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国家需要许多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能力是人们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全社会的责任。
江泽民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关爱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
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世界,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爱能培养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相互尊重、相互激励,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
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愿意学,而且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这是创造精神、创新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
我把爱学生放在了首位。
我们奉行陶行知“同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献身精神,学习他的“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负责学困生,问寒问暖,问学习,为生活,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
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获得快乐,并且学会欣赏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以肯定和帮助赋予他们的思想的自由,情感的自由,创造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任翱翔的蓝天。
在爱的教育中,积极培养学生爱的情感,用爱的情感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实施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1、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深入工厂、农村去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适应向大自然的能力,让学生开阔眼界,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放射思维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求异思维,鼓励学生遇到问题深入思考,打破常规,力求从其它角度解决;启迪学生逆向思维。
3、关注社会生活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吸取多方面的知识,获得思想和精神的生华。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习惯,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观念的转变至关重要。
学校是教学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索的中心,学校对课程、教学、教师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参与权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成为学校的重大使命。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
关注学生的发展,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更关注学生如何掌握和获得的发展,同时,还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的形成。
用不同的标准和不同的教育方法,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
“多几把尺子,就多一批人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能找到教好他的方法”。
教师的责任是去寻找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方法,因材施教,让学生从不同层次、角度获得成功。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我们要采取集体活动、安排同桌讨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
四、健全学生人格特征,保证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要精心设计和创造有趣的问题情景,拟人化的动物插图,学生实际生活的场景。
教师要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使学生与教材发生情感共鸣,使学生的兴趣、情感始终处于高涨的状态。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成功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自信,一个自信力很强的人,很难有什么困难和挫折能阻止他前进。
为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要求学生遇到事情多思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放意识和勤勉精神,要求学生立足于现实,敢于克服困难积极进取。
积极向上的精神、坚强的毅力、强烈的自信力、健康的人格,是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保障。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人类社会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是时代赋予社会的责任。
为了培养和造就适合时代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教师要顺应时代的潮流,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社会造就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