基础上, 着重从测度方法论角度进行系统 的评述, 并将其分成三大类加以展开。
福利测度方法的研究 述评
33
展过程。它包括以下六类代表性 指数 ( 以开发 时间为序 )。
1 加权的社会发展指数 ( W ISP ) 加权的社会发展指数 (W eighted Index o f So cia l Progress, 简称 W ISP ) 的早期形式是社会发 展指数 ( Index of Social P rogress) , 它由宾 夕法 尼亚大学的 R ichard Estes于 1974 年提出。社会 发展指数由 46个社会经济指标综合而成, 这些 指标可以分成 10组: 教育、健康状况、妇女地 位、预防性 努力、经济、人口、地理、政治 参 与、文化多样性和福利努力。由于这些指标间的 权重分布通过二阶段最大 方差因子分析 法来确 定, 所以, 后来就依此将其改名为现在的 W ISP。 W ISP的构造目的有二: 一是观测 # 适度社 会供给 ∃ 能力的变化; 二是测度区域在 满足个 体基本社会需求和物质需求的进展。然而, 由于 该指数使用了太多不同类型的指标, 致使指数测 度的整体意义不明确, 降低了其实践意义和决策 作用, 也加大了指标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困难。 2 物质生活质量指数 ( PQL I) 和人类发展 指数 ( HD I) 1979年, 经济历史学家 M orris D M 提出 物质生活质 量指 数 ( Physical Quality o f L ife In dex, 简称 PQL I) 。 PQL I是经济产出、预期寿命 和教育水平三个指标的算术平均数, 是现在比较 著名的人类发展 指数 ( HD I) 的前身。自 1990 年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开始采纳诺贝尔经济学 奖获得者阿马蒂亚 % 森 ( Am artya Sen) # 以人为 本 ∃ 的观点, 在其发 表的 人类 发展报告 ! 用 一个综合指标 ∀ ∀ ∀ 人类发展指数 ( H DI) 反映人 类生活质量。该指数由如下三个指标复合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