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简介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

2005年10月26日

前言

认知功能障碍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不仅包括记忆障碍、失语、失认、失用及视空间障碍等,还可伴随焦虑、抑郁、激越、冲动等情感行为障碍,这些情感和行为障碍同样也是患者致残的原因,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医生提高对早期认知能力障碍的认识,并及时进行早期诊断是至关重要的。早期干预可延缓认知功能的衰退和行为问题的发展,使患者在更长的时期内维持基本的认知功能,有助于维持和改善患者及其照料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在疾病后期才进行干预,虽可能延缓认知能力衰退的进程,但是已经发生的损害则不可逆转。

本共识主要关注认知功能障碍的概念、诊断和防治原则。

第一章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的基本概念

1.1 认知功能与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是人类心理活动的一种,是指个体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心理过程。包括从简单的对自己与环境的确定、感知、注意、学习和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执行功能指的是有效地启动并完成自己决定的、有目的的活动的能力。执行功能是种复杂的过程,含有计划、启动、有效地进行有目的的活动以及自我调整等内容,涉及到计划、启动、顺序、运行、反馈、决策和判断等。

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组成,包括记忆、计算、时空间定向、结构能力、执行能力、语言理解和表达及应用等方面。临床实践中,可以通过问讯了解个体以上各方面的情况,有时还需要通过对其照料者的问讯补充和核实有关情况。通过各种神经心理学检查和测查可以量化地评估个体的总体认知功能和特异的认知域状况,还可以发现某些日常生活中难以觉察的认知功能损害。

-------------------------------------------------------------

通讯作者:李焰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科,200127,上海

认知功能障碍泛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各种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cognitive impairments),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到痴呆。认知功能障碍又称为认知功能衰退、认知功能缺损或认知残疾。

1.2 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及其分型

指有记忆障碍和(或)轻度的其他认知功能障碍,但个体的社会职业或日常生活功能未受影响,亦不能由已知的医学或神经精神疾病解释,是介于正常老化与轻度痴呆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

MCI的早期定义是指与Alzheimer病(AD)相似的、进行性的记忆损害,强调的是疾病状态,特指AD的临床前期。此外,MCI也可有语言、注意和视空间能力损害等。然而,当MCI被认为是正常老化与痴呆的过渡阶段后,它就不再仅仅是代表了AD前的状态。故可分MCI为两型:遗忘型(a MCI),是经典的定义,包括单纯记忆损害和记忆伴其他认知功能损害两种,主要指AD的前期;非遗忘型,包括单个非记忆域损害和多个非记忆域损害,属广义的MCI,涵盖多种认知损害,可能是多种痴呆的前期表现。MCI也可按病因分为变性性、血管性等。MCI 的结局有多种。

确定MCI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以便延迟或阻止痴呆的发生、发展。

1.3 痴呆及其分型

痴呆指器质性疾病引起的一组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症状,损害达到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日常生活能力的程度。

痴呆有多种分型标准。最常见的为病因分型,可分为变性性痴呆、血管性痴呆(VaD)、炎症性痴呆、感染性痴呆、肿瘤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其中AD、VaD 和混合性痴呆是临床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痴呆类型。

混合性痴呆,指AD与VaD同时并存,经典表现是AD患者发生脑梗死后出现快速起病的新的认知功能损害。然而,近来的研究表明不少的AD患者有血管性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病理学上的脑血管病证据,临床上难以确定是脑血管病直接导致痴呆或是脑血管病加重了AD的病理生理作用,采用AD伴脑血管病的概念可能比用混合性痴呆更为科学和严谨。

第二章中国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现状及发展方向

2.1 认知功能障碍的流行病学特点:

年龄是影响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率的最主要因素,随年龄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迅速上升。认知功能障碍与性别有一定的关系,AD多见于女性,而VaD 则多见于男性。中国人群痴呆发病率和患病率(65岁以上的人群为4.8%)与西方国家具有可比性。aMCI转化为痴呆的危险性远远大于认知正常的人群。城乡差别的影响尚无一致的调查结果。

2.2 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已知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包括: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家族史等)、遗传学因素(载脂蛋白E 4、早老素1、早老素2、tau蛋白、β淀粉样肽前体及Notch3基因等)、生活方式(吸烟、不合理饮食、缺乏锻炼及社会退缩等)及个人史(教育水平低下、头部创伤、精神疾病等)。

近来有意义的发现是各种血管性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脑卒中、高血压、冠心病、房颤、血脂异常、糖尿病等)不仅是VaD,而且也是AD和MCI的危险因素。

2.3 中国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普及相关知识,使更多的医疗卫生工作人员和社会大众了解认知功能障碍的危害性,认识防治的意义。

要提高对血管性危险因素在认知功能障碍中作用的认识,规范对血管性危险因素的处置,有效地实现对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级预防。要加强认知功能障碍早期诊断的依据和标准的研究,实现早发现早干预,达到有效的二级预防。

规范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措施,坚持早治疗和终身治疗的原则,全面关注患者的认知、精神和行为,注重患者的生命质量。

防治认知功能障碍是涉及社会、经济、医学和家庭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应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第三章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诊断

3.1 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的诊断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