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老上海新上海相关的戏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上海新上海的戏剧

“戏剧”这个词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吧,在我们的生活中,戏剧与我们息息相关,不论是老一辈喜欢看的中国传统戏剧还是,西方的话剧,歌剧等等都属于戏剧的一种,虽然随着新型的电视剧,电影,动漫等强势冲击,让戏剧丢掉了属于它的半壁江山,但是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戏剧文化还是被很多年轻人所接受成为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一名上海人或是定居于上海的五湖四海的人,我们因该对我们自己的戏剧做一定的了解,这这是当之无愧的上海文化的一部分

上海传统戏剧之沪剧

沪剧,顾名思义就是兴起于上海的剧种。初名花鼓戏,田头山歌,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形成上海滩簧(当地称“本滩”)后来,又发展成同场戏戏班被称为支锥班,班中的男角称上手,女角称下手,以一生一旦居多,也有一丑一旦,乃至两个旦角的。早期戏班主要在乡间流动演出,后来又在上海的茶楼、街头演出。剧目大都以农村生活为题材,演员的装束都是清代的农村服饰,这些剧目后来被称为清装戏。辛亥革命前后,本滩进入上海各游艺场演出,初期仍以坐唱为主,没有化装。随着班社的增多,规模也扩大到十人左右。20年代,本滩受到文明戏的影响,采用了幕表制,并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30年代初,出现了大量取材于时事新闻和电影故事,表现城市生活的剧目,因剧中人物着西装,旗袍登场,被称为“西装

旗袍戏”.30年代初,申曲歌剧公会成立,1934年改组为申曲歌剧研究会。到1938年,申曲团体增加到三十个左右,例如文月社、新雅社、施家班等。1941年,成立了上海沪剧社,开始把申曲改称沪剧。这一时期的申曲受话剧和电影的影响很大,上海沪剧社上演的第一个剧目就是改编好莱坞电影《魂断蓝桥》。此后,沪剧上演了许多根据名著、话剧或电影等改编的剧目。40年代以后,沪剧在话剧和电影的影响下,建立了编导制度,表演上注意刻画人物性格,探寻唱、做、白的有机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沪剧进入改革发展的新时期。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文革后,沪剧逐渐得到复苏,著名沪剧艺术家重返舞台,焕发了艺术青春。1982年在上海沪剧院的基础上成立了上海沪剧团

上海传统戏剧之越剧

虽然越剧不是上海市本地特有剧种,但英文:Shanghai Opera是指越剧所以,在此我也介绍一下越剧,越剧前身是浙江嵊县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开始演变为在农村草台演出的戏曲形式,曾称小歌班、的笃班、绍兴文戏等。艺人初始基本上是半农半艺的男性农民,故称男班。中华民国14年(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次以“越剧”称之。国6年5月13日,小歌班初次进入上海,在十六铺“新化园”演出,因艺术上粗糙简陋,观众寥寥。艺人们在学习绍兴大班和京剧的表演技巧后,艺术上有所提高,民国8年小歌班始在上海立足。民国12年7月,嵊县籍商人王金水请男班艺人金荣水回乡办起第一个

女班,招收13岁以下的女孩二十余人。民国17年1月起,女班来沪,民国30年下半年增至36个。女子越剧的所有著名演员几乎都荟萃于上海。报纸评论称“上海的女子越剧风靡一时,到近来竟有凌驾一切之势”。而男班由于演员后继无人,最终被女班取代。民国31年10月越剧改革,首先是编演新剧目,建立剧本制,废除幕表制。1949年5月上海解放。1950年4月12日成立了上海第一个国家剧团——华东越剧实验剧团.50,60年代前期是越剧的黄金时期,创造出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艺术精品,如《梁山伯与祝英台》《西厢记》《红楼梦》《祥林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