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对联专题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对联专题复习
高考对联专题复习
关于对偶的法则
律诗(又称近体诗)的中间两联需使用对仗,俗称对联,语法中称对偶句。
对偶句常被用到词、曲中。
对联在今日已发展成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雅称楹联。
它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的生产、生活中。
应用对偶句这一特定句型,施展才华,达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
它的语法规则(建议命名为《王力定律》)是:
一、句型性质:
句型相同的句子可以造对偶句。
如:旧国云山在,新年风景馀。
(李颀《送人归》)句型不同的句子也可以造对偶句。
如:江流横万里,天柱插三峰。
(桂林南溪山刘仙岩古联—石刻)
(下联是倒置句:三峰像天柱似插入云霄)
高山耕棘石,昃路响牛铃。
(胡自立自勉联)
(上联是省略句:在高山之上耕于棘石之间)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苏轼《有美堂暴雨》)
(上联是兼语式,下联是连动式)
两句单句可以造对偶句。
如:绿林行客少,赤壁住人稀。
(刘长卿《送和州》)
一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如:犹悲堕汨碣,尚想卧龙图。
(陈子昂《岘山怀古》)
二句复句可以造对偶句。
如:云影遥临盖,花气近熏衣。
(陈子良《游侠篇》)
甚至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
如: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白居易《客中守岁》)(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十字句)
此联为流水对。
二、对偶句的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规律:
对联的上下联的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有对应一致的,并且占绝大多数。
如:
欲归—鸟乱,未去—小童催。
(杜甫《晚晴》)
也有,上下联的语音节奏与语义节奏不同的。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
(王维《酬比部》)
对联的语音节奏是固有的,是由平仄相间决定。
以五言为例,节奏是2 —2 —
1的。
但语义节奏是多变的。
一副对联的语义节奏可以和语音节奏相同,也可以不同。
如:
花密—藏—难见,枝高—听—新。
(杜甫《百舌》)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杜甫《梅雨》)
色—因林—向背,行—逐地—高卑。
(李颀《篱笋》)
门—看五柳—识,年—算六身—知。
(王维《慕容承》)
云—薄—翠微寺,天—清—黄子坡。
(杜甫《重过何氏》)
玩雪—劳相访,看山—正独呤。
(刘长卿《酬张夏》)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
(王维《辋川闲居》)
寻觅诗章—在,思量岁月—惊。
(元稹《遣行》)
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
(杜甫《茅堂检校》)
一副对联仅是一个单句时,可以说是无语义节奏相对的对联。
如:
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
(白居易《客中守岁》)
节奏上的差异更能显示对联的艺术美和汉语的文字特点。
对联的艺术美是自然美,它包
孕有对称美,与其它文学形式相比,对称美的成分更多些,纯粹对称美是错误的、是唯心主义的。
三、词(词组)的对仗规则
语素(字)、词、词组(短语)、句子是语法单位。
在研究词和词组的对仗规则时,在理论上有区分语素、词和词组的必要。
利用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这一定义可以把词与语素、词组区别开来。
即词以独立运用这一性质区别于语素,以最小的这一性质区别于词组。
有时词与词组的界限不十分清楚。
语法学家建议用扩展法区分。
如过客中间可插进别的语言成分(即扩展)为过江之客而语义不变,是词组。
而大军中不可能插进别的语言成分,使意义不变,是词。
过客对大军就是词组与词相对。
(1),对联基本上要遵守相对词(词组)的词性相同原则,是名词的还要兼顾门、类划分标准,原则上词性是对仗规则的参照物。
(2)词(词组)可以与非词(词组)相对。
这时,只是词(词组)的组成单位相对,但要求其组成单位的语法性质相同,这叫做字面相对。
如: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词防与放眼的一个成分相对。
词眼与肠断的一个成分相对。
词量与肠断的一个成分相等。
(3)词也可以与词组相对。
如:
(明)顾宪成所撰的著名的东林书院联,就是词与词组相对,当然更不能认定为句式相同了。
录联语如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天下是一个词,复音节单纯词。
读书是词组(短语)。
过客北,大军居在西。
(储光羲《留别》)
过客是词组,大军是词。
(4)词组可以与非词组相对。
如: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赠柳亚子先生》)
牢骚太盛是词组,风物长宜无结构可言。
特别提醒:我们决不能认为在诗、联的句子中,相邻词之间一定存在语言结构关系。
(结构相同论者在给出的结构分析中就是这样认定的,这种认定,使人永远也读不懂古人的诗,更妨碍今人之创作。
)录王力先生一段话如下(胡自立对原文作了如下处理:补出被省略之词,句序作了倒置):
大漠(的)孤烟直不能认为与春浪(方生)棹声遂急同类。
秋虫(的)声不去不能认为与微风(徐播),(清)韵可听同类。
烟尘犯雪岭不能认为与江阁(久凭),嫌津柳(之碍目)同类。
巢由不见尧不能认为与勋业(尚赊),频看镜(以自惕)同类。
山月照弹琴不能认为与池水(静涵),(籍)观为政(之术)同类。
鸟影渡寒塘不能认为与泉声咽危石(是危石阻水泉声咽的倒置)同类。
以上六对句子,在作句型分析时要特别注意。
前面的句子是简单句,相邻词之间存在结构关系。
而后面的句子,是复杂句,相邻词之间无结构可言。
结构相同论往往忽视后者,这样一来诗、联的句子在他们眼中都变成了简单句。
(5)词(词组)的语法功能与其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并不总是一致的。
如:名词学问的组成成分学、问均是动词性的。
动词栽树,栽是动词性的,树是名词性的。
在作对仗时,大多数的情况是词(词组)互为对仗,它不但要求所用词(词组)的性质
相同,还要求其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相同并兼顾词性的活用。
古人只重视词(词组)的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形式,不大理会词(词组)的结构。
如:伏枕(病)古人只重视它是动+名式的名词,并不理会它是动宾结构。
悲笳古人只重视它是形+名式的名词,并不理会它是偏正结构。
伏枕对悲笳就是动宾结构对偏正结构。
这是一个句型相同造对偶句与句型不同造对偶句都适用的对仗标准。
(6)词性与词的结构类型无关,结构相同也只能是在词性相同的前题下才能相对。
如:缺德(形)、过年(动)、除夕(名)。
这三个词都是动宾结构。
但词性不同,不能对仗。
过年对除夕属词性失对。
信息对埋藏属词性失对。
(7)王力先生认为:古人在名词构词法上有下面词性活用规则。
如:青钱买野竹,白帻岸江皋。
(杜甫《北邻》)
野竹对江皋中,野是形容词,江是名词活用为形容词。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孤烟对落日中,孤是形容词,落是动词活用为形容词。
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
(杜甫《送何侍御》)
霜鬓对绣衣中,名词霜与动词绣都活用为形容词。
(8)同义词的使用不是合掌的判定标准。
虚词相对不算错,使用一对同义词也是可以的。
由于使用借代修辞格,一些原来不同义的词在对偶句中成了同义词也是常有的。
合掌是指联语的对偶意义相同。
合掌是因为对同一事物的描写面雷同造成的。
如:擒尽妖邪归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
(洪秀全《吟剑》)
对不同事物的描写如果选择的描写面相同,有可能形成正对(事异义同),正对也是要尽量被免的。
如:
国共和谈兄弟笑,宋胡聚会手足情。
国共与宋胡虽有差别,由于和谈与聚会属描写面相同,此联归于事异义同,正对为劣之范畴。
狭义、部分、异位合掌是错误理论,因为至今无人给出一个科学的定义,是一种偷换概念类的无定义概念。
独有英雄驱虎豺,更无豪杰怕熊罴。
(毛泽东《冬云》)
英雄与豪杰是同义词,但两联句义不同,认定为部分(狭义)合掌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美玉无瑕珍蕴色,昆山琢石喜逢缘。
(胡自立为某玉店撰联)
美玉与琢石是同义词,上、下联句义完全不同,认定为异位合掌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9)对联按名词的门类,掌握宽严,分为工对、邻对和宽对。
此项分类与句型无关。
楹联(包括春联、喜联、挽联)原则上需用工对(但也允许有突破)。
诗联在要求上低于楹联。
(10)句子的成分按下面的定义式(对担当句子成分的小句和结构也按此规定进行划分):
定语+中心语||状语+中心语+补语|定语+中心语
主谓述宾
中心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是修饰成分。
主语和谓语相对待,没有主语,也就没有谓语,反之亦然。
述语和宾语相对待,没有宾语也就没有述语;定语、状语、补语合称为附加语,附加语和中心语相对待,没有附加语,也就没有中心语。
此定义式,不能理解为诗、联的句子是一个个词连接起来的线性序列。
无论诗、联的句子还是散文的句子,词(词组)与词(词组)的连接是有层次的,对律诗和楹联的句子进行
语法分析可使用层次分析法。
使用现代语法的层次分析法分析诗、联时,要注意诗、联句型与散文句型的处别。
在指导思想上我们可借鉴语法学家研究古代汉语的指导思想:寻求古代汉语语法的大同或者说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我们设定的参照对象是现代汉语。
我们的目的是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比较中发掘并把握古代汉语的特点,从而学好古代汉语。
主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作对仗时,词性要求从严。
如: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上急湍。
(杜甫《小寒食》)
戏蝶、轻鸥是名词,都作主语中心语。
同词性相对。
但添新战骨,不返旧征魂《杜甫《东楼》》
战骨、征魂是名词,都作句子宾语中心语。
同词性相对。
谓语(或述语)中心语相对时,形容词可以与动词相对。
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杜甫《房兵曹》)
摘、呼同是动词,做句子谓语中心语。
同词性相对。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始新。
(杜甫《喜达行在》)
睹动词、新形谷词。
词性不同都作谓语中心语。
(11)词性对仗标准与句子成分之关系:
附加语与中心语相对时,词性要求相同。
否则视为词性不甚合。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韩愈《精卫填海》)
出句的句义是:口衔细山石。
对句的句义是:心里希望海波变得平静。
海波平是主谓结构(也有称小句的)做句子的宾语。
形容词平是小句的谓语,而形容词细是出句的定语,它们组成对仗,词性相同。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出句的句义是:常建清晨入古寺。
对句的句义是:初日照射着高山上的树林。
时间名词清晨是出句的(附加语)状语与对句的主语初日相对。
词性相同。
下面几例就不同了,因词性不同被视为词性不甚合者。
云嶂宽江左,春耕破瀼西。
(杜甫《卜居》)
动词破是对句的述语。
出句的述语宽是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动词。
意思是云嶂使江左变宽(这是一个兼语句)。
虽然宽活用为动词,仍被视为词性不甚合。
手自移蒲柳,家才足稻梁。
(杜甫《重过何氏》)
动词移是出句的述语。
家才足稻梁是家才有足够的稻梁。
的省略。
足是形容词做稻梁的定语。
动词与形容词相对被视为词性不甚合。
眼穿看落日,心死着寒衣。
(杜甫《喜达行在》)
落日是日落的倒置。
形容词寒是衣的修饰语。
动词落处在结构日落的谓语位置。
动词与形容词相对被视为词性不甚合。
(12)例外:
谁言断车骑?空忆盛衣冠(王维《故太子太师徐公挽歌》)
疑问代词谁(主语)与副词空(状语)的对仗视为合律。
附加语与附加语相对时词性要求可宽。
绵水细不见,峦江清可怜。
(苏轼《初发嘉州》)
不见是动词、可怜是形容词。
都挡当句子的补语。
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
(储光羲《官庄池》)
先后是形容词、去来是动词。
都是句子的定语。
****深更白,松竹远微青。
(杜甫《泊松滋》)(更是副词,微是形容词)
顾我老非题柱客,知君才是济川功。
(杜甫《陪李七》)(老是形容词,才是副词。
都在状语位置。
).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夫。
(杜甫《喜达行在》)(犹是副词,喜是动词。
都在状语位置。
)对联知识及考试
对联考查的十种变式
对联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在2004年高考语文试卷上闪亮登场,并获得了一致好评。
然而七套涉及对联的高考试卷如出一辙,都采用了给出上联要求对出下联的命题方式,这未免过于单一。
近一年来,历经各地高考命题专家的潜心摸索,对联考查题型出现了全新的变化。
现撮举十种变式,作一简述,以期能为广大考生的复习备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一、据事对句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提供一个背景事件,并根据背景事件提供上联,要求考生根据背景事件写出下联。
例1
杨利伟首航太空,圆了中国人的千年飞天梦。
某报举办了一个征联活动,上联是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请你围绕这一事件对出下联。
上联:英雄飞太空,国人兴奋下联:_____
参考示例佳音传神州,世界震惊梦想越环宇,神州沸腾功德圆天外,人间欢舞
二、诗文对句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将某一诗文名句作为上联,要求考生从指定的诗文篇目中找出一个既意蕴相通又对仗工整的句子来作对。
它具有考查考生的修辞能力和名句名篇识记的双重考查效能。
例2
杨振宁曾赞《国文》课本中一副酒馆的楹联为绝对,其上联为王维《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
请从李白的《将进酒》中遴选出一句作为下联。
答:_____
参考示例与尔同销万古愁
三、限定整合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将一副对联的上联或下联的结构打乱,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上联或下联的结构特点,重新整合被打乱的上联或下联,使整副对联对仗工整。
例3 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结构已被打乱,请调整其短语或短语内部的顺序,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下联内容: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绿树池边此间有舜日尧天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_____
参考示例: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四、自由整合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将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结构全部打乱,要求考生根据对联意蕴和修辞的要求,重新整合被打乱的上联和下联,使整副对联对仗工整。
例4下面的词句是清末某文学家为武侯祠撰写的对联的组成部分,请把它们整合成上下两联,并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六出七擒取西蜀定南蛮中军帐里点四十九盏明灯水面偏能用火攻收二川排八阵五
丈原前东和北拒
变金木土革爻卦一心只为酬三顾
上联:_____
下联:_____
参考示例上联:下联:
五、缘旨拟写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指定一个主旨,要求考生自主拟写出一副切合主旨的对联。
它既有主旨上的限制性,又有选材、结构上的开放性。
例5
请撰写一副励志(自勉)联,表明自己的做人原则或处世态度。
如刘禹锡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陶行知冷眼看天下,赤心报国家。
(提示:不要简单机械地模仿例联,可放开思维)
答:_____
参考示例择友须求三益,克己宜守四箴。
读书作文最忌心猿意马,为人处世力求问心无愧。
六、据事拟写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提供一个情境,要求考生根据情境特点,拟写出一副符合对象、身份、场合等情境特点的对联。
例6:根据下面的提示语,写对联。
春节要到了,还在戍守边防的战士小强写信回来请你帮他家写副对联,你作为小强的好友自然欣然答应。
思考了一下,你就写下了一副对联。
答:_____
参考示例常备不懈苦练过硬本领,紧握钢枪守卫大好河山。
保家卫国全民有责,当兵服役满院增光。
七、字词修改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提供一副在个别字词上不符合对仗要求的对联,要求考生对其作出修改。
例7:下面一副对联有一点毛病,请按要求改正。
一位高三的同学为街道电视室写了一副对联:收四海风云,居斗室尽知天下事;看百朝世态,坐片时通晓古今情。
总体不错,但细细推敲,应将上联的天下改为。
参考示例:中外(与古今相对,都由反义词素构成)
八、词序修改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提供一副对仗不工整的对联,要求考生通过调整词语顺序的办法对其作出修改。
例8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得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
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修改后的对联:_____
参考示例: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
九、内容概括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提供一段背景材料,要求考生用一副对联对其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它具有考查考生压缩语段能力和修辞能力的双重考查效能。
例9:下面是一则新闻,读后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其主要内容。
法新社雅典8月27日电在8月27日进行的男子110米跨栏决赛中,中国的刘翔旋风般赢得了胜利,从而重新划定了男子短跑赛场的势力范围。
刘翔,这个21岁的上海大学生,成为第一个登上男子110米跨栏****台的中国人,并因此被载入史册。
决赛中,自始至终一路领先的刘翔使对手落下了2米多,这种差距在奥运水平的此类比赛中是少见的。
历史上,田径赛场上的短跑项目——100米、110米和200米——始终是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的势力范围。
但在今天的110米栏决赛中,刘翔既战胜了非洲裔选手特拉梅尔(美国籍),又击败了非洲——加勒比裔选手加西亚(古巴籍),从而打破了他们对短跑项目的垄断,让中国人乃至亚洲人在这一向来被非洲裔和非洲——加勒比裔选手视为私有领地的项目中占得了一席之地。
作为所有中国人和亚洲人的骄傲,刘翔目前已把目光投向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他想在自己的家门口卫冕成功。
从目前的情况看,他似乎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答:_____
参考示例刘翔超越非洲选手,短跑刮起中国旋风。
刘翔打破跨栏垄断,奥运划定短跑格局。
十、鉴赏分析式
这种题型的设题模式是,提供一副对联,要求考生对其对错、高下、妙拙作出一定的分析和鉴赏。
它具有考查考生修辞能力和赏析能力的双重考查效能。
例10 下面是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给出的对联,对此,很多网友提出了不同意见,请参照意见,回答下面的问题。
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
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
网友点评:山东人恭维了山西的关公一下,山西人又吹捧了山东的泰山一回。
此联总体比较工整,下联中泰山观日和壶口飞瀑,一天一地,没错。
不过壶口烟这种说法生硬,改为壶口瀑如何?
请运用对联知识,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
答:_____
请你点评一下春节联欢晚会的另一副对联。
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
江苏下联:登虎丘塔,观天下园林
答:_____
参考示例
不可,不符合同句平仄相间,对句平仄相反的原则。
烟应是平声,因为义是仄声,如果改为瀑那就成了仄对仄了。
可从词性、结构、平仄等对仗要求和意蕴方面进行点评,能将某一点答到位即可:从词性看,上联中的饮品和下联中的登观均为动词;上联中的龙井茶江南丝竹和下联中的虎丘塔天下园林均为名词;从结构上看,上联中的饮龙井茶和下联中的登虎丘塔均为动宾结构,上联中的品江南丝竹和下联中的观天下园林均为动宾结构,龙井茶和虎丘塔"均为偏正式专有名词,江南丝竹和天下园林均为偏正式名词短语;从平仄上看,上联为仄平仄平,仄平平平平,下联为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整体上符合同句平仄相间,对句平仄相反的原则,但江南丝竹和天下园林。
【跟踪训练】
1.有人曾见过一副美国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鲁迅的挽联。
但由于其记忆
模糊,上联有两字缺漏,请你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
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2.填写缺字联
活到老,学到老,老不服老;
画亦精,字亦精,_____。
3.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
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4.下面的上联已经被打乱,请根据下联适当整理。
上联:苟有恒,何必要三更才入睡,五更就忙着起床;
下联: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上联改为:_____,_____。
5.下面的上联已经被打乱,请根据下联适当整理。
上联:井冈山,青山此起彼伏,峻岭绵延不断;
下联:鄱阳湖,绿水荡漾,碧波粼粼。
修改后上联为:_____,_____,_____。
6.知县郑板桥于大年三十走出县衙,到大街小巷了解民情,无意中看到了一家大门上贴着一幅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他停下脚步,皱了皱眉头,问身边的两个衙役是什么意思,衙役想了半天也回答不出来。
请问这副对联是什么意思?如用一成语写出横联。
横联应是。
7.教师节到了,沐浴着深深师恩的你一定有很多话要对老师说,请你拟一副对联唱出心中对老师最美的赞歌。
对联:_____
8.请你从勤学立志等词语中任选取一个作为话题,撰写一副对联。
对联:_____
【参考答案】
1.呐喊2.精益求精3.
盘中餐粒粒皆辛苦4.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
5.井冈山,青山起伏,峻岭绵绵
6.缺衣少食(对联反映了当时的民情)
7.师生互爱同渡学海求知识;教学相长共进智宫取宝藏
8.勤学——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立志——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