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色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色数

教学安排的说明

章节题目:补充:对偶图;§9.1 独立集;§9.2 顶点着色;§9.3边着色;§4.4 色多项式;补充:List着色

学时分配:对偶图0.5课时

§9.1 独立集;0.5课时

§9.2 顶点着色;2课时

§9.3 边着色;1课时

§4.4 色多项式;0.5课时

补充:List着色0.5课时

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四色定理的历史及色数问题的有关理论,会正确表述关于色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独立集、顶点着色、边着色、色数色多项式等),理解色数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其它:由于增加了部分内容、例题和练习,因此授课内容与教材不完全一致。

课堂教学方案

课程名称:补充:对偶图;§9.1 独立集;§9.2 顶点着色

授课时数:3学时

授课类型:理论课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四色定理的历史及色数问题的有关理论,会正确表述关于色数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独立集、顶点着色等)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为图的对偶图、顶点着色、边着色的概念及相关的结论;图的色数的求法,难点为对偶图的定义

教学内容:

引例:四色问题

平面图的着色问题,最早起源于地图的着色。1852年,英国青年盖思瑞(Guthrie)提出了地图着色问题:在一张地图中,给地图的各地域着色,要使邻接的地域具有不同的颜色,至少需要多少种颜色?邻接是指它们有一段公共边界。他提出用四种颜色可以对地图着色的猜想(以下简称四色猜想),但他未能加以证明。1879年肯普(Kempe)给出了这个猜想的第一个证明,但到1890年希伍德(Hewood)发现肯普证明是有错误的,然而他指出了肯普的方法虽不能证明地图着色用四种颜色就够了,但却可以证明用五种颜色就够了,即五色定理成立。此后四色猜想一直成为图论中的难题。许多人试图证明猜想都没有成功。直到1976年这个貌似简单但却极为困难的问题才由美国数学家阿佩尔(K.Appel)和哈肯(W.Haken)利用计算机进行了证明,他们的方法是对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形进行逻辑分类和穷举,这种异常繁冗的工作,只靠人用手工进行是根本无法胜任的。在分析了近2000种图形和100万种情况,花费了1200个机时,进行了100多亿个逻辑判断,从此四色猜想就被人们称之为四色定理。

但是,不依靠计算机而直接给出四色定理的证明,仍然是数学界的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于是,这给后人留下了一个著名的难题——四色问题,它至今未得到证实或否定。

当把着一种颜色的区域看作点,有公共边的区域看作邻接的点时,地图着色问题很明显可以用展布在平面上的图的面着色来刻划。为了便于讨论,引进对偶图这个概念,从而把平面图的面着色问题转换为相应的顶点着色问题。因此,四色问题可以归结为证明:对任意平面图一定可以用四种颜色,对其顶点进行着色,使得邻接顶点都有不同颜色。同时可看出,着相同颜色的点一定两两不邻接,于是引进独立集这个概念。

预备知识:对偶图

定义 对连通平面图G 实施下列步骤所得到的图G*称为G 的对偶图(dual of graph ):

(1)在G 的每一个面i f 的内部任取一点*i v 作为G*的顶点。

(2)若G 中面i f 与j f 有公共边界,那么过边界的每一边k e 作关联*i v 与*j v 的一条边*k e 。*k e 与G*的其它边不相交。

(3)当k e 为面i f 的边界而非i f 与其它面的公共边界时,作*i v 的一条环与k e 相交(且仅交于一处)。所作的环不与G*的边相交。

从对偶图的定义可以看出,若***,G V E =〈〉是平面图,G V E =〈〉的对偶图,则G

也是*

G 的对偶图。

例 图1(b )是(a )的对偶图。(b )中虚线部分表示原图(a ),实线部分则

是(a)的对偶图。

(a)(b)

图1

例图2(a),(b)中实线部分是两个同构的图(图示不同),(a),(b)中虚线部分分别表示它们的对偶图,这两个图是不同构的,(a)中对偶图有5度顶点,(b)中对偶图却没有。

(a) (b)

图2

再如,在图3中,G的边和顶点分别用实线和“”表示,而它的对偶图*G的边和顶点分别用虚线和“· ”表示。

图3

注意,当1G ,2G 为同构图的两种不同图时,那么它们的对偶图*1G 与*2G 不仅图示不同,而且可能是根本不同的图(不同构)。这就是说,一个图的对偶图未必是唯一的。

定理 一个连通平面图G 的对偶图*

G 也是平面图,而且有 *E E =,*V F =,*F V =, ()()

**deg deg i G i G v f =,**(),i i f F G v V ∈∈ 其中,,V E F 和***,,V E F 分别是G 和*G 的顶点数,边数和面数。

证明 由对偶图的构造过程可知,G*也是连通的平面图,且*E E =,*V F =,和()()**deg deg i G i G v f =显然成立,下证*F V =。因为G 和*

G 均是连通的平面图,所以由欧拉公式有

2V E F -+= ***2V E F -+=

代入即得*F V =。

上述定理可表述为:

(1)图G 的面与G*的顶点一一对应,且G 中面的度等于G*中对应顶点的度 。

(2)G 中两个面有公共边界,当且仅当G*中对应顶点之间有边关联。

(3)G 为平面图当且仅当G*为平面图。

定义 若图G 的对偶图*

G 同构于G ,则称G 是自对偶图(Self-dual Graph)。

例如,图4给出了一个自对偶图。

图4

定理 若平面图,G V E =〈〉是自对偶图,且有n 个顶点,m 条边,则()21m n =-。

证明 由欧拉公式知

2n m r -+=

由于图,G V E =〈〉是自对偶图,则有n r =,从而有22n m -=,即()21m n =-。 从对偶图的定义容易知道,对于地图的着色问题,可以化为一种等价的对于平面图的顶点的着色问题。因此,对于图的面着色问题,可以通过研究其对偶图的顶点着色问题来解决。以下讨论图的顶点着色问题。

§9.1 独立集

定义9.1.1:若S 为图G 的顶点集合的子集,且S 中任两点在G 中不邻接,则称S 为G 的一个独立集

独立集S 称为最大的,如果不存在S’,使|S’|>|S|。最大独立集中顶点的个数称为G 的独立数,记作()0G α。例如图5G'中,黑色的点构成了最大独立集,而白色的点不是独立集但却是最小覆盖集;图G 的点集与G'一样,而边集E 则是E'的补集,在G 中黑色的点一定不构成最大独立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