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难奋进 勇攀新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府、社区、公民的良性互动
对镇江推进城市社区管理创新的考察分析
镇江市民政局谭金生
(2011年9月)
近几年来,镇江面对城市社会发展的新变化,着力加强社区建设, 先后下发关于加强城市社区管理、和谐社区建设和社区党的建设等意见,逐步实现社会管理由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变。
一、镇江城市社区管理“三方互动”的现状
考察分析这几年镇江城市社区管理创新,我认为其基本模式是政府、社区、公民的“三方互动”,实现途径是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优化社区布局,完善管理体制
按照2000-3000户的规模,对社区布局进行有计划的调整,将原来主城区的201个城市居委会和城中村、城郊村整合为现在的149个社区,每个社区配备了4-9名工作人员。同时,建立了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即:社区党组织全面领导、社区居委会负责民主自治、社区事务工作站承担公共管理和服务、社区综治办维护基层稳定。为探索城市化进程中社会扁平化管理方式,在镇江新区平昌新城等大型安置型社区中,开展了“中心社区+基本社区”的管理试点,减少了街道行政管理层级。
(二)夯实社区基础,激发管理活力
完善管理服务设施,按照每千人150和85平方米的标准,将社区管理服务用房纳入新建小区和旧城片区改造规
划,并按照“五室两站”的要求,开展社区管理服务用房达标建设,目前平均超过了300平方米。提供经费保障,按照每个社区10万元工作经费和正职1800元/月、副职1600元/月的基本报酬,列入区级财政预算。提升队伍素质,按照“双强”标准,公开招聘社区工作人员,实行社区“两委会”成员公推直选,推行“五定一规范”管理,开展三年轮训和社工职业资格考试,目前这支队伍平均年龄46岁,大专以上文化占60%,初中级社工师有84人,居民代表满意度评价超过70%。
(三)健全社区服务,推行管理叠加
将管理寓于服务之中,积极实施社区服务工程,普遍建成了具有“6+X”(民政救助、社会保障、就业创业、卫生计生、综合治理、党群组织及其他特色项目)功能的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初步建立了政府公共服务、志愿者公益服务、居民互助服务、社会组织市场化服务四大服务体系,并通过社区、社工、社会组织“三社”联动,基本形成了社区15分钟生活服务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实现全覆盖,物业管理服务有望年底实现全覆盖,万人拥有公共文化活动面积达740平方米, 注册志愿者有11.2万人,家庭健康服务队有224支,各类社会组织有1468个。为提高社区管理服务的精细化水平,今年以来,镇江创造性地推行了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200-300户左右的标准,共设置社区管理服务网格893个,每个网格聘请一名志愿网格长,组建一个集警务、社保、保健、维稳等于一体的志愿服务团队,促进四大服务在网格中实现叠加,在家庭中得以体现。
(四)推进社区自治,增强管理自觉
在政府层面,推行了政府部门与社区结对共建、在职党
员到社区报到和驻社区单位社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在社区层面,普遍实行了民主选举制度,第四届社区居委会选举一户一票直选率达90%以上;普遍规范了民主决策程序,通过党群议事会议事、居民代表会议决议、居务监督委员会监督,实现社区公共事务大家定;普遍健全了民主管理制度,“135”民主议事、“三报告一评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制度已成为常态;普遍开展了自我管理实践,如以兴趣为纽带组建各种社区协会、以文化为载体设立社区(广场)大舞台、以和谐为愿景组织“邻里节、街巷运动会、平安巡逻、文明户评比”等活动,所有这些,增强了社区管理的社会自觉,促进了公民社会的发育成长。
(五)培树社区示范,引领管理和谐
市政府把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管理的综合平台,从居民自治、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治安良好、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特色明显等七个方面,制定了和谐社区的33项指标体系,并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打牢和谐社会的基层基础。通过创建,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平安型、生态型、文化型、服务型、自治型特色示范社区。京口区、大港街道和江滨新村第一社区、西津渡社区、港南花苑社区分别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街道”、“全国和谐示范社区”。这些特色示范社区、先进示范社区充分发挥了引领辐射作用,带动了社区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多年来,镇江社会之所以能够保持和谐稳定,与和谐社区的建设密不可分。
镇江城市社区管理“三方互动”创新模式,是社会治理理论在镇江的生动实践。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罗森瑙认为:治理是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管理活动,目的在于最
大限度地追求公共利益;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治理以多元的调和为基础,这种多元性,表现在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分权和相对的独立自主,分散于政府与非政府的各个领域和层级;治理通过由公民社会组织、NGO与政府部门、私营经济部门等多元治理主体间,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来共同实现对公共事务的更有效率的管理。
二、完善深化社区管理“三方互动”模式的对策
面对镇江“加快转型升级,推进跨越发展,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要求,镇江社会结构、社会环境的新变化,以及镇江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城乡社区打造成政府社会管理的平台、居民日常生活的依托、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的新目标,如何进一步完善深化社区管理“三方互动”模式,实现更有效率的社区管理和最大限度的公共利益,我建议:一是要树立社区治理理念。核心是树立自治、互助、共建、分享的理念。自治,即让社区有更多的独立性、自主性,让居民有更多的知情权、话语权、选择权、参与权、决策权;互助,即让更多的社会组织发育成长起来,让更多的居民熟悉起来,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尚;共建,即让政府、社区、公民之间的更好地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建设美好家园;分享,即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社区居民。
二要改革社区治理结构。逐步取消政府对社区的行政管理职能,强化政府对社区的指导支持职能。政府主要应建设好社区服务平台,并根据财力状况,加大购买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工人才对居民群众服务的投入,这样政府的公共服务才更有效率。应该逐步取消街道管理体制,推行“中心社区+基本社区”的体制,让更多人力、财力投入社区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