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成型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压成型技术
第一章绪论
1.冷冲压——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金属进行加工,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形状和尺寸。
1.冷冲压工艺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型工序两大类。
2.冷冲压中的分离工序主要包括:落料、冲孔和切割等。
3.冷冲压的成形工序可分为:弯曲、拉深、翻孔、翻边、账形、扩口、缩口和旋压等。
1.冷冲压工艺有哪些特点:
(1)生产效率搞。(2)加工成本低,材料利用率搞。(3)产品尺寸精度稳定。
(4)操作简单(5)容易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2.冷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
(1)工艺分析计算方法的现代化。(2)模具设计制造技术的现代化。(3)冷冲压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4)建议模具、通用组合模具,数控冲压等适合小批量工件生产。
(5)改进板料性能,提高其成形能力和使用效果。
第二章冲裁
1.冲裁:是利用模具使板料生产分离的冲压工序,包括落料、冲孔、剖切、修边等。
2.冲孔:用冲模沿封闭轮廓曲线在工件上冲出所需形状的孔叫冲孔。冲下部分是废料。
3.模具寿命:是以冲出合格制品的冲裁次数来衡量,分两次刃磨寿命与全部磨损后的总寿命。
4.当冲裁间隙较大时,冲裁后因材料弹性回复,使冲孔件尺寸大于凸模尺寸
5.从板料上冲下所需形状的工件(或毛坯)称落料。
6.斜刃冲裁比平刃冲裁有冲裁力小的优点。
7.冲制一工件,冲裁力为F ,采用刚性卸料、下出件方式,则总压力为冲裁力 + 推料力。8.板料冲裁时变形区的强压应力区是位于凸模端面靠近刃口处。
9、使冲裁过程的顺利进行,将梗塞在凹模内的冲件或废料顺冲裁方向从凹模孔中推出,所需要的力称为推料力。
10切边是分离工序,翻边是成形工序。
11连续模中,条料送进方向的定位有多种方法,当进距较小,材料较薄。而生产效率高时,一般选用侧刃定位较合理。
1冲裁主要包括:落料、冲孔、切口、剖切、修边等。
2从板料冲下所需形状的零件叫落料。
3在冲裁应力状态中,凹模端面处材料的应力状态为:轴向压应力、径向拉应力。
4影响冲裁件质量的因素有:凸凹模间隙大小及分布的均匀性,模具刃口状态,模具结构与制造精度,材料性质等。
5凸凹模间隙大小及均匀程度是影响冲件质量的主要因素。
6在冲裁模中,凸模刃口磨盾时,毛刺产生在落料制件上,凹模刃口磨钝时,毛刺产生在所冲孔上。
7、用斜刃口模具冲裁时,为了得到平整的零件,落料时应将凹模做成斜刃,冲孔时应将凸模做成斜刃。
8、光洁冲裁包括:小间隙圆角凹模冲裁和负间隙冲裁。
9、进行齿圈压板冲裁(精冲)应满足的条件是:
(1)模具上有齿圈压板、顶出器(或还有顶杆),以形成刃口部位的三向压应力状态。 (2)选择合适的顶出力和齿圈压板力。
(3)模具冲裁间隙很小,Z=0.01mm 。
(4)刃口部位必须圆角,R=0.01~0.03mm 。冲孔时,凸模带小圆角;落料时,凹模带小圆角。
2. 冲裁过程中,冲压件的断面的特征区和影响的因素:
1) 圆角带,影响因素有:材料性质、工件轮廓形状、凸凹模间隙
2) 光亮带,影响因素有:材料的塑性、凸凹模间隙、模具刃口的磨损程度 3) 断裂带,影响因素有:材料塑性差、刃口间隙大、断裂带大
3.冲裁中凸凹模间隙如何影响冲裁件的端面质量:
1) 凸凹模间隙合理:上下裂纹重合,冲裁件断面比较平整光滑,毛刺很少,并且冲裁力较小。
2) 凸凹模间隙过小:上下裂纹中间产生二次剪切,冲裁件断面垂直,毛刺较长但易去除。 3) 凸凹模间隙过大:材料因拉应力增加而被撕裂,冲裁件光亮带减少,塌角和撕裂带增大,
毛刺大而厚。
4.精冲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1.精冲成形凸凹模间隙小,冲裁力较大,对模具的刚性与精度要求较高;
2.凸凹模间隙极小,为保证间隙均匀,要有精确而稳定的导向装置;应选用滚珠导向.
3.严格控制凸模进入凹模的深度,以避免刃口损坏.
4.要考虑模具工作部分的排气问题。
5、降低冲裁力的方法有:
(1)将材料加热红冲。只适合厚料。
(2)在多个凸模的冲裁模中,将凸模长度作阶梯布置,其中将小凸模设计短些,将大凸模设计长些。
(3)用斜刃口模具冲裁,冲孔时,将凸模刃口做成斜刃口,凹模刃口做成平刃口;落料时,将凹模刃口做成斜刃口,凸模刃口做成平刃口。
9.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有一零件,如图所示,材料为Q235A ,采用落料成形,查得磨损系数为X 0=0.75,请计算落料凹模的刃口尺寸。(不考虑模具的制造公差,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第一类尺寸:磨损后尺寸增大。
①0
20
.0100
-:85.99)20.075.0100(1=⨯-=d A
②0
20.080-:85.79)20.075.080(2=⨯-=d A
③0
16.030-:88.29)16.075.030(3=⨯-=d A
第二类尺寸:磨损后尺寸减小。
④18
.0050+:14.50)18.075.050(1=⨯+=d B
第三类尺寸:磨损后尺寸不变。
⑤12.0016+:06.16)12.050.016(1=⨯+=d C
第3章 弯曲
1、弯曲回弹:板料常温下的弯曲总是伴有弹性变形的,所以卸载以后,总变形部分立即恢复,引起工件回跳,回跳又称为回弹,回弹的结果表现在弯曲件曲率和角度的变化。
2、应力中性层:板料弯曲时,毛坯截面上的应力,在外层的拉应力过渡到内层压应力时,发生突然变化的或应力不连续的纤维层,称为应力中性层。
3.校正弯曲:板料经自由弯曲阶段后,开始与凸、凹模表面全面接触,此时,如果凸模继续下行,零件受到模具挤压继续弯曲,弯曲力急剧增大,称为校正弯曲,其目的,在于减少回弹,提高弯曲质量。
4为了避免弯裂,一般弯曲线方向与材料纤维方向垂直。 5、材料屈服强度小,则反映该材料弯曲时回弹小。 6不对称的弯曲件,弯曲时应注意防止偏移。
7.弯曲零件可以在压力机上用模具弯曲,也可用于用弯曲机进行折弯或滚弯。
8.弯曲过程中的应变中性层用弯曲件毛坯长度计算,应力中性层用以计算弯曲应力和应力分析。
9.板料弯曲时,以中性层为界,外层纤维受拉使厚度减薄,内层纤维受压使板料增厚。 10.校正弯曲的目的在于减少回弹,提高弯曲质量。
11.减小回弹的措施有:(1)从冲压件结构工艺上改进弯曲件局部结构和选用合适材料:在弯曲件变形区设加强筋,选用弹性模量大而屈服强度低的材料来弯曲,弯曲前进行退火。(2)在模具上补偿回弹,减小回弹引起的弯曲误差。(3)采用校正弯曲减小回弹。(4)采用拉弯法减小回弹。
12、影响弯曲回弹的因素:
影响弯曲回弹的因素:(1)材料的机械性能;(2)切向应变的大小;(3)弯曲角α的大小。
13.弯减少曲回弹的措施有:(1)改进弯曲件局部结构和选用合适材料;(2)补偿法;(3)校正法;(4)拉弯法。
14、弯曲件的展开长度计算:如图所示为一弯曲零件,材料为15#钢,材料的内移系数x 0见表1,请计算该弯曲零件的展开长度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的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