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中毒一 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血/气分配系数越大,则越易被吸收。
职业性中毒一
水溶性
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与其水溶性有关。 ➢ 水溶性高的毒物易被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
不易到达肺泡。 ➢ 如氨气,水溶性高 ➢ 水溶性较低的毒物在上呼吸道难以吸收,进入深部呼吸道、 肺泡逐渐溶解而发生作用。 ➢ 如光气、氮氧化物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其溶解度较大则易于吸收。
职业性中毒一
职业性中毒一
职业性中毒一
职业性中毒一
(二)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
主要有两个环节即原料的生产和其应用: 原料的开采与提炼,加料和出料;成品的处理、包装; 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
在生产环节中,有许多因素可导致作业人员接触毒物 化学反应控制不当或加料失误;储存气态化学物钢瓶的 泄漏;作业人员进入反应釜出料和清釜;物料输送管道 或出料口发生堵塞;废料的处理和回收;化学物的采样 和分析;设备的保养、检修等。
劳动强度、肺通量、肺血流量、劳动环境的气象 条件、脂溶性、分子量大小、与血液成分结合能力等因素。
职业性中毒一
血/气分配系数
▪ 血/气分配系数是某种化学物经呼吸道吸收达 到饱和状态时,血液中该物质的浓度与其在 肺泡气中浓度之比,是一种常数。
▪ 二硫化碳血/气分配系数为5,苯为6.85,哪 种毒物较易经呼吸道吸收?
职业性中毒一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 经皮吸收的毒物往往是一类既具有脂溶性,也具有水溶性 的 物 质 。 即 脂 水 分 配 系 数 (lipid / 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 脂/水分配系数( lipid/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 ):指毒物在脂肪中和水中溶解度的比值 (脂肪中的溶解度/水中溶解度)。
第二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健康损害
职业性中毒一
背景介绍 当前我国面临的三大公共卫生问题
✓重大传染病控制问题 ✓职业病问题 ✓食品安全问题
职业性中毒一
我国职业中毒危害严重
2010年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301起,中毒617例, 死亡28例,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涉及30余种,居首位 的为一氧化碳;病死率最高的为硫化氢中毒。
毒物污染生产环境空气的形式
❖气体:指常温、常压下呈气态的物质 ❖蒸气:固体升华、液体蒸发或挥发 ❖粉尘: 为能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其粒子大小多在 0.1~ 10µm 。 ❖烟:指悬浮于空气中直径小于0.1µm的固体微粒 ❖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
飘浮在空气中的粉尘、烟和雾,统称为气 溶胶(aerosol)。
有些作业虽未应用有毒物质,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接 触到毒物,甚至引起中毒。 在有机物堆积且通风不良的密闭场所或称局限空间作业 可接触硫化氢
职业性中毒一
(三)生产性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一)呼吸道(主要) (二)皮肤(次之) (三)消化道(少见)
职业性中毒一
(一)呼吸道
呼吸道的特点:
肺泡呼吸膜极薄 扩散面积大(50-100m2) 血供丰富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 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迅速 进入人体,大部分生产性 毒物均由此途径进入人体 而导致中毒
职业性中毒一
呼吸道吸收毒物的特点
1、吸收迅速;
2、不经肝脏转化、解毒直 接进入大循环,其毒 作用发生得快。
职业性中毒一
影响经呼吸道吸收的因素
①浓度或分压。 ②血/气分配系数(气态)。 ③水溶性。 ④气溶胶状态的毒物在呼吸道的吸收,受气道的结构特 点、 粒子的形状、分散度、溶解度,以及呼吸系统的清除功能等 多种因素的影响。 分散度(气溶胶状态)。 ⑤其它:
▪ 除毒物本身的化学特性外,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还有:接 触毒物的浓度和粘稠度,接触的皮肤部位、面积Fra Baidu bibliotek外界气 温、气湿等。经皮吸收的毒物也不经肝即可直接进入大循 环。
职业性中毒一
(三)消化道
生产性毒物经消化道进入体内而致职业中毒 的事例甚少。
个人卫生习惯不好和发生意外时可经消化道进 入体内。
进入消化道的毒物主要在小肠吸收,经门脉肝 脏经肝脏解毒再入大循环
有的毒物如氰化物,在口腔内即可经粘膜吸收。
职业性中毒一
(四)毒物的体内过程
职业性中毒一
分散度
❖ 即气溶胶毒物的粒径大小,粒径越小,则分散 度越高。
❖ 呈气溶胶状态的毒物,若其粒径较小则,易于 吸收。
职业性中毒一
皮肤的构造
structure of skin
职业性中毒一
毒物经皮吸收的过程及影响因素
可能的途径:
1、透过表皮屏障进入体内。(主要)
2、通过皮肤的附属器如毛囊、皮脂腺或汗腺
2010年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417例。引起慢性职业 中毒人数排在前3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 苯、砷及其化合物,主要分布在轻工、冶金和电子等 行业。
职业性中毒一
一、概述
毒物(poison):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暂时 或永久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
中毒(poisoning):机体受毒物作用后引起一定程度损害 而出现的疾病状态。
副产品、夹杂物或废气物;有时也可来自热分解产 物及反应产物
聚氯乙烯塑料加热至160~170℃可分解产生
氯化氢 磷化铝遇湿分解生成磷化氢。
职业性中毒一
毒物的存在状态与接触机会
在生产环境中的毒物可以固体、液体、 气体或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但就其对人体危害而 言,则以空气污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职业性中毒一
生产性毒物(industrial toxicant)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
于工作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
职业中毒(occupational poisoning):劳动者在生产劳动 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
职业性中毒一
(一)生产性毒物来源和存在形态
来源: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中间体)、成品、
进入。(少见) 3、通过皮损部位进入。(特殊)
职业性中毒一
透过表皮屏障进入体内
➢第一阶段(穿透相):
毒物透过表皮屏障进入真皮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脂溶性,毒物的脂溶性越强, 则越易进入。
分子量<300、脂溶性和角质层的厚度
➢第二阶段(吸收相):
毒物在真皮被吸收入血 此阶段取决于毒物的水溶性,水溶性大则易于被吸收入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