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三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注意观
• 框架理论是描写句法结构的另一种尝试。 因涉及认知主体在组织信息时注意力的分 配问题,Unger-er和Schmid把它称为认知语 言学的“注意路向”。 • 被纳入该路向的代表有Fillmore、Marvin Minsky、Roger Schank和Robert Abelson • Fillmore认为框架是“认知结构”,是“作为 词语概念的先决条件的知识”。和框架概 念紧密联系的是视角(perspective)。如在[ 商业事件]框架中,所涉及的基本方面有买方 、卖方、货物、货币等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颇新分支,它脱胎 自认知心理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 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 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心理学、 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仍很火热的生 成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 从基本上都必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 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知识的根本。
• 范畴的内部结构遵循
家族相似性原则
是一组AB,BC,CD,DE形式 出现的事物,即每一物体有 至少一个或几个属性与其它 事物相同,但没有或很少属 性是所有事物共有的。
• 范畴的典型成员和范畴的其它成员所共有的属性 最多,而和邻近范畴的成员共有的属性最少; • 一个范畴的典型成员和另一范畴的典型成员差别 最大; • 范畴边缘成员和范畴内的其它成员只有几个共有 属性,却可能有几个属性是和其它范畴成员共有的 • 范畴的内部结构和边缘是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的。
三观的一致性
• 从逻辑上讲,经验、注意和突显在本质上是一 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整体。 • 首先,经验的内容中有注意和突显的构成要素 • 其次,突显和注意是以经验为基础的。 • 再次,注意里面有突显的成分,突显里面有注意 的因素,两者是辩证统一的。
• (注:注意和突显涉及客观突显与主观突显、信息 组织者和信息解读者两组概念。注意和突显包含描 述对象、认知主体或信息组织者和信息解读者三个 构成要素。)
实验和访谈可了解对象在使用 和理解词语时非客观的、经验 性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以期对 词语意义的研究提供更自然、 更丰富的内容
经验观的实验和访谈内容主要集中在 范畴问题上。 焦点是范畴化过程的规律、范畴成员 之间的地位、范畴的结构特点等 认知语言学认为:
• 范畴是以人脑的认知能力为基础的,不是对世界 现象的任意切分; • 范畴是以类典型为参照点组织起来的;范畴的边 缘具有模糊性, • 范畴与范畴之间是逐渐过渡的; • 范畴成员的典型性是从类典型向边缘逐渐递减 的
国内: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 研究所教授,是少数专长于认知 语言学的华人。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 系暨中研院院士,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少数专长 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2.隐喻系统 1原型范畴理论(The Theory of Prototypes)
认知语言学的三个研究路向:经验观、 突显观、注意观 1)经验观认为,语言使用者对事物的描 写不局限于客观的描写,还会对它们 的意义提供更丰富、更自然的描写, 也包括隐喻。 2)突显观认为,语言结构中信息的选择 与安排是由信息的突出程度决定的。 3)注意观认为,我们用语言所表达的实 际上只反映了事件中引起我们注意的 那些部分
我们可以分别从这四个方面出发来组织话语信息。
(1) David bought an old shirt from John for ten pounds. (2) John sold an old shirt to David for ten pounds. (3) John charged David ten pounds for an old shirt. (4) David paid ten pounds to John for an old shirt. (5) David spent ten pounds on the old shirt. (6) The old shirt cost David ten pounds.
1)下位范畴是对基本层次范畴的细分 2)下位范畴的大多数属性和基本层次 范畴的属性相同,其区别性属性占的 比例很小。 3)下位范畴属性的功能是为了使该范 畴具体化以和其它范畴相区别。 4)在语言表达上,下位范畴一般由复合 词或词组表示。
(二)突显观
• 突显观主要讨论图形/背景分 离理论(figure/ground segregation theory)在语言 研究中的应用。 • 这种应用主要表现在介词词 义的分析和句法结构的分析 两个方面
• 认知语言学有以下三大分支: • 1. 认知语意学:包括了构词法及 语意分析 • 2. 认知文法:透过对现存语言的 分析及了解其背后产生的环境及习 惯、隐喻等,归纳出来的文法规则 ,而不是透过数学的生成方程来产 生的文法规则 • 3. 认知语音学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 认知语言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 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活动中的 必须认知能力。 马克•詹森 (Mark Johnson)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 认知文法的提倡者 Gilles Fauconnier、Charles J. Fillmore、William Croft、Michael Tomasello
图形/背景分离是丹麦心理学家Rubin在19世 纪前提出的,格式塔完形心理学家借鉴用以 更复杂的知觉组织框架。 图形有形状、结构、连续性等特殊的属性并 通常具有完形特征的物体,小 处于背景前面。 的物体,或运动着的物体用作 图形。如在“The book is on 背景没有形状,无结构,具有均质性(uniform), the table”一句中,book是图 形,因为book遵循了完形原则 处于图形后面。图形在感知上比背景更突 中的闭合原则(书的轮廓是闭 出,更容易被感知和记住。 合的),连续原则(书是一个没 有缺口的整体); 图形/背景的区分要遵循突显原则 图形的确定要遵循普雷格郎茨原则(the principle of Pragnanz)
经验观认为,语言的研究不应是制定逻 辑规则和提出客观定义,而是要走实验 、访谈和研究日常语言这种更现实和 经验性的路子。 认知过程和认知方式是抽象的,但在日 常语言中留下了痕迹。我们可以将反 映认知过程和方式的信息从语言中分 离出来,然后用获得的信息解释语言现 象。为此,认知语言学家透过语言的表 面逻辑研究修辞语言,主要是概念隐喻 和转喻。
基本范畴特点
1)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文化突显性,也 被较早命名和被儿童较早习得。 2)在感知上,基本层次范畴具有完形 特点,能形成反映整个类别而区别于 其他类别的心理意象。 3)基本层次范畴和类典型范畴具有 共生性。基本层次范畴具有完形感 知,即范畴成员具有相同的形状,其 成员就很容易成为典型成员。
• 1)上位范畴具有寄生性。 • 2)上位范畴成员之间的家族相似性最明显 • 3)儿童只有在掌握了基本层次范畴之后才 学习上位范畴。 • 4)在语言表达层面,上位范畴的音节较多。5 )上位范畴具有将许多范畴归在一类的聚拢 功能(collecting function)。 • 例如toy范畴可以将car、bus、bike、motor bike归为一类,因为toy突出了used to play with这一属性;
• 如dog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是哈巴狗 、狼狗等。 • 但这里的语境指的是词语在人脑中所 )。 唤起的心理概念以及概念之间相互作 用的认知表征。 • 认知范畴依靠的不仅仅是它所在的语 境,而是和它有联系的整个语境网络 即“认知模式”(cognitive model)
范畴分为 • 基本层次范畴 • 上位范畴 • 下位范畴 • 这三个层级之间遵循类属涵盖原则 (principle of class inclusion),即上位 范畴涵盖基本层次范畴的所有成员, 而基本层次涵盖下位范畴的所有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