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窦性节律 2.自律性
二、思考题 1、分析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2、简述心肌的生理特性。
38
谢谢观看
心肌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能自动地发生节律 性兴奋的特性,称自动节律性,简称自律性。 产生机制:4期自动去极化
13
1.心脏的起搏点 窦房结100>房室交界50>房室束40>浦肯野纤维30
正常起搏点
潜在起搏点
窦性心律
异位心律
14
2.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①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速度快,则自律性高
▪ 代偿间歇:一次期前收缩后存在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 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28
形成原因
期前兴奋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随后一次来自窦房 结的兴奋往往落在有效不应期中而形成一次“脱失” ,必 须等到下一次窦房结的兴奋传来才能引起兴奋和收缩。
31
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系 ▪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延续到心肌细胞舒张期开始之
2、动作电位:0、1、2、3、4五期
3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及其形成机制
AP分期
持续时间 离子活动
去极化 0期 1期
1~2 ms 10ms
Na+快速内流 K+外流
复极化 2期平台期 3期
静 息 4期
100~150ms 100~150ms
K+外流、Ca2+内流 K+外流 离子泵活动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Ca2+缓慢内流而形成2期平台期,使复极化历时明显
9
心肌细胞的分类
▪ 根据自动节律性(4期有无自动去极化) 自律细胞 非自律(工作)细胞
▪ 根据去极化速率(0期的幅度或离子活动) 快反应细胞 慢反应细胞
10
浦肯野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1
二、心肌的生理特性
心肌具有4种生理特性 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3种电生理特性
机械特性
12
(一)自律性(auto-rhythmicity) 自动节律性(自律性)
心脏电变化曲线。 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兴奋恢复过程的生物电变
化。
35
1.P波:左右心房去极化过程。 2.QRS波群:左右心室去极化过程。 3.T波:心室复极化过程。 4.PR间期(或PQ间期):房室传导时间;
PT段:兴奋通过房室交界。 5.QT间期:长短与心率成反比。 6.ST段:动作电位平台期。
② 最大复极电位和阈电位之间差距 ——差距小,则自律性高
15
(二)传导性 ▪ 心室与心房之间被纤维结缔组织环者隔开。
房室交界区是心房至心室唯一通路。
▪ 心室和心房各自单独是一个功能合胞体。 左右心房同步收缩 左右心室同步收缩
17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途径和意义 (1)兴奋传布的途径 (2)兴奋传布的特点:房室延搁 ▪ 概念:兴奋通过房室交接区速度慢,约需0.1s,称房室
23
2)相对不应期:复极化-80~-60mV (Na+通道活性逐渐恢复,阈上刺激可产生AP。)
24
3)超常期:复极化-90~-80mV (Na+通道基本恢复正常,阈下刺激可产生AP。)
——膜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小于正常。
25
小结
▪ 分期 有效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局部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 特点: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由于有2期平台。
26
3.兴奋性周期性变化的特点和意义 ▪ 1)不会发生强直性收缩: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从心脏收
缩期开始持续至舒张的早期,始终收缩和舒张相交替的 活动。
27
2)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
▪ 期前收缩:在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之前, 心室受到一次“额外”刺激,产生一次提前出现的兴奋 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期前收缩”。
——差距小,则兴奋性高 ② 钠通道性状 。
21
备用 激活 失活
心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ERP: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60mV ▪ 绝对不应期:去极化开始到复极化-55mV
(Na+通道失活,兴奋性为零。) ▪ 局部反应期:复极化-60~-55mV (Na+通道少量复活,可产生局部反应,不产生动作电位。)
延长 。
6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窦房结P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机制 0期: Ca2+缓慢内流 3期: K+外流 4期: K+外流逐渐减少、内向(Na+) 电流逐渐增强
(无静息电位,有最大复极电位)
7
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4期不稳定,发生自动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即
爆发动作电位 。
后。 ▪ 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始终收缩和舒张相交替的活动。
32
(四)收缩性 ▪ 1.不发生强直收缩 ▪ 2.“全或无”式收缩 ▪ 3.依赖细胞外液Ca2+
33
生理特性与细胞外液离子浓度的关系
▪ Ca2+ 高:收缩力增强 ▪ K+ 高: 兴奋性低
心脏骤停,即“钙僵” 心脏骤停,即“钾抑制”
34
三、体表心电图(ECG) 概念: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体表的一定位置,记录出来的
延搁。 ▪ 意义:保证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
18
2.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直径:正比 2)0期除极化的速度和幅度:正比 3)邻近部位细胞膜的兴奋性:正比
20
(三)兴奋性(excitability) ——心肌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AP的能力。
2、影响兴奋性的因素 ① 静息电位和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2.熟悉
心室肌细胞和窦房结细 胞的生物电现象。1.掌握来自心肌的生理特性。3.了解
正常人体心电 图的基本波形 及其意义。
第二节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Circulation)
2
一、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一)工作(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1、静息电位:-90mV
----K+平衡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