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细胞治疗癌症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细胞治疗癌症进展
309肿瘤医院专家指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最有效的引发原发免疫应答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肿瘤患者的DC具有数量和功能缺陷。正常功能DC•体外培养成功,使其用于临床肿瘤免疫治疗具有可能性,初步的临床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一定效果。
树突状细胞是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在发动原发免疫应答中起关健作用。目前对DC 的了解,尤其是在抗肿瘤免疫等方面的作用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DC包括:朗罕氏细胞、间质树突细胞、并指状树突细胞、隐蔽细胞等,它们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各个组织器官。人DC缺乏B细胞、T细胞、NK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的特异标志,表达其相对特异性抗原有:CMRF-•44、CMRF-56、CD83等及大量表达MHCI和II 类分子、共刺激分子B7- 1、B7-2、CD40及粘附分子:CD11a、CD11b、CD11c、ICAM-1、ICAM-2、ICAM-3、LFA-3等。
一、309肿瘤医院专家介绍,树突状细胞功能
现在普遍认为DC是激发B和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的重要的高效专职抗原
提呈细胞。DC能活跃地摄取一系列不同的抗原物质,并进行加工和装载到MHCI和II 类分子上。未成熟DC具有很强的内吞能力,这一特性随其成熟而丧失。其摄取抗原的机制有:第一,通过固有巨吞饮作用,•摄取大量液体,然后将大分子溶质加以浓集。第二,通过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如DC•表达FcγR和甘露糖受体,能分别有效地内吞IgG免疫复合物和甘露糖化抗原。吞噬作用,是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的第三机制。最近的研究表明,体外培养的单核细胞来源的DC能吞噬凋亡小体,但不能摄取坏死物质。
树突状细胞摄取抗原之后,发生成熟,失去内吞能力。但成熟DC具有高效T细胞(包括纯真T细胞)刺激能力。其高效T细胞刺激能力与以下因素有关:特异性高水平表达C-C趋化因子DC-CK1,吸引纯真T细胞;低水平唾液酸,降低了排斥力,使得其易与T细胞簇集;大量的粘附分子,使得其易与TCR配接;高水平的共刺激分子,降低了活化阈值,使得激活T细胞变得更加容易。
树突状细胞能产生IL-12,后者为产生Th-1免疫应答的关键因子。但是,Th细胞应答的性质,不由DC的内在特性决定,而主要受到抗原的生物学活性和/或者微环境因素的影响。外源性IFN-γ促进Th-1细胞应答的发生,而IL-10,PGE2等降低IL-12的水平,促进Th-2细胞应答。
二、309肿瘤医院专家介绍,树突状细胞培养
由于DC在血液中含量稀少,使得其直接从血液中分离受到限制。因此,一些研究小组探索了用细胞因子在体外陪养DC的方法。
Sallusto和Ianzavecchia描述了用GM-CSF,GM-CSF+TNF-α或者
GM-CSF+IL-4培养DC的方法。其中用GM-CSF+IL-4培养的细胞,被证明是刺激能力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
TNF-α培养中的重要性是其抑制粒细胞成熟。另外,TNF-α促进DC成熟,失去加工抗原能力,但活跃地刺激纯真淋巴细胞。IL-4抑制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产生,保持DC于未成熟状态,加工外来抗原的能力很强。IL-13的性质和IL-4相似。Romani 等描述了从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恢复期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大量DC的方法。在这种条件下,获得的造血前体细胞要比稳定状态下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要多。这些细胞,用GM-CSF+IL-4培养,能够产生具有典型表型和功能的DC。Caux等用人脐带血CD34+造血前体细胞,加GM-CSF+TNF-α培养后,5-7天,出现了两类DC前体。第一类:为CD1a+CD14-,成熟为具有表皮郎罕氏细胞的DC,表达Birbeck颗粒,Lag抗原,E-cadherin。第二类,为CD14+CD1a-,成熟为CD1a+DC,具有典型DC的形态和表型以及刺激MLR能力,但是缺乏Birbeck颗粒,Lag抗原。这表明树突状细胞即可由CD34+细胞也可由CD14+单核细胞培养得到。对DC成熟感兴趣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其他细胞因子或物质对DC产生和功能的影响。在人类,添加干细胞因子(kit配体)或flt-3配体到GM-CSF+TNF-α养的脐血CD34+造血前体细胞以后,增加了DC的产量。关于在采集骨髓培养DC之前,体内注射细胞因子的效果研究:最近发现给小鼠体内注射flt-3配体能显著地增加DC的产量。此外,亦有研究表明KRN7000是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剂,通过激活树突状细胞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三、309肿瘤医院专家介绍,树突状细胞用于肿瘤免疫的原因
•肿瘤介导的免疫抑制研究逐渐开始阐明了宿主不能对肿瘤产生有效免疫应答的原因。例如,在动物模型,Huang等发现骨髓来源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相当于DC)是宿主诱导有效的免疫反应的关键。他们的结论表明,肿瘤本身,由于是非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不足以激发免疫系统对肿瘤抗原发生应答,理想地,这些抗原应当由DC提呈。
另一方面,一系列研究表明:与正常组织相比,浸润到肿瘤的DC数目要少,如,肺癌、喉癌、鼻咽癌等。最近的报导表明,与正常供体DC相比,从肿瘤分离得到的DC亦具有功能损伤,缺乏抗原提呈功能,大多数不表达B7,导致免疫耐受。
这些研究发现,可以总结如下:1.树突状细胞是引发对肿瘤抗原的强免疫应答的关键。2.肿瘤宿主体内肿瘤浸润DC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由于从肿瘤宿主获取的单个核细胞培养的DC与正常供体培养的DC功能相同。因此,用载有肿瘤抗原的体外培养的自体DC进行免疫以引发肿瘤宿主体内的强免疫应答是一个有希望的策略。
四、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临床前期研究
Hsu等首次用树突状细胞对人类肿瘤进行免疫治疗。四个低度恶性滤泡型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先化疗,通过白细胞去除和低密度离心,纯化病人外周血,得到自体DC。将出现在每个病人淋巴瘤中的单克隆表面免疫球蛋白(独特型蛋白)致敏DC。同样,将由T细胞识别的免疫原性蛋白KLH致敏DC。在1,29,57,150天静脉注射致敏DC。每次注射致敏DC以后,在第14天,皮下注射独特型蛋白和KLH,以加强注射DC后诱导的初发免疫应答。所有病人均产生了抗肿瘤细胞免疫应答。一例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一例部分消退,另一例临床症状完全消除。
Salgaller等载有MHLA-A0201特异性前列腺特异膜抗原(PSMA)的自体DC,治疗激素耐药前列腺癌患者,未见到明显的毒性作用,并增加了细胞免疫应答,降低了PSA水平,在某些患者,还产生了部分临床效果。
五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