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及数据处理
本章基本要求:
1 掌握误差和偏差的基本概念、准确度与精密度的概念和衡量其大小的方式;了解误差的分类、特点、产生的原因及其减免测定误差的措施。了解准确度与精密度之间的关系和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 掌握有效数字的概念、有效数字在分析测定中的应用规则、可疑数据的取舍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3 掌握平均值的置信区间的概念和计算;掌握t 检验法、F 检验法以及Q 检验法的应用;了解随机误差的分布特征—正态分布。
4 掌握通过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用标准样品对照、减小测量误差和随机误差、消除系统误差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分析人员用同一种方法对同一个试样进行多次分析,即使分析人员技术相当熟练,仪器设备很先进,也不可能做到每一次分析结果完全相同,所以在分析中往往要平行测定多次,然后取平均值代表分析结果,但是平均值同真实值之间还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分析中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一 真值(x T )
某一物理量本身具有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值。真值是未知的、客观存在的量。在特定情况下认为是已知的:
1 理论真值(如某化合物的理论组成,例:纯NaCl 中Cl 的含量)
2 计量学约定真值(如国际计量大会确定的长度、质量、物质的量单位如米、千克等;标准参考物质证书上给出的数值;有经验的人用可靠方法多次测定的平均值,确认消除了系统误差。)
3 相对真值(如认定精确度高一个数量级的测定值作为低一级测量值的真值。(如标准试样(在仪器分析中常常用到)的含量) 二 平均值(x ) 12...n
x x x x n
+++=
强调:n 次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虽不是真值,但比单次测量结果更接近真值,是对真值的最佳估计,它表示一组测定数据的集中趋势。
三 中位数 (x M )
一组测量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中间一个数据即为中位数XM,当测量值的个数位数时,中位数为中间相临两个测量值的平均值。
例1. 小 10.10,10.20,10.40,10.46,10.50 大 x =10.33 x M =10.40 例2. 10.10,10.20,10.40,10.46,10.50,10.54 x =10.37 x M =10.43
它的优点是能简单直观说明一组测量数据的结果,且不受两端具有过大误差数据的影响。例3:当有异常值时, 10.10,10.20,10.40,10.46,10.50,12.80 x M =10.43 x =10.74
很多情况下,用中位数表示“中心趋势”比用平均值更实际。其缺点是不能充分利用数据,因而不如平均值准确。 四 准确度和误差
1 准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之间接近的程度,其好坏用误差来衡量,用相对误差较好。
2 误差(E ):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
(1) 绝对误差:测量值与真值间的差值,E a =x -x T
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误差为正误值;测量值小于真实值,误差为负误值。误差越小,测量值的准确度越好;误差越大,测量值的准确度越差。
(2)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值的百分比,E r = x - x T /x T ×100%=Ea/x T ⨯100% 相对误差有大小、正负之分,它能反映误差在真实结果中所占的比例,因此在绝对误差相同的条件下,代测组分含量越高,相对误差越小;反之,相对误差越大。
例: 某同学用分析天平直接称量两个物体,一为5.0000g ,一为0.5000g, 试求两个物体的相对误差。
解:用分析天平称量,两物体称量的绝对误差均为0.0001g, 则两个称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
五 精密度和偏差
1 精密度: 平行测定结果相互靠近的程度,用偏差衡量
2 偏差(d): 测量值与平均值的差值,用 d 表示
(1) 绝对偏差:个别测得值x -测得平均值x ,即: d =x -x 0di ∑=
偏差的大小反映了精密度的好坏,即多次测定结果相互吻合的程度。偏差有正负号,如果将各单次测定的偏差相加,其和应为0或接近为0。
(2) 相对偏差(dr):绝对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即:dr = d / x ⨯ 100%
(3)平均偏差(d ): 各单个偏差绝对值的平均值 ,即:12...n
d d d d n
++=
(4)相对平均偏差(d r ):平均偏差与测量平均值的比值,即:d r =d /x ⨯100%
(5
)标准偏差:S
强调:1 S 是表示偏差的最好方法,数学严格性高,可靠性大,能显示出较大的偏差。 测定次数在3-20次时,可用S 来表示一组数据的精密度,
2 式中n-1称为自由度,表明n 次测量中只有n-1个独立变化的偏差。因为n 个偏差之和等于零,所以只要知道n-1个偏差就可以确定第n 个偏差了,
3 S 与相对平均偏差的区别在于:第一,偏差平方后再相加,消除了负号,再除自由度和再开根,标准偏差是数据统计上的需要,在表示测量数据不多的精密度时,更加准确和合理。
4 S 对单次测量偏差平方和不仅避免单次测量偏差相加时正负抵消,更重要的是大偏差能更显著地反映出来,能更好地说明数据的分散程度。 例:有二组数据,各次测量的偏差为:
+0.3,-0.2,-0.4,+0.2,+0.1,+0.4, 0.0,-0.3,+0.2,-0.3; 0.0, +0.1,-0.7,+0.2,-0.1,-0.2,+0.5,-0.2,+0.3,+0.1; 解: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均为0.24,但明显看出第二组数据分散大。因为S 1=0.28; S 2=0.33 (注意计算S 时,若偏差d=0时,也应算进去,不能舍去),可见第一组数据较好。
(6) 相对标准偏差(S r 、RSD 、CV ):100%r s
S x
=⨯
六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
结论:准确度高精密度一定高;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前提;精密度好,准确度不一定好,可能有系统误差存在;精密度不好,衡量准确度无意义;在确定消除了系统误差的前提下,精密度可表达准确度;准确度及精密度都高说明结果可靠。 七 极差(R ):又称全距或范围误差 ,即:R =x max -x min 相对极差 = R/x ⨯100%
八 公差(阅读P 45):生产部门对于分析结果允许误差表示法,超出此误差范围为超差,分析组分越复杂,公差的范围也大些。 九 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差:由某种固定原因造成,使测定结果系统地偏高或偏低。可用校正地方法加以消除。 特点:(1)单向性:要么偏高,要么偏低,即正负、大小有一定地规律性
(2)重复性:同一条件下,重复测定中,重复地出现; (3)可测性:误差大小基本不变。 来源:(1)方法误差—选择的方法不够完善: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滴定分析中终点误差-用其他方法校正
(2)仪器误差—仪器本身的缺陷: 天平两臂不等,滴定管,容量瓶刻度不准、砝码磨损-校准(绝对、相对)
(3)操作误差: 颜色观察(多实践)