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现代的观点》考试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论: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科学管理阶段,代表人物是泰罗;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
科学管理的贡献:1、时间和动作研究;2、任务管理;任务管理的基本思路是如何使员工达到已经制定的科学的作业标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在经济人假设的前提下考虑到经济因素对员工的促进作用。3、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这种份公告使得管理人员与作业工人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更加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与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行为科学的兴起
行为科学理论实名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有名的“霍桑实验”。指职工的情绪影响工作效率,且情绪的来源是由车间的人群关系决定的。
1933年梅奥出版了《工业文明中的人》一书,奠定了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梅奥提出:以前的管理把人假设为经济人,认为金钱是刺激积极性的唯一动力,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社会人”,是复杂的社会关系的成员,因此,要调动工人的生产积极性,还必须从社会、心理方面去努力。
同时期出现了许多行为科学的大家以及非常著名的行为科学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等。
此外,行为科学的产生使企业的老板和管理者开始认识到员工的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关系。
行为科学的贡献:1,社会人假定;行为科学认为工资、作业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因而提出了“社会人”假定取代“经济人”假定。2,需求因素与激励;马斯洛的需求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3,作业组合;4,领导理论;包括性格理论、个人行为理论、权变理论。
三、管理科学理论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主要采用数学模型得出可靠的结论。
流行的管理科学决策模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决策模型;这一模型的目标是使决
策的过程减少艺术成分而增加科学成分。2,盈亏平衡点模型;3,库存模型;4,
资源配置模型;常用的资源配置模型就是线性规划模型,在给定边界约定的情况下
考虑产出、利润最大或者成本最小。这一模型是描述性模型,变量是确定性的。5,
网络模型;6,排队模型;7,模拟模型;
管理科学理论的贡献:
管理科学对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贡献突出表现在科学技术的运用与引入、决策理论的
构造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进展(20世纪70年代至今)
。。。。。
本章小结:
A:科学管理理论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其代表人物为泰罗,科学管
理是管理由经验走向理论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科学管
理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时间和动作研究上、任务管理、作
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等方面。
B:行为科学理论实为人群关系理论,它的产生源于梅奥教授领导的著名的“霍桑
实验”。行为科学理论既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是管理实践的总结,它的巨大贡献
主要表现在社会人假定的提出及对需求因素与激励、作业组合、领导理论的分析
等四个方面。
C:管理科学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其理论特征主要表现在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
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依靠正规数学模型,依靠计算机运算,
解决决策问题。
D:现代管理理论是指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管理新理论,它是科学管理、行为科
学和管理科学三阶段演进之后的必然产物,它与现代组织的发展密不可分。
E: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新的管理思潮为“公司再造”、“第五项修炼”、“知识管
理”和“管理创新”。有人认为这些是管理的革命,将导致传统管理理论与实践实
现全面革新,开创全新的管理天地。
第一章、管理的内涵
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
管理即制定决策—西蒙
管理学定义: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行为活动是管理复杂后进行专业化分工的管理专业活动,是有效整合资源所必须的活动,但他们每一类仅仅是帮助有效整合资源的部分手段或方式,因而他们本身并不等于管理,管理的核心在于对现实资源的有效整合。
管理的特性:动态性;科学性;艺术性;创造性;经济性
管理的对象: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金融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关系资源)管理的基本手段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这些是组织资源有效配置的必要手段,有的教科书也将其称为管理的职能。
组织资源是有限的,使用有限的资源以获得最大的利益就是组织资源配置的本质,而这离不开资源配置的活动即管理。
管理是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达成组织既定目标与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管理的对象是组织内的资源配置。
第二章、管理中的人
对人认识的深化:
1,受雇人
X理论:假设是:(1)一般人有一种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只要可能,他就会逃避工作。(2)由于人类不喜欢工作的本性,对于绝大多数人必须加以强迫、控制、指挥,以惩罚相威胁,使他们为实现组织目标而付出适当的努力。(3)一般人宁愿受指挥,希望逃避责任,较少有野心,对安全的需要高于一切。
2,经济人
随着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科学管理学说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风行企业界,企业届开始接受科学管理学说中关于工人是经济人的假说。事实上,在劳动仍然作为谋生的手段时,在收入水平不高而且对丰富的物质产品世界充满欲望时,人的行为背后有经济动机在支配,而对工人采取经济的激励手段并非企业家的良心发现,其实质是企业家和工人双方的个人主义利益出发。
3,社会人
20世纪30年代的霍桑实验纠正了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企业的员工是社会人,认为他们还需要得到友谊、归属感和尊重感,他们的行动背后以社会需要为动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