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浅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浅谈
语文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主动求知、主动探索的主体,语文课堂教学呼唤生本课堂的到来,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确立“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要让学生学会自学,带着问题进入课堂,有针对性地听课解决问题,做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变原来的指挥家的角色为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给予学生相应的帮助,创建快乐和谐、自主开放、有所感悟的课堂。
1.遵循教育规律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整体的。因而,课堂教学也应该循序渐进。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点。
1.1做到三位一体。所谓三位一体,即预习、授课、训练三者统一于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往往将三者割裂开来,预习则让学生泛泛地读,授课则“走到哪儿哪儿歇”,训练则东拼西凑,还美其名曰“拼盘”。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是事倍而功半。正因为如此,学校在期中考试以后,在课堂教学上作了重大调整,力求“堂堂清”。但要真正落实并非易事,语文课尤其如此。不过,只要我们用心专一,强化目标意识,坚持下去,是完全能够做到的。
1.2以诵为主线,使诵读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书读
百遍,其义自见。有经验的语文教师会把指导学生读书当做头等大事。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试想,没有充分的诵读,语感又从何而来呢?诵读是获得感性认识的必要步骤。在诵读中识字,在诵读中释词,在诵读中析句。在诵读中感悟要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读前提示,在读中点拨,在读后小结。“熟读深思学自知”,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
1.3精心设计问题。授课离不开提问,但“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叶圣陶语)。问,要把握要旨,给学生以指向;问,要问得巧,让学生愿意思考;问,要有坡度,使学生能循序渐进。
2.打造自主开放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开展综合性语文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从文本中挖掘信息,从生活中汲取知识,从学习中掌握方法,学生是主体,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
3.打造学生有所感悟的课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应该是最感性、最诗意的学科,不像数理化,学习公式方法,语文要求我们追寻一切美的事物,陶冶情操,增强自我的审美意识。所以感悟成了学生消化知识并获得新知的有力手段。给学生创造一个感悟的机会及能够有所感悟的课堂,是非常重要的。
4.改变传统的教师角色
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大多都有这样的这样的体验:学生会因喜欢、崇拜某一教师而对其所教课程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努力将它学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这种健康的学习情感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感召学生,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因为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的行为、活动已经潜移默化地达到了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的。语文教学内容更多地秉承着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结晶。语文教师作为这种文化的直接传播者,更应该向这种规范和要求看齐,其“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满腔热情,势必使学
生产生共鸣,直接对其产生深远的教育意义。
5.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
5.1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著信念中发现和氏璧。要想让学生发现美,一定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而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5.2培养学生的深刻思考意识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的事、物、人,并能激起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进而上升到对生命意义的感悟,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探究生活的真谛。
6.教学模式由教授型向指导策划型转变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古今中外的大学问家都十分强调思考在学习中的作用。在旧的模式下,语文教学大都采用“保姆式”教学方式,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不放手”。大到篇章,小到字词,全是老师说了算,“满堂灌,满堂问,一言堂”的场景常常见到。学生毫无独立性可言,只是一个个记忆的机器,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在实
施素质教育的过程,我们必须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掌握材料(包括教参书),省去机械传输所造成的大量时间的耗费。课下自己吃、课上谈味道,课堂应成为学生各种理解碰撞、质疑创新的舞台。“随文成形,随课成形”,可以是“启发式”、“自学式”、“讨论式”,也可以是传统的“讲授式”,但完全可以让学生轮流过把“教”瘾,但准备必须充分,教师指导、集中小组智慧是少不了的。
7.营造民主氛围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组织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问题在于,组织教学不仅仅是维持秩序,维护老师尊严,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同时,组织教学应贯穿于课堂的始终,使整堂课在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气氛中进行。为此,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营造氛围的方式很多,但需知,无论什么方式,都必须基于学生特点,把握学生的思维流程,因时制宜,因人而异,始终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