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规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山西先后实施了“四化四改”、两轮“五个全覆盖”、城乡清洁和农村环 境连片整治等一系列工程,2013年又继续实施了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五件实事”, 使全省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农村整 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
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与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 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比较严重,村容村貌不整洁,垃圾乱倒,污水乱 排、粪污乱流、废弃物乱堆乱放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在一些地区,因为工业污染, 农村整体环境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
5
2.美丽乡村——政策背景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 全新概念——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发展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剧, 经济和社会结构除在转型和重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在:
农村经济总体缺乏活力,农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社区组织瓦解,集体经济体制和组织载体弱化,生产组织和 社会组织能力减弱 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扩大 一些地区乡村衰落现象严重,青年人大量流失,农村老龄化 严重,空心村现象普遍 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分散的农村 分布形态之间的矛盾 ……
陈建军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 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 山西省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百镇建设”专家组 组长 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
目录
1、现实需求 2、政策背景 3பைடு நூலகம்总体要求 4、创建模式 5、国内案例 6、乡村发展现状 7、相关政策响应 8、主要乡村类型 9、规划实践 10、建设要点
大溪村现状村庄道 路机理凌乱,部分 道路不够完整,形 成错位的交通组织 形式,组团院落围 合感较差,彼此之 间联系较少,公共 空间组织无序,整 体性不够强烈。
20
5.5 创新与特色
规划通过整合院落 空间,在保持现有 建筑布局的基础上, 提升院落空间的开 放性,并且加强组 团之间的联系。梳 理村庄内部道路机 理,形成有机的道 路空间体系。
21
5.5 创新与特色
规划通过功能置入 的方式,整合原有 院落机理,形成微 型邻里空间,疏通 村落道路机理,形 成可行走,可欣赏, 可驻留的公共空间 廊道。
22
5.5 创新与特色
创新特色三:抓重点、细改造,打造“五美”大溪——重要节点设计
23
5.6 专项整治改造
24
5.6 专项整治改造
25
6.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 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要进一步加 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6
3.美丽乡村——总体要求
2013年3月,住建部要求开展 “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 并明确了指导性要求,要求进 行村庄规划试点工作。 2013年12月,住建部印发《村 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7
4.美丽乡村——创建模式
2014年2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城郊集约型模式——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社会综治型模式——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文化传承型模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渔业开发型模式——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草原牧场型模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 查 环境整治型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休闲旅游型模式——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高效农业型模式——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12
5.重点案例介绍——富阳市洞桥镇大溪村“美丽乡村”建设
13
5.1 规划背景
14
5.2 大溪风采
15
5.3 风情古村落
16
5.4 目标定位
17
5.5 创新与特色
创新特色一:细调研、常沟通,落实公众参与
18
5.5 创新与特色
创新特色二:强保护、创品牌,凸显大溪特色
19
5.5 创新与特色
4
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
建设美丽乡村是广大群众的期盼,也是最基本的、最贴近民生 的“民心”工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 必须富。”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基石,是构建美丽中华的 最基本单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基层乡村的“升级改造”、建设宜居家园,让农民群众过上 舒适生活、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
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
建设美丽乡村,保持乡村地区活力也将作为我国城镇化政策 的重要取向。
乡村地区是城镇化的稳定器
历史经验、国际经验 中国的城乡关系具有特殊性
乡村地区是传承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 保护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乡村地区是城镇化的根,保护乡村地区的稳定和活力, 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山西多山,境内山区、丘陵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 设施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山庄窝铺多,居住分散,采煤 沉陷区大,地质灾害严重,农民安居环境整体相对较差。
2013年底,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629.8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21.9万人,占常 住人口的47.4%。农业和农村是山西“四化同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
8
5.国内案例①——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生态保护型) “休闲天堂”
9
5.国内案例②——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文化传承型)
牡丹画创意产业园
“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10
5.国内案例③——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高效农业型) “林药模式”
11
5.国内案例④——江西上饶婺源县江湾村(休闲旅游型) “千年古村”
但是,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我省农村人居环境总体水平与农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与建设美丽山西的目标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 进城务工,导致农村空心化、老龄化比较严重,村容村貌不整洁,垃圾乱倒,污水乱 排、粪污乱流、废弃物乱堆乱放的现象普遍存在。特别在一些地区,因为工业污染, 农村整体环境还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已迫在眉睫。
5
2.美丽乡村——政策背景
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2012年,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 全新概念——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 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 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 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2
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
当前,我国乡村地区发展受到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影响正在不断加剧, 经济和社会结构除在转型和重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矛盾表现在:
农村经济总体缺乏活力,农业经济地位不断下降 社区组织瓦解,集体经济体制和组织载体弱化,生产组织和 社会组织能力减弱 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在扩大 一些地区乡村衰落现象严重,青年人大量流失,农村老龄化 严重,空心村现象普遍 农村地区公共服务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与分散的农村 分布形态之间的矛盾 ……
陈建军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院长、教授级高级规划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 委员 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 常务副理事长 山西省保障性住房建设与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 委员 山西省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发展专家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山西省“百镇建设”专家组 组长 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1
目录
1、现实需求 2、政策背景 3பைடு நூலகம்总体要求 4、创建模式 5、国内案例 6、乡村发展现状 7、相关政策响应 8、主要乡村类型 9、规划实践 10、建设要点
大溪村现状村庄道 路机理凌乱,部分 道路不够完整,形 成错位的交通组织 形式,组团院落围 合感较差,彼此之 间联系较少,公共 空间组织无序,整 体性不够强烈。
20
5.5 创新与特色
规划通过整合院落 空间,在保持现有 建筑布局的基础上, 提升院落空间的开 放性,并且加强组 团之间的联系。梳 理村庄内部道路机 理,形成有机的道 路空间体系。
21
5.5 创新与特色
规划通过功能置入 的方式,整合原有 院落机理,形成微 型邻里空间,疏通 村落道路机理,形 成可行走,可欣赏, 可驻留的公共空间 廊道。
22
5.5 创新与特色
创新特色三:抓重点、细改造,打造“五美”大溪——重要节点设计
23
5.6 专项整治改造
24
5.6 专项整治改造
25
6.山西美丽乡村建设——乡村发展现状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出 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要进一步加 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
6
3.美丽乡村——总体要求
2013年3月,住建部要求开展 “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 并明确了指导性要求,要求进 行村庄规划试点工作。 2013年12月,住建部印发《村 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
7
4.美丽乡村——创建模式
2014年2月,农业部发布了中国“美丽乡村”十大创建模式
产业发展型模式——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
生态保护型模式——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
城郊集约型模式——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 社会综治型模式——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弓棚子镇广发村 文化传承型模式——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 渔业开发型模式——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横沥镇冯马三村 草原牧场型模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浩勒图高勒镇脑干哈达嘎 查 环境整治型模式——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红岩村 休闲旅游型模式——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 高效农业型模式——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
12
5.重点案例介绍——富阳市洞桥镇大溪村“美丽乡村”建设
13
5.1 规划背景
14
5.2 大溪风采
15
5.3 风情古村落
16
5.4 目标定位
17
5.5 创新与特色
创新特色一:细调研、常沟通,落实公众参与
18
5.5 创新与特色
创新特色二:强保护、创品牌,凸显大溪特色
19
5.5 创新与特色
4
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
建设美丽乡村是广大群众的期盼,也是最基本的、最贴近民生 的“民心”工程,是客观现实的需要。
“中国强,农业必须强;中国美,农村必须美;中国富,农民 必须富。”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基石,是构建美丽中华的 最基本单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通过对基层乡村的“升级改造”、建设宜居家园,让农民群众过上 舒适生活、得到美的享受、养成美的德行,让城乡之间、乡村之间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3
1.美丽乡村——现实需求
建设美丽乡村,保持乡村地区活力也将作为我国城镇化政策 的重要取向。
乡村地区是城镇化的稳定器
历史经验、国际经验 中国的城乡关系具有特殊性
乡村地区是传承地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
乡村是中国文化的根 保护传统文化、地域文化
乡村地区是城镇化的根,保护乡村地区的稳定和活力, 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山西多山,境内山区、丘陵占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 设施薄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加之山庄窝铺多,居住分散,采煤 沉陷区大,地质灾害严重,农民安居环境整体相对较差。
2013年底,山西省常住人口为3629.8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721.9万人,占常 住人口的47.4%。农业和农村是山西“四化同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
8
5.国内案例①——浙江省安吉县山川乡高家堂村(生态保护型) “休闲天堂”
9
5.国内案例②——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文化传承型)
牡丹画创意产业园
“中国牡丹画第一村”
10
5.国内案例③——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三坪村(高效农业型) “林药模式”
11
5.国内案例④——江西上饶婺源县江湾村(休闲旅游型) “千年古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